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自信视域下高校图书馆推动区域非遗传承的实践:以河北石油职业技术大学“非遗进校园”为例
2022-11-24宁冬云
宁冬云
(河北石油职业技术大学 图书馆,河北 承德 067000)
青年学生身上所蕴含的创造未来的力量无疑是巨大而持久的。“非遗进校园”活动的持续开展及其多年来的实践证明,让校园成为非遗保护与传承体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场域,不仅有助于广大青年学生认识非遗、增强保护意识,更为重要的是,让非遗在青年人心中深深地扎下了根,推进非遗进一步发扬光大。“非遗进校园”让非遗有机融入大学生日常的学习生活,实现了非遗保护与大学文化教育的有机衔接,既有助于大学生近距离接触非遗、熟悉非遗,更是传统与年轻的碰撞,实现了非遗在青年一代身上的继承与发展[1-3]。
1 非遗进校园活动的背景、实施的目的和基本思路
1.1 非遗进校园活动背景
承德历史悠久、资源丰富、地理位置和人文环境得天独厚,积淀了较为厚重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特别是有清一代,承德经济社会文化发展走向了繁荣兴盛,使得这里成为中国民族民间文化艺术汇合、交融、生发、创新的重要地区。五千年的“红山文化”和三百年的“山庄文化”孕育了独具特色的承德历史文化,是中华民族历史文化的缩影,是承德的精神家园。正是由于传承人的坚守,非物质文化遗产才历尽沧桑仍熠熠生辉[4]。
1.2 实施目的
为促进承德地方非遗项目的挖掘、保护和传承,加强非遗知识的普及,把承德地域多民族文化交融的积淀和文明进步的足迹,承德非遗的独特性、多源性、多样性及其所蕴涵的“和合”理念展现给世人,河北石油职业技术大学图书馆连续四年邀请承德地方非遗传承人和非遗保护中心相关专家,围绕滕氏布糊画、剪纸、皮影戏、避暑山庄及外八庙等非物质文化遗产,面向全校师生利用线上、线下平台,举办“承德地方非遗进校园”活动。
1.3 实施的基本思路
非物质文化遗产主要依靠传承人的口传心授和言传身教进行延续。传承人掌握并承载着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知识和精湛技艺,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承载者和传递者,是非遗保护的主体和核心。因此,我们把非遗传承人请进学校,希望通过非遗传承人的口手相传,能够使承德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统技艺”、非物质文化遗产概念下的“民族风俗”的核心价值和精髓得以薪火相传,生生不息。
2 非遗进校园实践过程
2.1 传承“非遗”技艺——地方非遗进校园系列文化讲座
2.1.1 一剪一纸一世界——“剪”出来的非遗魅力
2018年5月17日,河北石油职业技术大学图书馆邀请到了“丰宁满族剪纸”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石俊凤来为广大师生解读“丰宁满族剪纸”的传承历史、艺术特色及民族风格,并展示了个人近年来创作的优秀作品。
石老师以蝴蝶为例,手把手带领大家学习剪纸,在场的老师和同学为石老师高超的的技艺所感染,在石老师的指导下,纷纷拿起剪刀,跟随老师一起折、剪、裁,创作出了自己的第一幅剪纸作品。通过本次活动,在场师生不仅了解了承德本土非遗——丰宁满族剪纸的传承历史和艺术特色,而且对剪纸手工艺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体验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
2.1.2 一糊一画皆传承——“糊”出来的华夏一绝
2018年5月24日,河北石油职业技术大学图书馆邀请到了邀请到了“滕氏布糊画”市级传承人刘海艳进行讲解,市级传承人郝如香进行现场表演。两位老师带来了不少馆藏作品,并将一组《十二生肖》放到了最抢眼的位置。
“滕氏布糊画”传承人刘海艳为师生介绍“滕氏布糊画”的历史渊源、艺术传承、作品风格及创作理念;“滕氏布糊画”传承人郝如香现场演示了十二生肖——鸡的整个工艺制作过程,她们边说边做,讲述着布糊画的历史渊源,并用灵巧的双手,向我们展示了它的制作过程,充满童趣。活动还邀请了现场师生跟随传承人一同制作布糊画作品,希望通过挖掘传统,推陈出新。
