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资源整合视角下高校图书馆资源建设路径研究
——以音乐馆藏为例

2022-11-24黄乐燕

图书馆 2022年9期
关键词:馆藏数据库图书馆

黄乐燕

(杭州师范大学图书馆 杭州 310018)

馆藏资源是图书馆的根基。在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新时代,对高校图书馆馆藏资源的充分利用,能使读者精神得以充实,心灵得到慰藉。探索拓宽馆藏资源的建设路径,不仅能促进高校图书馆实现专业化良性发展、增强学科建设及专业教学方面的资源优势,还能为师生用户提供高质量的学科资源,为高校专业教学和学术科研活动提供优质服务和强大助力,并彰显本馆特色。在文献资源管理逐渐转向知识信息管理,并迅速朝着“数字化”“智能化”“体系化”“集成化”方向发展的大趋势下,有力的资源整合有利于实现高校图书馆馆藏资源建设目标。而音乐馆藏等资源是馆藏资源建设的特色,探索音乐馆藏资源的建设路径也有利于强化图书馆以服务教学科研为中心的基本职能。

1 资源整合理论概述

从字面意思来看,整合是指整理聚合。它广泛存在于各个领域,是将相关事物整理聚合为有机整体,该集合体不仅能拓宽原有的规模,还能增强整体效益,产生1+1>2的效果。从实质上来看,整合是遵循一定的标准将单独事物聚合起来,构建为有机整体[1]。而资源整合,是依靠技术手段将原本各自独立的资源系统所含的内容、功能以及方法通过全面优化和系统重组,构建具有更高效率和更好效能的资源有机整体。

图书馆音乐馆藏资源整合,是指图书馆遵循一定的标准规范和相关原则,对各类音乐资源,包括馆藏书目资源、音像资料、曲谱手稿资料、数据资源、虚拟资源以及自建数据库等进行系统整理和有机结合,形成规模更大、效能更高的资源集合体,并通过统一规范的数据存取方法,为各类用户提供资源服务[2]。

2 高校图书馆音乐馆藏资源整合的意义

当前,高校图书馆的音乐专业师生用户及音乐读者用户的需求日趋个性化和多样化,促使图书馆通过资源整合并利用先进的数字化技术,对各类音乐馆藏资源和网络音乐信息资源进行整理聚合,构建跨平台的音乐信息资源体系,促进各类音乐资源的相互融合,为读者用户提供有价值的音乐特色馆藏资源和高效便捷的个性化服务。图书馆对音乐资源进行整合后,还能形成统一高效的用户交互接口,能帮助读者用户实现对信息资源的高效检索,并减少资源响应耗费的时间[3]。图书馆资源整合的意义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一是助于构建高效信息服务平台,提供高效服务。图书馆对馆藏音乐资源的整合加工,有助于构建高效的音乐资源信息服务平台,实现对馆藏信息资源价值的充分发掘和准确揭示,为读者提供高质量的馆藏资源和高效便捷的信息服务,并促进馆藏资源的增值,更好地满足多元化的读者需求。

二是便于读者高效获取所需资源,提供精准服务。图书馆在开展音乐资源整合的实践过程中,对各类音乐馆藏资源进行合理评价,能为读者用户提供科学指导,帮助读者用户高效有序地获取所需资源。图书馆依托经过整合的资源,实施科学的统计分析,并对服务方式进行升级创新,不仅能保障图书馆各项职能的良好发挥,还能促进图书馆特色馆藏的长远发展。

三是利于过滤资源、减少信息污染,提供优质服务。网络音乐信息资源较为驳杂,其中包括网络音乐、音乐评论、音乐曲谱等等。图书馆通过资源整合,加强信息资源过滤,减少信息污染,实现去粗取精,能为音乐读者用户创设健康绿色的网络资源环境,个性化提供高质量的信息资源。

3 高校图书馆音乐馆藏资源整合的价值

高校图书馆音乐馆藏资源主要包括两类:一类是实体馆藏资源,一类是网络虚拟馆藏资源。实体馆藏资源主要是图书馆在物理空间内存储的馆藏文献资源。网络虚拟馆藏资源,是通过计算机系统和网络平台实现搜集获取和整合聚合后,供读者用户在线使用的数字资源。高校图书馆的两类音乐馆藏资源各有优势,对其进行资源整合具有重要价值。

