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哺乳仔猪的饲养管理与疫病防控

2022-11-24朱俊晓山东省平邑县畜牧兽医局保太畜牧兽医站山东临沂273303

特种经济动植物 2022年9期
关键词:初乳乳头哺乳

●朱俊晓(山东省平邑县畜牧兽医局保太畜牧兽医站 山东 临沂 273303)

哺乳期是仔猪自身免疫力差,也是体温调节、消化代谢不完善的阶段,新生仔猪饲养管理要点在于安全接生、吃好初乳、防寒保暖等,由于仔猪生长发育迅速,母乳营养无法完全满足仔猪需要,哺乳仔猪还要尽早补料,并做好断乳和保育管理,通过规范哺乳仔猪的养殖行为,制定科学的疫病防控管理措施,为哺乳仔猪健康生长创造良好环境。

1 哺乳仔猪的饲养管理

1.1 接产

母猪产前3 d要对产房进行彻底清扫,清除地表、围栏和猪舍内相关用具的灰尘,然后用高压水枪冲洗,再用0.3%过氧乙酸溶液进行全面消毒。母猪分娩前1 d再次清扫。分娩前准备好保温箱(或调好保温灯高度)、无菌干抹布、酒精棉球、75%酒精、0.1%新洁尔灭、0.1%高锰酸钾、断尾剪、耳号钳、断齿钳,无菌纱布、药棉等。母猪分娩前,对其阴部和后驱涂抹0.1%高锰酸钾进行消毒,仔猪吃乳前对母猪乳头皮肤进行消毒。仔猪出生后要及时用无菌干抹布将其口、鼻腔内的液体擦干,然后用0.1%新洁尔灭溶液浸透的毛巾擦拭体表,再用干燥的无菌毛巾擦干,以防仔猪体表液体蒸发过多体温下降着凉。

1.2 断脐

仔猪出生后可在其能正常呼吸后再剪断脐带,一般等待时间为5 min左右,仔猪能自主呼吸后,接产人员将仔猪两后腿倒提,手握仔猪端脐带,将脐带血挤入仔猪体内后,在距离腹部3 cm处用线(0.1%高锰酸钾浸泡处理)打结,然后在4~5 cm处拧断或剪断,之后用5%碘酒擦拭消毒[1]。断脐后6 h观察仔猪生活力,若出现流血或虚弱无力,需要对创口进行止血、消毒。

1.3 断齿

新生仔猪出生即有乳牙,一共8颗,乳牙较为锋利,为防止仔猪咬伤其他仔猪或母猪乳头,需要在仔猪断脐后进行断齿操作。断齿钳用75%酒精消毒,去掉距离牙根部1/2以上的獠牙即可,断齿后及时在断齿处涂抹青霉素粉末,断齿后要保持牙床清洁,若仔猪断齿后出现牙床肿胀,可每天涂抹青霉素粉末2~3次。

1.4 固定乳头

固定乳头哺乳可以保持同窝仔猪体重增长较为一致,且有利于提高弱仔猪的成活率。固定时间越早,仔猪对该乳头的依赖性越高,固定的成功率越高。建议在同窝仔猪全部出生后直接进行乳头固定,将体质差、体重小的仔猪固定到靠前的乳头,体质强、体重大的仔猪安置在后方,一般固定3 d后仔猪出现争抢乳头的概率会减少,若母猪分娩胎儿过多,可以选择代养的方式来保证每个仔猪都能吃到初乳。

1.5 吃足初乳

初乳是母猪产后5 d内的乳汁,不仅富含氨基酸、维生素、矿物质等营养因子,还具有母源抗体,仔猪摄入足量初乳可以提高成活率,促进胎便排出,增强体质。因此,仔猪出生后1 h内最好吃到初乳。若母猪产后无乳或产乳量低,可选择代养或人工哺乳的方法。人工乳配方为新鲜牛奶1 L+鸡蛋50 g+葡萄糖20 g+青霉素1 mL,加热至55℃,分装到干净的奶瓶内,降温到38~40℃后哺乳,每天6~8次。