腾讯大燕网对本次活动进行了全程直播。
2.1.3 一皮一影总关情——幕布后的戏曲人生
2018年6月12日下午,“地方非遗进校园系列讲座”第三期——“宽城民欢皮影进校园”活动在河北石油职业大学图书馆成功举办。宽城民欢皮影于2015年申报为市级第五批非遗项目。70多岁的张海忠老师为现场师生介绍了皮影的历史渊源及“宽城民欢皮影”的艺术特点,并和六位皮影艺人为大家进行了精彩的皮影戏——“岳飞抗金兵”。表演过程中师生们走进后台,零距离观赏传统艺术的魅力,张老师惟妙惟肖的表演及乐队师傅们的精彩伴奏赢得同学们的阵阵掌声。表演结束后,张老师将表演用的皮影拿到台前,以单个皮影人物为例,为现场师生讲解皮影部件的组成及皮影戏的基本表演方法,在张老师手把手的教授下,同学们也将手中皮影的人物特点惟妙惟肖地表现出来。
承德电视台和腾讯大燕网对本次活动进行了采访,腾讯大燕网对本次活动进行了网络直播。
2.1.4 手口相传,传统非遗传递红色文化
2021年5月,手口相传,传统非遗传递红色文化——丰宁满族剪纸艺术文化讲座在图书馆403成功举办。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丰宁满族剪纸省级传承人石俊凤口手相传、讲演结合,现场指导学生进行剪纸创作。70名师生和石老师共同完成了“百年风雨,铸就辉煌——百朵鲜花献给党”巨幅剪纸作品,献礼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现场同学感受国家级非遗的文化魅力的同时,重温长征历史,汲取精神力量。
2.2 展示“非遗”文化——传统非遗文化艺术展
2.2.1 “滕氏布糊画”艺术展
2018年6月5—7日,在第十三个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到来之际, 我校举办“滕氏布糊画”艺术展。学校邀请非物质文化遗产“滕氏布糊画”传承人滕艳春及弟子在行政楼二楼圆形会议室进行为期三天的展出活动。此次活动展出了数十件滕氏布糊画作品,供全校师生欣赏学习。滕氏布糊画传承人滕艳春现场为学校领导和师生讲解“滕氏布糊画”的历史渊源、艺术传承、作品风格及创作理念。此项活动的开展是积极探索新时代学校特色教育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播有机结合的一种新方式,以传统文化为依托,以校园文化为载体,让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独特魅力和文化内涵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认同感。
2.2.2 校园风光、山庄景色剪纸——图书馆文化墙
2019年12月20日,“图书馆文化墙”正式落成。校园风光、山庄景色剪纸“图书馆文化墙”位于图书馆大楼五层中厅,剪纸系列作品是由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石俊凤设计并亲自手工制作,内容包括校训、校徽及校园建筑等。文化墙作品工艺精湛,风格典雅大气,形象地刻画了我校典型建筑和避暑山庄的美景。
2.2.3 承德地区非遗文化展
为了传承本土传统文化,使学校师生了解承德地区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河北石油职业技术大学图书馆于2019年10月和2020年9月,两次在图书馆五楼布设“承德地区非遗文化展”,以图文形式展出承德地区省级以上非遗59项,其中9项国家级非遗,50项省级非遗。9项国家级非遗包括:丰宁满族剪纸、隆化满族二贵摔跤、滕氏布糊画、板城烧锅酒五甑酿造技艺、丰宁满族吵子会、宽城背杆、抡花、契丹始祖传说、山庄老酒传统酿造技艺;50项省级非遗包括:八大怪、蝴蝶舞、满族刺绣、热河清音、竹板落子等。
2.2.4 唐山乐亭皮影展演与展示
2021年5月,河北石油职业技术大学图书馆特邀唐山乐亭县博物馆共同开展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乐亭皮影”进校园艺术展。皮影展于5月25日—28日连续四天在图书馆509进行展览,以电子展板的形式,图文并茂地展示乐亭皮影的独特魅力。在5月25日当天,皮影展现场由乐亭县博物馆专业讲解员为同学们进行了多场次的讲解。