3.1 教学科研的有效保障

高校图书馆的实体馆藏资源便于读者用户查询借阅,能为读者用户的教学科研活动提供实体资料支持。网络虚拟馆藏资源为读者用户的教学科研活动提供了丰富的数字化资源和高效便捷的信息服务,使他们在日常教学、学习和学术科研等各项活动中,随时随地均可利用网络虚拟馆藏资源获取所需信息资料。

3.2 知识信息的便捷传递

高校图书馆音乐馆藏资源能妥善储存和快速传递各类知识信息。图书馆依托信息技术构建音乐数字资源,例如各大专业音乐院校建立了大量的音乐特色数据库,形成跨越时空和突破地域的音乐信息中心。同时借助网络等现代化技术,高效便捷地向读者用户传递音乐馆藏资源和相关信息,从整体上加快知识信息的传播效率,促进馆藏资源充分发挥其效能和价值。

3.3 隐性教育的良性开展

高校图书馆音乐馆藏资源利于开展隐性教育,在潜移默化中影响读者用户等群体。例如图书馆通过馆内背景音乐的设置、音乐馆藏体验区的互动或定期开展音乐方面的讲座及沙龙等形式,能有效提高读者用户的文化素养和综合素质,间接培养其道德情操,增强隐性教育效果。

3.4 知识创新的有力支撑

高校图书馆音乐馆藏资源能为读者的音乐知识创新提供强大的支持和保障。多元化和个性化的音乐馆藏资源蕴含了创新必备的基础资源,在音乐馆藏空间体验过程中,更能激发读者用户的创新意识和能力,进而为知识创新提供人才资源。

3.5 品牌形象的美好塑造

高校图书馆音乐馆藏资源体现了图书馆的特色和个性服务理念,使读者用户的个性化需求得到充分满足,对塑造高校图书馆的服务形象和品牌具有重要价值。

3.6 文化价值的精确传播

高校图书馆凭借其多元化特色化的馆藏资源,为读者用户创造了获取知识信息的重要渠道,能精确引导读者用户从馆藏资源中获取所需的音乐知识信息,感受音乐蕴含的文化价值和独特魅力。

4 高校图书馆音乐馆藏资源整合的原则

随着高等音乐教育的普及和发展,音乐艺术类学科建设对高校图书馆的资源保障提出了新要求,高质量建设音乐馆藏必须实现对现有音乐馆藏资源的整合。由于音乐本身的特殊性,音乐馆藏资源整合过程主要遵循针对性、系统性、客观性和动态性等原则。

4.1 针对性原则

高校图书馆对音乐馆藏资源进行整合时,首要的是须考虑读者用户的各项需求,综合分析读者用户的需求特点,有针对性地聚合价值更高、更能满足读者用户需求的音乐资源,据此对资源整合的具体范围进行准确定位,为读者用户提供高效便捷的资源服务,并创建交互工具,便于读者用户根据自身需求,对馆藏资源进行深入挖掘和有效获取[4]。以用户为中心、以用户需求为导向的理念有利于满足用户个性化需求。只有不断挖掘、开发、拓展、引导用户需求,及时、准确、全面回应与满足用户需求,才能更好地推进图书馆的高质量、可持续发展。

4.2 系统性原则

目前,“拿来就用”和“用完不管”的馆藏资源利用思维仍然存在,体现为对用户感受、用户心理等方面缺乏追踪关注,资源存放呈碎片化状态。鉴于此,高校图书馆要对音乐资源,特别是学术价值较高的音乐资源进行系统连续的收集和整理,并加以比较和筛选,提高音乐馆藏资源在教学应用和学术科研等各方面的实际价值。高校图书馆在整合资源的全过程中,要紧扣资源增值的发展目标,对资源整合涉及的各项因素进行综合考量,实现最大化的资源增值[5]。

4.3 客观性原则

在资金短缺、人才短缺等现实背景下,图书馆在收集整理音乐馆藏资源的过程中,必须秉持科学严谨、求真务实的态度,依据客观需求和实际能力展开科学分析和准确计量。在实施资源整合的过程中,要获取客观真实的资源,依据客观事实,科学制定和合理调整资源整合的具体方案和各项措施,促进资源增值[6]。

