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肺与大肠相表里的相关研究进展

2022-11-24赵元辰

中国中西医结合外科杂志 2022年1期
关键词:肠病肺病大肠

赵元辰

“肺与大肠相表里”出自《黄帝内经》,《灵枢·经脉》曰:“手太阴之脉,起于中焦,下络大肠”。肺与大肠表里关系以气机升降为功能基础,《素问·五脏生成》曰:“诸气皆属于肺。”肠传导功能的维持有赖于肺气的肃降,《医精经义》曰:“大肠所以能传导者,以其为肺之腑。肺气升降协调也要依赖大肠传导功能。气血津液为物质基础,肺通调水道功能正常,不会使过多水分从大肠排出,保证了大肠燥化功能的正常发挥[1]。大肠重吸收由小肠传运到的饮食残渣和剩余水分中的部分水液,转输到肺中,进而布散到全身。经络系统为沟通基础。肺属太阴,大肠属阳明,一阴一阳,一表一里。《灵枢·经脉》曰:“手太阴之脉,起于中焦,下络大肠”。

现代实验研究认为,肺肠组织有共同胚胎来源(消化系统及呼吸系统的大多数器官均由原始消化管内胚层分化发育而来)[2]、共同的管道组织(通过血液和淋巴循环将两者联系),共同的黏膜免疫系统(肠道和呼吸道黏膜是公共黏膜免疫的一部分)、微生态菌群变化的同步性等[3-5]。试验研究发现肺病可以降低粪便含水率、肠蠕动,破坏肠黏膜,增加炎性细胞、神经肽物质,引起肠道菌群紊乱等[6]。

1 基础研究

1.1 肺病及肠 主要从实体结构、黏膜免疫、肠道菌群等方面探讨,“肠-肺轴”的提法使研究方法及角度更多。肺病可及肠,《素问·咳论》:“肺咳不已,则大肠受之”。肠病之后,传导失司,影响肺之宣肃,而进一步加重肺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发作患者多伴便秘等症状。惠毅等[7]发现慢性支气管炎的肺病动物模型,胃内残留率升高,小肠推进率以及粪便含水率下降。郑秀丽[8]研究发现,肺病大鼠可出现肠道菌群的改变;肠病大鼠呼吸道和肠道的部分菌群出现同步规律性变化;肿瘤坏死因子(TNF)-α 受体、白细胞介素(IL)-1β 受体可能是“肠病及肺”的部分物质基础。唐洪屈[9]发现慢性支气管炎的大鼠肺部出现疾患时大鼠的肠道,尤其是结肠段会出现相应的病理改变。慢性肺疾病可以导致肠道微生态失衡及菌群移位。当肺部因炎症等因素影响到肺内通气、换气功能,导致血液中气体分压增高,肠管气体吸收障碍,使肠道机能紊乱,此为“脏不容邪还之于腑”[10]。

1.2 肠病及肺 肠病及肺,肺病会加重肠病。《黄帝内经太素·卷三》记载:“邪客大肠及手阳明脉,大肠中热,大便难,肺气喘争,时有飨泄也”。张淑坤等[11]采用腹膜炎动物模型研究发现大鼠回肠绒毛排列紊乱、萎缩或脱落,同时肺间质水肿、出血,部分肺泡塌陷、融合;透射电镜下可见肠上皮细胞紧密连接破坏,线粒体嵴断裂,肺泡Ⅱ型上皮细胞胞浆浓缩,细胞核固缩,伴空泡化,符合“肠病及肺”的临床规律。陈海龙等[12]研究发现内毒素、氧自由基等作用造成肠黏膜屏障受损后,大量的细菌内毒素由肠黏膜通过肠壁进入门静脉引起肺脏内皮细胞损伤。Zhang 等[13]研究发现内毒素可经肠壁淋巴管进入肠淋巴干,再经乳糜池—胸导管途径,而不经过门静脉直接进入肺,在腹腔感染引起的肺损伤中起重要作用。郭海霞等[14]发现慢性传输型便秘大鼠肺组织水通道蛋白1(aquaporins1,AQP1)及肠组织水通道蛋白3(Aquaporins1,AQP3)含量升高致津液代谢失常。王永安等[15]发现大承气汤可以增加过敏性哮喘小鼠乳杆菌属Lactobacillus 和螺杆菌属Helicobacter 含量;降低拟普雷沃菌属Alloprevotella 含量。康玉华等[16]小承气汤能够降低慢性支气管炎大鼠肺和大肠组织病理损伤程度。杨雪等[17]发现,黄芪桔梗汤可以改善溃疡性结肠炎大鼠内分泌功能,调节植物神经紊乱,控制肠道局部炎症。李继红等[18]研究发现大承气汤可以提高支气管哮喘及肺肠合病大鼠黏膜屏障功能,降低哮喘发生率。皮园园[19]发现清胰汤能改善急性胰腺炎相关性肺损伤大鼠肺泡腔内炎性病理损伤,提高血氧饱和度,降低血二氧化碳氧分压。王宝凯等[20]研究发现通过针刺肺经腧穴可以使大鼠大肠组织中肺表面活性物质蛋白(SP-A)mRNA 含量升高,针刺大肠经腧穴可使肺组织中(SP-A)mRNA 含量上升。

