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玉米高产栽培技术及存在的问题
2022-11-24李磊
李磊
(安徽省界首市东城街道办事处农业综合服务站,安徽 界首 236500)
界首,又名界沟,位于安徽省西北部,玉米是界首市重要的粮食作物,其常年种植面积为3.62万hm2,总产量为30.2万t。玉米产量直接关系着当地的农业经济发展,因而必须要采取科学的栽培技术以实现界首市玉米高产高质。
1 玉米高产栽培技术
1.1 优选良种
应选择适宜界首地区条件的优质、高产、稳产、抗逆性强、抗倒伏性强的品种。例如先玉335、郑单958、浚单20、浚单22、中科11等品种。
1.2 种子处理
首先需剔除破损种子或者发霉变质种子,将外观形态饱满、颜色光亮的种子保留下来。选择晴朗的天气每天对种子晒种处理4小时,连续晒种3日,在晒种过程中需注意对种子勤翻动[1]。播种前,还需对种子再次处理,挑除破碎、发霉变质籽粒和秕粒,选用大小一致的籽粒,浸种8小时,晾干后用40%甲基乙硫磷和2%立克秀,按种子量的0.2%拌种,防治粗缩病、苗枯病、黑穗病和地下害虫。
1.3 播种育苗
1.3.1 适期早播
夏玉米早播可延长玉米生育期,充分利用水、肥、光、热等资源,避免出现“芽涝”及后期低温影响,是保证玉米高产稳产的重要因素。在6月5日—10日麦收后要及时耕整、灭茬,采用足墒机械播种玉米,或者采用免耕播种机播种玉米,这种方式播种的单产较高,产量可以达到7500 kg/hm2。
1.3.2 合理密植
合理密植是确保玉米获得高产的关键性因素之一。种植密度主要依据品种特性、地力条件、气候条件等而确定,需严格控制种植密度,避免过稀或者过密,以确保植株具备良好的通风透光条件。平展型或者半紧凑大穗型品种的种植密度以52500株/hm2较为适宜;紧凑中等大穗型品种以60000株/hm2较为适宜;紧凑中小穗型品种以67500~75000株/hm2较为适宜。在具体种植中,可结合实际情况在上述范围内对种植密度适当调整,若种植地块肥水条件良好,可选择上限;若肥水条件不佳,可选择下限。
1.4 田间管理
1.4.1 移栽补苗
待玉米苗一叶一心期时,即可对其移栽,通常每垄栽植2行,将单株退窝长度控制在23 cm,采取错窝定向移栽方式,每公顷田块内玉米苗的栽植量大约为42000~45000株/hm2。待玉米出苗后,需定期巡视田间,若发现断垄问题或者缺苗问题,需及时进行补种或者补栽。在玉米3叶期前,若田间存在缺苗问题,可采取浸种催芽方式补种植;而在玉米3叶期后,若田间仍然出现缺苗问题,可采取带土移栽方式补苗。玉米移栽结束后,需及时查苗,发现弱苗要及时替换掉,并及时给幼苗补充充足的水分。
1.4.2 蹲苗促壮
蹲苗过程中需始终遵循“黑而不黄”“肥而不瘦”“湿而不干”这一基本原则,待玉米叶片颜色呈深绿色,同时土壤具备充足的肥力时,可对其蹲壮苗,否则需避免。对于夏播玉米以及套种玉米,其蹲苗时间一般为20日。待蹲苗工作结束后,需及时灌水以及施肥,确保幼苗得以顺利生长。
1.4.3 及时中耕
在定苗时需中耕1次,此时需坚持“苗旁浅耕”以及“中间深耕”这一基本原则[4],及时清除田间杂草,以避免发生压苗现象,在此过程中需注意中耕深度需达到3~5 cm。在玉米拔节前,需对其再深耕一次,此时耕深应达到10 cm。待玉米10叶期,在其抽穗前还需对其培土,以提升玉米植株的抗倒伏能力。
1.4.4 适时追肥
需注意分次施肥,应当深施底肥,底肥一般采取磷肥以及钾肥,同时需注意将氮肥用量控制为总肥量的30%左右。在玉米苗期可为其施入有机肥,通常每公顷掺加75 kg尿素。在玉米大喇叭口期需注意施入穗肥,每公顷施入150~225 kg尿素,也可以将30000 kg有机肥料以及600 kg碳铵肥料混合使用,待施肥后及时中耕培土。
1.4.5 合理灌溉
在玉米大喇叭口期以及抽穗扬花期,此时为玉米生长过程中的需水关键期以及临界期,需保证田间持水量控制在75%~80%左右,不得小于70%。如果玉米植株出现萎蔫现象,必须及时为其灌水。
1.5 病虫草害综合防控
1.5.1 玉米大小斑病
