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PNF技术在脑卒中康复治疗中的研究进展

2022-11-24吴雨涵王庆杰邱凤霓

体育科技文献通报 2022年2期
关键词:偏瘫下肢康复

吴雨涵,王庆杰,邱凤霓

1 PNF技术概述

PNF是由神经、肌肉、本体 感觉共同参与的以神经发育为促进方法的治疗手段[1]。脑卒中,俗称中风,发病后有极高的致残率,无法完全治愈,主要会造成运动功能障碍、交流功能障碍、吞咽障碍、认知障碍等症状,肢体运动能力多受限。PNF技术在脑卒中康复中运用广泛,经过临床检验,疗效显著,本文就以近十年PNF技术在脑卒中康复治疗中的研究状况进行综述。

1.1 基本原理

PNF技术是在神经系统受损的情况下,在外界辅助运动下,进行动作的再学习,从而可以使所有人,尤其是残疾人开发身体的潜能。PNF技术的核心在于刺激本体感受器,从而可以影响到感觉神经,调控肌肉张力,促进肌肉的舒缩对患者的肌力进行强化训练,同时刺激本体感受器,促进本体感觉恢复,最终达到改善患者身体机能的目的。PNF技术的基本理念在于在治疗过程中将人看作一个整体,而不是单独治疗某个部位或者区域的功能障碍。PNF技术虽然是一种物理治疗方法,但是它也会强调运用可以使患者在精神层面上的愉悦或者满足的技术。PNF技术不是一种可以让患者完全康复的技术,而是让患者可以获得再发育的最大的潜能,使身体的功能状态达到在机体残损状态下的最高水平。

1.2 基本技术

PNF技术的基本技术主要通过给予触觉、视觉、听觉以及本体感受的感觉输入,从而获得感觉神经的输出,促使肌张力发生变化,从而达到治疗的目的。

1.3 特殊手法技术

PNF技术的特殊技术是指合理运用肌肉不同收缩方式的特点,并且将收缩方式进行编排组合应用到身体的不同部位,从而满足不同的治疗目的。在运用特殊技术时通常有两种目的:增加关节活动范围和增强肌力。特别需要注意的是,PNF技术的特殊技术常常使用到主动肌和拮抗肌的相互作用,因而在使用时,我们要避免拮抗肌的过度疲劳。这就需要我们合理组合PNF技术的特殊技术,例如当我们运用反复牵拉时,我们应当结合反转技术的使用,这样就可以避免拮抗肌长期处于被动拉伸的状态,造成肌肉疲劳而损伤。

2 脑卒中功能障碍常用评定方法

2.1 运动功能评定

2.1.1 Brunnstrom运动功能评定

Brunnstrom分期是一种常用的运动功能评定方法,其评定分期可以让治疗师快速掌握患者的功能障碍状况,针对处于不同分期的患者配合使用不同的治疗方法,使对脑卒中偏瘫患者的治疗更加有效。

2.1.2 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

量表分为上肢和下肢两部分,上肢和下肢的功能评分均可单独使用以分别评定上下肢的运动功能,每项评分由差到好分别是0分、1分和2分,共计100分。评分高低与肢体运动功能成正比。

2.2 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定:Barthel指数

通过Barthel指数测试我们可以充分了解到患者在日常生活活动中存在的缺陷,同时也可以推断出患者存在的功能障碍。其评分与患者的自理能力,恢复程度以及对亲属的依赖性成正比。

2.3 平衡功能评定:Berg量表

Berg量表是用于评估患者的平衡能力的量表,包括十四项坐位与站立位转换的指令,每项指令根据患者完成程度、完成时间、保持时间分别给予0—4分。分数越高,说明患者的平衡能力越好。总分在20分以下提示患者平衡能力恢复较差,需要乘坐轮椅,40分以下意味着患者的步行需要外界辅助,40分以上说明不需要额外辅助,可独立行走。

