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阳市设施农业高质量发展思路探讨
2022-11-24郭月
郭 月
(朝阳市设施农业管理中心,辽宁 朝阳 122000)
朝阳市下辖7个县(市)区,是辽宁西部重要的农业大市,有着悠久的设施农业发展历史,设施农业已成本地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随着产业发展,单纯的扩张面积及原始的经营管理模式已经不能适应新时期的发展需求,如何在“十四五”阶段实现设施农业的高质量发展,如何由传统的生产模式向绿色优质高效转型是亟待思考的问题。本文分别对朝阳市7个县(市)区的发展特点及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探讨,有针对性的提出改进对策和发展思路。
1 朝阳市7个县(市)区发展特点及发展思路
1.1 凌源市
凌源市是朝阳市设施农业规模最大、结构调整最成功、技术水平最高及二三产业融合最好的县。表现在:一是全县设施农业面积、设施蔬菜面积、设施切花面积和设施食用菌分别占全市设施农业总面积、设施蔬菜总面积、设施切花总面积和设施食用菌总面积的42.53%、40.96%、96.59%和46.75%。
产业布局:蔬菜以黄瓜生产为主,主要集中在三十家子、四官营子、四合当和沟门子等镇,此外还有一定规模的椒类、茄子和豆角生产基地,主要集中在宋杖子镇;花卉以百合为主,其他有郁金香、唐菖蒲及玫瑰等30余个品种,主要集中在东城街道、城关街道及小城子镇;食用菌类有香菇、双孢菇、滑子菇、灵芝和木耳等7类,主要集中在刀尔登及三道河子;果树有葡萄、樱桃、蓝莓、葡萄和油桃等10种,主要集中在刘杖子镇及瓦房子镇等。
发展思路:总体看,凌源市已完成了产业的原始积累。需要向更高的目标迈进,为全市乃至全省设施农业发展提供样板。一是积极推进发展智慧农业和数字农业,探索大数据、云服务在农业全产业链的应用,尝试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和移动互联等信息技术的融合与应用。二是全力研究全产业链营销模式,通过“市场+龙头企业+农户”模式,推进设施农业向高质量发展。三是加大引进科技型企业引进力度。通过招商引资等优惠政策引进国内外知名种业在凌源建立设施蔬菜、设施花卉等优质高端品种科技展示园,打造设施蔬菜品种示范、展示全省旗帜。通过招商引资等优惠政策引进化肥、农药及育苗基质等设施农业生产和建设投入品投资建厂,促进设施农业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四是加大农产品生鲜电商发展。加强顶层设计,打造生鲜电商平台,建立立体化的配套服务体系,出台土地、财政和金融优惠政策,完善冷藏、物流设施,对接蔬菜生鲜电商基础性需求,吸引更多企业进驻平台,促进生鲜电商发展[1]。
1.2 北票市
北票市设施农业占地面积7370万m3,主要以种植设施番茄为主,全年多为2茬,即冬春茬及越夏茬,主要集中在五间房等9个乡镇。多年来北票市获得了多项荣誉,包括中国北方最大的设施番茄生产基地;农业部认定的无公害、绿色食品生产基地;“北票番茄”获得国家农业部的农产品地理标志认证,是辽宁省百强产品;“设施越夏番茄第一县”荣誉称号;“中国果菜设施番茄生产全国第一县”等。
存在问题:一是高端优质的番茄少,没有得到广大农户的重视;二是销售方式比较单一,从产品的属性看,番茄有水果功能,更容易电商销售,通过“市场+龙头企业+农户”全产业链营销模式,更容易成功。近些年来,赤峰等周边城市都学习北票,西红柿面积迅速扩大,竞争越来越激烈,挑战越来越大。三是“北票番茄”地理品牌标志宣传不够,品牌建设仍需要努力。
