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美术教学中宝鸡青铜器资源的实践与应用
2022-11-24袁亚妮
袁亚妮
(宝鸡市陈仓区实验小学,陕西 宝鸡)
地方美术课程资源的开发可以弥补国家课程的不足,挖掘地方和学校的优势资源,把本土化的美术元素引入课堂,可以满足不同地区学生学习美术的需求。同时能使学生建立对本土文化的认同感,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本文是将宝鸡青铜器文化资源转化为适合小学生活动的教学资源,让学生通过亲身体验,在动手实践中感受本地青铜器独特的艺术魅力,了解、喜欢宝鸡青铜器文化,学会用绘画、剪纸、版画、手工制作等美术表现方法表达自己对青铜器的纹样之美、器型之美以及文化之美的独特感受。小学美术新课标提出:教师应广泛利用博物馆等校外的课程资源开展形式多样的美术教育活动,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文化的传承与交流,并为文化的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为了丰富学校美育课程,形成学校美育特色,大力弘扬地方优秀文化,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作为宝鸡有时代感的美术教师团队一直努力,以青铜器文化为依托,积极探索有效途径。宝鸡有丰富的青铜器资源,将其应用于小学美术教学有何重要意义?青铜器资源应用于小学美术教学具体有哪些策略?让学生在青铜文化的熏陶下,在熟悉的生活环境中,通过有趣的美术活动丰富审美体验和人文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立德树人”这一内容对推动和发展学校美育工作及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加强民族文化在传承中实现创新转化有重要意义。宝鸡被誉为“青铜器之乡”,宝鸡青铜文化是中国古代文明桂冠上的一颗璀璨耀眼的明珠。发掘、开设青铜器文化教学,不仅能够让学生近距离感受历史文物的魅力,促使学生获取和深入理解专业知识,还能以此为契机培养和提升学生对民族文化的理解和自信。
一、小学美术教学中宝鸡青铜器资源应用的重要意义
(一)丰富美术教学资源
宝鸡青铜器数量多、重器多、精品多、铭文多,其独特的造型、精美的纹饰、精湛的工艺是集造型、雕塑、绘画等多种艺术之成,有很高的审美价值和研究价值。将宝鸡青铜器资源应用到小学美术教学中,开展美术教学实践活动,能充分挖掘地方美术资源独特的育人价值,极大地丰富美术课程资源,拓宽美术课程资源,推进课程改革,促进美术教学的发展。
(二)传承、发扬地方传统文化
美术是人类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与社会的方方面面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美术学习掌握的不仅是技能,它还是文化的学习。宝鸡地方资源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突出代表,是我们的文化之源。美术学科的四大核心素养都在其间有所体现。那么,培育学生对本土优秀美术资源的认同感,是当前我国美术课程改革的一大特色。而本地作为青铜器之乡,拥有得天独厚的青铜器博物馆教育资源,作为美术教师就应该创造性地去组织、去开发、去利用身边的宝贵资源,通过将宝鸡青铜器资源应用到小学美术教学中,让学生在青铜文化的感染下,在熟悉的生活环境中,通过有趣的美术活动提高学生的艺术修养和审美体验,激发他们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帮助他们树立文化自信,培养家国情怀,传承、发扬地方优秀传统文化。
(三)激发学生的美术学习兴趣
在小学美术教学中,仅仅依靠国家统一的教材很难达到因地制宜,贴合学生实际生活,如果教师不加以补充,则会引起学生的厌烦,降低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在小学美术教学中融入学生熟悉的宝鸡青铜器文化资源,可让学生对资源产生亲近感,从心里愿意接受、愿意学习。学生通过学习,能够了解本土的美术知识与技能,丰富他们的人文素养,产生作为宝鸡人的自豪感,提高学习兴趣。另外,在开发和利用宝鸡青铜器资源的同时,还可以帮助学生转变学习方式,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强调学生的主动参与、实践、探究与体验。例如,让学生通过查找资料、实地研学考察、访问、拍照、绘画、设计和制作等多种学习方式相结合,增强学生对青铜器的感受能力和想象能力,激发他们学习美术的兴趣,促进学生在文化、艺术、创造等方面素质的提高。
