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课程思政”理念下高职美育课程与思政教育深度融合刍议

2022-11-24余礼凤

深圳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2年1期
关键词:理论课美育课程思政

余礼凤,谭 泓

(1. 深圳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公共课教学部,广东 深圳 518172;2. 西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陕西 西安 710069)

习近平总书记非常重视德育与美育在人才培养中的重要作用,他在《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一文中指出,“我们要通过文艺作品传递真善美,传递向上向善的价值观,引导人们增强道德判断力和道德荣誉感,向往和追求讲道德、尊道德、守道德的生活。只要中华民族一代接着一代追求真善美的道德境界,我们的民族就永远健康向上、永远充满希望。”[1]美育与思想政治教育是人才培养的两个重要方面,两者深度融合、协同育人是高校的重要任务。如何有效地实现美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机融合并取得协同效应,助力学科专业发展,赋能人才培养就成为各级学校的领导者和教育工作者必须要面对的问题。

1 “课程思政”的背景与内涵

“课程思政”虽然是新时代提出的一项教育举措,但是作为“美育”与“思想教化”的教育思想,却是古已有之。《礼记》有言,“乐者为同,礼者为异”。《史记·乐书》强调审美和道德教化密不可分。《易经》中的“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注重教化对人的品行的约束,使之趋于社会的道德秩序。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也非常注重审美在教化中的重要作用,认为美育可以怯除蒙昧,涤荡心灵,帮助人树立正确的人生方向。到了近代,蔡元培先生提出“以美育代替宗教”的思想,强调的还是精神塑造对个体人格健全的推动作用。

新时代,我们党把立德树人作为育人之本。党中央先后出台了一系列文件,要求各地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在这一背景下,上海率先开始了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改革的探索之路,要求教师在课堂中重视思想政治教育对大学生的价值引领作用,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植入到教学的各个环节中,以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在此基础上,上海高校于2014年提出了“课程思政”的概念。2016年12月,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习近平总书记在会上强调,“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坚持在改进中加强,提升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和针对性,满足学生成长发展需求和期待,其他各门课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2]这一讲话为我们绘制出了“课程思政”的宏伟蓝图。2020年5月,教育部印发《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旨在全面推进高校课程思政建设,发挥好每门课程的育人作用,提高高校人才培养质量。可见,“课程思政”是中国优秀传统教育思想、中国优秀传统育人方式与现代发展需求相结合的产物,是古代优秀教育思想与教育方法在当代的传承与发展。

关于“课程思政”的内涵,目前尚无定论。有学者认为,课程思政“既不是增开一门课,也非增设一项活动”[3],而是一种课程观。也有学者认为,“课程思政是指含有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的教学体系”[4]。综合以上观点,笔者认为,“课程思政”是新时代的一种全新教育理念和思维方法,是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改革的新举措。它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把教书与育人并举,知识传授和价值引领相统一,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注重对学生的德育培养,使学生在学习专业知识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塑造自己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其核心在于增强专业课的思想价值引领功能,使专业课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在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上形成育人合力,解决好社会主义大学培养什么样的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的根本问题,实现立德树人的目标。

2 美育课程与思政教育的融合现状

美育与思想政治教育是一棵树上的两朵花,是亲姐妹,理应水乳交融,深度融合。美育课与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高度融合是新时代提高教育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着力点。然而,在当前的背景下,两者的融合还存在一定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对“课程思政”这一理念缺乏正确认知。一些教师认为,“课程思政”理念的贯彻与实施是为了顺应时代,应付任务。在执行过程中,往往停留于应付差事,流于形式。因而,很少有人会深入思考:为什么要融合、怎样融合?更不会去考虑两者之间的天然联系和渊源。“课程思政”这一理念虽然是近些年才提出来的,但是,注重人才的德才兼备、德能并举一直贯穿在我们的教育中。唐代文学家韩愈在《师说》里就用“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告诫每一位为人师者要对学生“传道”与“授业解惑”并举,既要精于“授业解惑”,更要以“传道”为责任和使命。一个文学家尚且有如此情怀,作为新一代教书育人者更应该去深入思考这个问题。即使没有国家政策引领,“传道”与“授业解惑”并举也是教师基本的职责和义务。理念上的偏差势必导致实施的形式化。

其次,对于美育课与思政课的关系认识不够。美育课作为高职育人的重要一环,其出发点和落脚点是通过审美教育与实践,帮助学生提升审美素养,提高生活情操,培养明辨是非、善恶美丑分明的道德观和价值观,提高学生的幸福感和获得感,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这与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育人目标不谋而合。两者因教育对象、教育目标、课程内容上的相似、相近性而有着天然的联系。两者之间应该是和谐共生,水乳交融,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关系。然而,一些美育教师认为,美育与思想政治理论课是两个不同的学科,美育课教师主要负责传授美,而指导学生形成正确观念意识和道德意识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任务。因此,上课时往往会出现各自为政、分道扬镳的局面。更有甚者,人为割裂两者之间的内在联系,只看到两者之间差异,看不到两者之间的联系,导致美育课程缺乏思政内容,没有灵魂和价值引领,无法满足新时代人才培养的需求。

