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洗器械两种不同清洗方法效果比较
2022-11-24凃丽春程书侦张杏李丽仙刘亮英深圳市人民医院龙华分院消毒供应室广东深圳518000
★ 凃丽春 程书侦 张杏 李丽仙 刘亮英(深圳市人民医院龙华分院消毒供应室 广东 深圳518000)
随着集中管理的落实,全院复用器械集中于消毒供应中心处理,每天去污区工作人员按照清洗流程集中清洗器械,经过机械清洗或者手工清洗后输送到包装区,再由组装包装人员双人复核器械清洗质量、功能、完整性,如器械清洗质量不合格需要返洗,这部分需要返洗的器械是衡量器械清洗质量的重要指标。医疗器械的清洗质量对医院的医疗质量和患者的治疗效果有重要关系,保障医疗器械的清洗消毒灭菌质量是控制医院感染的主要措施,也是避免发生医院交叉感染的常规方法[1]。目前有很多针对器械清洗方法进行研究对比的报道[2-3],但无论使用何种清洗方法都会因为人为操作、设备原因、器械本身因素等导致部分器械存在不合格的情况,针对清洗后不合格的器械(返洗器械)重新进行清洗的方法及效果报道较少,我科针对器械返锈率高、报废数量增加查找原因并制定返洗器械的标准化操作流程,进行培训实施,取得较好效果,现汇报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20年第4季度和2021年第1季度返洗器械,种类均为我院各科常用器械,包括手术剪、止血钳、卵圆钳、鼻窥、人流吸管、手术腔镜器械等,两组器械类别、材质比较无差异。所有回收的器械均按照常规清洗流程进行清洗、检查包装,发现清洗不合格即返回去污区返洗。
1.2 返洗器械清洗方法
1.2.1 常规清洗将2020年第4季度返洗器械作为对照组,清洗人员按照以下常规流程处理:返洗器械浸泡除锈(除锈剂与纯水比例1∶7,温度50~80 ℃,浸泡时间2 min,锈蚀严重则延长浸泡时间至5 min)—充分漂洗—终末漂洗—消毒—干燥—进入包装区—检查清洗质量—手工喷油润滑保养—进入包装流程或存放备用。清洗不合格器械经组长确认是否报废或继续返回去污区清洗,记录整个流程。
1.2.2 改进方法清洗将2021年第1季度返洗器械作为观察组,以改进返洗器械清洗流程进行清洗,分为三步实施:(1)酶泡刷洗,酶液1∶200,温度45~50 ℃,选择合适的刷子刷洗:(2)刷洗后检查评估分类:①目测无明显污迹或锈迹进入常规清洗流程;②如经酶泡刷洗不干净评估为难以去除的锈蚀;(3)进入标准化除锈流程:①使用除锈剂和煮沸机的沸水按照1∶1浓度配制成温度70~80 ℃除锈液;②使用软毛刷子刷洗锈蚀部位,不可浸泡;③充分漂洗。进入包装区的润滑保养流程与对照组一致。组长现场督导酶液、除锈液配置浓度及温度,督导工人严格按照改进流程实施。
1.3 检查方法
1.3.1 合格率检查由组装包装人员双人复核,采用目测及放大镜下检查返洗器械清洗质量是否符合要求,器械应无污渍、水渍、锈渍,未达要求为不合格。不合格器械退回去污区冲洗处理,当班者做好每日返洗器械名称、数量登记。每月质控员汇总清洗不合格器械总数,根据当月清洗器械总量计算清洗不合格率,作为去污区清洗质量指标。
1.3.2 返锈率检查每日由包装组长检查除锈后存放的器械有无锈迹,记录临床护士反馈无菌物品质量问题并进行查看,分析是否为器械返锈导致。经过除锈后器械仍不合格予以报废并做好登记。
1.4 培训
将改进的流程形成标准化操作流程对去污区人员进行培训,强调评估判断,使用酶液浸泡刷洗,并改变除锈方式,由浸泡除锈改为针对性刷洗除锈。由组长统一进行培训并要求工作人员通过考核实施,加强现场督导落实。
2 结果
2.1 两组器械清洗合格率比较
