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鸡安卡拉病发病特点及防控策略

2022-11-24王昆朋抚顺市农业特产学校辽宁抚顺113123

特种经济动植物 2022年9期
关键词:腺病毒病鸡安卡拉

●王昆朋(抚顺市农业特产学校 辽宁 抚顺 113123)

鸡腺病毒感染表现多种病型,如包涵体肝炎、安卡拉病、产蛋下降综合征等,也可继发引起腺胃炎、肌胃糜烂等症。其中安卡拉病型又被称为“心包积液综合征”,该病分布广泛,我国南方北方均有流行,主要集中在山东、河南、江苏等养殖业相对发达地区。安卡拉病不仅在肉食鸡和蛋鸡发病率很高,在辽宁地区麻鸡、三黄鸡、大股鸡等地方品种发病也越来越多,呈区域性流行。

1 病原特性

安卡拉病病原属于腺病毒属的一个血清型,其广泛存在于各种家禽或野鸟体内,当外界环境条件改变或者禽类机体抵抗力下降时,会诱导该病的发生。该病毒耐酸不耐碱,对热敏感,60℃1 h可灭活。发病鸡群常混感传染性法氏囊病、传染性贫血等疾病。鸡腺病毒广泛存在于自然环境当中,该病毒属于条件性病原体,各种应激因素如鸡舍内温湿度不当、通风换气不良、高密度饲养、不良光照、断料断水等都可能成为该病的诱因。

2 发病机理研究

鸡群在感染安卡拉病病毒后,可引起多器官出现病变,其机能出现障碍,如肾脏排泄功能下降;肝脏的解毒能力和合成白蛋白能力降低,合成白蛋白总量减少;血液的胶体渗透压降低,增加血管的渗透性,引发心包积液等;肺脏缺氧,加重鸡的心脏负荷,加剧心包积液。

3 流行病学特点

鸡腺病毒在家禽和野生禽类中广泛存在,一般情况下鸡不表现出临床症状,但当各种应激因素刺激诱导的情况下会造成鸡群抵抗力低下,易诱发安卡拉病的发生。该病在辽宁地区呈区域性、零星散发特点,1~3周龄的肉鸡、麻鸡、三黄鸡、大股鸡均高发,发病鸡群多于2周龄开始死亡,3~4周龄达到死亡高峰,高峰持续5~9 d,4~5周龄死亡减少。病程持续1~2周,死亡率10%~30%不等。该病表现为鸡日龄越小发病率越高,死亡率也越高。病毒可通过病鸡与健康鸡直接接触传播,如空气飞沫、排泄物,病毒还可存在于精液中,在人工授精时就可能人为地传播该病。该病还可通过种蛋垂直传播,感染后病鸡终身带毒,并间歇性排毒。病鸡感染腺病毒后有两个关键的排毒时段,一是在育雏14周龄前,二是在产蛋高峰期。特别是在鸡的产蛋高峰期时段,病鸡可大量排毒,造成种蛋大量携带病毒,因此要求种鸡饲养过程中必须重视腺病毒的净化工作。特别强调的是,腺病毒还可以通过胚进行传播,用感染的胚和子代雏鸡制作细胞培养物时,可以激活机体腺病毒的活性。生产中养鸡场户使用的疫苗,尤其是活疫苗,如果不是应用SPF鸡蛋所制作,易造成疫苗感染腺病毒,应用被感染病毒的疫苗免疫接种后,可以激活鸡群身上潜伏的、本来不发病的腺病毒,从而诱使发病。

4 临床症状

该病潜伏期较短、发病突然,发病前期无明显症状,鸡只精神状态、采食量和饮水量未见明显变化。多数病鸡突然倒地,精神沉郁,双脚划动,眼睛半闭,几分钟之内即死亡。但总体死亡率低,死亡鸡多为体型较大的鸡。鸡群发病2~3 d后,其死亡率会迅速增加。部分鸡出现呼吸道症状,如呼吸加快、甩鼻,个别有啰音,排黄色、黄绿色或黄白色稀便。此外,饲料中霉菌毒素超标、使用对肝肾损害较大的药物以及免疫抑制病等因素,会使疾病更加复杂,死亡率升高。

