略论歌曲《走进香拉巴》的艺术特征和演唱技巧
2022-11-24伍锡典
伍锡典
一、作品简述
(一)藏族音乐简述
中华上下五千年,孕育了璀璨文明,藏族文化便是这个大家庭当中的一员,其文化在我国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藏族的民族音乐又是藏族文化中十分重要和珍贵的部分,藏族音乐具有非常鲜明的民族特色,类型多样、种类齐全,大致有民歌、民间舞蹈、唱念、戏曲等。空阔辽远、婉转悠扬、充满神性是藏族音乐最大的特点,这种音乐风格与西藏地区的自然地理环境和人文背景是紧密相关的。
(二)《走进香巴拉》歌曲简述
歌曲《走进香巴拉》是金鸿为先生作词、刘自华先生作曲的一首具有藏族音乐元素又结合了现代民族音乐创作特点的歌曲。歌曲高亢抒情、民族色彩浓厚,颇具艺术性和思想性,生动地反映了藏家儿女细腻、柔美的人文情怀。近年来,随着“金钟奖”开办,不少优秀的声乐作品得到了广泛的传唱,《走进香巴拉》在金钟奖的赛场上是多数民族男高音青睐的作品,孔庆学、张明旭、钱树林、李金华等都演唱过该歌曲,这使得这首带有浓郁藏族腔调的新创作民歌在社会上受到广泛地关注和深远的影响。用现代派民歌创作技法来表达藏族民族风味是这首歌曲最大的特点,歌曲的旋律抒情不失大气,深情不失特色,悠扬婉转的旋律把作者的内心情感表达得淋漓尽致。抒情性的旋律线条,表达出臧家小卓玛的情感变化,高亢明亮的高音色彩唱出了对太阳母亲的敬畏,这一系列的艺术化设计也使歌曲产生一种独特的美感,让一幕幕美丽动人藏族自然景象浮现在听众的脑海,让听众不仅对带有藏族元素的音乐产生深刻的记忆,还能置身其中,与演唱者达到精神上的共鸣。从演唱者角度来说,还能让演唱者深刻地认识到民族声乐作品的情感和韵味表达,以及深刻了解歌曲背景对把握作品风格的重要性。
二、歌曲《走进香巴拉》的艺术特征
(一)歌词分析
歌词是一种语言艺术,歌词则是歌者在表达音乐时传递情感的载体。《走进香巴拉》的歌词朗朗上口、层层递进、美感十足。开篇就表明作者走进香巴拉所看到的一草一花,并通过比喻、拟人等写作手法来描写香巴拉的自然景观、人文情怀。从音韵上可以看出歌曲中的乐句几乎都归韵在“a”母音,歌曲押韵巧妙、音韵节奏鲜明、富含音乐性,用开口母音设计在乐句的结束利于演唱者表达明朗开放的情绪,也凸显出歌曲抒情的基调,使演唱者在诠释该作品时更具亲切感。一首经典的声乐作品一定是思想性与艺术性皆存,立意深远、感人至深、贴近生活的作品也一定具有高度的思想性。从《走进香巴拉》的歌词中映衬出藏家民族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人民安居乐业、各民族共同发展的繁荣景象,从该作品的艺术内涵可以反映出,作词家金鸿为先生文学创作功底厚实、创作特点鲜明,其作品内容透露出不凡的艺术价值。第一段歌词如下:走进香巴拉,遍地格桑花,太阳播下的吉祥,灿烂在蓝天下;绿色的草地,鲜艳的花朵,就像清纯的女孩,藏家的卓玛。呀拉索,呀拉索。
从歌词的结构来看《走进香巴拉》是以“起承转合”为写作原则,语言精简却不失意蕴,欢快流畅的歌词流露出藏家儿女对美好生活热爱。在第一段的歌词中可以看出作者用词优美、形象鲜明而又富有生活气息,生动地展现出香巴拉人们诗情画意般的生活。歌词的副歌部分词采用了藏族语言“呀拉索”用于填充旋律。“呀拉索”一般在藏语中是用于感叹,也有“好啊”的意思,作者巧妙地把藏族语言融进汉语当中,使歌曲既有现代流行元素,又富有藏族音乐元素特点。
(二)曲式结构
《走进香巴拉》属于“并列单二部曲式结构”由前奏+A乐段+间奏+B乐段+结束句构成,为升F五声羽调式。调式调性相对单一,旋律简单明了、音乐结构清晰、前后呼应且层次分明。在突出民族调性为特色的前提下,充分运用了现代创作技法,使作品既有民族特色又不失现代音乐元素特点。