1.6 仔猪去势

仔猪最佳的去势时间为出生后7 d,经过一周的饲养,饲养员可以通过仔猪采食量、体质、体重和体型等指标选留种用,不留作种用的公猪要及时去势,去势的公猪性格温顺,增重速度快、猪肉异味较低。若去势较晚会增加仔猪的疼痛感,也不易止血,一般选择7日龄进行去势。饲养员将仔猪倒提,用75%酒精棉球对睾丸皮肤进行消毒,然后涂抹5%碘酒,用消毒的手术刀切开睾丸皮肤表面,挤出睾丸,切断精索、血管后用5%碘酒再次消毒,若仔猪出血较多,可倒提仔猪然后注射止血敏,每次操作完都需要对手术刀进行75%酒精浸泡消毒。

1.7 补充铁铜

根据仔猪生理特点,其出生时体内含铁量约为50 mg,每天体内铁元素耗费约为10 mg,母乳供铁量为1 mg/d。为保证血红蛋白的正常合成和体内营养物质的运输,需及时补铁才能预防缺铁性贫血的发生。仔猪出生2~3 d,可以将1 g硫酸亚铁+400 mg硫酸铜溶解到400 mL白开水中,混匀后给仔猪灌服,每头仔猪每天灌服10 mL,连续灌服1周。若仔猪有贫血症状,可以肌肉注射右旋糖酐铁,剂量为125±25 mg/头。

1.8 尽早开料

仔猪夏季、冬季开料时间分别为出生后的5~7 d、7~10 d。此时仔猪正处于长牙阶段,喜欢啃咬,且仔猪嗅觉灵敏,可以将开口料调好后诱食或涂抹在母猪乳头,任其自由舔舐。开口料可以为烧熟的黄豆、玉米粒,也可以将乳猪专用的颗粒饲料加入适量的牛奶和白糖,调制成糊状。由于仔猪喜爱甜食,若仔猪不喜采食开口料,可以加入适量蜂蜜诱导。一般经过几次诱导训练,仔猪即可自己自由采食[2]。

随着仔猪接受开口料且日龄越来越大,仔猪一般在采食开口料后1周(出生后14~15 d)时进入一个采食旺盛阶段,可从之前的日补饲2~3次提高到4次。

1.9 断奶方法

仔猪断乳日龄为出生28~35 d,可采用“一次性”断乳方法。将哺乳仔猪与母猪进行分群管理,这样有利于母猪膘情恢复,尽早发情。为预防母猪出现乳房炎,在断乳前7 d要降低饲料饲喂量,一般为哺乳期间的70%,然后到断乳前3 d、前1 d、断乳当天分别为哺乳期间的50%、30%、10%,断乳后逐渐恢复饮水和饲料供给,断乳期间减少青绿多汁饲料饲喂。哺乳仔猪断乳前应逐渐增加饲料饲喂量,断乳前5 d哺乳量每天逐渐递减直至断乳前1 d哺乳一次,断乳当天选择夜晚进行分群,减少母猪突然离开的应激刺激。

1.10 环境控制

首先,仔猪舍每天要进行粪污清理,垫草或垫料应保持干净,最好每天更换1次。猪舍每周要用2%烧碱或0.1%新洁尔灭等消毒剂进行喷洒消毒。其次,加强通风,让仔猪生长区域保持空气新鲜和地面干燥。再次,温度控制,仔猪出生当天温度控制在32~35℃,出生2~7 d控制在28~32℃,7~28 d控制在25~28℃,28~35 d控制在22~23℃[3]。哺乳仔猪舍相对湿度控制在70%左右。对于秋末至早春出生的仔猪,为防止低温引发感冒、腹泻,秋末要做好仔猪舍漏风检测工作,并准备好保温箱。夏季可以通过定时开窗调节舍内温度。