最后,对两者融合的深度把握不够。部分美育课教师由于不能正确理解课程思政的内涵和价值意蕴,尚未形成大局意识。在将两者融合时深度把握不够,要么停留于应付检查,教学中方法单一、浅尝辄止,认为只要在课程中加入一两个政治名词就是课程思政了。要么干脆把美育课上成思政课,或者将两门课程简单合并,生硬拼凑,由于对两者融合的深度把握不够,往往达不到理想的效果。

3 美育课程与思政教育深度融合的几点思考

事实上,美育课以其诗性和情感性决定了它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方面有着独特的优势,与思想政治理论课有着天然的联系,使得两者的融合成为可能。

3.1 教学内容的同根同源

思想政治教育是指“用马列主义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教育当代大学生,以培育‘四有新人’服务于培养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需要为目的的教育。”[5]思想政治理论课内容所涉及的相关学科是一个包括文学、政治、历史、哲学、伦理、经济等在内的庞大的人文社会科学学科群,它的德育属性包括了意识形态建构、家国同构、价值引领、思想锤炼等多个方面,帮助处于成长期的青年学生客观公正地去看待不断发生变化的世界,形成科学的世界观,鼓励他们追求“真、善、美”,摒弃“假、丑、恶”,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引领大学生积极向上、心灵向善、人格美化。美育课是有关审美的教育,“是利用美来达到教育目的的一种特殊教育。它能够净化人的情感、陶冶人的道德,使人的精神得以升华和提升。”[6]美育课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属于人文社会科学大类,是人文社科课程这棵大树上开出的两朵小花。美育课包括文学、哲学、美学、音乐、影视艺术、美术、舞蹈等,涉及的内容多、范围广。这些内容都是中华民族几千年历史文化的积淀,不仅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也蕴含了浓重的明辨是非、修身养性、锤炼心志、家国情怀等德育因素,在学生人文素质修养的提升、思想政治觉悟的提高、价值标准的建构等方面具有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等重要的作用。二者在内容上是同根同源的,都致力于提高学生的审美素养和人文修养,帮助大学生形成科学的世界观、正确的人生观和规范的价值观,以更好地适应未来社会对人才的要求。

3.2 教育目的的高度一致

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门终身学习的课程,是国家意志对个体或社会成员用一定的思想观念、价值观念、道德意识来进行有组织、有目的、有计划的影响和约束的一种社会实践活动。通过这种约束和影响,个体的行为和思想逐渐完善,符合大众要求和社会规范,更能胜任未来工作需求。美育是关于审美与创造的教育,其目的和任务是通过审美教育,帮助学生发现美、创造美、鉴赏美,推动美和艺术的发展,达到以美育人、以美化人,各美其美,美美与共,促进社会的发展与进步。思想政治理论课致力于培根,帮助学生培植德行之根;美育课重在树魂,树立精神之魂。魂离不开根,根不能没有魂,两者虽分属于不同课程,但在教育目的上是一致的,即通过教育,促进人的内在发展,培养德能并举、德艺双馨的能够胜任并推动未来社会发展的能工巧匠。

3.3 教育对象的共同性与课程安排的互补性

美育课与思想政治理论课都属于学校的公共类课程,两者都是面向全体大学生所开设的普及类课程,而不是像专业课那样专门针对某一专业学生而开设的专业类课程,在内容上以公共基础理论讲授为主,而不是关注某一专业知识和技能的传授,在教学中,两者都以理论为主,实践为辅,在时间安排上,一般都被安排在大一新生中开设,学生在学习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同时,也在学习美育课。在学习过程中,两者可以相互印证,融会贯通。

4 余论

当前国际形势风云变幻,意识形态之间的较量日益频繁。有正确的价值观、有清晰的善恶美丑区分标准,能够正确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来分析和判断中西方文化差异和意识形态差别,理性地看待和分析国际国内形势,客观公正地看待不同国家、不同政体之间的差异,坚定中国道路,是每一个高职学生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也是育人之本。

美育与思想政治教育是培根与铸魂教育,是党和国家领导人历来关心的问题,它关系到我们的教育“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根本问题,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德政工程。美育课作为高职育人的重要一环,其出发点和落脚点是通过审美教育与实践,帮助学生提升审美素养,提高生活情操,培养正确的道德观和价值观,提高学生的幸福感和获得感,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美育与思想政治教育应该同向同行、同心同德。美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深度融合是时代发展所需、教育发展规律所致,是办人民满意教育的必由之路。美育与思想政治教育因其教学内容的同根同源、教育目的高度一致、教育对象的共同性与课程安排的互补性而有着天然的联系,两者的融合是可行的,也是必要的。两者的深度融合应该像盐溶于水一样,自然契入,水乳交融,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猜你喜欢

理论课美育课程思政
“以美会友,以美育人”:2022年全国高等职业院校美育研讨会召开
大数据时代下高校体育理论课教学模式研究
论公民美育
让美育引领幸福生活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智慧教学的困境与路径
辩证认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的“两个关键”
发挥专业特色 实施“课程思政”
美育教师
自卑女的大学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