发展思路:一是加大在高端番茄品种、栽培技术上加大创新力度[2]。通过招商引资等优惠政策引进国内外知名番茄种业建立设施番茄高端品种科技展示园,包括鲜食口感型番茄、用于食堂烹饪的硬果型番茄,大果型、小果型番茄和樱桃番茄,不同颜色的番茄、功能性番茄如富硒番茄等多样化品种,打造设施全省番茄展示园。二是全力研究全产业链营销模式,通过“市场+龙头企业+农户”模式,推进设施农业向高质量发展[3]。三是在规模继续增大的基础上,适当开展结构调整探索,降低因单一品种带来的市场风险。
1.3 建平县
建平县是朝阳市开展实施“百万亩设施农业建设工程”的最大受惠者,设施角瓜、设施葡萄在全市面积最大,此外还有草莓和甜瓜。尽管出现了一小部分的弃管闲置棚,但绝大部分的小区效益不错,一些地区农户开始重视设施农业,百万亩设施农业促使建平县设施农业发生质的跨越。目前看,建平县农户积极性很高,要继续加大引导,设施农业发展有很大发展空间。
建平县目前形成了以蔬菜种植为主,葡萄、甜瓜等设施瓜果生产为辅的设施农业生产格局。产业布局是以榆树林子、深井镇为中心生产的一年2茬番茄—豆角茬口大约生产面积133万m2、以小塘镇、沙海镇和三家乡为中心生产区番茄—西葫芦、番茄—甜瓜茬口大约生产面积200万m2,以老官地、哈拉道口、马场、老建平、二十家子和青松岭6个乡镇为设施葡萄栽培模式区大约面积133万m2[4]。
存在问题和发展思路:一是没有拉动产业发展的产地批发市场。从发展经验看,北票市庄头营番茄批发市场的形成约束和引导农户从事番茄生产,农户从事番茄生产又促进了产地批发市场的壮大。但建平没有类似的批发市场作为支撑,要尽快根据产业布局建成若干个产地批发市场[5]。从产地批发市场最低依托的产业基地看,一般纯设施生产面积66.7万m2以上的基地,就可以养活一个产地批发市场。以番茄生产为例,66.7万m2一茬番茄至少生产400万kg番茄,按照1 kg收取服务费0.04元计算,一茬可收取16万元,两茬收取32万元。这样的一个收费额度基本可以养活一个小型市场,随着发展壮大,对当地政府也是一个不小的收入来源。二是从“一县一业”或“一乡一品”看,建平县仅是雏形,还没有完成产业的原始积累,要进一步明确定位,加大产业的集聚力度,形成产业优势区域。
1.4 朝阳县
朝阳县全县设施农业面积2861万m2。以柳城街道为中心的韭菜基地133万m2左右,以波罗赤、乌兰河硕为中心的番茄生产基地106.7万m2左右,以清风岭镇、木头城子镇为中心的角瓜生产基地66.7万m2左右,以台子镇为中心的甜瓜生产基地20万m2左右,以北四家子县为中心的西瓜生产基地33万m2左右,以羊山、尚志为中心的黄瓜生产基地46万m2左右,此外南双庙、清风岭、大庙和瓦房子种植约46万m2食用菌。
存在的问题:朝阳县总体规划不清,基地多而不大,全而不精;没有拉动产业发展的产地批发市场。从朝阳县这几年发展的经验看,以波罗赤、乌兰河硕为中心的番茄生产基地相对比较稳定,番茄生产面积逐步增大,而且农民认识相对较高,主要原因就是波罗赤镇仅靠喀左县北公营子镇产地批发市场,北公营子主要的茬口就是番茄,市场销售以番茄为主,所以销售稳定,产业基地集聚效应越来越大。反观南双庙镇南双庙村猛虎沟设施小区2011年建设500多栋棚,2016年前多数种番茄,但由于没有产地批发市场带动与约束,种植导向主要受去基地收购的经销商影响,随意性很大,2016年以后基地种植品种变得多而杂,目前茄子、角瓜、樱桃西红柿和番茄均有种植。
发展思路:一是明确规划,按照“一县一业”或“多乡一业”思路,引导产业发展。明确定位,在宣传上要引导农户发展。早在上世纪,提到朝阳,让人熟知的就是朝阳的韭菜,现在要把这种类似的口号叫起来。比如“朝阳县的香瓜”和“朝阳县的番茄”。二是继续围绕产业发展目标,加大基地规模,尽快越过原始积累这个门槛,只有这样,才能争取到更多的设施农业政策资金。三是在适当的地方谋划几个产地批发市场,引领产业向前发展,形成良性循环[6]。
1.5 喀左县
