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农田水利建设施工过程中做好水土保持工作的方法

2022-11-24王少威靳立霆刘恺华

江西农业 2022年12期
关键词:农田水利水土保持农田

王少威,靳立霆,刘恺华

(1.河南省南阳市卧龙区水利局,河南 南阳市 473000;2.河南省南召县水利局,河南南阳市474650;3.南阳水文水资源勘测局,河南 南阳市 473000)

近年来,随着市场经济的飞速发展,人们生活质量不断提高,耕地的利用率也在逐年提高。但如今农田种植已不再依靠于传统的方式,而是结合农田本身的优势条件和自然环境,借助水利工程建设来增加农田的经济效益。然而,水土流失问题是农田水利建设中的一大难题,不仅阻碍了农业经济的发展,对生态环境构成了一定的威胁,也不利于农业经济的可持续性发展。因此,做好农田水利工程中的水土保持工作是我国农业发展的重中之重,相关部门应落实好有关制度,加强水利工程各个环节的有效建设,保持土壤的性能完好,以减少水土流失的不利影响,进而提高农作物产量,增加农民的经济收入。水土保持工作主要致力于提高人们的水土保持意识,加强对水土保持、资金和政策性投资的管理和监督,加强农民和一线工作人员在农田水利建设中的水土保持意识,对加强水土保持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1 水土流失对农田水利工程的危害

水土流失是影响水利工程建设的主要问题,也是影响农田质量的关键所在。水土流失一方面会使土壤风化干裂,另一方面可能会加重农田水源的缺失,造成河流断流现象严重。农田内的水源一般存在于土壤颗粒之间的空隙中,土壤稳定性较小,受到水流带动,导致土壤的蓄水能力减弱,容易出现夏旱冬涝。众所周知,水土流失一般发生在植被稀少的山区,山区内的绿植较少,遭遇暴雨天气的冲击,路面实际的坡度会越来越大,在缺少外力阻挡的情况下,地表对水流的拦截能力将进一步下降。

水土流失对土壤的损害最大,使得土壤的吸收能力减弱,导致耕作层中有机质得不到有效积累,不利于农作物的生长。无论是山洪还是暴雨所造成的水土流失都会破坏土壤的结构和化学性质,损害农田周边的生态环境,破坏农田内的生物圈,降低微生物的分解而产生有机物的速度,影响农田作物生长发育,从而降低作物产量和质量。尤其是地形复杂的地区,在经受暴雨后容易发生泥石流和山地滑坡,不仅会冲毁下游居民的农田和房屋,还会对居民的生命安全造成威胁。因此,农田种植人员应高度重视水利工程的建设,综合分析农田所存在的安全隐患,做好水土保持,把可能会出现的一系列问题扼杀在摇篮里。

2 做好水土保持在水利工程中的意义

2.1 有效保护农田水利工程

一般来说,水利工程在受到雨水冲刷后会淤积很多的泥沙,会对水利工程的运作系统造成堵塞,不利于水利工程的功能发挥,进而失去对于农田的意义。然而,做好水土保持工作,可以避免不良天气对土壤的冲击,防止土壤被严重腐蚀而失去稳定性,进而减少河流泥沙淤积,提升水利工程的整体性能。另外,在水利工程运行过程中做好水土保持,可以增强水利工程的地表抗侵蚀能力,有效控制河道泥沙淤积和边坡防护,延长水利工程的使用寿命,进而达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同步提高的目的。

2.2 减少水利工程对生态环境的破坏

农田耕地的规模较大,所建设的水利工程往往比较复杂,难免会造成水土资源的污染,破坏河流内的生态环境。水土保持工作中包括植被的种植,一方面可以增大地表糙率,减少农田地表的径流量,避免水土流失现象。另一方面可以阻止土壤中的有害化学物质随水流进入水利工程,在一定程度上保护周围河流域水环境,全面提高水利工程的工作效率。另外,水土保持工作会通过修建各类工程改变地形,阻挡水土流失的泥沙流入附近河流,为水产养殖的水环境提供保障,促进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的可持续发展。

2.3 提高水利工程的抗洪能力

水利工程的建设的主要目的就是将水源进行综合利用,对雨水进行储存并应用于各农田所需,对于农田的抗洪抗涝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我国南方地区降水量较大,水土流失现象较为常见,大量泥沙冲击河岸,容易导致河床抬升,严重的还会导致河流决堤。因此,做好水土保持工作可以保护河岸两侧土壤在雨水侵蚀作用下不会过度流失,提升水利工程的稳定性,进而加强水利工程的抗洪能力,保护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

