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守教师教育初心 为党育人,为国育才
2022-11-24兰艳泽
兰 艳 泽
(岭南师范学院,广东 湛江 524048)
教师是立教之本,兴教之源。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教师队伍建设,深刻阐释了教师工作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意义与极端重要性,明确提出教师要成为塑造学生品格、品行、品味的“大先生”。这些重要论述应成为新时代“新师范”建设的重要指引。
岭南师范学院是一所具有百年师范教育历史的省属普通本科院校,一贯坚持深入贯彻和积极落实党中央和省委省政府的战略部署,高度重视教师队伍建设和师范生培养,紧跟广东省“新师范”建设步伐,立足教师教育改革创新,立足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狠抓人才培养质量,大力推进“新师范”建设,不断提高办学水平和办学影响力,积极向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师范大学目标迈进。
学校近年来主动适应教育现代化对教师队伍的新要求,自觉履行“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使命,坚守教师教育初心,坚持扎根粤西大地办大学,将教师教育作为立校之本、兴校之魂,将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作为办学治校的依归,在第一轮“新师范”建设中积极作为,致力培养心怀家国的优质师资,赋能区域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在构建广东高质量教育体系中发挥了岭师优势、办出了岭师特色、彰显了岭师担当。
回顾我党办教育的历史,我党历来高度重视教师教育,将教师教育视为教育事业的工作母机。百年来,我党领导教师教育向前发展,始终与国家和民族的发展同呼吸、共命运;始终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围绕回答“培养什么人、怎么培养人、为谁培养人”的基本问题而展开。教师教育具有大众性、民族性与人民性,其发展必须贯彻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教师教育的基本实践逻辑之一就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理念,办人民群众满意的教育,培养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之队”。
学校坚持以高质量党建引领师范教育发展,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非常重视在教师教育中对师范生进行民族精神的培育和爱国情怀的养成。学校贯彻落实教育部教师教育振兴行动计划,积极探索推进“新师范”建设,形成“师德养成-师知传承-师能培育”三维一体的师范生培养模式,建立“学得、习得、行得、思得”的“四得”师范生师德养成体系,完善“U—G—S”(高校—政府—中小学)的协同培养师范生机制,极大引领和推动了师范教育创新发展、内涵发展、特色发展。
师德师风是教师的立身之本,是评价教师队伍素质的第一标准。2016 年12 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等学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提出“ 四个相统一”,是对新时代师德师风建设的基本要求。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坚持教书和育人相统一,坚持言传和身教相统一,坚持潜心问道和关注社会相统一,坚持学术自由和学术规范相统一,引导广大教师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在新一轮“新师范”建设中,我们必须坚持“四个统一”,扎实推进师德师风建设,师范生才能承担起塑造灵魂、塑造生命、塑造新人的时代重任。
学校在人才培养中,坚持把立德树人融入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知识教育、社会实践教育各环节,体现到学科体系、教学体系、教材体系、管理体系建设等各方面,着力构建“五育并举”工作体系,在教师教育中统筹推进“五育”工作。一是突出德育实效。坚持两代师魂一起铸、两代师德一起抓,传承红色基因、赓续书院精神、落实课程思政、推进“三全育人”。二是提升智育水平。完善通识教育、专业教育、职业教育三大显性课程体系,打造环境、精神和行为三大隐性课程体系,实现学、思、习、行“四得”教学互促;强化质量标准,拓展课程深度,淘汰“水课”,打造“金课”,全面提升课堂教学质量。三是强化体育锻炼。加强和改进学校体育工作,完善“健康知识+基本运动技能+专项运动技能”体育教学模式,丰富校园体育活动,全面提升学生体质。四是增强美育熏陶。探索构建课内外深度融合的美育教育体系,推进落实美育浸润行动计划,提高艺术作品展演质量,提升学生艺术鉴赏水平。五是加强劳动教育。落实新时代劳动教育工作实施方案,丰富教育清单,全面提升学生劳动素养。
