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梅歌艺术特征探究
2022-11-24代佳
代 佳
(安徽黄梅戏艺术职业学院 音乐系,安徽 安庆 246052)
黄梅歌是指以黄梅戏音乐元素为基础素材,用歌曲创作手法编创出的具有浓郁地方风格的独立、完整的声乐作品。它既承载有戏曲音乐的风格特点,又采用现代大众所喜闻乐见的艺术创作与表现形式,带有浓郁的生活气息,易于唤起受众共鸣。从音乐的旋律、调式、曲式结构和配器运用等方面可以看出,黄梅歌在继承黄梅戏唱腔音乐的基础上具有创新和发展。
一、黄梅歌的旋律特征
旋律不仅是指一连串乐音有组织、有节奏的运行,而且往往能够充分表现一首歌曲浓郁的地方风格。有人说:“旋律是音乐的灵魂。”的确如此,我们在听一首歌曲之后,首先记住的就是旋律。黄梅歌的旋律和黄梅戏曲调有着密切的联系,它使用歌曲的创作技法,但其旋律则深深地打上了黄梅风格的烙印,体现了对黄梅戏音乐的吸收和融合。黄梅歌旋律的编创大致可以分为以下三种类型:
1.以黄梅戏既定曲调旋律编创的黄梅歌
在黄梅戏音乐中,各种唱腔几乎都有其特定的基本曲调。其中有一类“黄梅歌”就是以黄梅戏既定曲调旋律编创的。通过例1与例2的对比可以看出,黄梅歌《思亲曲》是运用歌曲的创作手法,根据黄梅戏彩腔曲调旋律编创而成。彩腔旋律既不同于花腔专曲专用又不同于主调,有着比较完整的板腔句式,它具有较浓的民歌气息,使用四个相对应的乐句,适宜转化为歌曲创作的方整乐段,以表现歌曲的抒情性、欢快性。这类“黄梅歌”主旋律与彩腔类似,婉转生动,圆美流转如弹丸,有着非常强的艺术感染力。
2.用黄梅戏特色音调为动机编创的黄梅歌
3.根据黄梅戏曲调旋律风格重新构思主题编创的黄梅歌
总的来看,黄梅歌的旋律特征可概括为以下三点:
二、黄梅歌的调式特征
1.黄梅戏调式特点
2.黄梅歌对黄梅戏调式的继承
黄梅歌早期作品继承了传统黄梅戏音乐的调式特点,即以五声徵调式的歌曲居多,如《悄悄话》是F徵五声调式、《拜年歌》是C徵五声调式、《一支小曲唱苏杭》是A徵五声调式,它们的调式音阶都为:561235。但随着黄梅戏音乐的发展,黄梅歌的调式也有了新的变化:广泛采用七声音阶调式,除了徵调式外,宫调式、羽调式、商调式、角调式的运用也较为频繁,如《到底人间欢乐多》是E徵清乐七声调式、《大别山抒怀》是F宫清乐七声调式、《十二月花》是G商清乐七声调式、《合肥啊,可爱的城市》是D羽清乐七声调式。此外,还出现了两个调式在一首歌曲中交替运用的方式,如《故乡处处唱黄梅》是B商清乐七声调式转A徵清乐七声调式、《平天湖水四季蓝》是F徵清乐七声调式转C宫清乐声调式、《想起三湾》是bB徵清乐七声调式转bB商清乐七声调式。这些调式上的发展突破大大拓宽了黄梅歌的音乐路线,即增强了歌曲的转离调功能,加强了表现力,又顺应了时代发展和群众的审美需要。
三、黄梅歌曲式结构特点
黄梅歌采用歌曲的谱写方法创作而成,虽然部分黄梅歌有黄梅戏唱段中曲牌连缀体的影子,但更多表现为歌曲的曲式结构特点。一段式的“黄梅歌”,如《我说仙境在九华》《杜鹃红》等,多为黄梅歌作品。二段式A+B的“黄梅歌”如《回家的路》,曲式结构为:
从图1可以看出,它是一首有间奏、尾声的二段式歌曲。曲体为“起、承、转、合”式,A 乐段的节奏舒展、悠扬,B乐段节奏则较为紧凑、有力,与A乐段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全曲表达了女主人翁对家的深深思念之情。这种起、承、转、合正符合了中国人的审美特色,在感情节奏上起伏跌宕,最能抓住观众的心灵。
