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商业银行进行不良资产处置中面临的法律和应对策略探索

2022-11-24何必文

法制博览 2022年31期
关键词:法律条文债转股证券化

何必文

浙江望朔律师事务所,浙江 义乌 322000

一、相关概述

(一)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资产定义及现状

商业银行的不良资产包括多个项目,通常所指的,主要是对呆滞贷款和呆账贷款的统称。在具体的银行风险管理中,根据风险高低和债权的实现情况,将商业银行的资产分为五个等级,既包含正常资产,也包含不良资产[1]。随着银行业务的不断发展,各种贷款种类、项目不断增加,在各类业务深入开展的同时,银行贷款金额和不良资产金额都在逐年增长。研究发现,我国商业银行的不良资产一直呈增长趋势,截至2020年,已经超过两万七千亿元,比五年前增加了一倍还要多,甚至年增幅也超过了20%。这个增长规模和增长速度,已经威胁到金融系统的健康发展,也为商业银行的资金运转带来更多的困难和不确定性[2]。另外,由于新冠肺炎疫情影响,无论是我国的经济发展情况,还是社会经济发展状况,都趋于放缓,甚至出现下行的风险。鉴于这些情况,银行贷款受经济提振和行业政策的影响,审核和放款速度增快,为保证经济发展提供了帮助,但另一方面,坏账情况也在逐渐增加,不良资产数额一直在高位运行。结合当前的经济形势和社会局势,商业银行是否能够有效处理不良资产,成为影响金融业发展的重大难题。为了稳定金融市场发展,协调国民经济运行,妥善处理不良资产是商业银行必须执行的重要任务。

(二)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资产的处置方式

不良资产的处置方式,商业银行常规的操作主要有三种,具体介绍如下。

1.批量转让方式

批量转让的处理方式,能够将不良资产再次盘活,有效减少商业银行的资金负担。具体办法为:商业银行核算不良财产金额,按照不良资产的规模,进行捆绑打包的模式,整合为一项内容,转让给资产管理公司再次处理,这种方式有助于快速降低商业银行的不良资产率[3]。当前,我国有四大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它们的主营业务就是不良资产处理。转让结束后,四大公司再通过其他的优化处理方式,最终实现不良资产的分解和变现。

2.资产证券化方式

资产证券化是金融机构常用的融资方式之一,有时也作为科学的不良资产处理办法进行运作。应用这种方式,对不良资产及商业银行有具体的要求。首先,经过评估后,能够变现或者实现的不良财产,或者能够维持相对稳定的现金流的不良资产,才能为证券化做准备。其次,通过不良资产证券化后,不良资产的流动性增加,变现或者进行流通的机会增多。同时,经过证券化后,还可能会带来固定的现金收入,是非常科学的处理方式之一。最后,商业银行的不良资产进行证券化处理,需要遵守标准流程,主要为:(1)银行内部有专业的部门和机构;(2)要评估不良资产的风险,综合不良资产金额;(3)不良资产证券化后需采用信用评级管理;(4)完成准备工作,开始发行不良资产证券,参与交易;(5)售后服务,主要是依据证券服务方式进行管理服务。总的来说,这种证券化的方式是最科学、最有效的不良资产处理方式。

3.债转股方式

商业银行的不良资产,往往来自于不同企业的不同业务。在处理不良资产时,可以通过协商,将企业导致的不良资产通过债转股方式转移给企业,从而拥有企业的股权,实现不良资产的形式转换[4]。这种不良资产的变现方式,有助于盘活资产,也是商业银行对贷款企业采用较多的处理方式。债转股之后,企业的负债率明显降低,商业银行的不良资产规模、数量均有所下降,双方的风险切实减少,有利于各方的后续发展。但是,在实施游离形式的债转股中,会受到法律限制,具有较大的风险。也就是说,商业银行一旦采用游离形式债转股,从股权中获益的情况将会被免除,只能享受股权原有价值,不会获得收益。另外,虽然债转股形式较为常见,商业银行实施的案例也较多,但实际的操作却没有相应法律层面的保障,更谈不上商业银行和企业的其他权益。

