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水稻“三控”施肥技术在江西的推广应用

2022-11-24刘凯丽黄梅梅陈忠平乐丽红焦敏

江西农业 2022年12期
关键词:晚稻氮肥江西

刘凯丽,黄梅梅*,陈忠平,乐丽红,焦敏

(1.江西省农业技术推广中心,江西 南昌 330046;2.江西农业大学南昌商学院,江西 南昌 332020)

水稻“三控”施肥技术是以控肥、控苗、控病虫为主要内容的高效安全施肥及配套技术体系[1],该技术是广东省农科院基于国际水稻所湿地养分管理系统研制的重要成果。江西自2008年引进该技术以来,历经十余年推动此项工作,完成了从技术引进到本土化研究再到示范推广的转变。该技术具有高产稳产、节本增收、省肥节药、操作方便、适用性广等优势,先后入选江西省农业主推技术、粮油绿色高质高效创建重大技术、优质稻米产业示范推广重大技术等,为全省粮食生产发挥了积极作用。

1 技术引进背景

江西是全国13个粮食主产区之一,粮食生产以水稻为主,常年播种面积稳定在5000万亩左右。近些年全省大力推广高产栽培新技术,提升了水稻单产水平,平均单产达到400公斤左右。但总体而言,水稻单产水平仍偏低,较栽培制度相近的湖南省低30公斤左右,和全国平均水平也有70公斤左右差距。影响水稻单产的原因众多,包括气象因子[2]、化肥使用水平[3]等,通过调查分析,影响江西水稻单产提升的栽培因素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

1.1 氮肥施用时期不当导致群体质量差

全省水稻采用传统习惯栽培,氮肥作基肥和分蘖肥用量占比达到85%~90%以上,即“一炮轰”的施肥方式。分蘖肥通常在移栽后7天左右结合除草剂施用,穗肥施用量偏少且施肥时期偏迟,导致肥料利用率低,前期苗峰高,群体难控制,后期易早衰,成穗率偏低。

1.2 肥料配比不合理导致增产难度大

据统计,近10年全省水稻平均亩施化肥纯量22.4公斤,其中氮肥11.75公斤,磷肥4.75公斤,钾肥5.90公斤。氮磷钾比例约为1∶0.4∶0.5,尽管与测土配方项目实施前有较大改善,但与水稻高产栽培氮磷钾合理配比(1∶0.5∶0.8~1.0)还有一定差距,且肥料运筹不科学易导致水稻病虫害加重[4],植株茎秆细弱,倒伏减产风险增大。

1.3 重虫害轻病害防治导致间接产量损失

全省水稻主要有“三虫两病”,即稻纵卷叶螟、二化螟、稻飞虱及稻瘟病、纹枯病。在水稻病虫害防治上,由于害虫本身个体大,其对水稻植株、叶片等的危害较直观,农户容易接受施药防治的要求。而病害潜伏期肉眼不易察觉,一旦发生后防治效果十分有限,由此造成部分由病害引起的间接产量损失。农户在病虫害防治上重虫害轻病害,尤其是对纹枯病重视程度不够。近年来试验结果表明,病虫害的防控不到位对再生稻再生季产量影响将更大。

1.4 灾害性天气频发导致倒伏减产甚至绝收

江西是传统双季稻区,双季稻种植比例全国第一。早稻收获期间正值长江中下游梅雨季节,易遭受长时间水淹和暴雨袭击发生倒伏,晚稻抽穗扬花期易遭受“寒露风”危害,若叠加台风效应,禾苗发生倒伏几率大。近年来,江西灾害性气候发生频率明显升高,水稻倒伏、穗上发芽情况时有发生,严重影响了稻米产量和品质。

2 技术本土化及其应用效果

2008年引进水稻“三控”施肥技术以来,江西积极开展本土化研究、技术集成和推广应用,取得了扎实成效,较好地解决了上述问题。

2.1 构建了江西双季稻“三控”施肥技术体系

通过开展了大量本土化研究,明确了江西双季稻“三控”施肥技术主要指标:一是栽足基本苗,一般杂交早稻4.5~5.5万株,晚稻4.0~4.5万株,常规早稻6.5~8.5万株,晚稻5.5~6.5万株。二是在基础地力较好、氮肥用量较高的地区,施氮量与习惯施肥相比可调减10%;氮肥运筹最适模式为早稻基蘖穗粒肥比5∶2∶2∶1或4∶3∶2∶1,晚稻4∶2∶3∶1或5∶2∶2∶1,优质稻一般不施粒肥,以免降低稻米食味品质,可将穗粒肥合并施用,后期视苗情可补施磷酸二氢钾等叶面肥。三是水分管理在调整分蘖肥施用时期实现“肥控”的基础上,分多次轻晒不重晒,至倒二叶时停止晒田。通过控肥、控苗优化群体,减少农药施用1~2次。

