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上饶市发展大棚蔬菜产业的思考

2022-11-24罗华汉韩蒙蒙姜建新祝利宾郑艳华邹继兴

江西农业 2022年12期
关键词:上饶市大棚蔬菜

罗华汉,韩蒙蒙,姜建新,祝利宾,郑艳华,邹继兴

(1.上饶市农业农村局,江西 上饶 334000;2.上饶市广丰区农业农村局,江西 上饶 334600;3.上饶市余干县农业农村局,江西 上饶 335100)

大棚蔬菜种植属设施农业的一种,大棚蔬菜是指在大棚上覆盖塑料薄膜所种植出来的蔬菜,这种种植方式人为地为蔬菜创造了适宜的生态环境,使得人们在任何时间都可以吃到反季节蔬菜[1-2]。因此大棚蔬菜种植技术深受人们喜爱的同时还可增加农民收入。上饶市大力推动“东柚-西蟹-南红-北绿-中菜”的农业产业发展布局,经市委市政府研究提出全市用3~5年时间,实现各县均发展3万亩大棚蔬菜的目标。综合考虑当前大棚蔬菜种植情况及存在的问题,结合当地政策支持,本文对上饶市大棚蔬菜产业发展规划提出了几点思考。

1 上饶市大棚蔬菜种植情况

1.1 发展概况

截止到去年6月,全市蔬菜种植面积109万亩,产量112万吨,分别较上一年增加了5.56%和6.38%,全市千亩以上的蔬菜基地12个,30亩以上的蔬菜基地217个,基地面积5.94万亩。

1.2 上饶市蔬菜生产的主要特点

各地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结合农民种植习惯,因地制宜,大力发展蔬菜生产,蔬菜产业各具特色,亮点纷呈。一是以铅山红芽芋为主的露地蔬菜独领风骚。上饶市露地蔬菜以叶菜类、瓜果(茄果)类、薯芋类等常规蔬菜为主,其中铅山红芽芋为本市特色蔬菜品种,全市2019年种植面积达19万亩,产量达到28.5万吨,产值达10亿元。如:铅山县紫溪乡文山村的紫文蔬菜专业合作社,种植红芽芋3000亩,产量0.48万吨,产值达1536万元。铅山县金笛蔬菜专业合作社,种植红芽芋2000余亩,产值达1000万元。二是以德兴市、上饶县、鄱阳县等地为重点设施蔬菜发展地区,设施蔬菜发展迅猛。上饶市设施蔬菜以大棚辣椒、西红柿、黄瓜等反季节蔬菜为主,全市各地均有种植,以万年县、上饶县、鄱阳县、德兴市等地种植面积较大,其中德兴市天露山蕨菜合作社的野生蔬菜等基地的种植面积最大,产品市场销售供不应求,特别是余干枫树辣椒近年来发展势头较好。目前余干县伟良枫树辣椒开发有限公司自建基地种植余干辣椒面积达3500余亩,发展订单基地种植2700亩,2018年实现销售收入9589万元,创利润953.7万元,直接带动2071户农民脱贫致富,年助农增收1656万元,户均增收7996元。余干辣椒已成为当地农民增收的一项重要渠道。三是以余干芡实为主的水生蔬菜异军突起。上饶市水生蔬菜主要包括莲藕、藜蒿、芡实、冷水茭白等,近几年来,以余干、鄱阳为主的芡实种植产业不断增强。2015年余干县获“中国芡实之乡”称号,全县芡实种植面积高达10万亩,该县通过专题编制芡实产业发展规划,出台扶持芡实产业发展政策等一系列措施,积极引导和鼓励农户扩大种植面积,努力创新产品,打造品牌,不断延长产业链条,做大做强芡实产业,已涌现出“梓阳”“明祖湖”“湖家妹”等知名商标,并建成年加工芡实15000吨的余干芡实食品产业园。另外,玉山县双明镇窑山村茭白种植面积约2000多亩,亩产1500多公斤,每公斤上市价格超过6元,年收入达900多万元。

2 上饶市大棚蔬菜种植中出现的问题

2.1 田园基础设施建设仍然薄弱

去年7月份上饶市连续3轮强降雨,给蔬菜生产带来了损失。农情统计,全市近6万亩蔬菜受灾受损,红芽芋亩产由前年的1500多公斤下降到去年的1000多公斤,减产约30%,少数田块减产幅度更大。这主要是由于田园灌排沟渠及配套设施年久失修,老化严重,不能有效抗击自然灾害,从而制约了产业的发展。

2.2 龙头企业集聚力不强

例如,铅山县虽有江天科技有限公司这样的省级龙头企业,但对红芽芋生产的带动力不强,企业的红芽芋生产水平仍处在一个较低层次,对红芽芋生产的规格、质量、检验等方面均没有高标准的细化目标,在资金方面也没有形成纽带关系和共赢共担利益的格局,对芋农缺乏规范化、制度化的协作指导机制。