二、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资产处置相关法律现状

对于商业银行不良资产的处置,在法律层面,我国出台了《商业银行法》《金融资产管理公司条例》;而具体的操作中,相关的指导政策和条例有《加强金融机构依法收贷、清收不良资产的法律指导意见》《贷款风险分类指导原则》等。这些法律条文和管理政策,都对商业银行不良资产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并规范了处理不良资产的措施、策略;说明了其中的风险和操作的步骤[5]。这些指导原则等所有条文的颁布,指导商业银行开展有效的不良资产处理工作,明确了评估不良资产的具体标准和流程,完善了有关的管理防控制度和具体的监督审核制度。凭借着这些指导内容,大部分的商业银行能够有效解决不良资产处理问题。

商业银行相关法律法规的设立初衷,就是对于商业银行业务的规范,确保不会出现工作环节监督缺失的情况,帮助商业银行贷款业务顺利开展和良性发展,维护资金市场、金融市场的稳定。随着经济发展及国际金融大环境的变化,商业银行为了扩大业务,增强企业竞争力,各类贷款业务增长迅猛,与之相随的,也带来了更多的不良资产和运营风险。经济、金融的快速发展,突出了法律滞后的情况,凸显了不良资产与发展的矛盾,促使其成为亟待解决的需求。另外,在不良资产的处理中,法律法规的不完善、不健全,也导致商业银行无法合理规避不良资产的处理风险,从而制约了金融业务的发展,打破了金融市场的稳定。

三、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资产处置存在的法律风险

(一)以批量转让方式处置存在的法律风险

商业银行选择批量转让方式来处理不良资产,尽管会将不良资产转移给金融资产管理公司,但在这个过程中,会受到以下风险制约。第一,等待处理的不良资产相关信息的披露非常重要,一旦操作不规范,会引发严重的法律风险;第二,商业银行在打包不良资产时,也会因为资产纠纷产生法律风险。具体分析这两种风险类型,商业银行应该重视下列问题:一是不良资产的信息披露对转让过程造成影响,其具体的信息内容直接影响了最终的成交价格和成交数量,决定了交易的成功率,同时对交易双方的利益保障有一定的制约作用。作为交易中的卖方,商业银行有义务向买方公布商品的所有信息,为商品的真实性负责。在买方对所购买商品进行明确评估和了解后,才能给出合理的价格及交易决定[6]。一旦卖方商品信息公布不全或影响了买方的评估,不但会影响交易的进行,还可能面临买方的法律诉讼,承担交易的违约责任。二是商业银行的不良资产包,多数来自于多家企业、多笔业务,甚至存在本来就具有争议的不良资产。一旦这个不良资产包开展批量转让业务,也就会将原有的争议资产进行了销售,导致买方在后续管理时出现违法情况,既要面对法律诉讼,还要损失资金,进而就会引发对商业银行的诉讼追究,特别是交易违约的追究和违约责任的判定。

(二)以资产证券化方式处置存在的法律风险

虽然资产证券化处理不良资产的科学性较高,但在具体的实施中,由于我国相对性的法律条文不够完善,整体的运作流程尚不标准,都导致这种方式的法律保障性较低。另外,相关的法律条文没有对不良资产证券化方式进行针对性立法,操作也就没有具体的法律依据,一旦出现问题,就会导致无法通过法律明确责任的划分,问题一直得不到有效解决,从而导致双方的法律风险。不良资产证券化的处理方式,只能是不良资产处理的科学方式,是商业银行变现不良资产的最优解,但却没有专业的法律支撑,具体操作还缺乏更多的标准和规范。另外,我国的证券法律体系不够健全,法律文件内部的矛盾也较突出,特别是针对《证券法》和《银行法》来说,关于不良资产的确定并不一致,界定范围也不相同,因此,不良资产证券化既科学,又并行了各种法律风险,导致双方都无法对交易进行风险评估,无法完成最终的证券化交易。

(三)以债转股方式处置存在的法律风险

债转股的不良资产处置方式,当前还没有相关的法律规定对其进行约束,仅仅是在企业、公司管理的相关法律条文中,给出了一定的要求。商业银行通过债转股获得企业的股权,只能通过合同等进行约束,没有法律支持,无法避免未来的法律纠纷。同时,《商业银行法》明确规定了银行不得持有企业股份(将企业的欠款转成股权时),这也导致此措施无法有效执行。在实际的操作中,往往是由四大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参与其中,作为第三人进行间接处置。这种繁琐的处理流程,给商业银行和企业带来大量的繁琐流程和交易的不确定性,还带来更多不可预知的法律风险[7]。

