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红色文化赋能师范生党史学习教育的多维审视*

2022-11-24皮上玉刘晓霞

教育与教学研究 2022年10期
关键词:师范生党史红色

皮上玉 刘晓霞

(1.广东技术师范大学 广东 广州 510665; 2.衡阳师范学院 湖南 衡阳 421002)

作为未来教育教学主导者的师资储备人才,今日之师范生为明日的育人园丁。“师魂映党旗、奋斗正青春”,高校师范生是大学生中既特殊又尤为重要的青年主体,他们对“知史爱党、红色基因代代传”的党史学养的“涵化”认同,关系到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衔接的有效实施,将会对未来青少年成长产生正向辐射效应。要“把办好师范教育作为第一职责”,“充分运用红色资源,深化党史学习教育,赓续红色血脉”,“发挥好党史立德树人的重要作用”,“强化师范毕业生思想政治考察”,“努力做精于‘传道授业解惑’的‘经师’和‘人师’的统一者”[1]。常言道:“教之以事而喻诸德”,习近平总书记的殷切叮嘱和《新时代基础教育强师计划》中的一些规定性表述,阐明了当前我国师范生培养工作的极端重要性。

中共党史学习教育是新时代党和国家针对广大党员干部、人民群众和青少年开展的一场政治教育、思想淬炼和精神洗礼, 是以学懂弄通、自觉践行为着力点,以坚定历史自信、筑牢历史记忆为目标导向,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的“四史”教育中的重点任务和必修课程。特别是对于青少年学习教育和学校思政课建设,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指出:要“厚植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的情感”,积极“引导广大青年在思想洗礼、在实践锻造中不断增强做中国人的志气、骨气、底气,让革命薪火代代相传”[2],以期实现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

红色文化根植于中华文化谱系,流动在民族基因血脉里,承载着中国五千年文明的精华,兼收并蓄古今中外的优秀文化成果,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同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是具有中国特色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红色文化“肇始于血与火的峥嵘岁月,淬炼于改天换地的建设时代,发展于超越争先的改革时期”[3],是党在百年奋斗历程中团结带领各族人民经过峥嵘岁月洗礼而留存下来的宝贵历史印记和精神财富,是在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实践中创造和延续的红色资源、红色精神谱系、红色故事、红色革命传统等文化的总称。

红色文化之所以能够为师范生党史学习教育赋能增效,是因为它作为中国共产党特有的文化标识,彰显了共产党人崇高的理想信念、坚定的政治品格、高尚的道德情操和深厚的爱国情怀,具有超越时空的独特魅力与鲜明的时代价值,其文化表征的多样态性和易感染性,是师范生党史学习教育的天然助推器。高等师范院校应紧紧围绕“三全育人”的目标理念,以学校教育为主导,用红色文化作依托,探究红色资源、红色故事和红色传统所蕴含的“以文化人”精神,持续践行“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和使命,不断增强师范生知史爱党、红色基因代代传的学识和素养,使他们能够自觉抵御历史虚无主义思潮侵袭,让听党话跟党走的信念与行动成为师范生的自觉追求。

红色文化赋能师范生党史学习教育是一个循序渐进的系统工程。本文从整体性视角深度考量红色文化与党史学习教育二者同质互构的内在联系,从红色文化为什么赋能的价值导向、为之赋能什么的育人逻辑、怎样赋能的机制探索等问题入手,深层次挖掘并充分释放红色文化赋能在师范生成长发展中的党史育人“富矿”价值,以期为新时代高校筑牢主流意识形态阵地、更好地培养未来人民教师把好第一道关口,持续提升师范生党史学习教育的获得感,让红色文化永续传承,这也是时代所需、应然之举。

一、红色文化与党史学习教育的内在关联

作为一种历史文化形态,红色文化表征着共产党人高尚的理论品格、精神气质、价值追求和崇高信仰,而党史学习教育则彰显了以文化人的红色叙事表达与共情应用。红色文化与党史学习教育二者同质互构、相融共生,历来被当作国家治理与立德树人之学,发挥着思政育人的特有价值和效能,在思想来源、政治标识、精神依托和价值遵循上具有深刻的内在契合性。