2.3 缺乏专业性科技机构

迄今为止,整个蔬菜产业仍无一个专业性科研机构,科研力量、科研设施、科研经费难以有相应的资金来源,因而科技工作难以满足产业发展的需要,生产中存在的问题难以得到及时有效的解决。

2.4 源头质量安全管控难度加大

当前农产品生产大多数仍以散户生产为主,组织化程度较低、生产者素质参差不齐、农产品质量安全意识薄弱,再加上当前劳动力成本高、土地租金上涨等因素,生产者为追求利益最大化而忽视产品质量安全,过量使用化肥、超范围超量使用农药和不遵守安全间隔期等现象仍然存在,而由于农产品种植具有点多、面广的特点,使得农产品源头质量安全管控的难度越来越大。

3 大棚蔬菜产业发展的相关建议

一是把好蔬菜产品质量关。严格按照蔬菜无公害标准化生产和操作规程,严控投入品管理,大力推广应用有机肥,实行产品质量追溯制度,确保蔬菜质量与安全。二是加强蔬菜标准园建设。按照绿色高质量发展要求,通过提升改造,加快建设路相通、渠相连、涝能排、旱能灌,农电配套的标准园,完善水肥一体化、病虫害绿色防控等节水、节肥绿色生产配套设施。三是加大品牌宣传。组织企业积极参加各种展示、展销活动,宣传产品,推介品牌,大力宣传“丰收辣椒”、“上饶(铅山)红芽芋”等区域农产品公用品牌,提升品牌的影响力、知名度和美誉度。通过网上交易平台、线上线下、“互联网+”的营销方式,积极拓宽蔬菜产品市场销售渠道。鼓励引导龙头企业和农民合作社争创知名品牌,提高市场竞争力。

4 大棚蔬菜产业发展的几点思考

4.1 做好产业发展的空间布局规划

空间布局的问题,对不同经营主体有不同的要求。土地在自然形成过程中衍生的物质性、稀缺性、不可替代性决定了农业生产具有极强的空间分散性。所以蔬菜基地要跟着农民走,跟着乡村走。产业聚集不一定有聚集优势,因为在一个县域范围内生产要素的互通和流动是没有阻碍的,产品销售的信息和沟通也是没有障碍的,以公司经营方式运行的农业产业,当然另当别论。土地流转能集中,其生产的空间布局就可以相对集中,但接下来就有一个规模适度的问题。

4.2 产业发展的规模规划

产业规划不应忽视产业规模问题,规摸过小与过大都有优劣,适度是原则。市委市政府提出全市用3到5年时间,各县均发展3万亩大棚蔬菜的目标,体现的是一种对发展的愿景和推动,旨在鼓励规模经营[3-4]。

农业规模经营的适度性要依据不同经营主体的具体目标诉求做出不同评判。一是从生产经营个体的视角来看,适度性考量,主要在于能否通过对既有土地、劳动、资本、技术等内部生产要素的合理配置, 充分发挥各种生产要素潜能,实现长期生产成本最小化或利润最大化。二是从产业化发展的视角来看,适度性主要反映在各类农业经营主体与社会化服务主体之间能否通过合理分工,促成多元互动、多形式互补、多方共赢的复合型农业经营体系。三是从产业融合的宏观视角来看,适度性目标在于能否通过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农业产业链延伸、农业多功能属性拓展等方式, 开辟高附加值的现代农业产业发展路径。

4.3 产业发展的土地要素规划

4.3.1 土地要素的获得受到了国家强调“非粮化”耕地保护与利用政策的制约

县乡基层抓粮食生产的压力很大,因此要获得蔬菜产业种植土地困难不小。耕地资源是有限的,每年拿出一万亩粮田种植蔬菜,而落实粮食种植面积的替补空间就很小。一方面,拿上等的好田种蔬菜,拿垅田、半旱田、冷浆田、低洼田替补种水稻,粮食种植面积虽然有保证,但粮食产量上不去。另一方面,对那些低产农田进行二轮复种,也很难做通群众工作,因为水稻种植也是讲成本、讲效益的。

4.3.2 土地要素规划涉及到工商企业进入农业领域准入与监管的问题

工商企业把流转土地拿来抵押,在流转土地上进行非农建设有使农民失去土地变成无地游民的可能性,对此应该严格进行监管;农民以土地入股工商企业,也有使其失去土地变成无地游民的可能性,应该慎重推进。

4.4 产业发展的劳动力要素规划

按一户农民家庭管理5亩菜园计算,要动员2000户农户转投蔬菜行业,才能完成一万亩蔬菜产业的发展任务。从上饶市农村劳动人口基数来看,存在农业劳动力结构性不足和意愿低下的问题。