1.11 科学保育

哺乳仔猪由于其组织器官仍在发育阶段,容易因断乳出现胃肠不适或感染疾病,因此哺乳仔猪向断乳仔猪过渡期间要做好保育管理。首先,对仔猪肢蹄部进行检查,由于仔猪哺乳期间主要生活在地面上,保育阶段以网床为主,因此转舍前要对肢蹄部进行检查,若出现肢蹄损伤可对症治疗。其次,断乳期间要供应充足、干净的饮水,每天饮水量约为仔猪体重的10%左右,在断乳前3 d可以在仔猪饮水中加入适量的黄芪多糖,提高仔猪的抗应激能力,以防因饲料原料的变化降低饲料消化率。

2 哺乳仔猪的疫病防控管理

2.1 仔猪黄痢

新生至3日龄仔猪易感,发病突然,病猪腹泄,粪便为黄色或黄白色(夹杂乳凝块),由于频频排稀粪,仔猪后躯有粪污污染痕迹,且肛门松弛,病猪出现消瘦、脱水,若治疗不及时,可致昏迷死亡[4]。药物治疗:肌肉注射庆大霉素注射液,6 mg/kg·bw,每日1次,连续服用3~4 d。肌肉注射环丙沙星注射液,5 mg/kg·bw,每日2次,连续服用3~4 d。预防方法:仔猪出生后前3 d,将20~30 mg土霉素粉末用温水调成糊状,涂抹在母猪乳头前,每日3次,连续服用3 d。

2.2 仔猪红痢

新生至3日龄仔猪易感,仔猪发病后出现腹泻,粪便中夹杂血液,有的仔猪眼部充血,眼窝下塌,耳部皮肤淤血。剖检发现病猪胃肠胀气,胃壁肿胀、出血,肠道出血严重。药物治疗:仔猪尾根穴注射500 μL/头牲血素。同时口服土霉素药剂,40 mg/kg·bw,每日1次,连续服用4~5 d。预防方法:每日用5%盐水或0.1%高锰酸钾溶液清洗母猪乳房和乳头,然后用清水冲洗后再进行哺乳。母猪产前30 d、15 d分别肌肉注射C型魏氏梭菌灭活菌苗,剂量为10 mL/头。

2.3 仔猪副伤寒

急性病例会出现体温升高,体表温度为41~42℃,呼吸困难,皮肤表面有出血斑块,颜色呈紫红色。剖检后可见脾脏、肝脏出现严重充血、肿胀,病猪有卡他性出血性胃炎。亚急性或慢性病例会出现腹泄,排黄绿色水样稀粪,体温升高至41℃左右,鼻腔有脓性分泌物,眼睑部有较多分泌物。药物治疗:口服复方新诺明粉剂,70 mg/kg·bw,每日2次,连续服用3~5 d。肌肉注射恩诺沙星注射液,2.5 mg/kg·bw,每日2次,连续服用2~3 d。预防方法:仔猪饮水中添加金霉素粉末,每1 000 kg水中添加量为100 g,自由饮水,连续服用7 d。

3 总结

哺乳仔猪是猪场规模化发展的基础,仔猪生长发育整齐有利于实施全进全出饲养模式,便于猪场集约化和现代化管理。哺乳仔猪由于消化能力、体温调节、抗病能力相对较低,饲养员要有针对性地进行营养搭配、温度控制和运动免疫等,这样才能培育出增重快、健康的生猪。饲养员日常要留意哺乳仔猪哺乳、吃料、排便等行为,若出现异常要对症治疗,这样才能提高仔猪成活率和断乳窝重。

猜你喜欢

初乳乳头哺乳
羔羊被动免疫建立过程及检测方法研究进展
会哺乳的树
哺乳母猪的饲养管理及常见疾病治疗探析
初乳口腔护理对早产儿呼吸系统发育的影响
对宝宝和妈妈都有益的初乳, 你了解多少
乳头有很多冷门知识
初乳那么少 够宝宝吃吗
乳头凹陷还是早矫正的好
答女青年读者问:没有乳头怎么办?
与乳母谈哺乳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