(四)落实“三个课堂”融合
陕西省提出三个课堂,全面推进基础教育高质量、高标准发展。通过“三个课堂”理念来实现教育管理者、社会知识提供者、教师以及学生互动交流、熏陶感化的一体化课程。将宝鸡青铜器资源应用于小学美术教学的实践,将有助于落实“三个课堂”理念,将学校美术教学与宝鸡青铜器文化有机结合,设计开发具有地方艺术特色的教学内容。将教学课堂延伸到博物馆,改变了学生以往被动性地接受美术知识,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热情,通过形式多样的教学活动,实现美术教学和本区域艺术文化的创新性融合。
(五)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地方资源开发对教师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青铜器课程开发中,教师需要收集并学习大量关于课程资源开发、青铜器的文献资料,需要学习课程论、教学论以及教科研方面的相关知识,形成自己的独特见解和创新,以此来不断提高自身的科研和教学水平。另外,课程的开发是一个有组织、有目的、有计划的行动研究的过程,是一个创新的过程。青铜器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可以使教师的思想观念发生转变、课程开发的意识得以提升。教师在这一过程中思维会得到碰撞,行为由畏难观望欣喜地转化成校本课程开发最忠实的“执行者”,他们会由不断实践、反思,积累经验逐渐转变为经验型教师,进而向研究型教师转变。这是一个不断提高的过程,不仅能够激发教师自我发展的需要,催生教师的创新思维,还能构筑起师生共同发展的平台。
(六)培育学校美育特色
2020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中明确指出:要把学校的美育作为立德树人的重要载体,坚持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和文化观,陶冶他们高尚的情操,塑造美好心灵,增强文化自信;鼓励学校特色发展,形成“一校一品”“一校多品”的美育发展新局面。我们以地方美术青铜器资源开发作为学校美育的突破口,能为学校美术教育开辟一条特色的发展之路。丰硕的青铜器教学成果还能够彰显学校的办学特色,形成“一校一品一特色”,得到社会、媒体的关注,从而提升学校的知名度。
二、小学美术教学应用宝鸡青铜器资源的有效教学策略
(一)调查分析,研究适于小学美术教学的青铜器资源
为了较好地建构具有地方特色的小学美术课程,利用宝鸡青铜器文化资源来进行美育,美术教师要理清青铜器相关资源的现状,分析并研究其适于小学美术教学的内容。因此,教师要通过调查、走访等形式收集宝鸡青铜器文化可利用资源,然后通过甄选转化为小学生比较感兴趣的学习资源手册。此外,要通过问卷调查、座谈会等形式,全面了解学生、教师以及家长对宝鸡青铜器文化资源的认识以及感兴趣程度,以此作为课程实施的第一步。
(二)馆校共育,多种途径感受宝鸡青铜器艺术魅力
宝鸡市拥有中国最大的青铜器博物馆,这是非常好的学习资源,但是宝鸡的孩子并没有完全走近青铜文化。将青铜器资源引入校园、融入美术课堂、探索以最适合儿童接受与产生兴趣的方式,将抽象的历史文化传递给更多的孩子,让他们从小接触、了解并喜欢本土青铜器文化。为此,学校不定期邀请宝鸡青铜器博物馆志愿者来校园办讲座,以座谈、现场教学、实物展示等方式让学生了解宝鸡青铜器的历史文化,激发学生对本土青铜器文化学习的兴趣。另外,学校要与博物馆合作组织学生实地参观考察,开展“探秘青铜器”等研学活动,进行博物馆现场教学。一座博物馆就是一所学校,研学不是简单地走一走、看一看,教师要提前设计“青铜器学习任务单”,引导学生有目的、有针对性地进行参观,再通过讲解员引经据典、旁征博引,引导学生自主思考,深入学习周秦知识和青铜文化,构建起全面的知识思维体系。现场再跟随讲解员完成“彩泥捏青铜器”等动手实践活动,来进一步体验青铜器的构造以及铸造方法。
另外,鼓励家长带学生在课余时间去参观体验,开阔学生视野。宝鸡扶风县有我国最大的青铜器范铸工艺研究所,附近学校的教师带领学生实地考察,了解青铜器铸造方法和工艺。让学生亲身体验一件大型的青铜器,从模型、铸造以及制作铭文的过程,感受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与青铜器的来之不易,增加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喜爱,增强民族自豪感。
(三)着眼四大领域,进行宝鸡青铜器课程设计开发
