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羔羊被动免疫建立过程及检测方法研究进展

2022-11-06田星哲田沛知李金辉杨彩虹张英杰纪守坤刘月琴

中国畜牧杂志 2022年7期
关键词:初乳犊牛羔羊

田星哲,田沛知,李金辉,杨彩虹,严 慧,张英杰,纪守坤,刘月琴

(河北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河北保定 071000)

羔羊出生时自身免疫系统发育不健全,难以产生自身抗体,需要从母畜获得抗体建立被动免疫,因此初乳成为羔羊获得抗体,建立生命早期免疫力的唯一途径。哺乳期羔羊血清IgG 含量低,免疫力弱是羔羊患病和死亡的主要原因,羔羊受母羊生理状况,初乳质量、初乳摄入时间等因素影响存在被动免疫转移失败的风险。羔羊被动免疫水平会显著影响哺乳期的患病率、死亡率和生长性能。围绕被动免疫建立过程和检测方法,前人在犊牛上已进行了大量研究,但在羔羊上的研究较少。目前羔羊被动免疫的建立没有成熟的理论体系支撑,无法有效帮助羔羊建立被动免疫,同时羊具有多羔特点,羊初乳产量和成分也与牛初乳存在显著差异,因此本文对羔羊被动免疫建立过程和检测方法进行综述,为通过提高羔羊被动免疫成功率保障羔羊哺乳期健康提供指导。

1 羔羊被动免疫建立过程

1.1 羊初乳中的营养素与免疫成分 初乳含有大量的营养素,包括蛋白质、氨基酸、脂肪、维生素、矿物质等,是羔羊早期生长发育的能量和物质来源,羔羊吸收初乳中的营养素为自身被动免疫的建立奠定体质基础。初乳中的营养素含量高于常乳,杨晓宇在测定萨能奶山羊初乳中营养素后指出,初乳中总干物质占比为10.24%,蛋白质为21.32%,脂肪为7.73%,灰分为1.57%,其中维生素种类丰富,可满足羔羊生长所需,Ca、Zn、Na、Al、Mg、Cu、Fe 等常量及微量元素也远高于常乳。

初乳中不仅含有丰富的营养素,还存在大量免疫成分,特别是在反刍幼畜出生早期发挥免疫调节功能。前人研究表明,初乳中富含硫氰酸盐、乳铁蛋白、乳过氧化物酶、氢过氧化物酶、细胞因子、生长因子、免疫调节因子和免疫球蛋白(Ig)等免疫活性物质,其中免疫球蛋白是新生幼畜建立被动免疫力的主要保障,在新生幼畜的培育中受到广泛关注。初乳中的免疫球蛋白主要为免疫球蛋白G(IgG)、免疫球蛋白M(IgM)、免疫球蛋白A(IgA)3 种,IgG 可促进巨噬细胞的吞噬作用,并具有激活补体、中和毒素、抗菌抗病毒等多种生物学活性,IgM 可促进吞噬细胞的吞噬作用并且对细菌等颗粒抗原发挥免疫作用,IgA 可分布在肠道黏膜上直接发挥抗体作用,减少病原微生物的侵入。灵长类动物初乳中免疫球蛋白主要为IgA,例如人初乳中 IgA 占Ig 总量的89.8%,而IgG 仅占到Ig 总量的0.02%;而家畜动物初乳中免疫球蛋白以IgG 为主,猪初乳中IgG 浓度为58.7 mg/mL,占Ig 总量的80%以上;牛初乳中IgG 含量为50.5mg/mL,占Ig 总含量的86%以上;由于品种间差异,羊初乳中IgG 含量变异较大,山羊初乳中IgG 含量在28.2~72 mg/mL,绵羊初乳中IgG 含量在37~79 mg/mL,占初乳中Ig总量的85%以上。根据IgG 分子亚基和抗原特异性的不同,IgG 可分为IgG1、IgG2、IgG3、IgG4 4 个亚类,IgG1 占IgG 总量的80%~90%,IgG2 占IgG 总量的10%~20%,其中IgG1 是机体再次免疫应答时发挥免疫作用的主要成分。

