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沂水县丹参规范化种植技术和病虫害防治措施

2022-11-24武庆龙秦凯旋赵成华

特种经济动植物 2022年8期
关键词:丹参花蕾根部

●武庆龙 秦凯旋 赵成华 马 晋

(1.山东省沂水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山东 沂水 276400;2.山东省沂水县农业农村局 山东 沂水 276400;3.山东省沂水县农业综合执法大队 山东 沂水 276400)

丹参是唇形科鼠尾草属的多年生直立草本植物,是重要的大宗中药材,具有活血调经、祛淤止痛、镇静安神、凉血消肿等功效,是我国治疗心血管疾病的重要药材。山东省是我国丹参的重要道地产地,产量的80%来自沂蒙山区。丹参用途广泛,以丹参为原材料的中成药有100多种,需求量逐年增大,种植丹参成为农民增收致富的新路径。

丹参是沂水县传统中草药种植品种,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沂蒙山区农民人工驯化种植技术将野生丹参引为家种,逐步解决和完善了从种子采集、种苗繁育到田间种植的基本技术问题,并逐步向周边扩散[1]。干丹参平均产量300~500 kg/667 m2,收益约5000元/667 m2,经济效益可观。近年来,沂水县丹参种植面积逐年扩大,目前种植面积约1933.3 hm2,已经成为沂水县的一项重要特色产业。

丹参适合雨量中等、温暖湿润、阳光充足的环境,以排水良好、中等肥力为宜[2]。沂水县位于鲁中南地区、沂蒙山腹地,属暖温带季风气候区。空气湿度适中,温和湿润,年平均气温12.3℃,光照充足,年日照时数2414.7 h, 年均降水量629.2 mm。土壤为棕壤土和褐土,pH值中性,无工业污染。沂水县的自然环境十分适宜丹参的生长,本文通过归纳总结丹参的主要种植技术,以供参考。

1 整地起垄

应选择土质深厚、土壤疏松、肥力中等、排浇便利的砂壤土地块,忌黏土及盐碱地。土层深厚有利于保水,而砂壤土利于排水,不会因水分过多而烂根。立冬前机耕深翻30~50 cm,打破犁底层,同时施足基肥,每667 m2施用约4000 kg 彻底腐熟的有机肥、100 kg复合肥。因为丹参喜肥料,要保证肥力充沛,促进根部生长发育。土地整平、耙细,起垄,垄宽90 cm左右,垄面宽40 cm,垄高25 cm。大田四周留出排水沟,方便排水。

2 育苗移栽

丹参育苗主要有种子育苗和分根育苗两种方式,其中种子育苗是主要的育苗方式。

2.1 种子育苗

7~8月丹参种子成熟后采集种子,在开好的育苗畦内按行距30 cm开1.5 cm深的浅沟,将种子播撒在沟内,整平镇压。每667 m2用种约 500 g,一般两周左右出苗,注意除草,遇秋旱则浇水,遇积水及时排水。第2年3月移苗,开行距30 cm、深5 cm的深沟,按株距18~20 cm每穴移栽2~3株,并浇水回土压紧。

2.2 分根育苗

秋季采收丹参时留一部分作为种苗。第2年春天土壤解冻后挖出根部栽种,可以采用边挖边栽的方式,也可以在采挖后用潮湿沙土保藏的方式。先在垄上开行距30 cm、深3 cm的沟,选择颜色红、粗壮健康、直径1 cm以上的根部,将根的中上段分成6~8 cm的根块,按20 cm株距竖直栽种于沟内,要求根上端向上,略高于垄面,浇水,待水渗完回土压紧即可。

3 田间管理

3.1 除草中耕

早期丹参生长较慢,要注意除草和浅锄松土,以防止地表板结不透气,同时有利于根部生长和下伸。5月时进行第1次中耕,此时苗高 10 cm左右,苗弱根浅,一定要浅锄,避免伤根。在6月及8月封垄前再进行中耕除草,此时可稍深一些,此外封垄后也应注意除草。

3.2 追肥

丹参喜肥,要注意结合中耕追加肥料。第1次追肥施用尿素5 kg/667 m2,也可以施用腐熟粪水1500 kg/667 m2,使其快速生根长叶;第2、3次追肥用腐熟粪水2000 kg/667 m2或磷钾复合肥40 kg/667 m2,促进根部生长。生长前期如发现有徒长现象可喷矮壮素[3]。

3.3 摘除花蕾

摘除花蕾是一项常用的增产技术,可使养分更多作用于根部的生长,使根部更长、根茎更粗,从而提高丹参的产量和经济效益。除留作种子的植株以外,在6~7月花蕾抽出1~2 cm时分2~3次摘除花蕾,应选择在晴天进行,促进创面的愈合。摘除花蕾能使干丹参增产20%左右。