前四小节为歌曲的前奏部分,作曲家前奏的设计上采用了副歌主题旋律元素,且旋律进行较平稳,以三度之内的级进为主,给人舒缓、抒情的感觉,既点明了歌曲民族性的主题,也为人声的出现起到了氛围上的铺垫。
A乐段5-13小节,共九小节,为非方整性的结构由主音“la”开始,结束在“la”为收拢式终止,凸显了歌曲民族调性的色彩。歌曲通过旋律和歌词的完美结合,表现出作者对音乐结构严谨的构思。此乐段多以的级进方式展开,且多用三度的级进方式为主,深刻体现出连绵且悠扬的音乐风貌。
B乐段为14-17小节,共由4个小节组成,采用了方整性的乐句结构。音乐情绪在前两个小节再现了前奏音乐的主题,使音乐达到了高潮,节奏与旋律的特点突出,在旋律的发展上以波浪式不断推进,进而烘托出饱满热烈的情感基调。
尾声采用了缩减再现的处理,在B乐段结束之后重复了该乐段结束句的歌词,伴随着旋律的发展,把旋律引入全曲最高音,并开始渐慢,形成了一种高亢辉煌的感觉,全曲至此结束。由此可见,作曲家在《走进香巴拉》这首作品中的作曲技法上大胆突破,使得该作品既具有时代性、也具有民族性,是一首可经久传唱的佳作。
(三)伴奏特点
“人靠衣装,佛靠金装”,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高雅且丰富的音乐,单一表达艺术的方式已经不能满足人们对音乐审美的需求。近年来,随着我国歌唱艺术的发展,歌者的歌唱技巧在不断地提升,人们对高水平的演唱渲染歌曲氛围的音乐形式越加重视。而在声乐作品演唱中钢琴伴奏是一种重要的艺术表现形式,可以帮助演唱者更准确更丰富的完成作品,通过钢琴伴奏的与声乐演唱的结合,表达出声乐的综合艺术价值。《走进香巴拉》的伴奏部分对歌曲所要表达的情感基调起到了辅助性作用,在伴奏织体的运用上以分解或半分解和弦为主,凸显出歌曲抒情的风格,前奏中一串串琶音的进行营造出一种身临其境、流畅舒缓的音乐氛围,为演唱者融入音乐情绪起到了很好的辅助作用。主歌部分伴奏织体多以半分解进行,给旋律声部所要表达的诉说性起到了很好的辅助作用,且每个乐句结束伴奏部分有一个高音区的旋律填充,给人一问一答对话般的感觉,为音乐的发展埋下伏笔,趣味性十足。副歌部分与主歌的伴奏织体形成对比,一开始出现的就是琶音后加入半分解和弦,让整个音乐主题在此刻凸显出来,进而达到较高的艺术效果。
三、歌曲《走进香巴拉》的演唱分析
(一)声音技巧
声音技巧是演唱者诠释声乐作品的基础,也是表达好一首声乐作品的必要条件。因此,演唱者首先需要有一定的声乐技巧,才能对自己所理解的音乐提供抒发声音的条件。声情并茂的前提是声,掌握好了声的运用亦可表达出情,进而赋予作品更强的生命力。其次,在演唱声乐作品之前,演唱者需要做好案头工作,深入了解作品的创作背景、调式调性、歌词意思,体会词曲作家的真情实感,再结合个人的声音特点、表演特色、音乐素养等方面,来更全面地表达该歌曲的主旨思想。
从《走进香巴拉》歌词中可以看出,内容上主要以描绘景色以及抒情为主,引子以抒情的音乐发展手法奠定了全曲明朗和抒情的情感基调。开始的A乐段音乐旋律进行得较为平稳,结合歌曲的曲风,演唱者需要在开口的一瞬间找到开阔明亮的音色,演唱时要把对藏族的赞美之情用诉说的方式表达出来,把握住幸福和赞美的情感基调。演唱者在演唱A段过程中应把握好气息与声音的结合,并在气口上要做出合理设计,做到连贯、流畅的。除此之外,在咬字吐字上也要做到“依字行腔、字正腔圆”,应保持在高位置和连贯的气息上,把握字与字之间的有效衔接,做到咬字头、吐字腹、收字尾,始终保持口咽腔处于一种“打哈欠”的歌唱状态。