3 农田水利工程中水土保持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3.1 建设资金不足

水利工程建设的基础条件就是要有足够的资金支持,但资金不足成为当前农田水利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阻碍农田水土保持计划的顺利开展。农田在经过多次损害后,使用价值也会降低,在经济条件有限的情况下,只能舍弃一部分农田,降低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的质量,最终影响农民的经济收入。长此以往,农田的运作形成恶性循环,不仅会降低农田的产量,还会拖累当地的经济发展。因此,水利工程建设前期资金不足,更容易导致后期使用时出现一系列问题,耗费更多的人力、物力和财力,难以落实好水利工程的水土保持工作。

3.2 监管力度不强

农村地区的相关政府部门对于水土保持工作的监管力度较弱,对水利工程长远发展考虑不全面,缺乏完善的监督管理体系,导致水土保持工作缺乏良好的制度约束,降低了水土保持的效率和质量。另外,农民的文化程度较低,大部分农民没有认识到水土保持的重要性,在实际水利工程建设工作中缺乏严谨性,使得后期工程状况频出。

3.3 水土保持意识淡薄

虽然我国城市生态绿化建设的意识在不断增强,但农村生态绿化建设的意识较薄弱,使得农村的绿化水平远远低于城市,增加了农村水土流失的风险。农村的耕地面积较多,可以进行绿化建设的空间较大,但农村地方部门不注重保持原有的农村绿化,对农田水利工程的建设意义认识不足。然而,一旦水土流失严重,农田所带来的经济效益将大打折扣,农民的经济收入来源将大大减少,不利于土地后期的可持续性使用。因此,提高全体人员的水土保护意识是非常有必要的,确保农民不再停留在传统的水土保护理念上,应意识到新形势下水土保持所带来的经济意义。

4 农田水利工程中水土保持工作的对策

4.1 合理设计水利工程

设计是水利工程施工的前提条件,也直接关系到工程后期的功能发挥。首先,工程设计人员应对水土流失出现的原因进行综合分析,结合当地的地形以及周边环境,找出可能导致水土流失的源头,合理制定出水利工程的初步方案。其次,在确定初步设计稿后,应对工程各项环节的设备和材料做出合理选择,对工程类型进行细化分配,逐步完善设计方案,减小工程对原土地结构的影响。另外,水利工程在施工时会对土地进行挖填,难免对水土质量产生影响,应提前设计水土保持措施,并做好后期养护。虽然水土保持设计是水利工程中的一个小环节,但在水利工程运行中发挥的作用不容忽视,应在初步规划设计中重视水土保持防治措施。

4.2 加大对农村水土保持的投入

资金支持是确保水利建设中水土保持工程正常进行的关键,要有足够的资金支持,才能确保工程的配置合理、全面,促进农田水利建设工程的顺利开展。然而,部分农村资金有限,大部分的水土保持资金是当地政府和国家的拨款支持,需要带动相关企业向农村地区提供足够的经济支持,以保障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的实施。因此,水土保持受到区域发展水平的限制,更需要得到政府和国家的关注,拓宽资金筹集渠道,为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筹集充足的后备资金。除此之外,国家政府和地方政府需要发挥主导作用,完善相应的工作制度,对水土流失严重的地区进行及时整改,确保水土保持给农民带来稳定的经济效益,提高当地农民的经济收入。

4.3 严格控制水利工程施工过程的合理性

水利工程在施工前要分析当地水土流失是点式还是线式,进而有针对性地进行防治。部分水利工程建设的规模较大,在施工过程中会对地表进行开挖和回填,进而影响周围生物的活动区,后期需要合理规划施工,将其组合成一个有机体。水利工程的施工应充分考虑到地表的植被覆盖率和土壤的抗侵蚀能力,以保证水土的作用最大化发挥。开挖区设置截水沟、排水沟,防止坡面水土流失,设置挡土墙、抗滑桩,防止滑坡、泥石流等重力侵蚀现象的发生。回填区布置边坡地形,种植树木和草木,防止施工阶段发生风蚀和水蚀。对于在施工阶段临时占用的耕地、林地,用于生产道砟,尽可能供应水土保持设施使用,在场地结束后要对其进行清理,重新种植地面植被,注意保护。在沟渠工程中,如修建淤地坝、河谷,应根据当时的条件,充分利用当地的水文优势,防止坡面侵蚀。在临时生活区,要加强人们的出行管理,树立水土保持意识,防止生活污水污染农田。在建设工程中,如蓄水、引水、路堤等工程都会人为破坏原有植被,改变坡形、沟床等,这些都是在主体工程进度中容易忽视的,需要工作人员在施工中树立更强的水土保持意识,推动水土保持工作的精细化发展。

