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疫情背景下主流媒体融合创新的实践探索

2022-11-24

视听界 2022年3期
关键词:肺炎受众新冠

陆 雯

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暴发,成为席卷全球最严重的公共卫生事件。疫情之下,各行各业都经历着一场大考,对传媒行业来说更是一次严峻的“实战”。新冠肺炎疫情对媒体的考验不仅只是报道内容、报道形式方面的挑战,更涉及主流媒体在内容生产、传播格局、行业融合的再塑造能力等方面的考量,这也是新时期如何夯实主流媒体的主流地位、主导新闻舆论引导能力的新课题。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主流媒体积极作为,及时有效为大众提供权威信息,为打赢疫情防控战树立良好的舆论氛围,确保党媒的舆论主导地位;同时,主流媒体在这场席卷全球的重大公共卫生危机中,不断创新报道形式,积极探索融合传播新路径。

一、主流媒体对新冠肺炎疫情的报道分析

(一)疫情报道的重点

“主流媒体在社会传播领域占据的主要位置是能够设置新闻框架,为全社会做议程设置工作,引导社会民众的舆论方向,提供媒介使用资料。”[1]主流媒体一是要具有广泛的影响力,二是要具有公信力和权威性。2020年春节,新冠肺炎疫情突然暴发,这是2003年“非典”之后,我国遭遇的最严重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由于当时对“新冠”这种未知病毒的恐惧,导致人们的心理处于高度紧张之中,如果权威信息不能及时发布传播、社会情绪不能有效疏导,将会导致更多的次生危机出现。2020年1月25日,中央政治局会议对疫情防控作出进一步部署,当晚央视《新闻联播》头条播出会议内容,时长7分04秒,随后配发的《湖北全力抗击疫情 各地紧急驰援》的报道,让公众第一时间了解到,自1月24日,也就是大年三十这天,已经有上海、广东、浙江、四川、山东等地组织医疗队紧急驰援武汉;经中央军委批准,解放军陆军、海军、空军军医大学3支医疗队450人,24日深夜集结抵达武汉,分赴金银潭医院等3家定点医院开展疫情防控和救治工作。通过央视新闻,一时间全国上下,众志成城,抗击疫情的决心和信心油然而生,也让武汉这座城成为全国人民最关注和牵挂的中心。

信息及时传播的同时数据权威性是关键。互联网时代“人人可发声”,尤其在疫情期间,社交媒体十分活跃,种种信息真假难辨,如果真实信息不足或是大众没有及时获取到权威有效的信息,将信息确定化,谣言必将扰乱抗击疫情的秩序,成为破坏社会稳定的因素。2020年1月21日起,央视《新闻联播》每天都会播发国家卫生健康委等多部门关于疫情联防联控工作情况通报,以及我国疫情的最新数据等,为公众提供精准权威的疫情信息,不仅回应了社会关切,也让真相明明白白。

(二)疫情报道的难点

有关疫情的报道大不同于媒体的常规报道。疫情之下,报道中面临的最大难点和挑战是如何有效地将信息传达给受众。2016年《牛津词典》年度热词“后真相”,意思就是“相对于情感及个人信念,客观事实对形成民意只有相对小的影响”,这就是新闻在内容和生产上泛化的结果。[2]疫情期间的谣言其实很多都是出于人们对病毒的恐惧,是受众情绪的一种反应。面对挑战,新华社、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人民网等中央新闻媒体打破常态化传播方式,通过短视频、新闻直播等形式实现多元化传播,从而最大限度满足了广大受众对权威信息的迫切需求和期盼。为了做到及时、准确、真实,央视在武汉抗疫报道中推出“云监工”直播活动,全景直击武汉火神山、雷神山医院建设进程。与以往的直播不同的是,“云监工”直播内容没有经过任何删减等后期处理,全景呈现施工现场的画面声音,从2020年1月27日至2月20日,直播持续576个小时,在线观看人数达1.72亿。[3]“慢直播”创新了信息传播方式,既符合新闻真实性的要求,也回应了大众对方舱医院建设的关切,进而提升了传播方与受众方的良性互动。