音乐进行到B乐段时,情感出现了较大的起伏,藏族语言“呀拉索”的出现把歌曲情绪推向了高潮。此时在演唱上我们应注意情绪的控制,为了不影响音色,因此要将喉咙保持在一个松弛的状态,充分打开共鸣腔体,继而发出高亢明亮的声色。歌曲的B段对于演唱的气息也是一个极大的挑战,连续的高音演唱者需要应用好胸腹式联合呼吸的良好习惯,把气息调整在一个较为灵活且充足的状态,进而演绎出清晰明亮、饱满圆润的高音。在B段连接尾声的过渡中出现了全曲最高音小字二组的“B”,此时的母音为男高音相对较擅长的“e”母音,“e”母音属于半开口音,对于男高音来说半开音的声音的质量和气息的运用都优于开口音,因此大多数男高音作品在作曲家最高音的设计上往往是以“e”母音出现。虽是男高音擅长的母音,但在实际演唱过程中还是存在一定的难度,演唱者需要保持气息稳定,在高音来临之前主动提起笑肌、打开牙关,做到一种自然且舒展的状态,既要有高音的高亢明亮还要有中低声区的亲切抒情。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一个优秀的歌者应以科学规范的声音训练为基础,日复一日的训练来达到声音技巧上的完善,并且要不断地通过理论学习和舞台实践,结合自身的实际特点,坚持多方面的借鉴、学习和沉淀来提升自身的声乐演唱水平和效果。
(二)情感表达
音乐是人类历史与文化的重要形态和载体,其中蕴含着人们深刻的思想感情。声乐是一种审美艺术,是通过声音的传递来达到歌者与听众在审美上的共鸣。
从歌词上来说,音乐是一种语言艺术,音乐语言是传递演唱者情感最直接有效的载体。就这首歌来说,咬字的准确与否对歌曲情感的表达至关重要,歌词字面意思和歌曲背景的理解再加以二度创作,在规范咬字的前提下,让字与声的结合能够更清晰、更丰富、更完整,进而表达出歌词情感。从舞台表演来说,该作品的情绪细腻抒情、音乐清澈纯净,因此在肢体动作的设计上应贴合音乐情绪的变化,动作要干净自然,站姿要挺拔亲切,营造出见其人,闻其声,入其境的舞台效果,进而通过舞台表演的艺术化处理来达到歌曲情感的抒发。从文化背景来说,虽然演唱者的声音技术与情感表达对演出效果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但不同声乐作品在风格和情感处理上都存在一定的差异,因此,在演唱《走进香巴拉》这首作品之前歌者应对其作品创作背景、情感基调进行分析,理解作品的人文价值、音乐感情等。只有深刻理解歌曲内涵,表演者在演唱时才能置身其中,从更高的层面审视声乐作品,与作者在精神上产生共鸣,做到准确合理地表达歌曲内涵提升声乐演唱艺术感染力,进而烘托出较好的声乐演唱氛围,使听众更好更准确地理解歌者所表达歌曲情感。比如,在作品的A段以热情诉说的感情的演绎,随着音乐的进行,音乐感情也从平静变为喜悦激动,通过多层次的感情变化来表达出对藏族圣地的热爱之情。在演唱《走进香巴拉》这首作品时应表现出对美好圣地香巴拉的向往之情,仿佛是虔诚的教徒在内心深处呼喊主的感觉,并保持民族元素,诠释好藏族人民朴实、真挚性格特点,且在音乐处理上把握抒情音乐的感情基调,不能因为情感剧烈抒发而导致演唱上的生硬。在B乐段的后半段,音乐情绪进一步升华,再次表达了作者对香巴拉美景的赞赏。随着尾声的到来,此时的音乐情绪也达到了全曲的最高点,但不能太过激进,尤其不能为突出高音而过分表现出喊叫的感觉,这会破坏作品唯美的意境,在演唱最后高音时应注意气息的稳定和发声的统一,而保持感情的输出也尤其重要,做到以情带声、声情并茂,同时在自由唯美的声线中结束全曲。
结 语
藏族文化博大精深,藏族音乐源远流长。近年来,越来越多含有藏族音乐元素的声乐作品井喷式爆发,笔者通过浅析歌曲《走进香巴拉》的艺术风格和演唱处理,深刻认识到了演绎好此类新民歌声乐作品,不仅需要了解藏族本土文化,且在唱法上也要贴合藏族音乐审美特点。歌曲《走进香巴拉》作为一首既体现藏族文化又拥有藏族音乐特色的歌曲,在演唱时歌者应注意风格和韵味的把控,在充分理解调式调性及节奏旋律的基础上,融入自身的演唱特点来进行深入的诠释。在唱法上也要博采众长,结合美声唱法与流行唱法的发声优点,秉承发展继承、与时俱进音乐态度,为促进藏族新民歌的发展和传承贡献自己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