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建设性舆论监督有效助力社会治理

2022-11-24

视听界 2022年3期
关键词:建设性职能部门舆论监督

刘 虓

建设性新闻是媒体着眼于解决社会问题而进行的新闻报道,是传统媒体在公共传播时代重塑自身社会角色的一种新闻实践或新闻理念。[1]建设性舆论监督,是将新闻的建设性,与党和人民赋予媒体的社会监督权利有机结合,在报道事实真相的同时,提供解决方案。与传统的舆论监督相比,建设性舆论监督更加强调积极性和参与性,为主流媒体改变新闻生产方式,参与解决社会问题开辟了一条新路径。

一、建设性舆论监督的内在要求与发展现状

主流媒体一向强调正面宣传为主,舆论监督的问题导向使媒体在涉及这一领域时往往有所保留,而另一方面,各类社会矛盾和问题引发的负面情绪又因缺乏引导,涌向新媒体传播渠道,从而造成“两个舆论场”的状况。但在发展过程中,建设性舆论监督也遇到诸多瓶颈,如因为部门间的不配合,导致“建设性”只是媒体的一厢情愿,不得不回到“曝光”的老路;虽然提出解决路径,但缺乏执行配合,无法形成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闭环;又如群众的大量诉求与媒体有限的服务能力之间存在矛盾,无法做到快速反应、精准助力等。如何破解?无锡广电探索出一条“政媒融合”新路径,联合无锡市信访局推出融媒体建设性舆论监督服务栏目《一访定心》,以“媒体红娘、信访协力”为运行模式,集融媒体监督、信访制度和基层社会治理于一体,聚焦民生热点、难点、痛点,着力倾听民声,化解矛盾,积极探索无锡基层社会治理的共治模式。

二、《一访定心》栏目的特征与实践

《一访定心》体现了鲜明的政媒融合特色,通过一系列机制安排,建立起从发现问题到解决问题的闭环,从而促进政府、媒体、百姓间的良性互动,为提升建设性舆论监督成效提供了保障。

一是坚持以问题解决为导向。建设性舆论监督要求不仅能够揭示问题,同时需要构建“问题解决导向”的运行框架。无锡市信访局和无锡广电集团联合建立起一套涵盖多层级、多部门的快速响应机制,从海量信息中精心选取“政府关心、百姓关注、应当解决、可以解决”的民生问题,并以“红头文件”的形式,明确各级职能部门配合《一访定心》解决问题的工作流程,为加强多部门沟通联动提供了制度保障,在群众和职能部门之间架起了“连心桥”,构建起协同发力、为民办事的平台。

二是立足当下更面向未来的视野。《一访定心》在实际操作中,要求每篇报道都要避免就事论事,例如报道无锡某地农贸市场长期“脏乱差”,管理部门治标不治本。栏目组没有仅仅满足于眼前问题的解决,而是反复走访,与职能部门共同查找原因、分析问题,通过系统规划,对周边启动综合性改造等举措,最终实现了标本兼治。

三是构建包容与多元的内在关系。《一访定心》力求在报道中扮演“红娘”角色,跳脱传统报道中秉持的“官—民”这类二元对立框架,通过广泛的采访充分了解民意,并通过他们与官方、专家的互动,寻求共识和解决方案。因此,坚持协调各方在问题现场“面对面”沟通,是《一访定心》的一大特色。例如无锡某小区因为房屋质量问题,楼顶天花板频繁脱落,导致居民人心惶惶。街道虽然制定了方案,但居民不理解、不支持、不信任,导致舆情频发。栏目介入后,协调市住建局专家、市质监站、居民、街道面对面沟通,最大限度凝聚政府部门和居民百姓的共识,推动了事情的有效解决。

四是协同参与的基层社会治理共治模式。百姓反映的问题中,不少都涉及较多部门,存在问题交织、职权不清的现象。据统计,《一访定心》一年报道的案例中需要2个及以上部门参与解决的有124件,其中最多的甚至需要协调7个职能部门共同参与。这就需要在媒体、百姓和部门之间构建一种信息流畅、应答有致、掷地有声的新型基层治理模式与方法。特别是要找到职责不清、界限不明、相互推诿状态下的科学解决之道。《一访定心》与无锡市信访局合作,建立起“线索预判、即判、研判机制”“题材分类运行机制”“联动报道化解机制”,形成发现问题、高效处置、协力解决的闭环,初步探索出一套行之有效、有的放矢的路径方法。

