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蒙古栎天然次生林抚育间伐对蓄积生长率的影响

2022-11-24丁丽华

林业科技情报 2022年1期
关键词:蓄积间伐胸径

丁丽华

(凌源市林业和草原局,辽宁 朝阳 122500)

1 蒙古栎林

根据林木特征,可分出多种群落,具体包括单一蒙古栎以及混合林,后者包括桦树、槭树和红松3类。在群落岩体中,蒙古栎原本的优势逐渐丧失,乔木及草本类的品种不断增多,其相对密度不断减小。而林内的环境从干燥慢慢变成较湿润的状态,蒙古栎的幼苗及幼树实际占比不断降低,耐荫物的比重提高。蒙古栎林形成原因是火灾及乱砍滥伐,使得次生林的特点愈发突出。在不受外力影响且火灾破坏降低的生长状态中,发展演替期间,逐步被耐荫品种替代,其分布聚集性随之下降,随机分布的状态愈发明显。蒙古栎林是由地带性的植物受到破坏后,逐渐演化出天然次生林,在我国部分地区有分布,总面积在1 348 hm2左右。此类群落的多元化特征主要体现在各演替时期,蒙古栎原本的生存优势被弱化,乔木及草本植物持续增加,使得蒙古栎的生存密度持续减少。整个林区的客观条件也从干燥逐步演化成中性,直到如今的含水量偏高的状态。幼年时期的蒙古栎总数占比减少,其他耐荫植被相对提高[1]。

2 抚育间伐对蒙古栎天然次生林的影响

对于抚育间伐对于蒙古栎天然次生林的影响分析,需要借助实验对照的方式进行验证。选择各方面大致相同的次生林,并划分成多个样地,其中,1/4作为对照样地,其余分别采用不同强度的抚育间伐管理,以此判断影响关系。

2.1 林分生长

通过数年的实验研究,样地在林分断面积与蓄积方面,没有过大的差距。对于林分断面积的生长情况来看,经过抚育间伐的3块样地,实际表现会略优于对照样地,并且轻度与中度间伐能达到对照样地的2.5倍左右,但3种强度的区别并不明显。在林分蓄积的生长表现上,抚育间伐样地的表现同样较好,此类管理下的样地之间没有特别的不同。另外,在林分枯损进界上,枯损蓄积根据强度差异从大至小的顺序为:弱度、对照、轻度、中度,不包括中度在内,其他3个样地的差异不明显。经过抚育间伐的地块,枯损总株数明显超过对照地块,同时,枯损木的胸径均值会小于对照样地。反观进界株数,抚育间伐样地超过对照地块,并且弱度与轻度明显大于中度,但二者之间的差异不明显。总之,抚育间伐属于一种营林方法。次生林中的目标树通过间伐后,林分断面积与蓄积没有明显变化,而枯损木的胸径均值明显缩小,进界的数量大幅度增加。并且林分断面积与蓄积的生长率的反应也比较明显。但间伐强度的变化,对林分生长没有太多的影响,普遍认为,间伐强度处在20%~30%,对于林分生长与优化结构方面,有相对更好的表现[2]。

2.2 单株生长

在单株胸径方面,抚育间伐样地的单株胸径生长效果超过对照组,同时在间伐强度提高中,差距更加明显。各径级的单株胸径发育状态来讲,抚育间伐能有效推动各树龄段单株胸径的发育,但不包括大径木。在幼树与小树阶段,单株胸径的发育和间伐强度呈同向变动,同时中度间伐会明显优于其他2个强度,而轻度与弱度之间的表现差异不明显。对于中龄树来说,其在轻度的抚育间伐中,胸径发育有明显的变化,其他2个级别的强度并没有突出差异。而各种间伐强度对大径木的胸径变化,都没有特殊的作用。在单株材积方面,通过抚育间伐的地块,单株材积的生长情况会优于对照地块,同样是在随着间伐强度提高而增大。总的来看,中度间伐的效果更加明显。而各径级的单株材积变化和胸径发育大致相同,抚育间伐对不包括大径木在内的其他蒙古栎,都有明显的影响。总的来说,目标树也就是蒙古栎,核心为单株的重点经营。不管抚育间伐的强度如何,目标树单株胸径与材积的生长表现都得到明显优化,间伐强度大约在20%时,对蒙古栎有明显的推动作用。而且不同树龄的单株胸径发育,除大径木以外,其他目标树均受到间伐较大的影响。出现此种情况的原因可能是林木所在的林层差异,大径木通常是处于主林层中的优势或亚优势地位,其发育范围在抚育间伐前后没有特别的变化,但其他树龄的单株,大部分是中庸木及被压木,通过间伐处理后,会接受到更多日照以及其他资源,光合作用得以优化,加强其生命力,所以,单株生产的能力提升幅度更大。特别是在中下林层中的蒙古栎,在抚育间伐强度提高中,可以拥有更加广阔的发育空间。其中,在20%左右的间伐强度下,幼树及小树的发育变化相对突出。

