APP下载

基于 CSSCI民间体育研究的知识图谱分析

2022-11-24周湘建杨林瑞

武术研究 2022年11期
关键词:发文图谱民间

周湘建 杨林瑞

吉首大学体育科学学院,湖南 吉首 416000

民间体育是指在开展于民众之间,没有高度制度化、组织化的体育活动[1]。民间体育通过身体运动表达,代表着各民族长期生产生活智慧的结晶,是我们数千年发展起来的文化瑰宝。民间体育作为独特的体育资源,近年来通过与旅游、健身等融合,不仅促进其转型升级,更能推动地方经济文化发展。将民间体育融入现实生活,能够增强人民体育文化自信,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愿景[2]。基于民间体育的重要性,运用CiteSpace可视化分析方法,探析民间体育的发展、演进、研究热点和前沿等,助力民间体育研究。

1 数据来源与研究方法

1.1 数据来源

在中国知网(CNKI)数据库,以“民间体育”为主题(精确),来源类别选择“CSSCI”进行高级检索,检索日期为2021年11月1日,期刊时间跨度为2000—2020年,通过剔除会议论坛等与主题不相关文献,最终获得273篇文献为本文研究对象。

1.2 研究方法

民间体育本文采用陈超美教授开发的CiteSpaceV5.8R3(64.bit)软件对文献的发文量、关键词、作者、研究机构等进行可视化分析。

2 研究结果与分析

2.1 发文量的时间分布特征

对我国民间体育的研究总体研究量较少,总体趋势从缓慢发展,稳中求进。根据发文量趋势,可大致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为探索期(2000—2005年),总发文量为23篇,年均发文量为3.8篇;第二阶段为稳定期(2006年—2020年),总发文量为250篇,年均发文量为16.7篇,并在2014年达到最高值27篇,总年均发文量为13篇。2006年之前对民间体育的关注度较少,后随着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挖掘和保护、体育人类学研究,民间体育领域的研究也在不断地发展。

2.2 研究作者特征分析

通过作者分析,在2000—2020年间共有379名作者发表过民间体育CSSCI论文。关于在民间体育高产作者,根据计算公式M≌0.794*(M为高产作者最低发文量,为该领域最多发文量)。[3]2000—2020年我国民间体育领域作者最高发文量为11篇,代入公式得M≌2.633,即该领域高产作者标准为发文量3篇及以上。由表2知,在我国民间体育领域研究中,共有高产作者17位,在总人数中占比4.48%。前17名高产作者按核心文献发文量分别为:虞重干(11篇)、张基振(7篇)、谢军(6篇)、杨涛(5篇)、兰自力(4篇)、郑国华(4篇)、王俊奇(3篇)、骆映(3篇)、李延超(3篇)、花家涛(3篇)、吕韶钧(3篇)、袁革(3篇)、邵荣(3篇)、白晋湘(3篇)、徐传飞(3篇)、张红坚(3篇)、柯玲(3篇)。他们深耕民间体育,是该领域的核心研究者。

表2 民间体育作者统计表

根据对图1我国民间体育研究作者共现图谱解读所得,图中共有379个节点,代表379名作者;密度为0.0037,Q=0.9787(Q>0.3),说明划分视图结构显著。在我国民间体育研究作者中,连线较少较分散,作者间的联系还不够密切。在其中形成了两个合作密切的学术团队,一是由谢军,兰自力,骆映,陈少坚,陈如烨,魏宁,连道明,徐学,林晓英,甘式光,许建成11位学者组成的合作学术共同体;二是由秦念阳、张红坚,魏银彬,孟国荣,袁革,王永忠6位学者组成的合作学术共同体;还有一组由虞重干、张基振、胡科三位学者进行学术合作,其余还有五组两两合作,表明我国民间体育研究合作分散,起步较晚,还有更多科研合作空间。

图1 我国民间体育研究作者共现图谱

2.3 研究机构分析

在对民间体育的研究中,高等院校为主要研究机构,主要为上海体育学院(32篇)、北京体育大学(10篇)、广州体育学院(8篇)、集美大学(7篇)、西安体育学院(7篇)、山东体育学院(6篇)、首都体育学院(5篇)、吉首大学(5篇)、西北师范大学(5篇)、福建师范大学(5篇)、成都体育学院(5篇)等,体育类院校研究较多。研究机构地理分布主要来自沿海发达地方,中西部地方高等院校呈分散分布,但研究更具有地方特色,如对四川藏区、河西走廊、闽南地区、敦煌等地的研究。在研究机构知识图谱中,E表示连线数,代表机构合作关系。在此研究中E=0,研究机构无合作,研究独立,表明民间体育具有地域性特点,研究更多采用实地考察,深入地方群众进行调研。由此得出,研究机构尚未进行合作,可争取合作,推动我国民间体育融合发展。