(一)思想来源:马克思主义

红色文化与中共党史具有共同的本质属性和内在要求,从其思想基础与来源看,二者共同统摄于马克思主义的理论体系之中。自五四运动以来,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大地得以广泛传播,顺应时代大潮和世界大势,中国共产党诞生。红色文化先进性的重要标识就是信仰马克思主义,而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之日起就把马克思主义鲜明地写在了自己的旗帜上。以李大钊、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最早的马克思主义者在不断探索、反复比较和艰难抉择中找到了自己的精神信仰,坚定了走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在这种崇高精神信仰的指引下,无数革命先辈不怕流血牺牲,敢于面对任何强敌,敢于战胜任何困难,形成了中国共产党人独特而熠熠生辉的红色精神谱系。在百年的筚路蓝缕求索中,马克思主义为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提供了强大的思想武器,是红色文化形成的理论前提和来源。红色文化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文化根基,也是马克思主义立场的生动体现。而党史教育的实质就是要求中国人民特别是中国青年进一步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继承、弘扬中国共产党人的革命理想高于天的情怀、心怀家国的爱国主义精神、不怕牺牲和勇于奋斗的革命精神,切实发挥马克思主义在国家、民族前进过程中的内在支撑作用。从这个角度说,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是党史学习教育的现实依托。

(二)政治标识:中国共产党领导

一切思想文化均形成于特定的历史环境,扎根于独特的社会制度土壤,且集中反映了某一特定阶级或阶层的思想观念或价值观念。红色文化生成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伟大进程中,这种独特的文化形态是中国共产党人的鲜明政治标识。党史学习教育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共产主义的理想信念教育、爱国主义教育、革命道德教育活动,是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的现实彰显和不断传承,而不是生成于其他政党领导的教育活动进程中。中国共产党创生的红色文化与伟大建党精神,需要青年通过党史学习教育赓续和传承,二者共同统一和熔铸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实践中。红色文化彰显了中国共产党人坚持真理、坚守理想、坚定信念的大爱情怀,体现了他们勇于斗争、敢于牺牲、善于担当的先进本色。“一部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奋斗史就是一部红色文化生成、发展、凝练的历史”[4]。概言之,党史学习教育是新时代青年学生知史爱党、传承红色基因,赓续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血脉,培养一大批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根本要求和重要载体。在此意义上,红色文化与党史学习教育具有共同的领导核心与精神标识,那就是中国共产党。

(三)精神依托:坚守中华文化立场

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中华文明是世界上流传至今唯一没有断流的文明,绵延五千年创造了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早已融入中华儿女的血脉中,为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提供了丰厚的滋养,是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也是红色文化的源头根脉。作为共产党特有的文化形态,红色文化植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土壤,承接了其中最优秀的部分,是中国精神和民族气质的集中表达,具有浓郁的民族风格和鲜明的中国特色,为中华民族拼搏进取、不断前行提供了精神支撑。红色文化是当代中国文化的价值核心和精神主体,也是党史学习教育可供利用且鲜活生动的珍贵素材,更是反对历史虚无主义、文化虚无主义的有力武器。而党史学习教育是一场深刻的思想文化教育活动,这种主题教育能激发中华文化的时代活力,是坚定文化自信和政治信仰、筑牢有民族特质的文化观的思想教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党史文化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等文化精髓始终一脉相承,闪耀着恒久的思想光芒。由此可见,红色文化与党史学习教育皆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精神依托,从中汲取丰厚的精神滋养,在此基础上实现了文化赓续的创造性转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谱系中承前启后的关键环节”[5]78。如果遗失了这种精神,就等于忘记了中华文化的来路,等于放弃了中华文化立场,国家和民族就会失去存在的根基和精神依托,会逐渐迷失在文明的历史长河中。

(四)价值遵循:坚持人民至上理念

中国红色文化既是近现代历史的鲜活记忆,也是以人民为中心、坚持人民至上的时代新篇章。而党史学习教育的重要要求就是牢记党的初心和使命,始终把人民装在心里、扛在肩上,与人民一体同心、休戚与共,这既深刻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基本内容,更是今天党史学习教育的最终落脚点。百年来的辉煌征程充分证明,中国共产党一路走来凝炼的“红色文化”镌刻了共产党人的为民情怀。红色文化的历史就是一部党与人民心连心、同呼吸、共命运的历史,人民性和党性是红色文化最鲜明的底色,也是中国共产党百年发展的实践逻辑。党史学习教育要紧紧抓住人民性这个根本宗旨,教育广大党员干部群众,特别是青少年要牢记并践行“始终把人民立场作为根本立场,把为人民谋幸福作为根本使命,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贯彻群众路线,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和首创精神,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凝聚起众志成城的磅礴力量”[6]。百年来,党的所有工作都以人民利益为根本考量,党的根基和血脉都在于人民,赢得人民信任、得到人民支持,带领人民实现了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这是党的发展逻辑和胜利密码。概言之,坚持人民至上,是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使命和行动价值,揭示了红色文化鲜明的价值导向,也是新时代党史学习教育的本质要求。

