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四有”好教师团队项目:功能定位与建设路径*

2022-11-24韩益凤

江苏教育 2022年78期
关键词:四有教师队伍育人

韩益凤

2018 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明确提出以“确保方向、强化保障、突出师德、深化改革、分类施策”为基本原则,实现“到2035年,教师综合素质、专业化水平和创新能力大幅提升”的目标。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四有”好老师、做学生引路人等指示精神,落实党中央、省委省政府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有关部署,江苏省教育厅决定在全省中小学(含中等职业学校、幼儿园、特殊教育学校等)启动“四有”好教师团队建设工作。自2019 年6 月项目正式启动以来,全省累计建设“四有”好教师市级团队463 个、省级重点培育团队140个。

一、功能定位:以跨界团队培育大国良师

实现基础教育教师队伍质量的全面提升,需要聚焦导致教师专业发展低效的相关因素,科学研判教师专业发展支持体系中的梗阻,立足时代发展的需求和教师职业特殊性,服务终身学习,打破教师职前职后相关组织机构的边界,打通师范院校与中小学校的文化屏障,建构跨界的教师专业学习共同体。“四有”好教师团队项目是积极回应时代发展与教育改革要求、整体推动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向纵深发展的实践创新。首先,“四有”好教师团队突破了传统教师队伍建设强调“个体发展”以及“学科本位”的局限性,以系统发展观统领教师队伍建设,既观照学校自身的发展难题,又着眼于省域层面教师队伍建设的整体推进,使“四有”好教师团队成为教师队伍系统发展的着力点和启动器。其次,“四有”好教师团队建设强调多元主体共同参与、共同推进。教师发展的动力源自自身,但需要在合作中共进;教师发展离不开学科知识,但还需要超越学科,在破解综合育人难题中省思。最后,“四有”好教师团队中的“团队”具有双重意蕴。一是指以建设学校为主体组建的彰显学校特色的“四有”好教师团队;二是“四位一体”的项目协同团队,即由高等院校、教育行政部门、教师发展机构、团队所在学校构成的“四维”建设主体。“四有”好教师团队的功能和价值集中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1.以“三范”目标统领教师发展

“四有”好教师团队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重要论述为指导,针对基础教育学校师德建设的特殊性,聚焦难点、弱点,强调教师“四有”的素养维度、坚定教师理想信念,充分发挥价值引领,引导广大教师成为大国良师。“四有”好教师团队的建设目标是引导教师明晰职业生涯愿景,坚定职业认同,发挥“四有”好教师团队文化人的价值引领作用,将教师培养成为“师德师风典范”“教书育人示范”“教育科研模范”(简称“三范”)。“三范”是对习近平总书记“四有”好教师重要论述的江苏表达,是对江苏基础教育教师队伍发展状况进行的全面研判、剖析和展望。“三范”目标要求我们对基础教育教师发展理论进行系统性思考。三者紧密关联,需要用系统思维把握和理解三者的内涵和特征:“师德师风典范”旨在引领广大教师仰望星空,主动追寻教育信仰;“教书育人示范”旨在引领广大教师脚踏实地,自觉夯实职业素养;“教育科研模范”旨在引领广大教师不畏困难,积极探索,勇于创新。“三范”目标既是“四有”好教师价值引领的具体化,又是团队建设成效的评估级。

2.以团队共进探索综合育人

“四有”好教师团队的特色可以概括为以“大跨度、全学科”的高度综合化团队共进的方式破解综合育人难题,直面“综合化”团队运行的体制机制建设和文化建设困境。“综合化”一方面体现在团队的人员组建要充分彰显人员跨科、结构跨层、梯队跨龄等特点。这种多级综合既是优势也是挑战。优势在于跨科的专业背景和跨龄的实践经验有利于团队成员实现跨界交流,创新综合育人的方式;挑战在于学科教师难以突破学科边界和思维惯性,难以发挥自身优势,积极投入到表面看来远离学科教学的团队建设主题之中。“综合化”另一方面体现在建设主题或破解的难题要具有跨学科特征。根据《江苏省“四有”好教师团队建设指南》(以下简称“《指南》”)的要求,“四有”好教师团队要科学分析基础教育实际,根据国家发展要求提炼出当前学校落实立德树人和综合育人过程中存在的真实问题,筛选出需要充分依托跨学科的团队优势方能解决的特殊难题,设计“四有”好教师团队建设方案,积极开展针对性好、规范性强、实效性高的高水平团队研修活动。另外,“综合化”还体现在“四有”好教师团队建设学校需要选择一个或若干个同类型的乡村学校,建设相同性质的团队,结对帮扶,定点带动,快步提升,即“以研代训”,充分彰显校本研修的时代价值和独特功能,拓展校本研修的实践场域和实验空间。

3.以教师文化丰实职业生活

教师培训或者说教师教育机构的主要功能是提升教师队伍的整体素养,但是教师素养的全面提升有赖于高品质教育生活的滋养。高品质的教育生活源自高品质的教师文化。团队名称是教师文化和形象、团队文化和目标的高度统一和有机融合。“四有”好教师团队通过对团队名称及其内涵的自主建构来彰显团队文化,实现以文化人、以文育人,丰实教师职业生活,提升教师职业使命感和幸福感。借由对团队名称进行内涵界定、明晰主要特征、提炼文化特质等团队共创活动,探索能凸显团队特色的文化建设路径,使团队名称成为团队文化的缩影和成员发展的价值愿景,有效联通学校文化和教师文化,使学校文化与教师理想高度融合。如南京市浦口区新世纪小学“至善”四有好教师团队,从“四至”“四善”的视角全方位诠释新时代教育人的形象;江苏省苏州市吴中区越溪实验小学将教师的身份重新定位为“文化摆渡人”,这既是“四有”好教师培养的校本化表达,又是基于百年办学历史文化积淀的校本化追求。