三、建设性舆论监督的社会价值

建设性舆论监督栏目以问题监督为切入口,成为党委政府观察问题的又一双“眼睛”,成为百姓信任的解决问题的一把“利器”,从而增强媒体设置公共议题和正确引导舆论的能力,形塑公共传播时代的主流媒体形象,助力基层社会治理现代化。

(一)有助于媒体设置公共议题正确引导舆论

建设性舆论监督通过主动设置公共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使受众获知并在一定程度上参与社会治理,加之政媒联手、相互赋能,成为一种强调问题解决导向、凸显以人民为中心发展理念、弘扬正向价值的理论和实践体系,为建设更美好的社会铺平道路。

(二)有助于形塑公共传播时代的主流媒体形象

过去面对舆论监督,各级地方政府、各级部门往往感到很“头疼”,能躲则躲。随着建设性舆论监督的推进,这种“对立”关系悄悄地发生了变化,从以往的“躲猫猫”,变为互为倚重、同心协力推动工作。以《一访定心》为例,有的地方主动联系栏目组要求对长期解决不了的问题予以关注,借助栏目运行机制来强势推进解决问题。在无锡一些区、街道的大会上,甚至还把《一访定心》在大会上播放,成为提升政府效能的“活教材”,要求当地各级干部对照问题,举一反三,推动基层干部的作风转变。

(三)有助于推进基层社会治理现代化

《一访定心》运行一年时间,共收集线索、案例1000余条,栏目播出270期,涉及问题202个,采访市民近800位,协调职能部门365个(次),已解决问题170余个(次),矛盾化解率82%。在此基础上,栏目组对节目反映和解决的矛盾问题进行了大数据分析,其中物业管理类占35%,城市管理类占18%,老新村改造类占16%,其他依次为:房屋质量占10%,空气水噪声污染占8%,道路安全占6%。并就问题成因及解决之道进行汇总分析,相关内容被作为无锡市第十六届党代会附件材料,为市委市政府决策提供参考,成为媒体参与公共决策、推进基层社会治理现代化的有益尝试。

四、建设性舆论监督的努力方向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强调要“改善人民生活品质,提高社会建设水平”,为新时期做好建设性舆论监督提出了更高的目标和要求。

(一)坚守宗旨,把牢选题方向

要善于从地方党委政府的中心工作出发,抓全局的重点,重点的关键,关键的具体,展开建设性的监督报道。特别要研究移动互联时代,小屏浏览习惯和立体传播格局下的新特点,提升可视性、思想性及深度,提高融媒体传播力。

(二)兼顾各方,紧紧依靠职能部门

既要站在党委政府中心工作大局的立场上,又要站在反映民意的立场上,把老百姓的心声客观、准确、全面地反映出来。在日常的采访、播出过程中,要始终坚持按照党委政府中心工作部署推进的需要,合理调配舆论监督的时机、节奏,掌握分寸,讲求平衡。在解决问题过程中紧紧依靠职能部门,展现政府执政为民正能量。

(三)充满善意,理性点评

评论是舆论监督报道的重要组成部分,建设性评论应该要有理有据、讲究分寸,中肯地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多出点子、多想办法,只有这样才能引导正确的舆论。可以通过聘请金牌调解员、法官律师团、信访问题专家库成员、行业权威专家作为评论“智库”成员,发挥专业优势,为提供建设性意见出谋划策、贡献智慧。

五、结语

如果把舆论监督栏目比作一个生命体,那么建设性就是其生命力的核心和基础。《一访定心》的实践,不仅提升了主流媒体的核心竞争力,还有助于增强政府执政成效、提高执政水平,将建设性舆论监督作为推动社会发展进步的引擎和提升公众幸福感、获得感的源泉。

注释:

[1]唐绪军.建设性新闻与新闻的建设性[J].新闻与传播研究,2019(增刊).

猜你喜欢

建设性职能部门舆论监督
舆论监督
——彰显担当 推动进步
古特雷斯联合国改革议程与中国的建设性角色*
如果被无端指责,该咋办
以建设性新闻理念推动广电媒体转型
检察版(十)
言论
关于如何做好电力企业职能部门的员工绩效考核管理
全媒体时代做好舆论监督的五个方面
基于“管理创造价值”理念下的职能部门绩效考核的几点思考
网络反腐——舆论监督的利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