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金氏唱法”对中国声乐艺术的贡献

2022-11-24林花琼

黄河之声 2022年12期
关键词:李谷一中国音乐学院唱法

林花琼

“金氏唱法”是原中国音乐学院院长金铁霖教授的声乐教学艺术的总结方法,这种方法在中国乐坛独领风骚几十年,成为当代最著名的声乐唱法,同时在业内取得了骄人的成绩。

声乐是人类与生俱来的一种能力,这个能力在远古时代通过劳动人民的劳作,而有了雏形。在中国历史上有文字记载的2000年的岁月中,声乐在不断地进步和发展,到了现代声乐从西方声乐独立出来,经过演变和总结,形成了有中华自己特色的民族声乐体系,但是这个体系也是在近代逐渐形成的。

声乐在古代分为两个阶层的表现形式,一是为地主阶级和市井戏院的演出形式,二是劳动者的民间演出形式,这两种形式在现在也经常出现。

我们在观看电视剧的古装戏里,经常有艺人在有钱阶层表演,在北京的故宫等皇家园林里就有大量的戏台的出现,各种戏台子在民间也很多,戏成为古代长期存在的一种生活内容。

除此之外,民间艺人的地头文化也很流行。如在现在的乡下,晚饭后就有地方戏爱好者自娱自乐地进行表演,或在耕作的地头表演。

因此,声乐是产生于人们的文化生活的需要。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声乐成为一种专业,近百年来成为学校培养声乐人才的一个途径。

中国长期处于封建社会,声乐艺术主要来源于师承,各种戏班子的遍地都是,特别是地方戏种更是丰富。现在被列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剧种有很多,而且不少剧种早已消亡。

由于地方戏多,方言多,中国的语言也特别混乱,声乐处于百花齐放的状态,没有统一的标准。在这种情况下,我们为了统一,出现了普通话的方式。普通话是以北京方言为基础,以京剧吐字为特点的一种方言融合。在现在看来,全国标准的普通话在哈尔滨,哈尔滨是由中东铁路建设兴起的年轻城市,只有100多年的历史。

建国以后,中国的声乐分成两股流派,一股是具有西方美声特色的西方流派,一种是以新型的中国民族声乐流派。

由于我国近几十年的歌唱家大多出身于学院,和过去出身于民间的不同,因此不能不提学院派这个词。

特别是到了90年代,一股民歌浪潮席卷全国,除了宋祖英、张也、李丹阳等一大批一线歌星,这些歌星有一个共同的老师,这个老师叫金铁霖。

一、“金氏唱法”的起源

金铁霖出生在音乐之城北国冰城哈尔滨,为什么说哈尔滨是音乐之城呢?哈尔滨在解放前就是一个音乐十分活跃的城市,哈尔滨的历史很短,只有100多年。

因为中东铁路的建设,让松花江边的小渔村逐渐发展成了一个现代化的大城市。除了钢琴之外,声乐、歌唱也是哈尔滨的普遍现象,而且文艺活动十分频繁。少年宫的合唱团、各学校的文艺活动是叫孩子们最羡慕的明星活动。企业、街道各种文艺活动也非常活跃。由于学习苏联,苏联歌曲成为流行歌曲,苏联的美声唱法在哈尔滨也非常流行。

在哈尔滨还有一个著名的音乐盛会,就是每两年一届的哈尔滨之夏音乐会。这个音乐会开始是自己本市搞的,后来有了声誉了,文化部参与了进来,成为一个国家牵头的音乐项目。到了夏季,哈尔滨的各个区都有分会场,主会场在防洪纪念塔旁,全国著名的歌者和舞者或外国团体均在这里展示,一直到今天均是这样。

在这种氛围下,出生在哈尔滨的金铁霖受到熏陶,中学毕业后考取了中央音乐学院声乐系,师从于著名声乐教育家沈湘,毕业后分配到中国乐团担任独唱演员。在我们见到的资料中能看到,以合唱为主的团体青年演员金铁霖经常出现在领唱的镜头中,可以看出,在人才济济的中国乐团能很快担任领唱,绝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作为学院派歌手,金铁霖已经进入到中国顶级歌唱演员的行列。

过去的歌唱演员大多是实践派出身,一般没进过声乐类的学校学习,如郭兰英、王昆等,独领风骚一个时代。

由于中国乐团是中字头单位,代表一个国家级的水准,一些民间歌者为了进一步深造,采取过去那种拜师学艺的方式来提高自己。在这个时候,1967年,湖南花鼓戏小有名气的演员李谷一走进北京,要找个老师学声乐,经人介绍认识了中国乐团的独唱演员金铁霖。李谷一跟金铁霖开始学声乐,因为那个时候俩人都很年轻,不久就成了夫妻。这时李谷一在北京发展得很顺利,唱了不少电影插曲,声名鹊起,逐渐成为继郭兰英之后的女歌唱家一姐。由于李谷一的成功,金铁霖也名声大震,之后被调入中国音乐学院当声乐老师。由于学生出名的越来越多,金铁林成为声乐系主任,后成为中国音乐学院院长,将学院的名声提高到了最辉煌的时期。

金铁霖出名后,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人们将他的教学方法起了一个名字叫“金氏唱法”。

二、“金氏唱法”的内涵

既然被称为“金氏唱法”,那么这个唱法就应该有一个自己的理论体系,那么什么是金氏唱法的理论体系呢?