4.以“四方”协同延展资源平台

《指南》明确提出“四位一体”的建设机制,即教育行政部门为“四有”好教师团队建设工作提供政策支持和制度保障;中小学校是建设主体;高等院校特别是师范院校提供理论、科研、高端人才培养等方面的支持;教师发展机构做好统筹协调、协同推进等工作。虽然《指南》对以上四类相关主体的职能已经提出明确要求,但是这四类主体如何形成“团队”并发挥“一体化”功能,需要进一步达成共识和有效联动,充分发挥助力教师发展的资源平台功能。例如,高校专家应在团队名称的规范表达、团队文化的有效提炼、问题研究的科学路径等方面予以有针对性的指导。同时,高校专家作为专家型、学者型教师的典型代表,其自身就是优秀教师的典范,可以为青年教师的发展提供榜样,并为青年教师专业发展过程中的难题提供理论指导。

二、建设路径:突破思维定式与创新行动范式

“四有”好教师团队作为一项创新型的教师发展项目,能够有效满足主体间交往的需要、人的精神的需要和意义价值生成的需要。因此,“四有”好教师团队应成为教师生命展开、理想升华、生活交往的场域,是教师生命成长的精神家园,彰显对人的发展的终极追求和深切关怀,在建设过程中积极回应政策要求,突破思维定式,引领教师实现跨越式发展和抱团发展。

1.突破研究惯性,聚焦难题是起点

“四有”好教师团队建设强调问题导向,但建设过程不是纯粹的课题研究。它要求以科研为路径,在团队成员跨界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发展教师的思维力、创造力和实践力。这就要求,一方面要丰富团队成员间的有效互动,帮助教师养成灵活应变的能力,即从多种角度观察情形,根据他人的反馈做出改变和调整。另一方面要创造更大的合作空间,帮助教师不断超越个人意识,学会将“我”的概念扩展到“我们”。团队成员通过头脑风暴、思维碰撞而设计团队难题破解目标,有利于教师突破自我,进行更高阶的思辨。而通过合作产生的联结感和亲密感,可以强化教师搁置个人的观念和行为,将精力放在实现具体目标、为共同利益做贡献上。难题为教师的敞开提供了空间,为跨界的对话创造了场域。教师在团队研究活动中,得以深化研究者的身份,逐渐懂得冲突的价值,相信自己有能力通过多种方式处理团队分歧,积极寻求他人反馈,将他人视为宝贵的学习资源,进行最完美、最有效的智力活动,能力提升和专业成长自然水到渠成。

2.跨越学科边界,综合育人是核心

“四有”好教师团队要超越传统的以学科或专业为特色的优秀教师团队,致力于跳出学科看教学、跳出教学看教育,再从教育的视角反观学科的育人功能。同时,“四有”好教师团队建设也是校本化的,既要反映学校文化特色,又要超越传统校本教研,深度融入教书育人实践。首先,围绕学科综合育人。除学科素养外,各学科可培养的基础性和通用性素养包括批判性思维、创造性解决问题、会学习爱学习等。各学科可培养的学习心理素养包括自信、热情、创造欲望、学习欲望、学习主动性、责任感、对失败的态度、活力等。其次,围绕主题综合育人。文科类可用马克思主义方法论,通过历史与现实、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实现综合育人;理科类通过思维训练与科学伦理教育结合,增强学生探索未知、追求真理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艺术类以美育人,以美化人,弘扬中华美育精神,提高审美文化素质,增强文化自信。最后,围绕方式综合育人。如STEM 教学模式,没有固定的教材,采用“问题—答案—新的问题—新的答案”的模式,学生的知识框架也不局限于某一学科,而是综合了物理、化学、生物、地理等知识。学生按照自己的兴趣去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从而锻炼创新思维能力,开阔眼界。

3.避免简化理解,学生发展是根本

教育面向人的精神世界,以提升精神境界为目的。要想影响学生的心灵和精神,教师需要拥有境界高尚、内涵丰富的精神世界和教育理念。教师生活世界和理念世界的丰富不仅源于教育生活的完满,更依赖于研究素养的提升。“四有”好教师团队项目不是简单的教师培训,而是要融入培训方式,引领教师专业发展,打造教师专业团队。就其终极目标而言,“四有”好教师团队项目是以建构教师高品质的教育生活为抓手,养成智慧教师,以此引领学生发展,提高学校育人品质。教育发展的源泉是教师,教师发展的源泉是持续学习。教师需要具有极强的学习力,“迅速成为专家”才有可能适应教育的发展,满足学生多元发展的需要。实践中,教师往往被“教师本位主义”所束缚,难以摆脱学科教师的专业身份。但就学生发展的视角而言,学生需要全面发展,教师需要站在学生成长的角度去思考自己的成长,以此扩大知识学习的边界,塑造教师而非“学科”教师的身份。“没有什么事情比成为一个人更重要、更困难的了。教育的首要任务就是塑造人,或者是去知道使人成为人的那种活生生的动力。”学生成长永远是教师发展的立足点,但无论教师还是学生都要回归现实生活。正如怀特海所言,“学生是有血有肉的人,教育的目的是为了激发和引导他们的自我发展之路”,因此“四有”好教师团队项目要树立科学的学生发展观,通力合作打通学科边界,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基。

猜你喜欢

四有教师队伍育人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扎实推进新时代乡村教师队伍建设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常德市依托名师网络工作室推进教师队伍建设
实施精准园本培训 建强培优教师队伍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
“我们都是CEO”育人模式简介
小学英语“四有”课堂构建策略探究
进社区 争“四有”
自我管理出“四有”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