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内部控制视域下对事业单位预算绩效管理的思考

2022-11-24陈宗昭山东省日照市东港区财政局

环球市场 2022年26期
关键词:绩效评价管理人员管理工作

陈宗昭 山东省日照市东港区财政局

事业单位进行预算绩效管理时,要明确预算绩效管理的对象和目标,有序完成预算绩效管理任务。事业单位要在预算绩效管理工作中加强控制,发挥内部控制的作用,规避各种不利风险,提高公共服务资金和资源的利用率,在控制和管理的过程中,提高事业单位的工作效率和综合效益,向着规范化的方向发展。

一、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目标和原则

事业单位的工作内容和职能比较特殊,在事业单位的经营过程中,需要合理使用资金和资源,为了保证事业单位稳定发展、各项业务顺利完成,应当加强内部控制。事业单位要明确内部控制的目标,在控制的过程中发挥监督作用,对事业单位的决策和执行等过程进行监督,事业单位要建立风险控制系统,通过内部控制防范风险,在内部控制工作中及时发现舞弊等行为,避免公共服务资源受到损失。对会计资料进行检查,保证信息的真实性。事业单位还要明确内部控制的原则,遵循重要性原则,事业单位要严格控制核心业务,监督高风险业务,加强风险防范;遵循全面性原则,内部控制要贯穿到每一个环节中,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都有可能令整个工作出现问题;遵循制衡性原则,事业单位的不同部门彼此制衡,通过制衡的方式实现内部控制;遵循成本效益原则,在控制的过程中注重单位利益,确保收益高于成本。

二、事业单位内部控制与预算绩效管理的关系

内部控制和预算绩效管理有着紧密的联系,只有将两者结合起来,才能更好地发挥出各自的优势。从预算绩效管理的角度上看,预算工作比较复杂,存在较大的风险,内部控制是基础性工作,能够及时识别出各环节的风险,达到降低风险的作用,在内部控制和风险防范的过程中解决管理问题,为预算绩效管理工作提供帮助,将两者相结合,还能够提高执行力顺利完成各项工作。从内部控制的角度上看,预算绩效管理是一种控制手段,达到内部控制的目的,体现出内部控制的价值和作用。所以,事业单位要将两者结合起来,严格控制资金的收支过程,监督预算执行过程,根据预算绩效结果进行管理,切实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保证单位经济活动合法、合规、合理,保证资产安全和使用有效,确保财务信息真实完整,有效防范舞弊和预防腐败,提高公共服务的效率和效能。

三、内部控制视域下事业单位预算绩效管理现状

(一)预算管理体系不够完善

预算绩效管理人员需要按照预算管理制度体系的要求展开各项工作,但是预算管理体系中对绩效目标填报、审核把关不严,没有明确预算绩效管理流程,导致实际的管理工作不够规范,预算编制不够合理,预算得不到有效执行,预算绩效评价也无法发挥真正的作用。事业单位要想加强预算绩效管理,需要建立完善的制度体系,设定管理流程,避免各部门频繁出现预算偏差的情况。

(二)没有与内部控制相结合

事业单位虽然开展了内部控制工作,同时也在单位内部开展了预算绩效管理工作,但是两项工作完全独立,缺少联系,事业单位没有将两者结合起来,无法最大程度发挥出内部控制的优势和预算绩效管理的作用。由于两者相互割裂,导致预算绩效管理工作得不到有效控制,风险防范力度较弱,预算绩效管理的实际效果没有达到预期,阻碍了事业单位的发展。

(三)缺少风险评估

部分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力度较弱,内部管控能力较低,无法对预算绩效管理工作进行控制,没有对各部门的预算执行过程进行监督,导致事业单位中存在较多风险,如果重大风险不被发现,将会给国家和社会造成重大损失。事业单位缺少完善的风险评估机制,无法及时识别风险和防范风险,对预算绩效管理工作带来不利影响。

(四)管理方式落后

将信息技术应用在预算绩效管理工作中,能够大大提高预算绩效管理的效率,但是,部分事业单位并未引入信息技术,工作中的硬件设备比较落后,缺少先进的与之配套的实用性软件系统。收集各部门的信息时,预算绩效管理人员只能通过传统的方式获取信息,浪费了大量的时间。在缺少技术支持的情况下,管理人员承担较大的工作压力,如果不改变管理方式,将无法解决管理低效的问题。

(五)不重视预算绩效管理

预算绩效管理工作能够影响事业单位的资金使用、风险控制、经营活动,部分事业单位没有认识到预算绩效管理的重要作用,往往忽视这项工作,没有认真进行管理,缺少组织、制度等方面的支持,由于上层领导对预算绩效管理不够重视,导致基层员工不重视预算绩效管理工作,预算绩效管理工作无法顺利开展,经常会遇到各种阻碍,没有发挥内部控制的作用。