再看《千里共婵娟》,其曲式结构为:
从图2可以看出,A、B两个乐段的结构较为均等、平衡,且A、B乐段的旋律对比较为明显,全曲表达对亲人朋友的思念之情以及美好祝愿。二段式的黄梅歌还有《难耐相思恨绵绵》《思亲曲》《难忘家乡那口井》等。
三段式的黄梅歌如《十二月花》,其曲式结构为:
从图3可以看出,这是一首带再现的三段式歌曲,其中A乐段与B乐段有相同的发展动机,C乐段则较为独立。全曲表达了对祖国的无限赞美之情。三段式的“黄梅歌”还有《慈母吟》《想起三湾》《诚信之歌》等。另外,篇幅较大的四段式“黄梅歌”,如《又是二月杏花红》《唱黄梅》等,在曲式上较为复杂多变。总的来看,“黄梅歌”的曲式结构较为方整、清晰、简洁,一段式、二段式、三段式和四段式都有所涉及,其中以二段式和三段式较为多见。
另外,黄梅歌曲式结构还体现出圆融完整的美学特色。在旋律推进中上行与下行交替进行,旋律线条运动轨迹呈波浪线进行,体现出从和谐向不和谐再到和谐的发展路线,歌曲情绪总是从平衡向不平衡再到更高层次的平衡演进。这些又都与安庆自然环境及风土人情交相呼应,彰显出鲜明的地域特色。
四、黄梅歌的配器特点
配器是指给一段主旋律配上各种不同种类的乐器,形成多声部伴奏总谱的过程,即为旋律配制恰当的和声。知器善配、物尽其用,配器就是从“单维空间”到“多维空间”的变化,这种变化使得音乐色彩更加丰富,气势更加磅礴。配器的创造性不在于“色彩”和“渲”,而在于“染”。在黄梅戏伴奏乐器中,最常用到的主奏乐器有高胡、二胡、竹笛、琵琶、锣鼓等,其中高胡的运用尤为频繁。高胡在二胡的基础上改制而成,属于高音拉弦乐器,音色清脆、明朗。黄梅戏音乐委婉细腻,而高胡很适于演奏这种抒情华彩的旋律。在演出过程中,它需要与演员们的演唱密切配合,对于唱腔的起伏动荡、轻重缓急起着重要的烘托作用;在乐队中,通常给乐曲的主旋律作伴奏,起着领奏的作用,具有丰富的表现力,所以人们亦称它为“主胡”。
在近几届黄梅戏艺术节和大型黄梅戏展演上,我们看到,黄梅歌作为一种全新的歌曲样式,无异于其他歌曲的伴奏织体,配器上也就自然无固定格式了。它的伴奏不再用黄梅戏伴奏主件——高胡跟唱了,而是更多的采用了中西混合乐队、电声乐队、MIDI伴奏等。编创者在编制配器上的努力追求表现在:在深入细致地解读歌词内容后,构思音乐的具体风格;乐器的音色尽可能丰富,尤其考虑到不同组的乐器,特别是富有个性色彩的乐器;配器音量上力求平衡,最好能成组的运用弦乐;各个音区都要有相应的乐器交替衔接,尽可能做到高、中、低三种音区的乐器都能齐备,既要有擅长演奏旋律和歌唱性乐器,又要有能够作为伴奏的和声性、节奏性乐器,尽可能呈现出词曲作者想要表现的最佳意境。在现场演出的乐队形式上,民族、通俗、西洋的乐队演奏都有过尝试并形成了一定的模式,这使得黄梅歌紧跟时代步伐,呈现出无限的生机活力。
五、结语
黄梅歌是黄梅戏音乐中的一条支流,是黄梅戏音乐发展的新途径,其题材多样,种类繁多,目前已经具有完整的演出体系,表现出非常鲜明的地域文化特色。清新委婉的旋律蕴含着安庆这座古城悠久的历史文化,承载着安庆人民的精神生活。黄梅歌这种创新歌曲形式,无论是就题材或是音乐元素而言,都对黄梅戏音乐和当代新民歌的创新发展具有很好的借鉴作用,是当下珍贵的音乐文化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