二、红色文化赋能党史学习教育的价值导向

红色文化赋能是一种精神支撑力,能够引导师范生树立正确的党史观。作为党领导下的培育新时代教师的主要阵地,师范院校应把办好师范教育作为第一职责,将知史爱党、红色基因代代传的育人理念,延伸到师范教育的培养目标、课程内容、教学方法和实践过程中,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让红色文化为师范生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提供动力支持和精神赋能,激励师范生砥砺奋进,传承好党的光荣传统和红色基因,做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四有”好老师。

(一)为师范生学史明理提供有效载体

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征程中形成的独特的红色文化,蕴含着深刻的道理、学理、哲理。师范生学史的重点在于明白历史和人民为什么会选择中国共产党,“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理不明,学则不深、行则不远,而红色文化资源为师范生在党史学习中明白这些“理”提供了鲜活的素材和载体。“学史明理”对师范生来说有一定的距离感,而红色文化记录了党的辉煌成就、艰辛历程、历史经验以及优良传统等内容,师范生通过参观走访红色文化景观,聆听党的故事、革命的故事、英雄的故事,真切地感受百年来党的理论与实践中所蕴含的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就是实事求是,认识到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重要性,真正懂得党的百年历史就是一部践行初心使命的历史,就是一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光荣史,真正明白马克思主义就是立党立国之本,认识到坚持和发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就是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切身感受到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本质特征和最大优势。这些真实素材、感同身受的教育情境实现了师范生在实践中学史明理的目的。以广东技术师范大学“长征路上话初心”思想教育实践活动为例,该校通过组织部分师生再走长征路,以鲜活的史实叙事、近身体验的现场感和仪式感让师范生全身心地沉浸其中,感受穿越时空的一代代中国共产党人为了救国而顽强拼搏、不懈奋斗的执着追求,实现了利用红色研学资源强化师范生党史学习教育的目的,在党史育人实践中充分彰显了红色师范院校的教育底色。

(二)为师范生学史增信增添动力资源

当代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各种思潮交锋、交流、交融的趋势日趋激烈,西方敌对势力妄图让中国青年一代放弃共产主义理想信念,不断加强西方所谓的“普世价值”、历史虚无主义等方面的诱导。在多重背景和多元信息交互影响下,部分青年出现了对马克思主义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半信半疑”的犹豫与纠结心理,这对师范院校党史学习教育提出了严峻挑战。特别是对于师范生来说,西方意识形态的影响越大,教育面临的潜在危险就越大,而红色文化赋能党史学习教育是抵制西方意识形态渗透,坚定师范生信仰、信念、信心的有效载体。具体来说,师范生学史增信的核心要求是要不断增强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信心、对中国共产党的信任,其中最重要的是坚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理想信念是人类思想的“总开关”,是精神之钙。心有所信,才能行稳致远。红色文化为师范生在党史学习中增强信仰、信念、信心、信任注入了不竭的动力资源,它以生动具象的展示彰显了百年来无数中国共产党人坚守理想、不怕牺牲、顽强奋斗的革命精神和气概。那种革命理想高于天的崇高追求,坚定的共产主义理想和信念,英勇斗争、忘我奉献的牺牲精神在一次次的动情的讲解中,在一个个还原的真实场景中,让师范生的心灵受到震撼、灵魂受到洗礼、境界得到升华、信仰得以巩固。在这种真实具体的情景中,师范生会发自内心感知“红色政权来之不易,新中国来之不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来之不易”[7],也会切实感受到生活在今天的中国无比幸福,从而不断提升民族自豪感,进一步“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坚持‘四个相统一’,争做‘四有’好老师,当好‘四个引路人’”[8]。