2.3 避暑山庄及外八庙文化讲座
学者阎崇年在2013年曾指出:“一座避暑山庄,一部清朝历史。木兰围场、避暑山庄暨外八庙,是清朝兴起,骑射习武的记忆,也是清朝清朝强盛,民族融合的象征,还是清朝衰落,贪逸覆亡的戒碑。”2019年,河北石油职业技术大学图书馆特邀承德市文物局避暑山庄博物馆馆长蒋秀丹、承德市文物局避暑山庄研究所副研究馆员于艳玲来我校为广大师生进行了两场关于避暑山庄及外八庙的文化讲座与交流。
2.3.1 避暑山庄——清代皇帝的心灵家园
2019年5月13日承德市文物局避暑山庄研究所副研究馆员于艳玲在图书馆为师生带来了一场围绕承德避暑山庄的文化特征展开的讲座。此活动使读者了解到避暑山庄除具有皇家避暑的功能以外,还具有处理政务的功能,体现出了深刻的历史发展以及文化内涵。
2.3.2 政治与宗教的结合——承德外八庙的文化特征
2019年5月15日,承德市文物局避暑山庄博物馆馆长蒋秀丹在图书馆为师生进行《外八庙的文化特征》文化讲座。外八庙是清乾隆年间扩建而成,具有特殊的政治意义。从老师的每样建筑图片中都能感受到满满的历史古韵,师生从中也获取了大量历史信息,对外八庙及其文化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
3 非遗进校园活动实践效果、创新点以及经验启示
3.1 非遗进校园活动实践效果
四年来承德石油高等专科学校图书馆采取了丰富多彩的活动形式来推动非遗传承教育。如“丰宁剪纸、滕氏布糊画”等文化讲座,省级非遗传承人石俊凤、刘海艳、郝如香到学校现场授艺并展示了自己的精美作品;宽城、唐山皮影主题表演,市级非遗传承人70多岁的张海忠老师和六位皮影艺人为大家进行了精彩的皮影戏——“岳飞抗金兵”,表演过程中师生们走进后台,零距离观赏传统艺术的魅力;承德地区非遗主题展示,共制作了59块非遗展板,以图文形式展出承德地区省级以上非遗59项;唐山皮影电子展板展示与展演活动等。共有三千余名师生参与我们的非遗传承活动。承德新闻网、腾讯大燕网、承德电视台等都对我们的活动进行了跟踪报道,吸引了更多的人关注非遗,认识非遗。
3.2 活动创新点
3.2.1 从最初的仅注重传播、鉴赏层面逐渐趋向包括技艺传承、技能传承在内的实践层面,从而让“非遗进校园”迈向一个理论与实际深入融合的新阶段。
3.2.2 活动突出普及性与参与性,不仅让非遗保护工作越来越接地气,更为关键的是,其广泛的社会影响力以及在青年学生中的认同感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大幅提升。
3.2.3 非遗展示与展演相结合,展板与现场演示相结合,非遗传承人与师生互动交流,加深了广大师生对我省、我市传统文化、地域文化的了解。
3.3 活动的经验和启示
3.3.1 要借助政府、市社科联等部门的支持
非遗校园传承强调以学校为主体,并非等于学校完全的自主自决,政府部门特别是教育行政部门的重视和扶持,是影响非遗校园传承的主要外部力量之一,因此学校要借助政府部门在开展非遗宣传保护活动日的机会,共同开展有意义的非遗宣传活动。
3.3.2 要主动争取新闻媒体的关注和宣传
非遗项目来自社会,校园传承必然也离不开社会的关注和支持,因此,非遗在校园传承过程中一样要十分重视社会宣传,借助各种新闻媒体的宣传,使更多的人来了解,关心和支持学校开展非遗进校园的传承工作。
3.3.3 要重视学术团体和专家的引领和参与
非遗校园传承,绝不是一种学校内部自我封闭的传承,而是一种开放与变革的活态过程,因此,开展非遗校园传承传承过程中,要加强与专业协会,学术团体专家,民间艺人建立密切联系,寻求他们在专业领域上的指导和支持,获得更多的传承资源,拓展参加学术交流的空间。
4 结语
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深沉、更持久的精神力量,是对自身文化的充分肯定,以及对自身文化生命力的高度自觉。非遗不应只是停留在纸面上的几行陌生名录,而应是鲜活地存在于人们日常用度和体验当中,使其能够代代相传,成为中华文化精神底座的丰厚土壤,这也许才是“非遗进校园”的深意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