4.4 动态性原则

图书馆要注重增强开放性与时效性,遵循动态性原则实施资源整合,要实时关注和定期跟踪音乐学科教学应用和学术科研价值较高的网络资源,进行动态化更新。同时定期整理音乐馆藏资源,及时筛选过滤淘汰资源,尽力向读者用户呈现动态更新、最具价值的馆藏资源。

5 高校图书馆音乐馆藏资源整合的方式

音乐馆藏资源属于高校图书馆的特色馆藏资源。对音乐馆藏资源进行有序整合,能为师生提供丰富多样的个性化资源,满足读者的动态需求,这也是音乐教育和学科建设不可或缺的特色内涵建设。高校图书馆可从音乐资源来源、音乐资源呈现方式、音乐资源种类等方面着手,对音乐馆藏资源实施全方位建设开发和整合,实现最大化的综合效益。

5.1 深入开发地方传统音乐资源

深入挖掘地方传统民族民间音乐文化,实现对音乐馆藏资源的地域化、多元化、特色化开发。高校图书馆要大力开发区域范围内的音乐资源,根据高校办学特色,契合高校学术科研目标,开发当地音乐资源,并构建区域特色显著的音乐资源库,实现对馆藏音乐资源的极大丰富[7]。高校图书馆要依托现有的资源条件,联合音乐学院专业人员深入民间考察本地区的音乐生态资源,获取具有原生态特点的音乐资源,为建设开发音乐馆藏资源提供一手资料,构建具有本地特色的音乐资源库等,以此传承音乐生态资源并对其进行抢救保存,同时为音乐专业教育和相关学术科研活动提供资源支持。

例如,星海音乐学院基于对岭南地区音乐文化的考察,规模化、系统化地开发了岭南地区广府音乐、潮汕音乐、客家音乐以及少数民族音乐资源;四川音乐学院对西南地区的音乐文化资源进行考察和开发利用,构建了“西南地区民族民间音乐书目库”;武汉音乐学院开展的学术采风,对诸多民俗音乐包括宜昌巴楚音乐、恩施土家族音乐等进行田野调查,从而创立了音乐特色资源数据库;西安音乐学院与民间戏剧团加强交流合作,系统整理和妥善保存了陕北地区优质的戏曲资源和民间音乐,在此基础上构建了“陕北民间音乐资源数据库”。此外,关于我国民族民间音乐的数据库还有中国音乐学院图书馆创建的“中国民族民间音乐展演采录数据库”、上海音乐学院的“中国民族民间音乐文献数据库”等等[8]。这些专业的民族民间传统音乐资源库的建立,实现了对音乐馆藏资源的有效整合,为师生们深入了解和研究中国民间音乐提供了平台和便利。

5.2 深度耕耘校本特色音乐资源

高校要根据自身的音乐专业设置和办学特色,深耕特色音乐馆藏资源。考虑到音乐馆藏资源的特殊性和多元性,为了提高音乐数据库检索的便利性,高校要联合可靠的专业机构,对音乐馆藏资源数据库进行优化构建,从而拓宽音乐馆藏资源数据来源,并安排专业人员做好数据维护。我国各大专业音乐院校已建设了较多规范标准且具有权威性的特色音乐数据库,其中涵盖了多媒体数据库、全文数据库以及书目数据库等。例如,中国音乐学院根据专业的设立构建了“中国现代风格音乐多媒体数据库”和“中国当代民族乐器表演艺术家数据库”;武汉音乐学院构建了“武当道教音乐资料数据库”“编钟及相关古乐器音乐资料数据库”等;西安音乐学院构建了“金石之乐——中国出土古代乐器信息管理系统”“中国音乐考古资料计算机管理系统”等;星海音乐学院构建了“岭南音乐音响数据库”“岭南音乐全文数据库”等。

但考虑到音乐特色数据库规模相对较小,且更新比例相对较低,缺乏对音乐信息的深入加工等,普通高校可根据自身的音乐专业设置,结合音乐教学科研需求,开发音乐专业研究生论文数据库(如中央音乐学院、中国音乐学院和西安音乐学院都建构了研究生论文数据库)、曲谱数据库(如中央音乐学院的馆藏乐谱全文库和天津音乐学院的电子乐谱库)、音乐专业核心期刊数据库(如中央音乐学院馆藏音乐核心期刊全文库和馆藏外文音乐期刊全文库)等特色数据库,并结合地方资源特色优势,对特色专题数据库进行编制,形成连贯完整的音乐资源数据库。高校图书馆还要加强对网络音乐资源和音乐相关信息的采集、编辑和分类、组织,构建网络信息导航系统,为院校师生提供各类音乐报刊、网站的链接,便于读者迅速获取更多所需的音乐资源。