5 病理剖检变化

病鸡表现心衰,心包内充满黄色透明液体,心肌柔软无弹性;肝脏肿大、边缘钝厚、发黄、点状出血或坏死、质地脆弱,个别出现肝破裂而大量出血死亡;肾脏肿大、出血,肾小管扩张;肺淤血、水肿、外观发黑;脾脏轻微肿大;可视黏膜颜色变浅,肌肉颜色浅白;多数病例混合其他疾病感染而表现为腺胃肿胀、黏膜出血,肌胃肿胀、角质层糜烂、角质层下出血,肠道出血等病理变化。

6 临床诊断

安卡拉病流行病学特点、典型的临床症状和病理剖检变化可作出初步诊断依据,如需确诊则必须经过相关实验室的腺病毒检测诊断。

鸡安卡拉病与鸡包涵体肝炎、禽贫血综合征和鸡氨气中毒等临床表现相似,临床易误诊、漏诊漏治,这就要求兽医人员具备丰富的临床诊疗经验、扎实的理论基础和实践技能。

6.1 与鸡包涵体肝炎鉴别

6.1.1 相似点病鸡肝脏均可出现肿胀,色泽呈黄褐色,肝脏边缘钝厚,肝脏被膜下可有较大面积的出血病灶或淤血斑点,其出血斑点或淤血斑常呈芒状或线状,肝脏出现脂肪变性,肝脏质地脆弱、易碎裂。脾脏肿大,常见有灰白色斑点;鸡肾脏肿大、色泽苍白,其表面有出血点或出血斑,肾小管中有沉积尿酸盐现象。

6.1.2 不同点患包涵体肝炎的病鸡出现严重的贫血、黄疸病理变化,肝脏出现较明显的灰黄色坏死病灶,病鸡皮下组织、胸部肌肉和腿部肌肉均有较严重出血病变。

6.2 与禽贫血综合征鉴别

6.2.1 相似点病鸡皮肤、冠及肉髯等有皮肤衍生物,可视黏膜色泽苍白;病鸡肝脏、脾脏和肾脏均表现肿胀,肝脏表面有散在的灰白色坏死病灶;腺胃黏膜出血;胸部肌肉和骨骼肌肉有出血点;病鸡法氏囊和胸腺萎缩,法氏囊外壁呈半透明状。

6.2.2 不同点禽贫血综合征病死鸡以中、小体型为主,病鸡病程较长,死亡过程较慢。病鸡全身各组织器官色泽苍白,全身皮下特别是头颈部皮下出血、水肿病变。血液较稀薄,凝血时间延长。病鸡濒死前期出现腹泻症状,全身有出血班点,翅膀皮下呈蓝紫色,严重者可见肌胃黏膜溃疡或糜烂。骨略萎缩,骨髓色泽从深红色变为淡黄色,其大腿骨内的黄色脂肪样骨髓最具特征性。

6.3 与鸡氨气中毒鉴别

6.3.1 相似点病鸡表现心冠脂肪有点状出血,心包积液,心肌较柔软;肝脏、脾脏、肾脏肿大,腹腔积液,颜色呈淡黄色或红色。

6.3.2 不同点氨气中毒是由于鸡舍内通风换气不良、空气质量较差造成的,刚进入鸡舍时有较浓的氨气味,感觉刺鼻刺眼,据此可做出初步诊断。鸡氨气轻度中毒时,表现为角膜炎和结膜炎,病鸡羞明流泪,呼吸频率加快,粪便变稀,采食量下降,生长发育迟缓、消瘦,产蛋量下降。严重者会出现呼吸道症状,病鸡张口伸颈,呼吸困难,病鸡甩头,打呼噜,呼吸麻痹。还会出现神经症状,头颈后仰或前伸,倒地,突然出现大批量死亡。病鸡鸡冠及颜面发绀,眼结膜发炎;皮肤、腿肌和胸肌苍白,皮下有出血点出血斑;血液稀薄;喉头黏膜水肿、充血并有渗出物蓄积,气管和支气管黏膜充血、出血,流鼻涕并伴有灰白色分泌物;肺水肿、充血淤血,深紫色,有坏死,气囊轻度混浊等。