1.2 初乳IgG 的吸收过程 IgG 分子由2 部分组成,分别为Fab 段和Fc 段,Fab 段可以和抗原进行特异性结合,起到识别抗原的功能,Fc 段无识别抗体能力但可与细胞上Fc 受体结合,起到引导、定位和跨细胞转运的作用。反刍幼畜对IgG 的吸收在小肠进行,小肠上皮细胞刷状缘存在新生儿Fc 受体(FcRn),作为IgG 在乳腺和肠道转运的唯一受体,FcRn 在新生儿小肠近端大量表达,并且FcRn 特异性结合IgG 的Fc 段,将IgG 吸附于小肠上皮细胞表面,经过胞吞转运到小肠上皮细胞基底面,之后以胞吐的方式进入血液循环。FcRn 介导的胞吞作用在羔羊出生后24 h 内较活跃,随后小肠上皮细胞快速发育成熟,丧失跨细胞转运IgG 的功能,形成肠闭合。

1.3 羔羊被动免疫成功建立的标准 新生羔羊免疫力低下,对环境的适应能力较差,因此容易受到环境应激影响和大肠杆菌等病原微生物的侵袭,从而发生感冒、腹泻、痢疾、口腔炎、肺炎等一系列疾病,影响羔羊生存,被动免疫的建立有利于羔羊抵御微生物的侵袭,保障羔羊的正常生长。在生产上,常测定幼畜出生后12~72 h血清IgG 含量来评价被动免疫建立水平,这是因为反刍幼畜在采食初乳后6 h 达到IgG 吸收高峰期,12 h内可完成对IgG 的吸收,随后3 d 内血清IgG 含量处于较稳定的状态。在犊牛上,Besser指出10 mg/mL的血清IgG 浓度是评判被动免疫建立的临界值,但是Tyler 等和Selim 等分别提出血清中12、15 mg/mL的IgG 浓度可作为犊牛建立被动免疫的最佳临界值,Chigerwe 等研究认为20~25 mg/mL 是犊牛被动免疫建立的更好的判断标准。不同研究者判断犊牛成功建立被动免疫的血清IgG 值在逐年提高,原因可能是更高的血清IgG 水平可以更有效地保障新生犊牛的健康,随着饲养管理技术的提高使用更高被动免疫评价标准成为可能。目前对于羔羊被动免疫的研究仍较为匮乏,尚未形成统一的行业标准。O'Brien 等在研究山羊羔羊血清IgG 含量与其断奶存活率的关系后,推荐血清IgG 浓度12 mg/mL 作为羔羊建立被动免疫的临界值。而Turquino 等研究高热天气对羔羊被动免疫转移的影响,推荐绵羊被动免疫评价标准为血清IgG 含量在15 mg/mL,与Alves 等的研究结果一致。羔羊被动免疫建立成功的标准尚待进一步研究。

2 影响羔羊被动免疫的因素

初乳质量、初乳饲喂量、初乳饲喂时间、幼畜的生理状况等均可影响新生羔羊被动免疫建立,其中初乳质量、初乳饲喂量和初乳饲喂时间是主要影响因素,生产上关注度较高。

2.1 初乳质量 初乳质量是影响羔羊被动免疫成功与否的重要因素,羔羊只有摄入优质初乳,才能最大程度保证羔羊自身被动免疫的建立。一般初乳质量评估包括两方面内容,其一为初乳中IgG 含量,其二为初乳中微生物含量。

初乳中IgG 含量受母畜品种和生理状况、胎次和产仔数等多种因素影响,不同研究中初乳IgG 含量变化较大。在牛初乳上,一般认为优质初乳IgG 含量的临界值为50 mg/mL。目前优质羊初乳研究较少,Zobel 等在研究折射仪与比重计测量羊初乳质量后,推荐用20 mg/mL IgG 的初乳来饲喂羔羊;Alves 等在研究不同时期乳成分和抗体浓度时,以20mg/mL IgG作为优质初乳的临界值;Castro 等在探究折射仪评估羊初乳中IgG 含量的可行性时,同样认为20 mg/mL IgG 含量为优质初乳的临界值。因此,目前可将IgG 含量在20 mg/mL 以上的初乳作为优质初乳,用以饲喂羔羊,从而保障羔羊对IgG 的吸收。