(三)为师范生学史崇德永续传承基因

中华民族是重精神传承的民族,历来把修身自律放在第一位,中国共产党人继承了这一优良传统。师范生作为重要的青年群体,在党史学习教育中要继承共产党人这一崇高的精神密码,不断慎独自省,严于律己,涵育高尚的道德品质,包括“崇尚对党忠诚的大德”,这不仅是共产党员的首要政治品质,而且是先进青年应遵守的人生大德。“崇尚造福人民的公德”,师范生要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崇尚严于律己的品德”,师范生要以党史学习为契机,努力做到严格要求自己,洁身自好。红色文化就是一部优秀共产党人对党忠诚、坚守初心、律己修身、清正廉洁、襟怀坦白的历史,它以一个个鲜活的具体形象、一个个感人至深的故事,向人们完美地诠释了优秀共产党员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始终把革命利益放在首位、修身自律、保持节操的高风亮节和高尚的人格力量。例如,安源路矿工人俱乐部《劳工歌》撰写者、原湖南省立三师(衡阳师范学院前身)校友黄静源写下了《怎样培养师范生》一文,从“终身目的之决定”“充分学识之造就”“良好习惯之养成”“丰富感情之陶冶”四个方面对师范教育提出了独到见解。被习仲勋同志称赞为“廉洁奉公、一身正气”的中国共产党早期革命活动家、党史上闻名的“罗明路线”主角、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罗明同志,筹建了广东民族学院(广东技术师范大学前身)并担任首任院长,是新中国成立后广东民族工作的主要开拓者。师范生亲耳聆听这一个个感人至深的故事,亲身与一个个高尚的灵魂对话,薪火相传的红色革命文化会融入他们的日常生活、社会实践和课堂学习。鲜活的党史记忆深入人心,一批批对党忠诚、勇于担当、师德高尚的师范生将会勇立时代潮头,乐于做党的优秀革命传统的继承者和弘扬者。

(四)为师范生学史力行指明航向坐标

“学为人师、行为世范”。在中国哲学史上,论述知行问题的集大成者王船山曾言:“知行相资以为用”[9]583,“力行而后知之真也”[10]575。习近平总书记也教导我们要“在知行合一中主动担当作为”,他在西藏考察时强调:“学史力行是党史学习教育的落脚点,要把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的成果转化为改造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的实际行动”[11]。实干兴邦,奋斗才能成就事业,百年党史,镌刻着一代代共产党人忠于理想、献身事业的奋斗足迹,闪耀着如何立国兴国强国的智慧光芒。师范生学习党史,重在力行,也贵在力行。师范生应在坚定理想信念上力行,忠诚于党,胸怀国家,坚定“四个自信”;师范生应该在赓续红色血脉上力行,继承一代代优秀共产党人牺牲在前、奉献在先、不怕吃苦的革命道德和精神,践行伟大的建党精神;师范生应该在刻苦学习、不断完善自我上力行,作为未来的人民教师,只有学识扎实,才能更好地服务学生,胜任本职工作。例如,最美巾帼奋斗者、人民教师吴蓉瑾,创立了全国首个“红喇叭”小讲解员社团,培养了千余名童音讲党史的小讲解员,坚持做好“扎实基础教育,潜心教书育人”的党史文化传播者。还有时代楷模黄大年、张桂梅等教师用实际行动深入践行为党育才、为国育人的初心使命,他们不求名利、甘于奉献的感人事迹,会进一步激发师范生勤奋拼搏、恪尽职守、勇于担当、立德树人的行动自觉。而红色文化本身就是一部优秀共产党人为了理想不怕牺牲、英勇奋斗的历史,它蕴含的磅礴正气、彰显的为人民服务的价值追求、凸显的脚踏实地的实践精神,都会通过一座座场馆、一帧帧珍贵的图片、一个个感人的故事,潜入师范生的心田,使他们进一步坚定理想信念,不驰于空想,不骛于虚声,努力把自己的青春力量融入服务人民、奉献社会的伟大事业之中。