2.2 探明技术绿色抗倒高产原理

“三控”施肥技术体系的应用可明显提高水稻的抗倒伏能力和产量。与其他抗倒伏栽培措施相比,该技术具有明显的技术优势。一是通过施肥方式调整,促进基部节间缩短变粗,增强基部节间抗倒性,保持了株高不降低、生物量不减少。二是通过优化氮肥运筹模式,降低了群体高峰苗,调优了群体质量,增强了通透性,使得纹枯病、稻飞虱等病虫危害减轻,减少了病虫害防治用药的次数,从群体素质角度提高了抗倒性。在此基础上,该技术增强了水稻植株抗病能力和抗倒性,并通过提高成穗率,提升群体质量,实现足穗、大穗增产。

2.3 大面积示范节本增产增效显著

据全省示范结果汇总,相较于传统习惯栽培,“三控”技术亩均增产27.18公斤,平均增幅5.88%。在减少约10%的氮肥投入的情况下,减少肥料成本5~7元,减少病虫害防治用药用工1~2次,除去增加的穗粒肥施用人工费,亩节约化肥、农药成本15~20元,平均节约17.23元。综合对比,“三控”技术亩均增产27.18公斤,亩均增效68.57元,亩节支增收85.80元。

3 技术推广主要措施

3.1 行政推动到位

省农业农村厅高度重视水稻新技术引进试验、示范推广,2008年委派人员专程赴广东学习,积极引进技术。同时,加强“三控”施肥技术示范与推广,成立了项目领导小组和技术专家组,负责方案制定、组织协调、督促检查和技术指导等工作,并明确技术示范要求,积极推进水稻“三控”施肥技术扩大应用。

3.2 工作落实到位

实施做到“有方案、有检查、有总结”,目标明确,责任到人。在早、晚稻分蘖肥、穗肥施用,晒田控苗等关键时期,及时开展工作督导和技术指导,确保关键技术到位。在早晚稻收获期组织有关专家进行测产验收,全面了解项目实施效果。年底及时召开总结会,交流工作经验,总结项目成效,推进项目顺利实施。

3.3 资源整合到位

将水稻“三控”施肥技术融合到水稻高产创建、超级稻示范推广、粮食丰产科技工程、测土配方施肥、病虫害防治补助、优质稻重大技术协同推广计划试点等技术推广重点项目中,加快技术应用转化,打造了技术示范亮点,扩大了技术影响力。通过示范样板带动,引导农户自觉应用,提高科技种粮水平。

3.4 宣传培训到位

先后通过现场观摩,开展专题培训会,发放技术手册,现场指导,录制技术讲解宣传视频等方式,让种植户掌握技术要领,提升应用效果。2020年江西赣中赣北地区早稻收获期遭遇持续强降雨,多地水稻生产发生大面积倒伏减产甚至绝收现象,而“三控”施肥技术普及度较高的鄱阳县、崇仁县,水稻少有倒伏。中国农民日报、江西日报等媒体对该技术抗倒伏抗风险优势进行了重点报道,中国农业信息网、中国网等89家媒体转载报道,取得了良好的社会反响。

4 结语

江西多年多点试验示范结果表明,水稻“三控”施肥技术通过株型塑造和群体调控,协调解决了多穗与大穗、大库容与结实率、大群体与抗倒伏病、地上与地下、减肥与高产等“五大矛盾”,实现了氮肥利用率、成穗率、结实率、充实度、抗倒能力、群体质量、产量、效益等“八提高”目标。扩大该技术的推广应用范围,对提高粮食单产,提升稻米品质,巩固江西粮食主产区地位,减少化肥农药施用,改善生态环境,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猜你喜欢

晚稻氮肥江西
氮肥追施量及追施间隔对设施黄瓜生长的影响
江西银行
晚稻帖(外一首)
浅谈施用镁肥对晚稻产量及经济效益的影响
广州乘车海南路上
论水稻生产中氮肥追施技术
丰收的田野
青花瓷里觅南山——江西
朝阳县大白菜裸地栽培配方施肥效应探讨
关于水稻生产中氮肥追施相关问题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