初乳中存在大量微生物,Malmuthuge 等研究表明,乳酸菌、双歧杆菌、大肠杆菌、葡萄球菌、大肠菌群和链球菌等多种微生物普遍存在于初乳中,优质初乳中微生物总含量应低于10cfu/mL 或大肠杆菌数低于10cfu/mL。初乳中乳酸菌、双歧杆菌被广泛用做益生菌,但链球菌、葡萄球菌、大肠杆菌等病原微生物会对幼畜健康产生威胁,这种威胁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其一是病原菌直接导致动物患病,因此饲喂巴氏杀菌后的初乳有利于降低幼畜腹泻等感染性疾病;其二初乳中病原微生物可与IgG 结合,降低初乳中可吸收IgG的有效含量,抑制羔羊对IgG 的吸收,因此经过巴氏杀菌法灭杀初乳中的病原微生物,可以提高小肠对IgG 的吸收效率,有利于羔羊被动免疫的建立。

2.2 初乳饲喂量 初乳饲喂量是幼畜养殖过程中的关注重点,只有保证足够的饲喂量才能更有效的帮助幼畜建立被动免疫。在犊牛上,一般推荐饲喂其初生重10%~12%的初乳,生产上常采用犊牛出生后2 h 内饲喂3~4 L 初乳,12 h 后再次饲喂2 L 优质初乳,保障被动免疫建立的成功率。羊初乳产量低于牛初乳,并且存在一胎多羔现象,因此羔羊初乳饲喂量常得不到保证。Mellor 等研究表明,为保证羔羊建立被动免疫,应在出生后18 h 内按照羔羊初生重,每千克体重摄入180~210 mL 初乳。而Alves 等认为,羔羊需要在出生后24 h 内摄入至少30 g IgG,保障被动免疫建立成功率。

2.3 初乳饲喂时间 幼畜出生后小肠上皮细胞快速发育,对初乳中IgG 的吸收效率逐渐降低,在出生后24 h 后发生肠关闭,无法将初乳中完整形式的IgG 转移到血液中。Stott 等研究表明,幼畜出生后6 h 内小肠对IgG 的吸收效率约为50%,在20 h 后迅速下降到12%。Godden研究也证实了幼畜出生后6 h 内肠道对初乳的吸收量最高,6~12 h 缓慢下降,24 h 时基本结束。而母羊在产后10~12 h 内IgG 水平也会发生明显下降。因此,生产上应在羔羊出生后尽早喂服足量的优质初乳,保障羔羊对IgG 的吸收效率和被动免疫成功率。

3 羔羊被动免疫检测方法

3.1 单向免疫扩散法(RID) RID 是将一定量的抗IgG 抗体混于琼脂凝胶中制成琼脂板,使IgG 在琼脂板中自由扩散,IgG 与抗IgG 抗体发生沉淀反应,最后在孔周围形成放射性沉淀环,根据沉淀环直径与IgG 浓度的关系确定初乳与血清中IgG 浓度。这种方法使用方便、成本低,检测准确度高,因此大量研究将其作为评估初乳和血清IgG 浓度的金标准。然而RID 法需要由有经验的人员在实验室进行,耗时较长,制约了该方法在实际生产中的使用。

3.2 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 ELISA 方法一般分为间接法、双抗体夹心法和竞争法,其中双抗体夹心法由于其敏感性高而使用较广泛,此种方法将酶分子与抗体分子共价结合,形成酶标抗体,再与吸附在固相载体上的抗原发生特异性结合,滴加含酶的底物溶液后,底物可在酶作用下由无色的还原型变成有色的氧化型,出现颜色反应,以此确定初乳或血清中IgG 或蛋白含量。ELISA 法已被广泛应用于初乳质量的检测以及羔羊被动免疫建立的评定,有研究认为,基于ELISA 法时羔羊血清IgG 含量在15 mg/mL 以上或总蛋白含量高于45 mg/mL可以判定被动免疫建立成功。ELISA 法特异性强,敏感度高,但同时对设备、试验操作和环境要求高,检测成本较高,常用于被动免疫的实验室测定。