2.3 蒙古栎单株生长

在次生林中,目标树蒙古栎在单株胸径与材积上的生长幅度,明显超过对照样地,同时不同间伐强度的表现区别不大。反观非目标树,不同强度下,其单株胸径与材积和对照样地没有明显变化。根据相关研究结果显示,蒙古栎目标树在胸径与蓄积生长方面的响应状态并不大,此种现象应当是林分形式及树龄等有联系。在比较目标树和非目标树中,前者的胸径生长率优于后者,能达到1.3倍左右,而且材积的生长量也能达到后者的2倍以上,这种现象应当和树高发育的变化有联系。此外,在自由生长空间方面,单株的抚育间伐中,关键是借助控制相邻树木冠层之间的竞争、扩大生长空间,实现增强目标树的生产力,所以,对于目标树发育状态的评估重点应当是生长空间。此种情况的外在体现是单株对间伐强度的变化没有明显区别[3]。

3 从蓄积生长率角度分析蒙古栎天然次生林的抚育间伐

3.1 研究分析过程

首先,研究信息是根据吉林省的森林资源调查资料显示,分析的具体样本是以省区为抽样范围,采取系统化的抽样方式。每个样本的抽取间隔是6 km×8 km,样本点对应0.06 hm2的实地面积。

其次,样本筛选。因为分析的对象为次生林,所以,数据处理的第一步应当是确定天然林部分,蒙古栎作为优势品种。由于树林的区分难度较大,因此利用树龄分组替代应调查的树龄,以降低试验难度。基于掌握的样本数据可分出5个树龄组:幼苗时期不超过40 a、中年树的大致树龄跨度在40~60 a、临近成熟的蒙古栎年龄处于60~80 a以内、成熟林的树龄跨度是80~120 a、过熟的林木为120 a以上。因为此次分析对象通常在未成熟阶段,所以分析对象只有前3个阶段。分析数据共有5组,通过两两对比,最后可以得到4个结果。在筛选样本期间,应先判断是否有间伐情况,具体需根据实际强度确定。计算公式为

式中:Ia表示间伐强度;VC为分析时间段之后数据记录时间伐本期树木的蓄积;VA是去除本期间伐的其余林木在本期的蓄积量[4]。此处计算需设定在分析期间内,所有设定的蓄积均在对应时间段内实现。

为合理延长分析的时间跨度,将样本定为从1994年起,出现间伐情况,之后的20 a间都未发生间伐,重点放在林木的生长规律方面。在样本数不多的区域,可以合理降低筛选的标准。为保障样本量,添加间伐处理后10~15 a没有进行过间伐处理的样本。其余没有被间伐处理的样本区域,需保障跨度在20 a。

最后,实施数据处理。完成上一步骤后,应划分出间伐强度的等级,此过程中,需考虑到间伐强度严重时,可以归纳到皆伐的范畴,所以本次分析需将此类样本分出,强度不超过50%的区域可作为样本,分析其生长状态。强度等级具体为:一级强度是0~10%、二级是10%~20%、三级为20%~30%、四级是30%~40%、五级为40%~50%。根据差异化的时间跨度,计算蓄积生长率,可使用的运算公式为

式中:n表示观察的时间跨度;Pn则代表在n年期间样本的蓄积生长率;ya、ya-n对应a、a-n年分析样本的实际蓄积情况,ya数值中包括在n年期间全部间伐及枯死总量[5,6]。

从蓄积生长率的角度,探究次生林各组抚育间伐情况,综合树龄和时间跨度生成分布曲线,进行整体趋势的探讨。计算出各样本组的间伐等级与没有间伐样本的平均生长率,继而得出时间上的波动情况。最终使用生长率与各组间伐强度,计算多重方差,以及各种间伐模式下,林木生长率产生的影响,由此深度分析生长率在间伐响应方面的受影响程度[7]。

3.2 研究结果综述

3.2.1 趋势分析

根据观测结果各样本点的实际分布情况可以得出,不同树龄间隔的变化趋势大体上相同,且在间伐强度提高的同时,各生长率之间的差值逐步减少,大幅提高后,又逐步降低,形成类似于抛物线的变化状态。强度处于20%~35%,产生峰值,而后峰度逐步减小。在中龄组中,所有分析区间的生长率均是低速提升,高速下降。在间伐的5 a及10 a峰值对应的强度级别是15%~35%,而在15 a和20 a时,峰值上调到20%~40%。在此之后,峰度无明显波动。另外,近熟林在不同的观测区间内,变化趋势有差异,间伐处理后的5 a及10 a,生长率呈现由高速提升至快速降低,最后趋于平缓,对应的间伐强度是15%~25%;而在15 a和20 a中,整体变化趋势是由高速上升发展成缓慢下调,相应的间伐强度范围扩大至15%~35%,峰度逐步减小[8,9]。