3 PNF技术对脑卒中患者运动功能恢复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影响的相关研究

脑卒中患者具有高度依赖外界的特点,患者生活自理能力的提高是保证生存能力和生存质量的关键,患者的自理能力的提高,也可以使患者亲属的负担减轻,更能让患者有继续生活的信心,因此大多数研究都是围绕患者的肢体运动能力进行的。Brunnstrom3期以后,脑卒中患者的肢体痉挛开始明显出现,及时进行治疗干预可以有效地提高患者的肢体运动能力。

刘勇[2]和王丽春[3]分别发现在上肢运动功能和手部精细运动能力康复的过程中,PNF技术对上肢痉挛的治疗效果显著,这对改善患者的日常生活有重要作用。李世科[4]在研究中也得到了在常规治疗中介入PNF技术对于手部精细运动能力的恢复起着积极作用。此外,脑卒中患者的下肢运动功能是关乎患者生活质量的重要标志,下肢功能的恢复意味着患者可以在借助或不借助外物的情况下自由活动,患者也会因此而产生愉悦的情绪,同时也能增强患者重新回归社会的信心。潘巍一[5]等运用PNF下肢模式作用于脑卒中偏瘫患者下肢的康复中,治疗两个月后,脑卒中患者的偏瘫下肢运动功能以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提升明显。曾宪敏[6]等发现PNF技术的早期干预使偏瘫患者的肢体运动能力恢复更快。刘珏[7]也发现PNF技术躯干模式的强化训练对偏瘫患者的整体运动能力提高作用明显,其中对下肢运动能力的提升尤为显著。

4 PNF技术对脑卒中患者平衡及步行能力恢复的研究

平衡能力的恢复对脑卒中患者康复的后期十分重要。步行能力训练必须是在良好的平衡能力的基础上进行,如果没有良好的平衡能力,患者在行走过程中的摔倒风险将大大增加。进行平衡训练时,患者首先要进行静态平衡能力的训练,例如双足站立、单足站立等,静态平衡能力恢复较好后,可以进入动态平衡能力训练,之后才可以进行步行训练。人体平衡能力与视觉、前庭以及本体感受器有关,其中,人体的本体感受器深埋在肌肉和肌腱中,PNF技术全名为本体感觉神经肌肉促进法,PNF技术就如同本体感受器的一种强化训练方法,可以有效地锻炼本体感觉,从而可以促进患者平衡能力的恢复。PNF技术通过运动链来进行肢体的运动,运动通常从末端逐渐传递到近端,在传递的过程中,肌群之间的协调性得到了发展,近端肌肉的力量也得到了加强,近端肌肉肌力的增强可以更好地为远端肢体的活动提供支持。在偏瘫患者中,患侧下肢的肌力明显影响着患者的运动、平衡等功能的恢复[8]。PNF技术对肢体痉挛的治疗效果显著,通过牵拉运动可以锻炼患者患肢的肌力,从而提升患者的平衡能力,并且为步行能力的恢复提供条件。

辛玉甫[9]等将自己的临床经验融合进PNF技术中,在常规PNF技术的基础上,增加踝关节周围肌肉力量的训练,观察治疗踝阵挛的效果,应用到偏瘫患者的康复治疗后,患者下肢的平衡及步行能力较未改良的PNF技术治疗对照组明显提升。靳亚鲁[10]等研究了在立位下健肢抗阻迈步训练的基础上应用PNF训练的方法,偏瘫患者肢体产生了代偿作用,健侧下肢是支撑以及行动过程中的主要发力腿,但健侧肌肉力量也会由于患侧的累及而下降,因而健肢的抗阻迈步训练可以有效地增加健侧下肢的肌力,而PNF技术也可以通过增强患者的肌力和本体感受,提高患者的平衡能力,实验结果显示,两者结合的方法,对步行功能的恢复起积极作用。潘毓健[11]等研究了PNF技术与脑卒中患者平衡功能之间的关系,发现患者的睁眼、闭眼平衡能力以及肢体运动能力均显著提高。