4.4.1 如何破解农村劳动力结构性不足的状况

自20世纪末以来,我国工业化、城镇化快速推进导致大量青壮年劳动力相继离开农村,不少农村出现务农劳动力老龄化、女性化和低学历化以及农业兼业化、副业化现象,农业劳动力结构性不足的问题日益凸显。农村劳动力持续转移,源于农业与非农业相对劳动生产率之间存在非常明显的差距。《201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的数据表明,当年,我国农业产值占全国GDP的份额为10.1%。但是,农业就业人口依然占到总就业人口的33.6%。 据此可以算出,2012年,非农业劳动生产率仍然为农业劳动生产率的4.5倍。蔬菜产业一般性收益下劳动力要素的劳动生产率必须高于或等于非农业的劳动生产率,才能吸引农民返乡创业。

4.4.2 如何激发农民转行种植蔬菜的意愿

种植意愿就是农民的积极性,同样来源于蔬菜产业普遍收益下劳动力要素的劳动生产率同非蔬菜农业的劳动生产率比较。世界银行公布的《世界发展指数(2013)》数据表明,2013年我国每个农业劳动者的年农业生产产值,各行业平均值为571美元,低于巴西、俄罗斯等国家,与美日等发达国家差距大。那么蔬菜产业的劳动生产率究竟如何,是否高于农业平均值。即使高于农业平均值,吸引的恐怕也是留守在农村的女性或文化程度较低、年龄较大的男性。

4.5 产业发展的资金要素规划

4.5.1 大棚蔬菜产业发展需要多少投资,资金从何而来

对资金总需求量进行分析:蔬菜大棚骨架亩均建造成本2~3万元,大棚覆盖材料亩均建造成本1万元,合计亩均成本3~4万元,这还不包括棚内增温通风配套设施、水肥一体设施、地膜覆盖设施及基础设施(交通、仓储、通讯、水电)等。全部完善下来,亩均建造成本6~8万元。如果每年发展1万亩大棚蔬菜,总投资规模不少于6~8个亿。这个投资总量很大,从投入来源分析,实现难度不小。

4.5.2 资金投入结构

农业产业经营资金主要来源于四条渠道:农业经营主体的积累,财政的补贴和支持,银信部门的贷款,社会筹集。此处只论述前两条。

(1)农业经营主体的积累。农业经营主体把赚来的利润一部分用于个人消费,另一部分转化为资本,即自身积累。农业经营主体自身积累的源泉是利润,积累量取决于利润量。长期以来,农业生产处于解决温饱阶段,为了通过劳动交换来获取家庭基本需求,难以实现资本积累。农业生产普遍是一种简单再生产的过程,所以农业产业历来利润不大、积累缓慢,依靠农业经营主体的自身积累来发展3万亩大棚蔬菜基本无可能。农业劳动人口转移后,通过工商业劳动积累了一定的财富。缘于乡村情结,部分人愿意回乡创业,那对于这部分的资金积累就可以合理进行引导。

(2)财政的补贴和支持。为促进大棚蔬菜产业的顺利实施和发展,恐怕只有通过加大财政的补贴和支持力度来实现,这是唯一、直接而现实的方法。从财政补贴的来源方面来说,从财政资金筹措渠道和制度安排入手,一是增加财政一般公共预算用于农业农村投入,二是提高土地出让收益用于农业农村中的比例。地方财政一般公共预算普遍偏紧,用于增加农业农村投入预算空间不大,但土地出让收益用于农业农村大有作为。全国土地出让收益用于农业农村的比例每提高一个百分点就相当于为农业农村增加了六七百亿元的投入。土地出让收益本来也是用于搞建设的,地方资金使用总量没有减少,只是使用范围和结构发生了变化,没有给地方政府增加新的负担,对地方财政收支影响不会太大。中央意见明确提出:到“十四五”期末,土地出让收益用于农业农村的比例要达到50%以上;土地出让收益全国统筹后向县级倾斜,中央不截留;土地出让收益用于农业农村主要由市、县政府安排,赋予县级政府使用资金的主动权。

5 结论

综上所述,发展农业产业一定要讲究效率优先,不能在低生产能力上反复建设、重复建设,还要调整好产业的组织和行为方式,探索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制度。必须遵循市场经济的要素调配和价格调节规律,优化产业空间布局和经营规模,着力防患产业发展风险。

猜你喜欢

上饶市大棚蔬菜
物联网管大棚 防寒生产两不误
大棚妹子
大棚换茬季 肥料怎么选
谨防大棚房死灰复燃
奇怪的蔬菜
上饶市脱贫攻坚图片展
蔬菜
基于可达性分析视角的城市公园绿地服务评价与优化
上饶市水上交通安全监管信息化建设与对策探析
上饶市中小学跑操运动的影响因素及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