青铜器历史文化底蕴深厚,教师在设计开发课程的时候一定要充分考虑小学生的兴趣特长、年龄特点以及认知规律。倘若单纯地让学生去欣赏或学习宝鸡青铜器相关知识与绘制方法,学生学习的兴趣不会持久。为此,教师要经过课堂教学实践反复探究、论证,并将宝鸡青铜器元素与小学生感兴趣的艺术表现形式巧妙结合起来,由浅入深、由传承到创新,从美术课程“欣赏·评述、造型·表现、设计·应用、综合·探索”四大领域着手,设计适合小学生学习掌握和感兴趣的课程内容。例如,“欣赏·评述”领域的课程,开发出“青铜知识知多少”“青铜器的纹饰之美”等第一课堂相关课程,通过有效的课堂普及教学,给学生普及青铜器的相关知识;“造型·表现”“设计·应用”领域课程开发成第二课堂的社团课程,结合儿童画、刮画、国画、版画、剪纸、浮雕、纸板立体造型、泥塑等多种艺术表现形式的青铜器系列课程,如“变废为宝纸板青铜器制作”“我型我塑捏青铜”“青铜创意画”等动手实践类的趣味性课程;“综合·探索”领域的课程开发为第三课堂的博物馆教学等内容,将历史文化以儿童化的趣味故事等形式呈现出来,在教学过程中,通过“青铜之乡欢乐行”“周秦文化我来演”“小小讲解员”“我是寻宝家”等教学活动,实现学生自主探究学习,让学生感知青铜艺术的魅力,培养他们对祖国优秀传统艺术的传承兴趣,提升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四)立足特长,多样化开展青铜器主题教学活动
每一位美术教师都有自己擅长的专业领域,在教学中要各尽所能。例如,剪纸特长突出的教师就可以负责剪纸青铜器教学实践;擅长版画的教师就完成版画青铜器系列教学;动手能力强、思维灵活的教师引导学生设计青铜器主题的创意画;承担低年级美术教学的教师则进行“我型我塑捏青铜”等趣味性的教学实践活动……此外,定期开展青铜器主题研讨会和实践培训会、教师青铜器技能大比拼、青铜器相关课堂教学大赛等活动,相互展示、相互交流,以此提升教学技能。
(五)依托信息化,助力青铜器教学及成果的普及和宣传
随着互联网的不断普及,微课、创新课堂等现代化教学技术逐渐进入学生的课堂,给广大教师带来了新颖的教学手段,将青铜器这一古老的艺术以多媒体、音乐、视频等多种信息化技术呈现出来,既直观、快捷,又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师应用微课教学聚集主题、突出指向,在教学中将青铜器内容合理地设计成系列微课,如青铜器的历史发展、青铜器的纹饰之美、青铜器的器型之美、国画青铜器、青铜器创意设计……知识点清楚又短小精悍,使课堂结构清晰、高效。以青铜器创新课堂为主题的系列活动为切入口,教师提前录制视频,如寻找生活中的青铜器、青铜器变变变……引导学生观察生活,积极动脑动手,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创新思维。将系列教学成果以电子相册、美篇等形式与学生及家长进行交流,既宣传了学生的学习成果,又提高了学生对青铜器相关知识的学习兴趣。
(六)多元评价,增强学生探究青铜器文化的兴趣和信心
在青铜器教学中要体现学生自评、同学互评、教师总评的多元化评价方式,对学生的优秀作品奖励印有青铜器知识的奖励卡,积攒到一定数量还可以获得“我是鉴宝师”“我是寻宝家”等奖状或奖杯。定期收集学生的优秀作品,装订成册,制作画册。并在学校校报刊登或在学校公众号等平台推送宣传。此外,学校应积极组织学生参加青铜器主题竞赛和展示活动。利用学校文化艺术节、少年宫社团成果展示等机会,让学生通过现场动手绘制、优秀成果展览等形式展示宝鸡青铜器的教学成果。另外,建立青铜器主题美术陈列室,利用学生的青铜器美术作品布置校园文化环境,不仅可以展示学生的优秀作品,还能够彰显校园的文化特色和品位,让学生体验到学习地方青铜器文化资源的自豪感和成就感。
三、研究误区
素质教育不仅提倡学科教学专业化,同时还要求教师要有跨学科的教学理念,打破专业范畴,实现学科的智能、多元融合。青铜器的鉴赏和综合探索,是融美术、历史、科学、信息技术等于一体的综合内容。研究过程中发现,研究强调了青铜器资源在美术学科中的应用,但与各学科内部的联系未能很好地凸显。现在倡导的学科融合、跨学科教学,使课程的开发具有局限性,在以后的教学中还要积极拓宽知识领域的横向联系。
总之,“往前走,向后看,不能忘记回家的路”,对于古人留给我们的宝贵青铜器资源,我们必须做到“向前走的同时,回头看,不能把以前的智慧丢掉”,民族传统文化在任何时代都是民族的根本。本课程的开发与实践是地方美术资源对国家课程资源的补充;是带领学生走近宝鸡青铜器的文化与艺术、引导学生学会鉴赏青铜器,继承和发扬民族文化的开始;是让学生真正在美术课堂中实现自身审美素养的提升和树立文化自信的有益尝试;是一个以爱国主义教育与继承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现实意义相结合的积极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