三、红色文化赋能党史学习教育的育人逻辑

师范院校要加强对红色文化资源中党史思政元素的挖掘和整理:注重榜样选树,为培育时代新人提供丰润道德的学习模范;品味真理旨趣,为师生提供“历史厚、内容新、视觉美”的精神养料;遵循育人规律,形成“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健康有序的红色传播生态。导向为魂,内容为主,创新为要。红色文化拥有超越时空的生命力,蕴含的红色精神、红色品性、红色印记以及红色叙事表达,关涉中国共产党百年意识形态工作所内蕴的立场观点、话语体系与践行维度。系统化、红色文化育人体系能够激励师范生坚定信仰、守正创新、接续奋斗,从而实现党史学习教育常抓常新。

(一)红色精神指引信仰之光

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在革命、建设和改革各个时期所形成的伟大的革命精神,凝聚成了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也形成了许多可歌可泣的“红色精神”,并且随着时间的演进深深融入国人的血脉和灵魂,成为指引和激励人民不断向前、攻坚克难的强大精神动力。师范生作为重要的青年群体,通过党史学习教育进一步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是党史学习教育的题中应有之义。共产党人在百年奋斗中形成的“红色精神”,为师范生坚定信仰提供了最好的精神滋养。一方面,师范生到各地的纪念馆、陵园、旧址等红色革命教育基地参观学习,观看惊心动魄的战争场面,聆听真实感人的故事,感受共产党人心中熊熊燃烧的信仰之火,心灵会受到洗礼,思想会得到升华;另一方面,共产党人身上火一样的激情,为实现心中信仰而勇于奉献、不怕牺牲的执着精神,会潜移默化地感召、凝聚师范生,指引师范生对人生的价值追求,使他们不断坚定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对中国共产党的信任。例如,衡阳师范学院西校区曾是“湘南学联”进行革命斗争的主要策源地,毛泽东同志多次在这里播撒革命火种,并亲自指导筹备党团组织建设,创建了党的基层组织——中共湖南省立三师支部。此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学生运动、工人运动、农民运动在湘南地区形成燎原之势蓬勃开展起来,大批学生投身于革命洪流中,省立三师因此被人们誉为“湘南的革命摇篮”。

(二)红色品性厚植爱国之魂

历史是生动的教科书,文化是鲜活的营养剂,红色是其中最亮丽的底色。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历史就是践行爱国主义的光荣史,就是自觉担负起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奋斗史。一百年来,无数的共产党人心怀国家,为了心中的信仰,为了建立“可爱的中国”,抛头颅、洒热血,在长期的奋斗中锤炼出鲜明的红色品性——爱国,这是中国共产党人最鲜亮的色彩,也是最深刻的印记。师范生作为教书育人的主体,在知史爱党学习中不断升华爱国之情、砥砺强国之志、坚定报国之行,是大力开展“四史”特别是党史学习教育的重要任务和评价尺度。各地的红色文化、红色历史为厚植师范生爱国主义情怀提供了最好的赋能营养,要“精选体现正确价值导向的优秀文学艺术、影视作品,组织和引导师范生、教师阅读观看,加强价值引领,加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引导广大师范生、教师树立和坚持正确的国家观、历史观、民族观、文化观、宗教观”[8]。以广东、湖南两省为例,在这片红色热土上,遍布旧址故居、纪念场馆等红色文化资源,这是对青年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有效载体,师范生参观时,就会真切感受到革命先辈身上那种为了改造旧世界、建立新世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红色品性、赤子情怀,会在师范生的胸膛里燃烧、沸腾、升华,对国家的深深热爱之情也会油然而生,对党的认识、信任和爱戴也会不断增强。

(三)红色研学砥砺奋斗之志

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奋斗史汇聚成了党的红色基因,从开天辟地的红船精神到不屈不挠的长征精神,从伟大脱贫攻坚精神到伟大的抗疫精神,一座座精神丰碑记录了党在革命、建设和改革中不怕困难、勇敢前行的脚印,人们从中可以感受到共产党人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的伟大精神。师范生应该在党史学习教育中继承和弘扬这种矢志不移的奋斗与开拓精神,不断汲取人生奋进的力量。一方面,中国共产党人在从筚路蓝缕到星辰大海的戮力征程中留下的红色地标、革命文物等红色印记为师范生砥砺人生奋斗之志提供了最好的载体。师范生可以通过红色文化研学旅行,亲身感受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为了建立新中国、为了国家的富强和人民的幸福而不怕牺牲、攻坚克难的不懈奋斗过程。另一方面,造型各异的“打卡点”、辉煌的建设成就、丰富翔实的史料、具象的设计、真实的情境会让师范生受到深刻的红色革命精神洗礼,能极大地激活他们心中的奋斗之志、担当作为,沿着先辈铺就的道路继续奋斗、再创辉煌。例如,广东技术师范大学通过“长征路上话初心”思想教育实践活动组织师生沿着中央红军长征的光辉足迹再走长征路,促进青年党史学习教育从书本走向实践、从课堂走向现场,在生动的社会实践中搜集鲜活的思政素材,通过这种近距离体验与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方式,将伟大的长征精神融入青年学子的精神血脉之中。