将经过间伐处理的区域和未间伐的林木生长状态进行比照,由此确定强度和生长率的关系。在幼龄阶段,所有间伐强度对应的生长率持续降低,三级和四级阶段的变化较为明显。间伐后的5 a及10 a,三级和四级间伐强度下,生长率均超过其余间伐强度,且实际差值不大。在强度为一级以及二级时,生长率略高,差值同样较小。间伐强度达到五级时,5 a时的生长率小于没有间伐的样本,但在进入10 a后,均高于后者,二者差值极小。中龄阶段,前3个强度等级下,生长率处于高速下调状态,进入15 a后,逐渐稳定。在四级强度下,始终是平缓下降的状态,等级达到五级后,逐步上升[10]。间伐强度在二、三、四等级时,生长率超过未间伐处理的区域,三级峰值出现在10 a,四级峰值则在10 a之后。一级间伐强度在观测的5 a时间内,都超过未间伐,差值偏小。五级间伐强度下,前期均处于未间伐之下,在后期反超,直到20 a时,已经能和一级达到“平手”。近熟阶段,一级强度平均生长率,逐步降低,直到15 a开始处于平缓状态。二级和三级的变化趋势相同,先大幅度降低,到15 a逐渐平缓。四级和五级正好相反,前者为下降,后者是上升,二者均呈现出缓慢变化状态。在间伐后的5~20 a,二级与三级超过未间伐,且后者相对更高,而后两者的差距逐步拉大。一级强度始终和未间伐样本之间属于持平状态。四级强度下,生长率在前期在未间伐之下,后期超过,从总体趋势来看,生长率变化不明显。五级强度下,变化的时间节点是5 a,在此之前小于未间伐,而后实现赶超,20 a时和二级强度相当[11]。

3.2.2 定量研究

幼龄阶段,5~20 a期间,间伐三级、四级强度和未间伐情况下,都出现明显差异,而其他间伐强度模式下,和未间伐无过大差值。同时,5 a间隔,五级和三四等级有较大的差值,但进入15 a后,反而是一级和五级、三四级,两对的差值更为明显。中龄阶段,处于5~20 a期间,二、三、四强度等级的林木生长率和未间伐有较大的差值,但和其他2个间伐强度之间,无过大差异。另外,在5 a和10 a 2个时间点,除一级强度外,五级和其余等级之间均有明显差值,而一级和三级间伐有较大差值。近熟阶段,5 a~15 a期间,二三级都和未间伐有明显差异,但后者和其余3个强度等级之间的差值都无偏大的情况。20 a时,未间伐和二三级、五级都有存在较大差值,其余无明显差距。同时,5 a时,一级、四五级和二三级确实有明显不同,而在10 a时,明显差异转移到一级、四级和二三级之间。到了15 a,一级和二三级有较大差值,成长至20 a,仅剩一级和三级一对差异组。各龄组在不同的观测时间跨度下,各等级强度对照未间伐样本,生长率变化强度如下。

幼龄阶段中,间伐处理后,各等级的上升成效均在降低;达到中龄阶段,生长率提升效果均有优化;近熟阶段的变化相对复杂,前3个强度等级总体是先降后升,而后2种是持续上升。根据各组的实际数据显示,幼龄阶段中,提升效果最优的是四级强度,最差五级强度;中龄组的最优强度是三级,最差为五级;近熟阶段,三级强度能贡献出最优的提升效果,而一级相对偏差。以生长率优化程度的极值角度来看,在时间的推进下,各组的差距逐步缩小,波动幅度最大的为幼龄阶段,其次为中龄时期,最后是近熟阶段[12]。综合来看,在提前假设各分析样本间伐处理均为随机处理,所以不考虑间伐使用的具体手段,但实际上,使用手段存在影响,需要进一步分析。

4 结语

基于差异化的压强等级下,根据各龄组生长率的波动状态探索发育趋势和生长率之间的关系显著程度。总结得出,幼龄阶段的蒙古栎林需进行干扰强度为25%~35%的间伐;中龄阶段则适宜20%~35%;近熟阶段对应15%~30%。

猜你喜欢

蓄积间伐胸径
马尾松公益林胸径分布规律及冠幅影响因子分析
林木速生丰产抚育性间伐技术的作用及应用要点探讨
间伐对杉木人工林林下植物多样性及其水源涵养能力研究
甘肃祁连山森林资源连续清查中祁连圆柏前后期胸径关系的探究
海伦市护林林场森林资源现状及特点
谈抚育间伐间隔期内林分的动态分析
孙吴县沿江林场资源结构及特点
林分的抚育间伐间隔期分析
新开道林场森林资源现状与特点
用地径胸径回归分析法推算采伐木蓄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