7 防控策略

目前为止尚无有效方法治疗该病,一旦发病可进行对症治疗,防止继发感染,控制死亡率。

7.1 严格把控鸡苗引进

应购买行业内质量稳定、信誉好的种鸡场孵化的鸡苗,从非疫区种鸡场进雏,从正规种鸡场引种,并且检测结果呈阴性,从源头控制病原进入鸡场。

7.2 应用疫苗免疫接种

应选择优质安全疫苗,在该病流行地区,于鸡雏7~10日龄进行免疫接种,非疫区可在40~45日龄和100~105日龄进行两次新-流-腺三联灭活疫苗的免疫接种。不同的鸡品种接种时间有所差异,要根据本地区发病情况、母源抗体水平、种鸡饲养情况等合理制定适合本场的免疫程序。

7.3 加强饲养管理

搞好舍内外环境卫生,做好消毒杀菌工作,避免疫病在养鸡场内扩散,可用碘制剂和次氯酸钠进行消毒;认真落实鸡场日常消毒工作,在该病流行发病地区,必须对鸡舍内外环境进行消毒杀菌,必要时可带鸡消毒,也可对鸡群进行饮水消毒。注意鸡场相关的人员往来、车辆运输等环节的消毒杀菌工作,要制定相关制度,监督相关消毒防范措施的落实情况。

减少各种应激因素,合理控制鸡群饲养密度,加强鸡舍内的通风换气,降低鸡舍内有害气体含量,保证鸡舍内空气质量。在密闭性鸡舍,应注意负压不要过大,防止鸡舍内缺少氧气;加强鸡舍内温度、湿度管理,特别是秋冬寒冷季节,早晚温差较大,难以保持温度恒定,尽量减少鸡群冷热应激;切实做好传染性法氏囊病、黄曲霉毒素等易造成免疫抑制性疾病的预防工作,增强鸡群整体免疫力。

7.4 药物治疗

临床治疗总原则是抗病毒,防止继发感染,从强心、利尿、保肝、护肾几个方面对症治疗。

7.4.1 抗病毒在发病初期使用植物血凝素、转移因子、干扰素等生物制品,或者应用中药抗病毒,抗瘟驱邪、扶正解毒,提高机体抵抗力,也可应用利巴韦林混饲服用。清除体内病毒,使用四联、五联卵黄抗体,抗体内富含特异性免疫球蛋白迅速中和并清除血液中特定病毒,从根本上使机体摆脱病毒侵害,应用四联、五联卵黄抗体不仅控制腺病毒,抗体里边还包含新城疫,流感,法氏囊等抗体,可一并控制此类病毒感染发病。本病发展至中晚期,抗体治疗可能不太理想。对于病情严重饮食欲废绝的病鸡,可肌肉注射特异性卵黄抗体或血清,配合注射头孢菌素等肝肾损害较小的抗生素,可降低死亡率,提高治疗效果。适当降低饲料蛋白含量,减轻肝脏负担,饲料中添加5%~10%玉米。

7.4.2 强心利尿强心可选用牛磺酸、樟脑磺酸钠等药物来维持心脏功能;使用呋塞米等利尿药来消除组织间液,缓解心包积液和肝、肾水肿。

7.4.3 保肝护肾可使用中草药,如五芩散等,恢复肝肾机能,增强药物吸收利用率;在配合多种维生素、电解质、微量元素、葡萄糖等补充能量,缓解病情,降低死亡率;特别注意抗菌药的应用,应用头孢菌素等肝肾损害较小的药物防止继发感染。

猜你喜欢

腺病毒病鸡安卡拉
一例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的诊治措施
土耳其安卡拉无人机
人腺病毒感染的病原学研究现状
血清4型Ⅰ群禽腺病毒 Hexon、FierⅠ、FiberⅡ基因的原核表达
血清乳酸脱氢酶对儿童腺病毒肺炎严重度的预测价值
鸡维生素B1缺乏症的诊治分析
大肠杆菌的分离鉴定及药敏试验
宝宝持续高烧不退当心是腺病毒肺炎
病鸡治疗期饲料调整与控制
安卡拉禁止集会防恐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