3.4 排水浇水

丹参虽怕涝,但生长过程中也需要充足的水分,因此既要注意排水防涝,又要保持土壤适宜的湿润程度。在苗期和生长初期注意防止干旱,采取沟灌的方式,每7~10 d浇1次水,以促进种苗的生长发育。及时关注气象预报,多雨天气要提前停止浇水。7~9月雨水偏多垄沟有积水时,应及时排水,防止根部腐烂。遇到春旱、秋旱时应及时浇水。

4 采获及晾晒

一般采获的时间在10月下旬至11月上中旬,春季土壤化冻前也可。采获时间不宜过早,过早易导致丹参产量小,有效成分含量低,含水量大;也不宜过晚,晚则易萌发新芽,降低丹参品质。选择天气良好、空气干燥时采获。先清除地上部分茎叶,在垄的一侧沿沟开挖,完整挖出根部,避免挖断。采获的丹参在晾晒过程中,可以在晒至半干时起堆放置7 d,然后铺平晾晒直至完全干燥,装包储存或出售。有条件的地区可机械收获,能有效降低劳动强度和人工成本。机械采获的丹参不宜立即取出,建议先晾晒,待其部分水分蒸发变软后,抖落丹参上的泥土再进行晒干,以免因根段水分大发脆而折断,从而影响丹参的品质。

5 病虫害防治

5.1 蚜虫

蚜虫多发生在4月下旬到5月下旬,为害叶部和幼芽,若不及时防治,会导致茎叶变黄。可用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喷雾防治。

5.2 根腐病

丹参根腐病是由木贼镰刀菌引起的一种病害,主要侵染根部。植株发病初期,须根、支根会产生水渍状褐色坏死斑,并迅速蔓延至主根。横切或者纵剖病根后可发现,维管束呈褐色,最后整个根内部腐烂,仅残留纤维状维管束,病部呈褐色或红褐色。病株易从土中拔起。为防治该病,首先,要选择地势较高、土质疏松、排水条件好的地块种植丹参,其次,要在雨季及时排除积水,同时要注意轮作,发病初期可用70%多菌灵1000倍液浇灌,严重病株应及时拔除。

5.3 银纹夜蛾

银纹夜蛾是丹参的一种主要虫害,通常发生在夏季和秋季,具有繁殖快、危害大的特点。主要为害叶片,使叶片出现缺刻,严重时会吃光叶片造成减产。每年发生5代,以第2代幼虫于6~7月开始为害丹参,7月下旬至8月中旬为危害盛期。防治方法:冬季清园,收获后将田间残存病叶集中烧毁,以杀灭越冬虫源。在幼龄期喷90%敌百虫800~1000倍液, 7 d喷1次,连续2~3次,也可用菊酯类叶面喷雾防治。

5.4 叶斑病

叶斑病通常在5月初发病,6~7月严重,一直延续到秋末。侵染叶片,先在老叶上出现症状,一开始是浅色小斑点,斑点逐渐蔓延扩张为圈状或不规则状斑块,斑块颜色逐渐变为深褐色,边缘比较模糊,发展至后期病斑连片、叶片干枯。防治方法:3年以上轮作。加强田间管理,采获后清除销毁病株残体。发现丹参植株病叶片及时摘除。注意排水,降低田间湿度。5月初喷施(1∶1∶120)~(1∶1∶150) (硫酸铜∶生石灰∶水)波尔多液,一周喷施1次,连用2~3次,预防病害发生。初见症状时喷施50%多菌灵1000倍液或甲基托布津进行防治。

5.5 根结线虫病

根结线虫病在丹参上发生较为普遍,其病原微生物主要是北方根结线虫和花生根结线虫,危害根部,初期表现为根结,逐步膨大,植株生长滞缓;中期患病植株上午枝叶正常,中午阳光强烈会发生萎靡症状;发病后期,植株萎缩直至死亡,大田表现为缺苗,严重影响产量甚至绝收。根结线虫病的防治以农业防治和生态防治为主,化学防治为辅。一是使用无病种苗,可以从根本上减轻病害的发生。二是水旱轮作,水旱田轮种1次,可大幅度降低发生程度。采取3年及以上轮作,能够有效控制根结线虫的发生。轮作作物通常选择禾本科或葱、蒜类。三是选择土壤肥力较好的砂质土,提高透气性,增强抗病能力。四是初见症状时,可以使用50%辛硫磷乳油800倍液或1.8%阿维菌素乳油300~400倍液等药剂浇灌病区进行防治。

猜你喜欢

丹参花蕾根部
丹参“收获神器”效率高
本草园——丹参
修行
我爱这样的清晨
我来了
国企高管薪酬需“根部”治理
Paper blossoms
我来了
治神经衰弱
探讨桃树病虫害根治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