3 我国民间体育内部特征的研究

3.1 我国民间体育研究热点分析

通过提取文献中关键词,对关键词的频次所形成知识图谱表现该领域研究热点。对民间体育文献进行关键词共现分析,共获得393个节点,710条连线,密度为0.0092的民间体育关键词共现图谱。并依据关键词共现图谱统计制作民间体育研究高频关键词。节点大小和频次的代表对民间体育内容研究的聚焦。由图表可知,频次较高的有:民间体育61次、群众体育23次、体育文化和体育史都为16次、民俗体育为15次等。关键词的频次可反映该领域研究热点,关键词与研究热点呈正相关关系。在对图谱解读时候,所生成的关键词共现图谱方向是不固定的,则以关键词中心度(Density)来代表关键词在该图谱中的重要性,以中心性来确定该词的在图谱中的关键性。中心性民间体育为0.61、群众体育为0.11,说明这两个方向在民间体育研究中处于关键位置,也是重要研究热点;其他中心性较高的有,体育史0.09、体育管理0.09、体育0.08、体育文化0.07,这些都处于研究领域关键位置,也是研究热点之一。结合关键词表与关键词图谱,表与图谱一一对应,表明具有高度一致性,所举关键词对研究热点的体现具有较高可信度。

3.2 我国民间体育研究热点前沿分析

图2 我国民间体育关键词聚类图谱

聚类Q=0.7379,S=0.9232,(Q,S)=0.8202,显示聚类效果良好,共显示聚类十一类别,分别为:#0民间体育、#1全民健身、#2体育管理、#3传统体育、#4体育、#5体育文化、#6体育史、#7体育赛事、#8蹴鞠、#9体育外交、#10传统文化。各聚类由聚类算法所提取标签词,由此反映研究热点前沿。经追根溯源,挖掘出各聚类所组成,对聚类#0民间体育研究以社会为前提,分化为和谐社会、体育社会组织、社区文化和宋代社会等研究;聚类#1全民健身研究在于群众,以民间体育团队、体育组织、群众体育、基层社区和社区体育等载体开展;聚类对#2体育管理表现为民间体育组织、体育社团、民间体育运行机制和全国农运会等体育文化活动;聚类#3传统体育的研究分化为对传统节日体育、民族认同和中华民族体育等研究;聚类#4体育所体现在体育、城乡二元体制;聚类#5体育文化所表现在体育原理、体育收藏、传统武术、民族精神、竞技武术等民间体育文化;聚类#6体育史的研究主要为历代发展的体育观念和体育法则等;聚类#7体育赛事中的体现在城市经济、共生理论、民族文化和课程资源等研究;聚类#8蹴鞠代表着传统民间体育项目研究;聚类#9体育外交的关键词为一带一路、文化交流、国际关系、历史流变等;聚类#10传统文化表现为地域特色、体育旅游资源开发、宏观框架等。

上述表明,我国民间体育研究热点前沿主要为:民间体育保护与传承、民间体育文化内涵与价值、民间体育全民化进程、民间体育项目、民间体育赛事与文化活动、民间体育源起与发展、体育外交等。

3.3 我国民间体育研究的演进脉络分析

在关键词中加入时间元素,得到民间体育研究关键词时区图谱,可直观探析演进热点出现与演进脉络。各时间阶段关键词的联系与演进,在2000~2002年对民间体育研究初期,研究者主要对民间与传统体育的研究与对策分析,特别关注了武术项目。2003 ~2006年期间以体育文化、组织管理为主体,剖析其文化内涵,对民间体育项目、民族精神等进行拓展。2007~2013年研究开始分化,研究内容向体育史、群众体育、体育赛事、民族体育等领域发展。2014年~2020年,研究者结合社会学内容,对民间体育进行深入研究,从体育外交、传统文化、城市发展、共生理论等方面进行结合探讨,研究者引入人类学研究,对民间体育研究追根溯源。推动我国民间体育的进一步发展,研究更完善。

4 研究结论

对民间体育的研究大致分为探索期和稳定期,核心期刊总发文量较少,研究较为稳定;研究作者中有两个联系密切的学术团队,研究作者大部分都来自于高校,并以体育类院校为主,研究作者交流较少;上海体育学院在民间体育的研究中居于首位,研究机构以沿海高校为主,地方性高校研究具有地域特色;对民间体育的研究范围主要体现在:“保护与传承”“全民化进程”“赛事与文化活动”等围绕民间体育展开延伸的领域。民间体育研究从最初的现状对策到深入解析文化内涵;从单一的研究到现在与其他学科融合的研究发展,研究逐渐深入。整体来说,对于民间体育研究仍较少,研究局限于民间体育的源起与发展视角上,缺乏与其他学科领域结合的研究与分析。从而结合其他学科领域间的联系将成为未来民间体育研究的新趋势。

猜你喜欢

发文图谱民间
绘一张成长图谱
10条具体举措! 山东发文做好返乡留乡农民工就地就近就业
校园拾趣
爷孙趣事
以牙还牙
补肾强身片UPLC指纹图谱
高人隐藏在民间
高人隐藏在民间
高人隐藏在民间
高人隐藏在民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