(四)红色叙事激发创新之力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让红色基因代代传”。而以叙事化的方式传承党的红色基因是党史学习教育的基本要求。所谓叙事化的传承方式是指运用故事、影视、歌曲等直观方式和方法记述、讲述某一故事或历史事件,传达革命理想和革命激情,以此感染、启迪、指引人们的价值观。它区别于单纯的理论学习或灌输,具有通俗性、鲜活性、趣味性等特点,易于被青年特别是师范生接受,是提升党史学习教育实效性的有效方式。党的红色文化在师范生中以叙事化的方式传承有多种表现:可在思政课中以讲故事、角色扮演、实地体验等形式传播红色基因,亦可邀请老英雄、老党员、老模范等先进人物亲自为学生讲历史、讲经历,还可开展红色歌曲比赛、红色电影展、英雄故事演讲会等活动。例如,在衡阳师范学院校史中被誉为“湘南教育王”的原“湖南省立第三师范学校”校长蒋啸青,以及曾获教育家陶行知的高度认可并被亲笔题赠“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新安旅行团缔造者、被誉为“人民教育家”的原广东民族学院党委书记汪达之等人的事迹。这些蕴含革命理想和革命激情的人物、故事、诗歌、美术、图文、影视等文创作品叙事性强、内涵丰富深刻且润物无声,英雄、模范的伟大人格魅力会直抵学生内心,激励学生以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学习和生活,不怕困难,敢于斗争,勇于创新,不断开创事业和人生的新局面。

四、红色文化赋能党史学习教育的机制探索

“率先垂范凝师心、多措并举聚党魂”。红色文化赋能师范生党史学习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师范院校要立足学校实际,主动担当作为,抓好顶层设计,积极谋划部署,统筹好校内外各种红色文化育人力量和载体资源,深入探索师范生党史学习教育常态化、长效化思路,努力构建校地共建共享“三融合”、多元主体协同“四联动”、红色党史学习“五化育”的文化育人机制。通过主动修炼,增强价值自觉;不忘初心,增强使命意识;五育并举,提升教育实践力,打造新时代师范院校富有自身特色的“三全育人”具象化制度体系。

(一)构建校地共建共享“三融合”机制

1.校馆合作

我国许多地方都有红色文化纪念馆和展示场所,如井冈山、瑞金、延安、西柏坡等红色文化基地,拥有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学校与之合作开展红色文化育人,能有效提升党史学习教育效果。以广东省为例,这片红色热土孕育了无数革命者,留下了遍布省内各地的纪念场馆、故居旧址等,如农民运动讲习所、党的三大会址、广州起义纪念馆和烈士陵园、黄埔军校旧址纪念馆等红色文化基地,学校可按方便或就近原则,与之共建共享红色文化育人实践基地,结合党史学习教育要求,分批分层次安排学生赴基地深入参观、学习。真实的场景与展品、绘声绘色的讲解,特别是VR技术的运用,逼真的听、看、触等学习环境,让红色历史更鲜活、立体、真实,使师范生感同身受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英勇奋斗的光辉历程,深刻认同红色文化,红色基因因此融入心中。

2.校企合作

作为“共和国长子”的国有企业以及国家重要的科研院所建立、发展、壮大的历程就是共和国发展繁荣的见证,也是对青年特别是师范生进行党史学习教育、红色文化教育的好素材。校企双方通过共建红色教育基地等方式深化合作,用红色文化教育传播科技强国理念、传承科学精神以及创新意识,激发青年热爱祖国、崇尚科学、探索未知、敢于创新的热情,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凝聚强大的力量。如青岛的黄海学院与中国航天科工携手校企共建红色教育“富集地”,建立了红色文化VR交互体验馆、红色教育3D环幕影院等场馆。沉浸式体验使学生积极参与红色课堂,感受一代代科技工作者为了实现科技强国的梦想不懈奋斗的历程,受到了深刻的红色文化教育。