(一)科学性

“金氏唱法”是金铁霖教授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总结出来的理论体系。这个体系以金铁霖大学时代学习的系统的声乐歌唱为基础,在教学过程中,根据每个学生的自己的特点和问题,有针对性地解决个体问题。除了注重共性问题外,个性问题是侧重点。经过不断的积累和不断地解决个体学生的问题,让学生普遍得到提高,很多优秀的学生在“金氏唱法”的指导下脱颖而出,引领近几十年的乐坛的风潮,让“金氏唱法”成为这个时代的一个标志。

“金氏唱法”的第一个属性是科学性。

科学性是声乐的基本要求,我们普通歌者在唱歌过程中一般都比较自由,在系统学习声乐后向专业靠拢的演员来讲,要有专业的声乐训练,如吐字发音,什么字归什么音,还有呼吸训练、发声、歌唱等训练等。这些训练在声乐教学中大多有统一的标准。

金铁霖在中央音乐学院学习的是以俄罗斯美声特色的歌唱技巧、技法,后到中国乐团当独唱演员。在“文革”时期,中央乐团请有名的京剧演员上课,金铁霖将这两种方法结合起来,在后来的教学活动中,运用美声和民族的特点教授学生,形成一种独特民美唱法,为“金氏唱法”的科学性奠定了基础。

(二)民族性

1981年,中国音乐学院恢复招生,在院长李凌的邀请下,金铁霖进入中国音乐学院声乐系任教。从演员到教师的转变要符合中国音乐学院的办学宗旨,因为中国音乐学院和中央音乐学院的办学宗旨有区别,中国音乐学院主要培养具有中华民族特色的学生,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金铁霖要结合民族特色来探索。

在辅导学生彭丽媛的时候,彭丽媛来自山东,从小受山东地方歌曲的影响,唱歌时山东风味十分明显,金铁霖在教学时注意保持彭丽媛山东民歌的特色部分。

除了彭丽媛外,李谷一的情况也是一样。李谷一是湖南花鼓戏演员,在全国汇演中因花鼓戏《补锅》一举成名。花鼓戏是典型的地方戏,特别是难懂的湖南口音和曲调,有着地方戏显著的特点,这些地方戏在当地很受欢迎,但是到了北方,湖南花鼓戏的曲调能叫人接受,但方言北方人接受不了。因此,湖南花鼓戏要想走向全国,就得改进方言,让北方人能够听懂,这样才能有市场。

李谷一在学习“金氏唱法”的过程中,也是保留地方戏的一些特色,重点改进普通话的训练。经过普通话的训练,李谷以普通话进入标准,在李谷一的声乐训练过程中,重点进行了气声的训练。这是一个有一定难度的训练,特别是李谷一在电影小花里的插曲《绒花》的唱法。运用了气包声的唱法,就是音从口中出来后,气包在声的周围的唱法。我们有机会可以找来歌曲原唱,仔细听一听能够感受出来。

其他歌手在“金氏唱法”下也是这样保留自己的特色,因此,民族性是“金氏唱法”的主要特征之一,保持中华民族的基本特色,是中华民族文化的传承发展的需要。

(三)艺术性

艺术性要求声乐歌唱不是自由地唱,而是有要求地唱。艺术性是声乐的一个要求,一个高层次的要求。

“金氏唱法”追求声乐的作品的完美表现,达到一个较高的层次,让歌唱者的声音经过修饰和精雕细琢成为一个精品。

艺术性的追求,是经过严格的训练才能实现的,可能声乐的基础要求是气息、支点和共鸣,说着很简单,但做起来确实很难。因此,金铁霖老师有句名言,只有聪明人才能学声乐。听起来可能有些人不舒服,感情我们唱的不好的,是不聪明。其实琢磨起来不是这个意思,而是因为声乐作为一个艺术门类,只要不是哑巴,每个人都能唱歌,但唱歌与唱歌是有很大区别的。举个例子来说,专业演员和业余演员相差在哪里?有一年央视春晚,两个《星光大道》冠军走出来的农民兄弟和一个专业的歌唱家同台唱一首歌,如果单听的情况下,农民兄弟的嗓音确实很好听,但和专业的歌唱家同台一比相差很远。而且这位歌唱家也是“金氏唱法”的传人。差在哪?差在没有专业演员对声音的修饰,只有通过专业的、长期的训练才能做到。