(三)疫情报道的创新点

主流媒体在身负传递权威信息、回应社会关切的同时,还担当舆论引导的职责。疫情之中,如何才能更好开展报道工作,必须把握受众的需求,才能服务好受众、引导好社会舆论。央视运用自身专业的新闻报道能力,通过短视频Vlog的手法,展现出一个个真实感人的“平民英雄”“战疫英雄”,这其中有武汉的外送人员、物资发放员、防疫消杀员等。Vlog视频画面真实、语言质朴,有很强的沉浸感、直击人心,从传播效果上看能更好地引发受众的情感共鸣,凝聚战胜疫情的积极力量。

随着互联网应用的不断升级,新技术也为疫情报道创新发挥积极作用。大量图解新闻,使得数据新闻不仅更加通俗易懂,还具有良好的视觉效果。在图解新闻数据化与可视化的背后,不仅有新技术的功劳,更得益于央视等主流媒体勇于创新,突破传统报道模式,通过H5等信息呈现的方式,让人们不仅看到数据,也看到数据背后的结果,同时提升公众对数据背后价值的理解能力,这就是把数据作为新闻核心要素,探索报道新模式的意义所在。[4]

二、主流媒体疫情报道的传播策略

第一,全媒体融合传播。新冠疫情期间,主流媒体通过权威信息发布、拓宽新媒体渠道等手段不断扩大传播影响力,主流媒体在发力短视频Vlog、新闻直播的同时,通过平台优势融合媒体矩阵,形成了全方位多角度的全媒体报道联盟,使得主流媒体的传播范围进一步扩大。然而,这种模式只有几家主流媒体有实力实现。有调查数据显示,目前全网APP的在架数量接近400万,而用户真正下载到手机中的APP,平均只有55个,一般主流媒体搭建新渠道的机会其实并不多。如何组织再造,创新体制,为媒体融合提供内生动力?以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打造的全国县级融媒体智慧平台为例,该平台向各地方县级媒体开放,县级媒体的生产内容可以上传到这个平台上,通过平台实现流量资源共享,形成多渠道传播的优势,而央视记者编辑也可以在这个平台上进行移动采编,从而初步实现对新闻的及时整理与分发。这也意味着地方媒体的信息通过央视平台可以传播到全网,目前已有超过3000家媒体加入智慧平台。

第二,强化内容优势。主流媒体在突发公共事件中要想站得更高,传播得更远,内容生产是关键,要建立起符合新媒体渠道的内容生产模式,而不仅仅是对传统渠道内容的简单转移。建立新时代主流媒体多元化的内容生产模式,不光体现在主流媒体能够使用多少新媒体,在信息多元化的环境下,渠道和技术能够提供更便捷的传播通道,而新闻内容才是最硬核的竞争力。

第三,塑造传播大格局。纵观中央关于深化媒体融合改革的两份《意见》,从2014年“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到“2020年加快推进媒体深度融合发展”,表明媒体融合已进入改革深水攻坚阶段。[5]疫情之中,主流媒体发挥了舆论主导的作用,而接下来需要思考和推进的是如何把优势巩固为胜势,使主流媒体成为当之无愧的记录时代、引领社会舆论的主流担当。

注释:

[1]纪忠慧.移动传播:主流媒体的社会意识形态话语建构[J].电视研究,2017(10).

[2][3]高晓虹,蔡雨.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中的报道分析[J].中国广播,2020(3).

[4]郁轩,肖涛.人民日报微信公众号数据新闻的可视化叙事——以新冠肺炎疫情报道为例[J].新闻研究导刊,2020(16).

[5]陈辉.后疫情时代新闻舆论融合生态的转型与重构[J].视听界,2020(6).

猜你喜欢

肺炎受众新冠
浅析新媒体时代下受众观的演变
来势汹汹的肺炎
做好防护 抵抗新冠病毒
新冠病毒的自白
受众需求视野下对电台编辑工作的优化措施探究
一分钟了解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
珍爱生命,远离“新冠”
My Heroes
看,这个肺炎最大“祸因”
韩剧迷受众心理解读——以《来自星星的你》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