观察组返洗器械总数为1 431件,清洗合格件数为1 335件,合格率为93.29%;对照组返洗器械总数为1 073件,清洗合格件数为838件,合格率为78.10%;两组器械清洗合格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2.2 两组器械返锈率比较
每天由器械专管人统一检查备用器械基数质量及关注临床反馈器械质量问题,凡是出现返锈的器械及时再次除锈并做好登记。进行返锈率比较:观察组清洗合格总数为1 335件,返锈器械件数为26件,返锈率为1.95%;对照组清洗合格总数为838件,返锈器械件数为92件,返锈率为10.98%。两组返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2.3 两组器械报废率比较
每天由组装包装人员双人复核经过返洗仍不合格的老旧、腐蚀缺损明显的器械予以报废并做好记录,器械专管人与设备专管人交接登记报废器械。经检查登记:观察组总数为1 431件,报废件数为76件,报废率为5.31%;对照组总数为1 073件,报废件数为235件,报废率为21.90%。两组器械报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3 讨论
每日统计返洗器械数量种类,直接反映去污区人员工作质量,也是衡量器械清洗质量的重要指标,本研究通过汇总分析发现2020年第4季度返洗器械数量、返锈率、报废率有待提高,需要加强现场督查。去污区人员按照惯性思维将返洗器械定义为有锈难以清洗干净,直接采用浸泡除锈的方法进行清洗,在浸泡过程中又忙于其他工作,即使使用计时器提醒也难以避免浸泡时间超过规定时间。故除锈操作不规范,工作人员依从性差。因为除锈剂为弱酸性液体,主要通过氧化还原的原理除锈,浓度越高、温度越高或除锈时间越长,越有利于锈渍的去除,但对器械的损伤也相应加大,会引起器械“越除越锈”的现象[4]。为了降低除锈剂对器械的损害,故改进除锈方法,采取局部除锈,用棉签或刷子蘸取除锈剂擦拭锈渍,局部除锈法与器械表面接触范围小,时间短[5]。所以,改进的清洗方法流程将原来的浸泡除锈改为针对锈蚀部位进行局部刷洗除锈。
金属表面的锈蚀分为3类:Ⅰ类(迁移型红锈)、Ⅱ类(附着型红锈)和Ⅲ类(磁性红锈)。由于这3类红锈的成份不同,需要按照器械的锈蚀程度进行分类处理[4]。当器械出现锈蚀时,单靠除锈液浸泡加清洗机清洗并不足以去除顽固锈斑。多酶溶液浸泡可分解生锈器械上的部分有机物,而除锈剂的主要成分是温和的弱酸,通过氧化还原的原理除锈,50~80 ℃的水温能加速其化学反应,使器械的除锈更快更彻底[6],两者相结合能使除锈液发挥最大功效,辅以外力刷洗、机器清洗上油,可提高器械清洗合格率,而使其复锈率降低[7]。故在使用除锈液之前先使用酶液浸泡刷洗一部分返洗器械即可清洗干净而无需除锈,即提高效率又保障器械质量。从研究结果可知,2021年第1季度采用改进返洗器械清洗流程后的器械清洗合格率较上一季度提升15.19%,器械返锈率降低9.03%,器械报废率降低16.59%。说明改进清洗流程对于提高返洗器械清洗合格率、降低器械返锈率及报损率有很大帮助。
去污区人员多为工人,往往凭经验完成工作居多,对器械污染性质区分、器械锈蚀分类及清洗剂的选择不够准确,围绕如何提高清洗消毒质量对工作人员进行专业培训,提高工作人员的专业水平和操作严谨性,由此起到提高清洗消毒质量的效果[8]。在质控分析会上由组长进行两个季度质控数据对比,查阅文献,让工作人员了解到专业评估的重要性及改进流程的目的、方法,并形成标准化操作流程,进行现场培训并实施督导,减少工作人员操作的盲目性,同质化标准化操作也保障了返洗器械的清洗质量。
综上所述,管理者关注清洗质量指标并进行分析改进,通过循证实践制定最佳的清洗方法流程,加强培训及督导落实改进,可以提高清洗质量,降低器械返锈率及报损率,降低器械成本,保障消毒供应中心工作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