(六)绩效评价不够科学

预算绩效评价是预算管理的基础,部分事业单位的预算评价指标不够合理,预算评价方式不够科学,预算评价结果无法反映出实际的预算执行情况,这会使事业单位的预算得不到有效管理和控制。预算绩效评价工作往往由单位的财务人员负责,没有从内部控制的角度进行评价,导致预算绩效评价结果不够全面和完整,很难发现本质问题,也无法制定出有效的应对策略。

四、基于内部控制的事业单位预算绩效管理措施

(一)健全预算管理体系,完善预算管理流程

事业单位要建立完善的预算管理体系,确定预算目标和预算绩效评价指标,按照预算管理体系的规定展开预算绩效考核工作。事业单位经常会采用同期预算的方式,面对具体的业务时,财务人员要了解业务的具体情况,编制预算指标,事业单位还要简化业务通知流程,提高预算编制效率和预算管理质量。为保证预算指标的合理性,可以邀请专家进行评估,在此基础上确定单位的年度目标,各部门要进一步细化预算指标,采用精细化的管理模式,根据预算执行情况进行预算绩效考核,结合各个指标的完成情况进行预算绩效评价,落实预算管理制度。

事业单位不仅要设定明确的预算指标,还要优化预算管理流程,将内部控制贯穿预算管理的各个环节,使预算执行的整个过程得到有效控制,进一步增强事业单位的预算绩效管理效果。事业单位要根据业务活动的实际情况进行预算编制、预算管理和预算绩效考核,加强对预算执行过程的控制,确保预算绩效结果公正、合理,能够真实反映预算执行情况。管理人员要加强项目管理,根据合同内容和预算指标进行控制。事业单位要不断细化预算管理流程,对编制环节、执行环节、绩效考核环节进行管理,在各个环节中进行内部控制,将预算管理工作和事业单位的具体业务结合起来,在控制预算的过程中,对业务的风险进行控制。事业单位各部门主管人员要明确自身的职责,对预算绩效考核结果进行分析,明确各部门工作中的问题,优化各项工作,确保各个部门能够顺利实现预算指标。事业单位应当采用滚动预算或零基预算等方法,为预算绩效管理提供参考[1]。

(二)将内部控制与预算绩效管理相结合

事业单位应创建良好的内控环境,对各项工作进行监督和控制,通过内部控制降低财务风险,确保各部门按照预算指标使用资金,更好地完成预算绩效管理工作。事业单位应当成立内部控制小组,小组成员包括单位主要负责人、分管负责人、财务人员、业务人员等,建立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和监督评价机制,对预算执行过程和预算绩效管理工作进行监督,调动预算人员和管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内部控制小组还可以落实跟踪制度,采用全过程跟踪管理模式,对整个预算流程实施监督和有效控制,随时掌握预算情况,及时发现预算目标偏离问题。出现问题后,内部控制人员要召开会议,根据预算绩效考核结果分析各部门的问题,存在问题的部门要提出解决方案。在后续工作中,预算绩效管理人员要继续关注各部门的预算执行情况,定期进行分析和考核,让各部门人员将预算绩效管理工作当成一项常态化的工作。内部控制小组要重点对预算绩效管理工作进行监督,确保预算编制足够科学、规范,预算指标足够合理、完整,确保各部门严格执行预算方案,最大程度降低事业单位的内外部风险。事业单位可以组织内部控制和预算绩效管理工作会议,允许各部门职工参加该会议,让更多职工重视这项工作,鼓励职工针对预算绩效管理工作提出建议,使预算管理体系和内部控制制度更加完善,得到更多职工的认可[2]。

(三)加强预算执行管理与风险控制

事业单位应创新管理模式,全方位管理预算执行过程,做到全程管理、全员管理、动态化管理和全面管理,鼓励单位工作人员参与到监督与管理工作中,确保预算方案被有效执行。事业单位要加大执行力度,建立追踪管理制度,安排特定的监督人员,对预算执行情况进行记录和分析,事业单位的预算绩效管理人员要全面掌握预算执行信息,了解预算执行进度。事业单位要建立奖惩制度和激励制度,提高预算绩效管理水平,根据预算绩效的具体情况提供奖励或进行处罚,通过预算绩效管理调动单位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为了实现预算绩效目标,事业单位要定期召开会议,讨论预算方案的执行情况,如果实际情况偏离目标,要加强内部控制,及时进行调整,确保各阶段的预算绩效目标顺利完成。为了达成管理目标,事业单位要完善内部控制制度,内部控制力度越大,预算绩效管理效果越好。事业单位还要加强风险管控,在单位内部建立风险防范机制,将风险控制和预算绩效管理结合起来,进一步完善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体系,当预算偏离目标后,第一时间进行处理,加强预算执行控制。事业单位可以成立风险防范小组,培养小组成员的风险评估能力,从事业单位的数据信息中发现潜在风险,确定风险的类型和严重程度,制定应对措施,及时调整后续的预算方案,避免事业单位遭受更大的损失。为了减少风险发生的可能性,管理人员要准确记录预算执行情况,定期讨论项目绩效情况,保证各项工作和信息的公开与透明[3]。