3.校校合作

一方面,要深入推进高校之间红色资源的育人合作。我国一些高校具有深厚的红色文化底蕴,如中国人民大学、北京理工大学、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南京邮电大学、中国医科大学等学校,依托红色文化纪念馆、校史馆等物质载体,以叙事化等喜闻乐见的方式对学生进行红色文化教育;而其他缺少红色文化资源的高校可按就近或方便的原则,与这些学校开展多种形式的协作共建,实现资源共享和协同育人。另一方面,扎实推进大中小学红色文化育人合作。省域内的大中小学通过校校互助共建的方式,共享红色文化教育资源,充分发挥红色文化对青少年的导向、激励、凝聚、熏陶等功能,深入推进师范生党史学习教育一体化赋能机制。要努力“构建师范院校为主体,高水平综合大学参与、教师发展机构为纽带、优质中小学为实践基地的开放、协同、联动的现代教师教育体系”[8]。

(二)构建多元主体协同“四联动”机制

1.从政府角度做好红色文化育人的宏观把控和协调工作

第一,加强规范管理,提升对红色文化的保护以及利用力度。特别是对一些散于乡镇、村庄的红色资源要制定修缮目标、投入资金、整体规划、明确责任,将红色文化的保护利用纳入制度化、规范化轨道,为红色文化赋能师范生党史学习奠定基础。第二,加强提炼总结,加大挖掘红色文化内涵的力度。各省份、各部门要协调配合,系统总结和提炼红色文化的内涵和价值,加强研究挖掘的深度和广度,并做好宣传阐释,为师范生党史学习教育提供精神动力。第三,要加强资源整合,打造富有特色的红色文化产业及品牌,将特色红色文化打造纳入政府工作范围,并建立区域合作机制,实现红色资源共建共享,为强化青年特别是师范生党史学习教育提供制度保障。

2.从社会角度营建红色文化育人氛围

从社会角度,主要做好红色文化传播、转化和育人氛围的营建,提升红色资源大众化、普及化的利用度,形成以红色理论教化人、红色故事感染人、红色场馆培育人、红色研学提升人的党史育人品牌。一方面,以创新方式加大红色文化的传播力度。除了利用革命历史纪念设施、基地、旧址等传统的教育和传播方式外,要充分发挥融媒体的作用,实现多种传播方式立体组接和有机融合,特别是要发挥好网络平台的传播作用,营造处处有红色文化、处处学红色文化的浓郁氛围。另一方面,融入生活,推进红色文化普及化、生活化。“秉持服务广大人民群众的理念,凸显中华民族的文化特点,保持理论研究和实践应用相一致”[12]25,用人民群众听得懂、听得进的生活化语言进行表达,发挥红色文化对青年特别是师范生的思想指导和价值引领作用。

3.从家庭角度,发挥家风的润化作用

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位老师,家庭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家长要重视优良家风的建立和传承,通过家长以身作则、严于律己、言传身教等方式逐渐渗透到孩子的内心,在耳濡目染中实现有效引导和教化。作为师范生的家长,尤其要重视传承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在潜移默化中对孩子产生影响和熏陶。同时,家长要承担起孩子的政治社会化教育功能,在孩子思维形成阶段,进行英雄人物事迹、革命历史和先进典型教育,将红色文化的内容体系转化为传承体系、实践体系,使孩子从小受到正确的理想信念、人生价值等意识形态教育。

4.从学校角度发挥党史立德树人的主体作用

从学校角度,学校作为师范生党史学习教育的主体,要发挥好党史立德树人的作用,切实履行职责。一方面,要做好校内党史学习教育的统筹和部署,将红色文化融入教学、科研、管理、校园文化建设等各个方面,实现全员、全程、全方位协同联动的育人体制和机制,并且要将党史学习教育开展情况纳入各部门、各党总支的工作业绩考核,不断增强学习实效。另一方面,学校要主动走出校园,与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纪念场馆、厂矿企业等红色基地建立联系,开展多种方式的合作,充分发挥红色文化“走心工程”的育人实践优势,共同建设校地共建共享红色文化育人机制,为“强化师范毕业生思想政治考察、健全标准、程序,把好第一道关口”[8]。