2 临床应用

2.1 肺病治肠 肺病治肠为通腑护脏法体现,通腑法可以使肺泡内巨噬细胞增多,提高机体免疫功能,同时增强胃肠蠕动,提高新陈代谢,降低腹压,改善微循环。廖荣鑫等[21]给予铜绿假单胞菌肺炎患者常规西药治疗联合白虎承气汤,发现能显著降低白细胞、降钙素原、C 反应蛋白水平,病原菌的清除率77.08%。纪文祥[22]发现大青龙汤加味方在治疗儿童哮喘急性发作期外寒内热证方面的疗效优于吸入用布地奈德混悬剂加吸入用复方异丙托溴铵溶液。陶海澜等[23]发现通腑法治疗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失代偿期患者,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症状、提高血氧含量,减轻心脏负荷,总有效率为100.0%。依据“肺与大肠相表里“的理论,采取通腑泻下法治疗多脏器功能障碍综合征[24]、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25]、重症肺炎、肺性脑病[26]等危重症,取得满意疗效。肺病未及肠,仅见肺病,咳嗽、咳痰、喘憋,而未见便秘、泄泻等肠病,通腑法可给邪以出路恢复肺之功能。肺主一身之气,肺之功能失调,气机运行不畅,则痰湿可生。痰湿之邪可阻滞气血运行,凝结不化而致咳嗽、咳痰、胸闷等不适。清·吴师机曾言:“外治者,气血流通即是补”,内治之法亦需如此,通补者,寓通于补,以气血之畅行为通,气血之旺盛为补,两者相辅相成。“六腑以通为用”,通腑之法可使大肠失调的传导功能恢复,可调节其相里之肺,使气机条畅。进而起到治疗肺病的目的。

2.2 肠病治肺 肠病治肺是针对便秘、肠炎等肠道疾病,依据“肠病治肺”的理论,在治肠基础上加用清肺、宣肺、肃肺、补肺等药物,取得显著疗效。黄展明等[27]将60 例胃肠癌术后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 例,治疗组给予基础治疗配合针灸肺经穴位治疗,结果发现患者首次排气、排便时间、术后恢复时间明显缩短。赵迎等[28]发现宣肺通腑汤治疗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临床有效率60%。陈立等[29]采用通腑理肺汤可通过上调脓毒症模型大鼠肠组织紧密连接蛋白Claudin-1 mRNA 及蛋白的表达,改善肠上皮细胞间的紧密连接作用,修复脓毒症造成的肠屏障损伤。大肠癌的临床研究中发现其发生肺部转移的风险较高。大肠癌患者应积极排查肺部情况,有无肺转移,估严重程度,在治疗中重视升降相宜、气机畅通、养阴润燥。先安未受邪之地,防治病气相传,以期改善患者不适症状,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和降低死亡率。对于大肠病的治疗,重视肺的气机条畅、补益肺气、滋养肺阴、化痰等。

2.2.1 宣肺理气法 大肠为传导之官,以通为顺,以降为和。气是大肠传导的原动力,气机升降不顺则大肠通降不顺,传导功能失常则生泄泻、便秘等。故宣肺理气之法有助于大肠传化功能的正常运行。宣肺有助于大肠传导,可促进肺气肃降,而达到止痢的作用。

2.2.2 清肺润燥法 肺为水之上源,主通调水道,通过肺的输布作用将津液输送到大肠。大肠主津,当其功能受损时,会导致大量水分流失,将会影响肺的功能,当肺阴亏虚后,津液等营养成分不能输送到大肠,大肠的功能受到影响,导致肺肠互损。证见发热、咳嗽、咳痰、口干等,消化道症状较轻。给予养肺润燥之品,以防热邪未清,灼伤肺阴,病情进一步加重。

2.2.3 化痰止泻法 痰饮致泻,张从正《儒门事亲》:“痰上入肺则多嗽,下入大肠则为泻”,痰留大肠伏之不去,则导致泄利不止,为“痰泄”。《医宗必读》:“痰泄者,痰留于肺,大肠不固……”朱丹溪以“探吐法”治疗痰饮在肺而致泄泻。

2.2.4 补益肺气法 肺主一身之气,影响全身气机运行,进而影响津液、血的输送和转运,邪气虽不入肺,但留于大肠。补肺气不仅可预防传变,达到未病先防之目的。而且肠病及肺,则可在治肠的同时,加入补肺气之品,有助于气机运行条畅,恢复大肠功能。

2.3 肺肠同治 肺肠同治为针对溃疡性结肠炎腹泻与便秘交替出现等难治性疾病,应用肺肠同治,效果显著。权春分等[30]应用肺肠同治法,采用邵氏“五针法”加药物治疗溃疡性结肠炎引起的腹痛、腹泻、脓血便总有效率为96.4%。

3 小结

通过阴阳学说、藏象理论和经络学说构建了“肺与大肠相表里”,气血津液可以通过经脉在肺、大肠之间运行。肺与大肠二者互相关联,相互影响,密不可分。生理上肺肠组织有共同胚胎来源,可通过血液和淋巴循环相互联系,肠道和呼吸道黏膜共同构成黏膜免疫的一部分,二者的微生态菌群变化有同步性。试验研究发现在感染等应激状态下,肠道的屏障功能受到破坏,使大量的细菌和内毒素经过门静脉和肠黏膜淋巴系统侵入循环,造成肠源性内毒素血症和菌群移位,引起肺的严重损伤[31]。二者在生理、病理等多方面密切相关。在治疗中要多脏腑联系,注重肺、肠合病,重视“肺与大肠相表里”的重要理论思想,将二者联系为一整体,进行辨证施治,指导临床治疗。较单纯治疗某一腑病或脏病疗效更好。

猜你喜欢

肠病肺病大肠
综述:肠道微生物与炎性肠病间的关系
ErbB3在炎症性肠病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大肠憩室是什么病
大肠变懒了
大肠变懒 了
老肺病你该怎么办
吃辣条会诱发炎症性肠病?
巴金人物轶事
长期腹泻可能是什么病
阳和汤为主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病35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