(四)加强信息化建设

将信息技术应用在事业单位的日常工作中,大大提高了各部门的工作效率,事业单位的不同部门可以快速传递信息,预算绩效管理人员能够及时获取各个部门的预算执行信息,分析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存在的漏洞和弊端,利用信息技术解决这些问题,为预算绩效管理奠定良好的基础,在信息技术的支撑下健全预算绩效管理体系。事业单位要更新管理理念,落实内部控制制度,对预算管理体系进行升级,制定一套明确的管理制度,对预算绩效进行评价与分析,根据实际情况加强控制。事业单位要进行信息技术培训,提高单位人员的信息化水平,利用信息技术控制预算,提高预算绩效管理的信息化水平,用信息技术保证预算绩效管理的有效性。为了方便管理人员分析各项数据和信息,可以让技术人员建立信息数据库,将事业单位的相关信息存储到数据库中,在分析数据的过程中找出事业单位的财务风险或业务风险。事业单位还要建立信息共享平台,确保预算绩效管理人员能够随时掌握各部门的信息,根据各种信息发现潜在风险,确定风险类型和风险等级。事业单位要加大信息化建设力度,为预算绩效管理工作提供支持,更好地实现内部控制,事业单位要引进性能良好的设备设施,根据事业单位预算绩效管理工作的实际需求构建信息化系统,对管理人员进行培训,提高管理人员的信息技术水平,确保管理人员能够熟练使用预算绩效管理系统,利用大数据技术进行分析,在信息化系统的帮助下提高预算绩效管理效率[4]。

(五)加强宣传与培训

事业单位的领导和工作人员不仅要正确认识预算绩效管理的作用,还要认识到内部控制的重要性,更加重视预算绩效管理工作与内部控制工作。事业单位要加强宣传,改变工作人员对预算绩效管理的看法和态度,在工作中有意识地进行内部控制,加强事业单位内部的预算绩效管理,使工作人员保持积极的工作状态,提高预算绩效管理能力。事业单位进行宣传时,应拓宽宣传渠道,事业单位可以在团建活动和日常会议中强调预算绩效管理的相关内容,让单位人员充分了解预算绩效管理。为了更好地实施预算绩效管理制度,事业单位可以在培训过程中详细介绍相关知识和控制管理方法[5]。

(六)加强绩效综合评价

预算绩效综合评价能够为预算绩效管理提供依据,还能反映出预算执行情况,为工作优化提供参考。事业单位要设置预算绩效评价指标,对预算执行力进行评价,对业务管理效果进行评价,详细评价各项工作,通过预算绩效综合评价分析资金利用率和资源配置率等内容。管理人员要合理划分评价对象,预算绩效管理的工作范围较大,包含各个部门和各个业务,要根据具体的管理对象制定绩效评价方案,对各个部门的预算执行情况进行评价,对各个业务的预算执行情况进行评价。事业单位要建立责任机制,根据预算绩效综合评价结果找出对应的责任人,增强各部门和各项目主管人员的责任意识。

五、结论

事业单位应重视预算绩效管理工作,认识到这项工作对于单位发展的作用,将该工作与内部控制工作结合起来,通过内部控制财务风险、提高管理水平。事业单位要建立完善的预算绩效管理体系,设置详细的预算指标和科学的绩效评价指标,对预算绩效管理工作的各个环节进行控制,保障事业单位长远发展。

猜你喜欢

绩效评价管理人员管理工作
FMEA法应用于现代医疗机构药事管理工作中的体会
基于DRGs的老年医学科医疗服务绩效评价分析
医疗设备质控管理工作的探索与思考
公路工程造价管理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企业内部审计绩效评价体系的优化建议
《新预算法》改革背景下地方政府财政支出的绩效评价研究
以“5×3”立体模式打造外派管理人员队伍
建筑企业安全生产管理人员素质现状提升探讨
优质冬枣周年管理工作历
5年前的选择决定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