5.3 深化拓展多元文化音乐资源

音乐是一门特别的学科,它是一门听觉艺术,馆藏资源不仅仅包括文字书目的馆藏,还包括了曲谱、乐器、音像资料等多种存在形式,所以高校图书馆要对这些多元化、个性化的音乐资源进行整合利用。

一是对乐器馆藏进行实物呈现,我们可以根据自身需求构建“民族乐器陈列馆”,收纳并陈列各类传统民族民间乐器,包括二胡、唢呐、竹笛等具有代表性的民族乐器,马头琴、葫芦丝等少数民族乐器,以及箜篌、古琴、瑟等中国传统乐器。高校图书馆也可以构建“西洋乐器陈列室”收纳陈列西洋管弦乐器,例如吹管乐器长笛、黑管、长号等,以及弦乐乐器大、中、小提琴等等。这些乐器的实物展现,为音乐专业师生的乐器理论、中国音乐史学等学科教学和建设研究提供了实物资源,同时也为非音乐专业师生提供了更直观的认识。

二是以各种音乐主题和题材形式呈现特色馆藏资源。如国外以作曲家为主题的“贝多芬数字档案”“李斯特在国会图书馆”,以作品为主题的“中世纪手稿数字图片档案(DIAMM)”,以馆藏为主题的“茱莉亚手稿收藏”“SLUB数字音乐收藏”等多种表现形式的数据库[9]。这些不同主题和不同形式的音乐馆藏资料的整合呈现,使广大师生能更加系统和深入地了解相关主题内容,也为教学科研带来便利和驱动力。

三是以不同音乐体裁呈现数字馆藏资源。例如声乐体裁的有中央音乐学院的“外国声乐作品库”和西安音乐学院的“馆藏声乐曲目数据库”,中国传统戏剧体裁的有天津音乐学院的“中国京剧音配像精粹”“上海东方电视京剧绝版赏析”等,器乐体裁的有中国音乐学院的“中国当代民族器乐表演艺术家数据库”,音乐理论体裁的有天津音乐学院的“中国音乐美学史教学辅助库”“西方音乐美学史教学辅助库”“西方美学电子书”等。

总之,高校图书馆要对各类音乐相关馆藏资源进行优化整合,为院校师生和各类读者提供音乐知识信息相关的资源和便捷化个性化的音乐数据库检索;同时,对音乐馆藏资源进行精心筛选、系统整合和有序链接,将音乐信息单元有效转化为音乐知识单元,构建音乐知识库,依托信息化平台,为院校师生和各类读者提供音乐知识共享和增值服务,彰显馆藏特色,实现对多元化、个性化音乐资源的开发整合和优化创新。

6 高校图书馆音乐馆藏资源整合的路径

基于资源整合视角,高校图书馆可通过以下路径加强音乐馆藏资源建设。

6.1 增强馆内跨科跨库融合

高校图书馆要致力于建设“高、精、尖、特”的音乐馆藏资源,在凸显音乐馆藏资源专业性的同时,增强多学科跨学科跨数据库融合服务能力。由于音乐馆藏的特殊性和多样性,高校图书馆要对音乐馆藏资源的编目形式和具体分类进行优化,最大化促进音乐馆藏资源发挥其效力,形成优质高效的信息检索服务。高校图书馆要促进音乐馆藏资源与其他馆藏资源展开关联度建设,提高音乐馆藏资源利用效率。在编目上,高校图书馆可适当沿用中国图书馆分类法,或者采用CNMARC机读目录格式,对中外各类音乐馆藏资源实施多元化、立体化的分类编目。由于音乐资源的特殊性会形成不同的检索结果,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用户使用,高校图书馆应对其编目进行规范统一,采用标准化分类方式,增强其跨学科融合服务能力,高度契合和充分满足高校师生和各类用户的多元化需求[10]。以美国斯坦福大学为例,该高校图书馆利用OCLC Connexion对音乐馆藏资源实施联合编目,并通过WorldCat对相关书目进行共享;在编目过程中,编目人员对各字段实施准确标目,对一种资源形成多种分类,据此强化音乐馆藏资源建设,并增强其跨学科融合服务能力,同时借助SciVal跨学科科研工具,分析如何利用SciVal辅助馆藏资源建设,对实际工作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11]。