(四)时代性

“金氏唱法”是时代的产物,是在这个特定的时代产生的,自然要为时代服务。由于“金氏唱法”效果显著,在几十年里受到热捧,学习的人越来越多,特别是在明星很红的时代,学习声乐想成为歌星,成为一代年轻人的梦想,因此学习的学生就多起来。

我们这个时代提倡主旋律音乐,而“金氏唱法”的歌手十分适合主旋律基调的要求,故在教学中,“金氏唱法”也将时代性列为一项重要内容。

时代性是每个时代的需求,无论是过去还是在将来,声乐艺术都脱离不了时代的要求。古代有古代的时代性,未来有未来的时代性。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声乐也会走向新的台阶,紧跟时代步伐,努力向前。

三、“金氏唱法”的贡献

作为一个时代的人物,如今金铁霖教授已经80多岁了,它的黄金时代已经过去,但是作为“金式唱法”为一个时代点燃了前进的火炬。通过央视等媒体,我们经常能够看到“金氏唱法”的弟子们的身影,他们成为这个历史时期的一批明亮的群星。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金氏唱法”受到过狂热的追捧,培养了无数优秀的歌者,尽管有争议,但是无损他高大的光辉。

那么什么是“金氏唱法”的贡献?

(一)挖掘

声乐是一门综合艺术,在它的发展道路上,从古到今都是多元化不断前进的。不仅中国如此,世界各国的声乐也是如此。在中国有着5000年的文明史,有文字记载的就有2000年,在历史长河中,有许多优秀的文化因素,“金氏唱法”就是在这祖国声乐学的挖掘中吸收营养。

如各种地方戏,特别是京剧。京剧进京只有不到200年的时间,但“金氏唱法”吸收京剧的字正腔圆等特点,应用到实践中,让祖国的优秀的元素放出异彩。

同时,“金氏唱法”又结合俄罗斯美声唱法,强调头腔共鸣,通过民族和美声的结合,发明了民美唱法,这就是金氏唱法的核心部分。民美唱法也同样受到同行的热追,并被有些声乐教育家嘲讽为千人一声的问题,但是能做到千人一声这是了不起的壮举。

(二)继承

中国音乐学院主要是培养中国特色的音乐人才的学校,无论是声乐还是器乐,都是以中国民族特色为主。因此,继承传统的中国民族文化是学校的办学宗旨,也是与培养西洋音乐人才的中央音乐学院的一个区别。

只有继承中华民族的传统音乐文化,才能保持中国文化的传统特色,让中国文化能够一代一代的传承下去,这也是“金氏唱法”的一个历史使命。

“金氏唱法”有鲜明的民族特色的元素,也是对民族的文化的科学总结,同时也是民族声乐的艺术的精华的提炼,有助传播适合未来的不断进步的需求。

(三)创新

“金氏唱法”是集体智慧的结晶,是金铁霖教授几十年声乐教学的经验总结,是在实践中不断改进,不断发现问题,不断总结出来的。在实践中,每个学员的问题不一样,用已知的方法有时解决不了问题,这就需要用各种办法来解决,而且有些办法可能是长期思考、实践、改进的结果。

这就需要因人而异,一把钥匙开一把锁,对具体问题有针对性。这个问题可能出在甲同学身上,但对乙同学无效,因此要不断地创新。这些创新可能是前人没有的方法,如可以用气功的方法解决气息不足的问题等。

(四)发展

声乐是不断前进的艺术,不能停留在以往的套路中,必须要有战略的眼光,为未来的世界拓展思路。

除了用民族特色的元素外,“金氏唱法”还请了大量外教进行中外声乐的交流活动。声乐伴奏引进高端的斯坦福钢琴,基本采取一对一的授课方式,也培养美声唱法的学生,同时包容通俗唱法的学生。在中国音乐学院也有专门的通俗唱法的课程,因为通俗唱法逐渐成为一种流行的趋势,这是未来要引导和不断适应的问题,通过共性和个性的改进,培养出出色的未来声乐的精英。■

猜你喜欢

李谷一中国音乐学院唱法
李谷一养生爱吃野菜
金砖国家人文交流论坛
“中国唱法”不如叫“中式唱法”
浅谈民族唱法与通俗唱法的融合
中国音乐学院高水平研究型大学建设的思考与规划
“The Opera Among the Operas”: A Review on Mozart’s Masterpiece Don Giovanni
李谷一“抢歌”
李谷一“抢歌”
李谷一抢歌
论科学的发声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