4.4 落实预防和监督工作

建立健全水土保持监督体系十分重要,可以有效对水利工程造成的水土流失及其防治效果进行监测。地方监督单位应出台完善奖惩机制,进一步约束从业人员的行为,使得工作人员在实际工作中的态度更加严谨,方便掌握水利工程发生水土流失的部位、时间、强度和特点,确保水土流失防治措施的有效实施。地方政府应加强水土保持生态监督,对水利建设的设计方案以及施工过程进行定期检查,对工程项目各环节的设备进行系统化管理,以便有效调整或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地方应根据国家法律制定相应的制度,为水利工程水土流失预测和防治方案提供依据,有助于实践者可以明确支持水土保持工作的具体内容,让实践者有更多的方向感,从而有效提高农田水利建设中水土保持工作的效率和质量。另外,监理人员自身要有一定的专业技术知识和生态保护意识,对当地农田、道路、村寨中的不合理建设提出合理的建议,并对水利工程中人为干扰原有植被的行为给予一定的惩罚,为做好水土保持工作营造良好的环境。因此落实水土保持的监督工作,对水土变化进行直观检测,有利于实现水土保持工作的信息资源共享,实现农田的可持续发展。

4.5 增加地表绿植

水土保持工作的实施不仅能提高农田的经济效益,也有助于生态服务功能的发挥,从而释放出生态效益,对改善生态环境质量有很大的促进作用。因此,应将生态环境建设与水利工程建设进行有效结合,对空闲耕地进行规划,如植树造林,扩大地表绿植的覆盖范围,减少土地的荒漠化现象,可以有效提高水土保持工作质量。因为绿植对暴雨的冲击有一定的缓解作用,能有效地巩固土壤的渗透能力,对土壤水分蒸发具有良好的保护作用,从而改善土壤侵蚀问题,延长径流时间。另外,通过增加绿植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缓土地表面泥土进入河流的流量,对调节河流水位起到很大作用,有利于空气净化和沙土的保护。

4.6 加强水土保持科技研究

水土保持是一项长期的工作,在发展过程中暴露出众多问题,应不断加强农田水利水土保持科技研究,并完善水土保持的新技术。专业性技术人员是水土保持稳定发展的必要条件,应通过继续教育、引进、自学等形式加强人才培养,提高水土保持团队的综合素质。当今社会科技发展得飞快,应将科技融入到水土保持工作中,用科技带动水土保持事业的发展。另外,水土保持研究工作不仅是对水土保持施工技术的研究,也是对水土保持管理的方式进行不断创新,采取先进的管理方法以适应市场经济的需求。地方部门应设立专业的技术团队,通过研究促使水土保持的技术达到更高的标准,最大限度地发挥水土保持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另外,可以采用信息化技术对水土保持的数据认真梳理,并进行整合,对资源进行共享,落实好水土保持和项目的进度控制。

4.7 充分发挥水土保持部门的作用

水土保持部门应做好模范带头作用,明确农民为主要受益者,在地方举办多样式的活动鼓励农民积极参与到水土保持工作中。地方部门应到当地做好宣传,与当地的农民进行沟通,进而对水文地质和水土流失情况有更好的了解,同时也可以提高农民对水土保护的意识。另外,部分农民迫切地想对居住周围的生态环境进行改善,地方保护部门应理解农民的心理,并对其进行合理的指导,确保每个人都具备一定的实用性水土保护技能。地方部门应根据当地产业特色,结合农业增产的主题,鼓励农民发展多元化特色产业,进而提高农民收益。

4.8 要加大宣传力度

水土保持工作能够有效提升土地的功能,也是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一种新方式,提高农民的生活质量,实现人与自然的共同发展。水土保持工作是一项与人民群众息息相关的公益事业,依赖于人们,也使人们受益,水土保持工作的顺利开展需要依靠群众的力量。然而部分地方的农民对水土保持这一工作理解得并不透彻,对专业技术也不熟练,这就要求有关单位和部门通过各种途径让农民意识到水土保持的重要性,促进水土保持工作的顺利进行,可以利用广播和电视宣传水土保持的重要性,并教授他们一些水土保持的技巧,进而提高农民对水土保持工作的积极性,切实把水土保持工作落到实处。

5 结束语

农田是农民的饭碗,若不能很好地利用农田,农民将会失去主要收入来源,难以生存。因此,农田水利工程建设是农业生产和发展的基础,而农田水利建设也应重视农田水土保持,这不仅可以促进水利工程作用的充分发挥,而且对环境资源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可以提高农田收入。农田水利工程是一项长期、系统、生态的工程,在建设过程中,经常会出现各种问题导致农田水利工程质量问题,严重影响水利工程的使用,降低其灌溉能力。因此,在农田水利工程建设过程中,必须坚持“质量第一”的原则,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不断发展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的相关技术,加大科技创新力度,提高农田水利工程灌溉能力,使其更好地为农业生产和农民增收服务。

猜你喜欢

农田水利水土保持农田
论述农田水利灌溉工程管理的要点
《水土保持通报》第七届编委会章程
《水土保持通报》第七届编委会成员名单
水资源平衡调度在农田水利工程中的应用
达尔顿老伯的农田
达尔顿老伯的农田
农田水利渠道工程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新农村建设背景下小型农田水利设施的现状和对策
汪岗镇三万亩农田改造工程启动
黑板像农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