3.3 Brix 折射仪法 折射仪(Brix)法是应用光线在不同的透明介质中的折光现象,利用初乳或新生反刍动物血清中蛋白含量与IgG 含量的正相关关系,通过间接测定初乳或血清中蛋白含量估测其中IgG 含量的方法。Morrill 等证明,Brix 折射仪读数与初乳和血清中IgG 含量正相关,可用于初乳品质的判定和犊牛被动免疫转移的识别。Brix 读数高于20.9%时表明初乳中IgG含量高于50 mg/mL,为优质初乳。Mcguirk 等研究认为,健康犊牛血清总蛋白含量高于52 mg/mL,即Brix 值高于7.9%时,判定犊牛已成功建立被动免疫转移。绵羊在产后12 h 内,初乳乳蛋白浓度与初乳中免疫球蛋白有较强的正相关关系,因此,折射仪估算母羊初乳IgG 浓度是评估初乳质量的一种有效方法,初乳中IgG 含量高于20 mg/mL,Brix 读数高19%时,被认为是优质初乳。目前折射仪在检测羔羊被动免疫建立方面应用较少,有待于进一步研究。尽管Brix 折射仪方法准确性低于RID 方法,但其操作简单,对环境条件要求低,测定速度快,更适于在生产上应用。

3.4 毛细管电泳法(CE) CE 是一种基于带电粒子在电场作用下,在液体介质中运动的分析方法,利用不同粒子的迁移速度取决于它们的电荷、形状和大小,以及溶液环境和电场强度,完成不同的粒子在迁移过程中的分离和鉴定。目前CE 成功应用于母羊初乳品质的检测,Ceniti 等使用CE 仪器成功分离出母羊初乳清蛋白质,并在电泳图中鉴定出与总Ig 对应的部分。CE 法也可应用与羊奶制品中牛奶掺假的检测,Morittu比较RID 和CE 2 种方法,结果显示,CE 与RID 具有较强的相关性。CE 法较之RID 法具有分离效率高、运行时间短、成本低等优点,但对设备和试验操作技能要求较高,可以作为实验室检测方法。

3.5 免疫传感器法 免疫传感器将羊特异性IgG 与选择性抗体辣根过氧化物酶(HRP)特异结合并固定在磁性微珠(MBs)上,通过HO/ 对苯二酚(HQ)系统测量两极电流,电流大小与IgG 浓度成正比关系,因此,可使用免疫传感器法检测初乳和血清中IgG 含量。研究表明,免疫传感器法在牛IgG、绵羊IgG、山羊IgG 上的检测下限为0.74、0.82、0.66 ng/mL。此方法检测精度极高,不仅可以检测羔羊血清IgG 含量,还可应用于乳制品掺假的检测。免疫传感器法具有分析快速、灵敏度高、样品需要量少的优势,但对设备和技术依赖度高,适合在规模化检测公司和大牧场中使用。

4 小结

新生羔羊成功建立被动免疫是提高机体抵抗力、降低疾病发生率的有效措施。羔羊被动免疫的建立与初乳品质、饲喂量和饲喂时间密切相关,保证羔羊尽早摄入充足的优质初乳是成功建立被动免疫的关键。被动免疫在犊牛上的研究较多,已形成行业共识,有效促进了犊牛培育水平的提高,但绵羊和山羊泌乳量、初乳成分和产羔数均与奶牛存在明显差异,羔羊被动免疫建立过程、被动免疫水平的评价标准和检测方法研究较少,产业上尚未形成统一认识,是制约羔羊培育进步的重要方面之一,对该问题的深入研究必能有效提高羔羊的培育水平,增加羔羊繁育的经济效益。

猜你喜欢

初乳犊牛羔羊
怎么给初生犊牛补充营养
初乳口腔护理对早产儿呼吸系统发育的影响
小型牛场在犊牛饲养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羔羊安全过冬留意五方面
对宝宝和妈妈都有益的初乳, 你了解多少
犊牛传染性腹泻的临床症状及防治措施
犊牛断奶前合理饲喂的要点
假面
羔羊育肥注意事项
瞬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