四、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资产处置法律风险的规避

(一)完善对商业银行不良资产处置的相关立法

商业银行处置不良资产,不仅是行业发展的必然行为,更是稳定金融市场的有效手段。因此,不良资产的处置,一定要有法律的支持与保障,在有具体的法律依据的条件下,选择科学的处置方式,实现利益最大化。首先,要建立健全商业银行处置不良资产的相关法律、法规,特别是相应的监管制度和监管部门的建立,不仅能够促进不良资产的处理效率,还能确保处理过程的严谨、公开,保障买方的利益。现阶段,我国的相关法律少之又少,从权威性、适用范围、责权分析都非常简单,过于粗略,无法起到真正的管理、保障作用。其次,立法中应该明确规定具体的处理要素,特别是双方主体、不良资产资料、性质、范围等等,都要进行必要的说明,才能更好地保障交易的公开,保护双方的权益。更为商业银行不良资产的处置提供一个合法的、良好的市场交易环境。

(二)完善对商业银行不良资产证券化的相关法律规制

作为最具科学性的不良资产证券化处理方式,既能增强商业银行不良资产的变现能力,也能保障债权债务人的利益。因此,我国应该建立健全相应的法律法规,确保这一处理措施的正确开展。政府要完善不良资产证券化法律条文,通过规范条例降低此方式中的法律风险,特别是违约责任,提高资产的处置效率,从而有效盘活不良资产,给商业银行和债权人带来更大的利益。首先,建议制定“资产证券化”相关单行法,明确适应的法律主体,通过完善的法律制度,保障不良资产证券化措施的运行[8]。其次,明确证券化过程中的各项环节、流程的具体操作步骤,制定操作标准,对不良资产证券化处置方式进行标准化监管,降低法律风险,确保不良资产证券化处理的成功。

(三)建立健全债转股相关法律法规

现阶段,商业银行债转股方式的政策规范较为狭义,与现行法律条文存在着诸多矛盾,导致实施的风险过大。因此,政府和相应的监管部门,应该制定详细的债转股政策,以法律制度为基础,与法律条文相匹配,既能促进债转股的良性运行,又能保障双方的利益和义务,从而实现金融市场的稳定发展。另外,国家的相关主管部门和单位,还要进行严格、合理的监督管理,对商业银行通过债转股方式进行不良资产的处理,要通过立法等方式进行监督,并加强其中的责任管理,既保障商业银行的权益,又要减轻企业的债务,为企业发展创造条件,帮助企业更快更好地发展下去。

五、小结

当前,我国的经济发展仍处于增长模式,尽管世界范围内的新冠肺炎疫情给经济发展带来了较大的影响,但纵观全局,世界各国都在为经济复苏和金融稳定做出努力。我国的商业银行不良资产处理已经成为亟待解决的工作、任务,但在具体的处理时,不仅要选择合理、科学的处置方式,还要尽可能规避各项风险。这些问题以及相关的风险,都已经成为商业银行发展道路上的重大绊脚石。因此,政府部门应该从建立健全相关法律法规开始,规范不良资产的处置流程,监管处置步骤,保障双方合法权益,促进不良资产的合法、合规处理;而商业银行则要依据具体的法律条文和指导原则,按照标准的处理流程,公正、守法地开展不良资产处理工作。有了政策性法律条文的支持,有了标准化处理方式和流程作为依据,商业银行能够有效盘活不良资产,以更好的面貌和能力,为企业发展提供资金动力,维护金融市场的平稳、和谐,从而促进社会经济发展,为商业银行长远发展和国富民强贡献力量。

猜你喜欢

法律条文债转股证券化
实质判断如何结合法律条文——“德发案”再审判决中的利益衡量评析
对不良资产证券化实务的思考
国家发改委:债转股工作成效积极 已投放落地9095亿元
公积金贷款证券化风险管理
交通运输行业的证券化融资之道
西夏武器装备法律条文与唐宋法律条文比较研究
情景剧教学在高校法律课程实践教学中的应用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