喀左县设施农业占地面积已达到7196万m2。主要以设施蔬菜为主,设施蔬菜面积大约占总面积的95%以上,食用菌近年来也得到快速发展,在健源食用菌有限公司、朝阳雨润农业有限公司、朝阳皓宇生物科技、朝阳开河农业有限公司、喀左县谦朴食用菌合作社和喀左羊角沟瑞禾土地股份专业合作社等9家食用菌龙头企业的带动引领下,辐射周边发展食用菌生产面积93万m2。
发展特点:一是从数量型向集约型转变过度。喀左县作物布局近年来有所变化。曾经的布局主要是以公营子镇中心的番茄生产基地;以羊角沟镇为中心的茄子生产基地;以大城子为中心的西甜瓜生产基地;以平房子镇为中心的黄瓜生产基地。近年来在产地批发市场的引领带动下,布局逐渐清晰,形成了2大主要片区,分别是喀左县东及西南部黄瓜生产基地、喀左县中部和北部上茬番茄下茬豆角生产基地。二是产地批发市场带动效应显现。公营子番茄产地批发市场、平房子黄瓜批发市场和南哨绿港等蔬菜批发市场带动了全县番茄、黄瓜2大生产基地逐步扩大。三是初步有了几个品牌。蔬菜有“喀绿”“罗斯喀”“余香”“九九香”等商标,申办了4个蔬菜绿色食品标识,保护地番茄、青(辣)椒、茄子和黄瓜4种蔬菜产品被省农产品交易会评为优质农产品。
发展思路:一是继续加大产业规模,进入全市设施农业第一梯队。二是要在品牌上加大宣传力度。其他方面可参考凌源、北票的发展措施。
1.6 龙城区
龙城区设施农业发展与其他县市区比,有着鲜明的特点,一是以联合镇为中心的冷棚香菇生产基地66.7万m2左右,年产菌棒430万棒,年产量330万kg,产值2000万元,由前几年的地栽生产模式逐渐转变为架子立体生产模式,产品以外销为主,已形成产业链条。二是2018年引进冷棚生姜栽培,生产面积13万m2左右,年产量100万kg,产值800万元。三是以温室大樱桃采摘为主,在七道泉子镇、召都巴镇,由3处大型观光采摘基地带动。采摘温室60栋左右,有成年樱桃树500多棵,采摘每年3月下旬开始。
龙城区发展思路:一是继续强化冷棚香菇生产能力和水平;二是推进休闲观光设施农业区域发展。通过调整优化棚内种植结构,加大种植瓜果珍稀品种引进力度,促进设施农业一、二、三产业融合,打造高质量的集休闲采摘、观光旅游为一体的绿色产业,迎接高铁时代,适应城市消费需求。
1.7 双塔区
双塔区面积设施农业面积733万m2,温室占三分之二、冷棚占三分之一。以设施蔬菜为主,但品种多而杂,番茄、黄瓜、西红柿、角瓜及各种叶菜都有,主要适应城市消费需求,此外有一些采摘园等。
发展思路:重点推进休闲观光设施农业区域发展。通过调整优化种植结构,加大种植瓜果珍稀品种引进力度,促进设施农业一、二、三产业融合,打造集休闲采摘、观光旅游为一体的绿色产业,迎接高铁时代,适应城市消费需求。
2 总述
从设施农业发展的总体情况看。朝阳市设施农业正处于高质量发展的转型期,这个转型期包括传统的生产模式向绿色优质高效转型,传统的产地批发市场销售向以产业价值链为目标的产地批发市场销售、全产业链营销多种销售并存;从注重第一产业的设施农业生产到逐步以第一产业为基础,产前种子、农药、化肥及产中的育苗基质生产投入品等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在这些方面,我们必须立足本市实际,向山东等发展较好的地区学习,结合数字赋农、电商平台等稳步推动设施农业的高质量发展。
从设施产业的发展优势布局看。朝阳市处在全国3大设施优势区的环渤海湾及黄淮海地区,该区域占全国设施农业总面积的57.2%。对于朝阳市来说设施农业规模和产量已经相对达到了一个制高点,设施农业继续扩大规模存在着与粮争地的弊端。但从设施产业优势的角度分析,仍存在着总量小、质量参差不齐和市场话语权不高的问题。因此,在充分考虑自然、交通、政策优势及产业现状的基础上,按照优势互补、县区联合及统筹发展理论开展县(市、区)之间的合作,建立统一、协调发展的设施现代农业产业区,推动设施农业高质量发展转型将大有可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