师范教育是学校的根和魂,学校要发挥师范院校教育“母机”职能,坚守教师教育初心不动摇,与时俱进、守正创新、做优做强,形成更加突出的优势和更加鲜明的特色,与地方基础教育深度融合,为地方基础教育培养“下得去、用得好、留得住”的优质师资,努力成为广东乡村教育托举者、粤西基础教育引领者、广东特殊教育高地、环北部湾教师教育高地。宏观上,我们在新一轮“新师范”建设中要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是要深入总结传承学校30年本科师范教育宝贵经验,尤其是上一轮“新师范”建设的成绩、经验、做法,高标准做好新一轮“新师范”建设方案。优化顶层设计,探索切实可行的实施路径,用好用足国家关于师范教育的政策红利,做好规定动作,做特自选动作。进一步健全协同育人机制,尤其要对学校原有的省级教师教育创新实验区进行优化,在此基础上整合创新,创建国家师范教育基地,走出新一轮岭师特色的“新师范”建设之路。
二是要注重与基础教育深度融合。广东省当下正积极实施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战略,这与“新师范”建设是一体双面的事情。学校的教师教育与区域基础教育应当相互渗透、无缝对接、深度融合。师范院校的教师教育与基础教育之间是“母”与“子”,“源”与“流”的关系。在与基础教育的对接中,学校要靠前站位,要下沉到中小学,真情实意为基础教育服务。我们要充分发挥教师教育优势,对接粤西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实际需求,全面实施“三成四化”(校长教师成名家、课程改革成精品、特殊教育成标杆,海岛教育信息化、紧缺师资均衡化、教育监测智慧化、课后服务科学化)筑峰工程,实施“一镇一岛一校”结对模式,支持湛江、茂名两市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形成助推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岭师模式”。在人才培养工作中,要充分聚焦师范生人才培养目标与区域基础教育发展需求的适应度。
三是要注重教师队伍建设与卓越师范生培养。有一流的教师,才会有一流的学生,一流的师资成就一流的大学。在“新师范”建设中,要特别注重教师教育师资队伍和学科师资队伍的建设。积极打造具有区域优势的教师教育学科群,以此为支撑,真正全面引领粤西学前教育、基础教育、职业教育、特殊教育等领域发展。积极把好师范生培养的入口关和过程关,培养满足地方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需求的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教师。
四是要注重信息化和数字化技术在“新师范”建设中的平台作用。以互联网、人工智能、大数据为代表的信息技术越来越展现出对教育各领域强大的驱动力,我们要应时而动,充分抓住信息技术推动教育变革、乃至重塑教育的良机,激活技术要素在教师教育人才培养各环节中的作用,积极建设未来课堂、未来教室、未来学校,充分根据个性化应用场景需求提供算法引擎,实时捕捉和传递学生学习偏好、认识特征等个性化特征,为学生推荐最佳学习路径,从而实现个性化学习。
五是要深化改革,在“新师范”建设中建设好“大思政课”。我们要深刻认识到,课程不仅是一个教育问题,而且是一个意识形态和政治问题。任何课程都要坚持政治性与学理性相统一、价值性和知识性相统一的原则。要自觉研究落实教育部、中央宣传部、中央网信办等十部门印发的《全面推进“大思政课”建设的工作方案》,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与效果导向相统一,在教师教育类课程和学科课程中深挖思政元素,拓展课堂教学内容、创新课堂教学方法、优化教学评价体系、建强思政课课程群。
六是强化保障,健全完善好四项机制。一是健全完善党的领导机制,健全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部门各负其责的领导机制。二是健全完善内部治理机制,持续深化综合改革,创新与特色鲜明高水平师范大学发展相适应的治理机制和治理体系。三是健全完善资源优化配置机制,以“新师范”建设为主线,统筹全校资源配置,努力实现效益最大化。四是健全完善协同推进机制,办出特色和品牌,为支撑区域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作出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