5 PNF技术结合其他康复治疗方法的相关研究

近年来,随着中医康复和物理治疗技术的发展,与PNF技术结合治疗脑卒中偏瘫的相关研究也越来越多。罗金发[12]等研究了针灸与PNF技术结合的治疗方法。针灸在治疗疼痛的效果是经过实践考验的,而PNF技术可以促进肌肉舒缩,提高肩关节活动度,同时也可以提高上肢的运动能力,两者结合对治疗偏瘫患者肩部疼痛效果明显。脑卒中患者由于患侧的肌肉力量和收缩能力下降,对于骨关节的固定作用减弱,因而常发生肩关节半脱位。白蓉[13]等运用电针联合PNF技术,张芳[14]等运用了可以更好刺激肌肉收缩的方法——神经肌肉电刺激同样与PNF技术结合,都用于治疗偏瘫患者肩关节半脱位,均得出了有助于缓解肩关节半脱位的症状,且明显优于单独使用PNF技术的结果。王楠[15]在脑卒中患者上肢痉挛的治疗中,采用了在PNF技术的基础上结合阴阳平衡针法,上肢的痉挛得到了缓解,并且运动能力显著提升,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也得到了提高。马振宇[16]等治疗脑卒中肩手综合征Ⅰ期患者时发现,在中药熏蒸的基础上通过PNF技术的介入,患者的疼痛感减轻许多,并且手部的精细运动能力提升明显。中药熏蒸通过温度、压力的作用刺激人体,有利于改善局部的血液以及淋巴循环,并且气体中的中药分子进入人体,可以发挥一定的治疗作用。而PNF技术可以促进肌肉放松,增加关节活动度,二者结合效果显著。刘绍云[17]进行了一项有关脑卒中患者吞咽功能的研究,结果表明,PNF技术与涤痰汤结合治疗的方法有良好的疗效。

6 结语

脑卒中是我国居民的三大死因之一,每年仅有20%-30%的新发脑卒中的幸存者具有独立生活能力。PNF技术是一种神经发育疗法,主要用于治疗神经系统受损的疾病,而脑卒中是一种脑部功能障碍的临床综合征,因此相关研究众多。PNF技术的介入对脑卒中患者的肢体功能恢复有着重要作用。回顾近年来有关PNF技术和脑卒中康复的研究,不难发现,针对PNF技术的主要研究内容有:上下肢运动功能障碍、肩关节疼痛和半脱位、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平衡及步行能力等。另外,关于PNF技术结合其他物理治疗方法的研究也越来越多,也有几篇结合针灸、小针刀、中药熏蒸等中医康复治疗方法的研究,但是相比其他研究,数量较少,且研究深度不够,停留在治疗效果上,缺乏相关机制的研究。未来,中西医结合是一个会是一个重要的研究内容,PNF技术结合中医技术治疗脑卒中的效果显著,这也许会是一个新的方向。此外,脑卒中造成的功能障碍很多,有少部分有关PNF技术对偏瘫患者的吞咽功能、感知功能以及心肺功能恢复的研究,还有一项与虚拟现实技术相结合的研究,用于治疗偏瘫患者的平衡功能。虚拟现实训练是当代电子科技的产物,PNF技术与虚拟现实训练的结合是跨学科的合作,这也启发我们,在治疗过程中,不能仅仅局限于所在的学科,要开阔眼界,发散思维,未来的脑卒中康复治疗将有无限的可能。

虽然PNF技术进入中国也仅仅二三十年,缺乏高质量的研究,但我相信随着研究的深入,PNF技术一定会更好地应用到临床中,造福越来越多的患者。

猜你喜欢

偏瘫下肢康复
循经往返灸治疗脑卒中痉挛性偏瘫的临床观察
中西医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研究进展
准妈妈要重视下肢静脉曲张的预防
脑卒中患者康复之路
脑卒中偏瘫早期运动康复
神经松动术对脑卒中偏瘫肩痛的疗效观察
微创旋切术治疗182例下肢静脉曲张的术后护理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支架术后再狭窄的治疗
残疾预防康复法制建设滞后
补阳还五汤联合康复治疗脑卒中35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