(三)构建红色党史学习“五化育”机制

1.课程化融入

在思政课中融入红色文化资源是党史学习教育的价值需求。思政课可依据地方红色文化的内涵、特点、类型等,结合学校的历史传统,挖掘思政课“4+1”课程中红色党史教学内容,聚焦党史必修课建设,以嵌入式、渗入式等叙事化方式,弘扬中国革命文化,构建红色文化有机融入的思政课教学体系。同时,其他课程也要在课程思政方面有所作为,结合专业课特点、思维方法和价值理念,深入挖掘课程思政元素,围绕坚定师范生理想信念、政治认同、家国情怀等主旨主线,以青年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融入课程教学,发挥红色文化的教育功能。

2.仪式化渲染

校园中的各种节庆日、纪念日、赛会典礼等仪式活动具有强化理想信念教育和“涵化”认同功能。一方面,学校要深入挖掘仪式文化内涵特别是红色文化内涵,让仪式承载的敢于牺牲、勇于奉献等爱国主义精神成为师范生的价值追求,促使他们进一步坚定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信念。另一方面,精心策划仪式程序,用心设计场景、语言、行为等各种象征性符号,创设红色文化情境,构建有效的情景认知模式,唤起红色文化的集体记忆,让师范生在共同体验的时空中不断强化这种集体记忆。

3.网络化渗透

大学生是网络的原住民,有效利用网络阵地是师范生党史学习教育的重要要求。校园网要把传承“中国红”作为重要指导方针,设立红师“心动力”思政在线辅导室,擦亮红色师范底色。还要充分发挥微信、微博等自媒体作用,通过建立红色博客、红色主题公众号等平台,以微视频、微宣讲等形式讲述党的红色历史,使党史学习教育“既有看头,更有嚼头”。矩阵式的红色文化宣传,能让师范生在一次次感动中将“红色烙印”根植于心中。

4.景观化彰显

校园的楼堂、亭台、馆廊、雕塑等景观是重要的红色文化育人载体。学校应重视这些校园人文景观建设,在深入挖掘校史文化中的红色基因基础上,通过校史馆、红色历史主题馆、人物雕塑、文化长廊等形式展现出来,使师范生时时处处受到红色文化的熏陶和感染。同时,学校还可在学生生活区、教学区等场所的宣传橱窗、展板、电子显示屏等载体上开辟党史学习教育专栏,让年轻人在浓厚的红色文化氛围中接受百年党史精神的洗礼,不断增强师范生党史学习的“获得感”。

5.故事化传播

丰富多彩的主题文创活动是红色文化育人的重要依托和载体,是强化师范生党史学习教育的有效形式。学校可采用独特新颖或青年喜闻乐见的故事化传播形式,开展师魂映党旗——“五心向党”(红心铸魂、哲心筑基、恒心养志、笃心唯实、匠心逐梦)主题教育实践活动,例如,采用党史知识竞赛、红色故事会、与信仰对话、红色歌咏比赛、“红色人物”微宣讲、红色话剧和美术作品等鲜活生动的表现手法,引导师范生主动参与其中,使师范生在一次次精神洗礼中感悟党的红色历史,铭记伟大成就,继承优良传统,不断增强对党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高质量教师是高质量教育发展的中坚力量,“三全育人”目标下师范生的政治站位和党史学养是未来人民教师教书育人、播种希望的指路明灯。师范院校积极运用红色文化赋能党史学习教育,让师范生体验穿越时空的建党兴国伟力,帮助他们了解党情国情世情、增强“四个自信”,使他们知史爱党、传承红色基因,赓续共产党人的精神血脉,担负起党和国家的历史之责、时代重托。作为师范教育中鲜活的红色资源和党史素材,引导师范生永葆一颗对党忠诚、不负人民的赤子之心,增强矢志不渝、接续奋斗的磅礴力量,助力师范院校“大思政课”建设和“课程思政”的党史元素融入,以期为培育具有崇高理想信仰和深厚政治觉悟的新时代师范类人才,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奠定教育根基。

猜你喜欢

师范生党史红色
第一次学党史
红色是什么
“寻访身边的好老师”
党史告诉我们什么?
百年党史的重要启示
构建“两翼三维四能”师范生培养模式
党史上的今天
红色在哪里?
2018年公费师范生招生专业及计划数
论师范生教育实践能力培养下的课程整合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