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追求理解的教学设计实践探索

2022-11-24黄良师海南省文昌市教育研究培训中心571321

教学管理与教育研究 2022年17期
关键词:矩形学情证据

黄良师(海南省文昌市教育研究培训中心 571321)

一、问题提出

随着“双减”政策的落地,如何减轻学生学业负担、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成为每一位教师必须思考的课题,而教学设计是教学流程的起点,做好设计是上好一节课的先决条件,抓减负提实效应首要抓教学设计。“双减”政策正好契合了陶行知先生所说的“要解放孩子的头脑、眼睛、嘴巴、双手、空间、时间,使他们充分得到自由的生活,从自由的生活中得到真正的教育”。

美国著名教学改革专家格兰特·威金斯(Grant Wiggins)和杰伊·麦克泰格(Jay McTighe)在泰勒的“目标导向”模式基础上经过研究创立了UbD模式。UbD就是Understanding by Design的缩写,译为“追求理解的教学设计”,UbD模式以“理解”为学习的出发点与最终点,通过明确预期学习结果、确定合适的评估证据、设计学习体验和教学三个阶段将理解贯穿整个教学过程。但是该模式实践起来非常困难,能否借助互联网的力量,帮助教师开启这一新的教学设计方式,让UbD模式在教学设计中实现呢?下面笔者结合多年的互联网备课研究,进行一些实践探索。

二、实践探索

1.依标据材,明确目标

UbD模式的教学设计第一阶段是要明确预期学习结果,就是要明确教学目标。课程标准规定了课程性质、基本理念、教学目标,以及与之相对应的教学内容,为学生学习应达到什么学习结果提供了一定的质量底线。而教材是实现课程目标的载体,课程性质、理念渗透其中。教师根据课标要求与学情,通过认真阅读教材,理解这节课在教材中的地位,理解教材对本节课内容的编排,确定好教学目标,明确预期的学习结果。在阅读教材的同时也可以借助互联网,查阅其他优秀教学设计上的教学目标,通过借鉴不断完善自己所确定的教学目标。

例如,在《图形的旋转》一课的备课中,可以查阅课标、教师用书或者借助网络,参考他人经验,再根据所教班级的学情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引导学生观察、分析生活中旋转现象的过程,学会用数学的眼光看待生活中有关问题,从图形的运动变化中体现数学之美。

2.研究评课稿,确定达标证据

UbD模式教学设计的第二阶段是要确定合适的评估证据,就是教师需要设计可以证明学生理解了所学知识的考量证据,根据阶段一所确定的预期结果,收集相关证据。而在互联网中,有哪些资源可以帮忙教师确定“达标证据”呢?

评课作为教师交流共享智慧重要手段的同时,也让一些教师与专家能够站在“评估员”的角度审视一节课。而评课稿是评课精华的载体,能把这节课的评价效果阐述出来。另外,在互联网上有太多的资源,但是要找到含金量比较高的资源,需要从另一个角度思考,许多教师都上过公开课,但是极少有教师会针对他的这节课写一篇评课稿。同样,许多教师也听过很多公开课,但是极少会写评课稿。那么通过这个角度来看网络上的这些评课稿,出自谁之手呢?这些评课稿往往出自名师、专家,它们的含金量也是很高的,如果能够借助这些评课稿通过专家的视角看第三方上的这节课,站在“评估员”的角度审视这节课,那么就很容易确定要提供什么样的“达标证据”。

例如,在《矩形》的备课中,通过百度文库、中国知网、国家哲学社会科学文献中心等网站搜索“矩形+评课”或“矩形+点评”,在查阅几篇评课稿后,确定这节课达标的证据:学生是否了解矩形的定义和矩形与平行四边形之间的联系;学生是否能理解、掌握矩形的性质,并能熟练运用矩形的性质;教师是否以多方位、多角度引导学生参与课堂,运用知识解决问题……

3.借助网络资源,设计教学活动

UbD模式的教学设计第二阶段是在前两个阶段的基础上,设计学习体验和教学,让学生的学习达到预期结果。这个阶段设计出具体的学习体验和教学,让学习目标得到落实,让学生达到真正的理解,这需要教师安排富有吸引力且有效的教学活动。

(1)借鉴说课稿,清楚设计意图

教师在平常的教育教学中是极少写说课稿的,网络上的说课稿往往来自较大的学校、教研能力较强的科组,经过多次打磨用来参加交流活动用的,这些说课稿的含金量较高。在这些质量较高的说课稿里,教师会通过学情分析了解这些设计针对的学生情况,在教学过程设计中也会非常清楚地把每一步的设计意图写出来。通过这些设计意图教师知道如何设计,为何这样设计,可以提升教师的理论水平,同时也让教师学会理论如何与实践结合。

(2)观摩优课,精炼课堂语言

凡受到学生欢迎的教师,课堂语言表达大多是比较风趣幽默、生动形象、简单易懂并富有启发性。在课前教师应该精心设计课堂教学语言,并且能够正确表达与运用。这样不仅会更好地向学生传递教学的丰富内涵,还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启发学生积极自主思考。随着“双减”政策的落地,网上优质免费资源也非常多,教师通过这些平台观看所备课例的“一师一课”部级“优课”视频,或者其他网站名师课例视频,在观摩中不断精炼自己的课堂语言。

(3)整合课件,撰写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是教师在课前依据课标要求与学情特点,对教材解读与研究,对教学活动进行的有针对性、计划性的预先设计,体现了教师对教学内容与教学策略有机融合的深度理解。教师首先明确目标与设计思路,每一步设计意图都心中有数,设计好本节课的基本问题,组织好语言再开始撰写教学设计,最后根据设计整合课件。

随着“互联网+”的不断推进,让教师能在极短的时间内迅速获取海量的课件,并且很多资源服务是无偿的,如101教育PPT、希沃白板等。课件共享范围不断扩大,课件获取渠道逐渐多样,教学要根据学情、教情整合修改。同时也要认真调试一下课件,检查文字大小、颜色对比是否合适,图片是否清晰可辨,视频、音频、动画演示文件是否流畅播放,课件交互如何,播放时间是多少,有多少时间留给学生自主活动等。

三、结语

本文介绍的这种备课流程刚好能帮助教师更好地实现UbD模式的教学设计,能使具体的教学活动与学习目标相匹配,并使教师站在第三方角度像评估员一样思考,避免因缺乏目标导向、评价手段而造成教学低效,让教学更具针对性,从而真正实现减负提质。

猜你喜欢

矩形学情证据
习作教学,依“规定”还是据“学情”?
基于学情调研的鲁迅单元教学研究
矩形面积的特殊求法
立足学情以点带面
学情分析有效服务教学的实践探究
从矩形内一点说起
巧用矩形一性质,妙解一类题
手上的证据
家庭暴力证据搜集指南
手上的证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