玉米大小斑病的发生会抑制植株的光合作用,导致玉米产量严重减少。其常见防治措施为:选择具备良好抗性的品种;在发病初期将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1500 g或者 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1050 g兑水675 kg后喷施于每公顷田间。
1.5.2 纹枯病
玉米纹枯病是由立枯丝核菌感染而引发的一种常见玉米病害,常导致叶鞘的腐败以及叶片的枯死[3]。常见防治措施为:选择抗病品种;科学施肥;合理密植;及时摘除基部烂叶、病叶;及时除草;合理轮作;田间病株率为3%~5%时,将25%粉锈宁可湿性粉剂750 g或者20%纹枯净可湿性粉剂375 g兑水750 kg后喷施于每公顷田块内。
1.5.3 地下害虫
常见的玉米地下害虫主要为金针虫、地老虎以及蝼蛄等。其具体防治措施为:对种子包衣处理;在玉米苗期,于傍晚时分将5%高效氯氰菊酯乳油1200 mL兑水675 kg后喷施于每公顷田块内的玉米苗根部四周。
1.5.4 玉米螟
常见的玉米螟处理方式为使用频振式杀虫灯或者诱蛾灯进行诱杀;也可在玉米大喇叭口期时采用“生物导弹”以虫治虫;另外,也可在玉米大喇叭口期,在每公顷田块内将2.5%高效氯氟氰菊酯750~900 mL兑水675kg后喷施于田间。
1.6 适时收获
待玉米授粉50日、灌浆结束以后,此时玉米茎叶以及苞叶颜色转变为青黄色并变松,待基部出现黑色层,籽粒乳线消失后即可对其采收。在采收以后,首先需立即脱苞晾晒,确保玉米籽粒水分低于16%,以避免玉米发霉腐烂。
2 玉米高产栽培中存在的问题
2.1 种植户缺乏相应农业知识
经过长期的种植,种植户总结出了一些种植技巧,其对玉米种植有一定的意义。因玉米品种的不同,其所适宜的种植方式也存在着一定的差异,但是因种植户普遍文化素养不高,种植过程中盲目结合经验总结种植技术,对新品种玉米生长规律有所忽视,最终导致玉米产量以及品质的严重降低,使玉米种植经济效益也受到了直接影响。
2.2 种植模式过于粗糙
在玉米种植中,大部分地区已逐渐实现大规模种植,而在具体种植过程中仍然采取人工模式,尤其在灌溉环节采取漫灌方式,上述种植模式严重阻碍着玉米种植产业的发展,影响着玉米的产量[4]。
2.3 种植技术缺乏创新
从玉米种植产业实际发展情况来看,种植户思想传统陈旧,不愿采纳新型种植技术,导致种植高产玉米品种时其产量有所降低。基于此,在玉米种植过程中种植户必须与时俱进,学习应用种植新技术,以切实提升玉米产量以及品质。
3 促进玉米高产栽培发展的主要措施
3.1 推广优质品种
各地农业管理部门可积极构建高产玉米示范园区,在园区内种植优质品种,同时积极落实专业技术人才引进工作,落实园区内优质品种的日常管理工作,强化优质玉米品种育种以及宣传工作,充分发挥自身带头作用,以促进高产玉米种植技术的快速发展,进而为玉米种植经济的持续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3.2 强化种植户技术培训
当地农业技术部门需对种植户加大培训力度,帮助其掌握现代化的种植技术,以促进玉米健康生长,同时大力普及玉米病虫害防治技术,确保种植户可及时处理常见玉米病虫害问题,以保障玉米具备良好的长势。
3.3 采取科学的收割方案
在当前玉米收割工作应当摒弃过去保守的收割方式,采取脱粒机收割,以提升玉米收割效率,减少人工收割所造成的劳动力浪费,同时粉碎玉米秸秆,将其还田以充当有机肥。
3.4 做好宣传推广工作
首先,各地种子管理局需加大宣传力度,帮助种植户深刻认识到玉米新品种的种植优势,同时科学分析其种植要点,以帮助种植户更好地了解高产品种;其次,技术人员还需对先进的玉米种植技术加大推广力度,深入农村开展教学工作,以保证各种植户均可受益,切实推进玉米种植产业实现稳步发展。
4 结语
要想实现界首地区玉米的高产栽培,需要相关农业部分积极研发新型技术,并对高产栽培技术进行大力推广,并能及时发现在玉米种植过程中种植户存在的问题,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切实提升玉米产量以及质量,提高种植户的经济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