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能力本位的本科层次职业教育专业平台课程构建的探索

2022-11-24雷鹏娟

承德石油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22年1期
关键词:电工技能职业

雷鹏娟

(1.河北石油职业技术大学 电气与电子工程系,河北 承德 067000;2.河北省仪器仪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河北 承德 067000)

开展本科层次职业教育是新时期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的重要部署,也是使我国高等教育体系更加完善的关键举措。对于职教本科,我们国家在政策和实践层面都给予了极高的重视,但是由于正式开展试点的时间比较短,所以对其认识和研究都处于初级阶段。职业本科的人才培养定位应当区别于职业专科教育和普通本科教育,在课程体系的设置上,应从其教育的特殊性出发,体现“职业性”和“应用性”两个特点[1]。“应用性”是相对于“理论性”而言的,“理论性”在课程内容的选取上更加注重学科的逻辑性和知识性,职业本科属于职业教育范畴,应当侧重于“应用性”,即知识本身的应用;“职业性”是指在人才培养方面,应从职业岗位角度出发,围绕核心职业能力和职业规范等选择和组织教学内容[2]。本文以电气工程及自动化本科专业的专业平台课《电工技术》课程为例,开展本科层次职业教育下专业平台课程构建的探索。

《电工技术》课程是电气工程及自动化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学位课。课程内容的设置旨在使学生掌握电路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熟悉电路的分析方法和测试方法,培养学生的电工实践技能和职业素养,提升学生的分析、解决工程实际问题能力和创新精神[3]。基于课程作用的分析,构建理论和实践高度融合的课程教学体系,是实现电工技术技能人才的“合格培养”向“优质培养”和“卓越培养”转变的必经过程,也是实现高水平、高技能、高素质人才培养的有效途径。

1 课程的教学现状

本科层次的职业教育是一种建立在中等、专科层次职业教育基础上的本科层次教育,是职业教育适应产业转型升级需要,自身层次高移的结果。相比于专科层次的职业教育,职业本科对人才的知识层次和职业技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所以在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的选取上,不仅要从高要求、高标准的角度出发,更要使所培养的人才具备能够运用高技能、高技术、广创新的方法解决较为复杂的一线问题的能力。

以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专科层次)的人才培养方案为例,该专业目前采用“校企合作、产教融合、课岗合一”的3111(即3学期专业技术技能基础、1学期专业方向教学、1学期职业技能培训和1学期的顶岗实习)人才培养模式。这种专业技术技能学习和职业技能培训间断的培养模式,使得学生所学知识和技能不能很好的同步,产生共鸣;而且专业技术技能的学习上,结合学生的就业岗位需求,更多的坚持了“必需、够用”的原则,在知识的广度和深度方面覆盖率相对较低。《电工技术》课程作为该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在教学组织上,尤其是教学内容的安排上,课程坚持 “重实践、轻理论”的原则,换言之,更多的注重于理论的“简单化”和实践的“操作化”,使得学生的理论学习层次较为浅显,知识储备不足,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实践技能的培养和提升,导致了高技术高技能人才少之又少,工作岗位的局限性也越来越明显,限制了未来职业发展的空间。

2 课程体系的构建思路

在课程体系构建时,从电气工程及自动化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角度出发,立足于本科层次职业教育较专科层次职业教育专业基础课程中坚持和拓展什么、转变和提升什么等问题展开分析。

2.1 培养定位:向创新型技术技能人才转变

电气工程及自动化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指出,该专业旨在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理想信念坚定,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扎实的基本理论和专业技能、良好的文化素质和职业素养、较强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对照电气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在建立课程体系、课程标准、教学标准时应该提高站位,不能在原有专科教育基础上简单机械的“加码”,即要求学生知识与技能并重,创新与素质并举,且从职业岗位或工作需求的逻辑起点出发,培养具有高素质高水平高技能的创新型复合人才,使就业服务面从岗位的“窄域”向“宽域”和“高域”延伸,同时具备面向产业一线的创新思维、创造精神和创新创业能力。

2.2 培养目标:向能力本位提升转变

《电工技术》课程作为电气工程及自动化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应当为学生提供基本的电路理论和分析方法,培养学生的电工实践技能和职业素养,激发创新和开放的思维模式,提升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基于以上分析,构建课程体系时,坚持以学生为主体、以能力为本位、以创新为引领,把提高学生职业知识学习和技能培养提升放在首位,做到既服务于学生后续课程,又培养学生今后从事电气产品的组装与调试、电气设备的操作与维护等技术技能和职业岗位的能力,逐步将学生培养为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和创业者。

2.3 培养模式:向技术技能优化转变

以创新为引领、以能力本位提升为前提,综合考虑,在课程内容方面,确立了“以岗位应用为目的、以能力培养为核心、以职业素养为依托”的原则,将《电工技术》课程整合为以理论教学为主的《电工基础》和以实践教学为主的《电工技术技能训练》两个环节。《电工基础》部分侧重于使学生掌握电路的基本概念、基本定律和基本分析计算方法、学会常用电工元器件的识别与测试,初步掌握电工测量技术与电工仪表使用方法;《电工技术技能训练》部分侧重于培养和提高学生电工职业基本技能,主要包含正确使用常用的电工工具、规范进行电子线路焊接与调试、正确选用、安装、检测常用低压电器元件以及进行实际电路设计、安装调试与故障诊断等实用的专业技能,突出实践性、工程性、应用性和创新性。通过这样的环节,在理论方面为学生学习后续相关课程提供了一定的电学基础,也为部分学生的考研做好电学方面的知识储备,提高知识层次的广度和深度,使得理论基础更加深厚;实践方面逐步培养了学生以系统化方法解决复杂电气问题及设计、规划、整合、创新等能力,同时也为学生就业打下了基础,为取得高级维修电工等职业资格证书起到支撑作用。两个环节无缝衔接,使得学生的知识体系更加完整、技术技能更加坚实、专业复合能力更强。

2.4 师资队伍:向专家型双师转变提升

“双师型”教师是指教师应具备两方面的素质和能力:一是具有较高的文化和专业理论水平,有较强的教学和教研能力素质;二是具有较强的专业实践技能,可以熟练掌握并指导学生的创新创业活动,并有效的进行组织生产和科技推广。“双师型”教师是职业教育发展的非常关键资源,也是推动职业教育改革的重中之重。相比于专科层次的职业教育,本科职业教育对双师型教师的素质和能力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所以要求教师在简单“双师型”教师的基础上,还应具备大国工匠的职业精神和素养,有深厚的文化功底和科学的创新思维,有较强的工程设计和实践能力,并且可以运用创新思维解决企业生产一线的复杂问题,即向“专家型”的“双师型”转变。为了实现这样的转变,就需课题组的每位教师严格审视自己,对标找准差距,唤醒危机意识,激发内生动力,不断提升自我。

2.5 应用能力:向规范标准创新转变

教师在不断进步、提升自我的过程中,通过学习、研究、探讨、交流的途径了解企业生产中的新技术、新工艺、新标准、新规范,推动教学、教研与科研的有益互动。一方面以教学促进科研,鼓励引导学生积极参加各种技能竞赛和科研项目,承担实际的科研任务,凝练形成高水平的科研成果,实现“教”和“研”的互助互涨。另一方面,以科研促进教学,积极将科研应用成果应用在教学中,将科研资源改进、加工后制作成教学资源,将科研环境融入教学中,为教学提供一定的实践场所,真正做到科研和教学的互助互通。此外,通过科研和教学的相互促进,学生不仅可以掌握深厚的理论知识,还可以了解到企业行业的岗位标准规范,进一步为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的培养和提高奠定了基础。

3 结语

本科层次的职业教育在公共平台课程构建时,不仅要增强理论教学内容的学术层次,还应提升学生的实践技能和创新能力。要在坚持教育属性和职业属性的基础上,把学术型、技能型和创新型作为人才培养的主攻方向,推动品质培养提高和服务能力升级,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可持续发展提供内生动力。

猜你喜欢

电工技能职业
关于电工电子技术应用分析
浅谈Multisim仿真在电工电子教学中的赋能
守护的心,衍生新职业
女生总有一些神奇的技能
有时钻进污水井,有时爬上高压线 210所电工与水暖工的安全状态
糊涂的维修工
职业写作
拼技能,享丰收
我爱的职业
五花八门的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