由于各大领域、学校都有不同的数据库,图书馆需将各大数据库进行有机整合,运用跨库检索技术来提升用户搜索的便捷度及资源获取效率。跨库检索技术模式也称多数据库检索模式,它将多个异构数据库作为整合的对象,整合之后为用户提供统一的检索界面,可同时检索多个数据库,将用户的检索请求转换成相应的数字资源和检索语言,并且排序和整合资源系统返回的检索结果,为用户提供便利和直观的浏览效果[12]172。

高校图书馆跨学科跨数据库的协同创新,为音乐读者们提供了高效优质的服务模式,满足了高校音乐专业教学和学术科研活动的需求。

6.2 促进馆际共建共享合作

当前,各大高校图书馆日益重视音乐馆藏资源建设,通过内联与外引的方式,增加了音乐馆藏资源的开发力度,形成了多元化的音乐馆藏资源。各大高校图书馆对现有的音乐馆藏资源实施进一步整合,形成知识整体观,并协同创新,为高校开展音乐专业教育和相关学术科研活动、传承区域范围内的音乐文化提供强大助力。2009年,在天津召开的全国20多所高等音乐艺术院校图书馆馆长会成立了“全国高等音乐艺术院校图书馆联盟”,在此会议上达成多项资源共建共享共识,其中包括了馆际文献传递、音乐书谱联合编目、电子资源联合协调采购、特色资源分建共享等。这为十几年来各大音乐院校的馆际交流和资源共建共享建立了深厚的基础[13]。

除了同类院校间图书馆的合作整合,我们还要拓宽合作渠道,与区域范围内设立的各类文化服务机构展开高效深入的横向合作,对多方资源进行整合。例如,天津音乐学院图书馆与天津市博物馆、文化馆以及图书馆等加强合作,包括学术交流、书目编撰以及馆际借还等业务往来,据此实现了对音乐馆藏资源的有效整合[14]89。上海音乐学院图书馆与区域内其他高校图书馆联合构建区域发展机制,通过对音乐资源进行共建共享,形成了多元化的音乐馆藏资源,实现了对馆藏音乐资源和相关服务的良好拓展[14]89。高校图书馆要跨区域实施联盟合作,很多音乐学院的自建数据库都加入了全国高校图书馆联盟、全国音乐院校图书馆联盟等机构,实现了跨区域和跨界的横向馆际资源整合,在提高馆际资源利用率的同时,也推进了音乐馆藏资源建设。

高校图书馆也可利用知识付费和会员有偿服务等模式,既能保护知识产权,也能为馆际资源共建共享平台持续良好运行提供保障。各大高校通过此项举措能深入挖掘、有效整合和凝聚音乐馆藏资源特色,实现资源共享、互利互惠、协同发展等目的,构建具有专业化特点的长效发展机制。

6.3 丰富数字音乐馆藏内涵

高校图书馆要秉持创新开放的心态,灵活运用物联网、大数据、5G、人工智能等技术加强数字资源建设,一方面是要推进文献资料数字化,另一方面要实现专业数据库系统化,从而丰富音乐馆藏资源内涵。高校图书馆要构建网络应用平台,拓宽数据库的应用和覆盖范围,不仅要将馆内现有馆藏资源数字化,还要将无限的网络数字资源进行深入整合,从而拓宽音乐资源数字化建设的深度和广度。例如,图书馆可依托TPI6.5平台技术,对多元化的音乐馆藏资源体系进行构建,可借助KUKE数字图书馆相关技术,实现高频率的资源更新,还可通过超星学术视频清晰呈现各类音乐馆藏资源等[14]90。

高校图书馆还需引进高素质的数字化技术专业人才,依据音乐主题、音乐体裁、音乐人物等方向对有价值的信息进行分类重组整合,建立相对应的资源导航库,以此深入挖掘价值高、层次深的信息,为师生提供对应学科门类和一站式的检索服务[12]172。

高校图书馆要对现有图书馆管理工作人员进行定期的数字化技术应用与服务培训,提高其数字技术应用能力,从而使本馆的整体数字化水平得到提升。

6.4 构建智能个性服务体系

高校图书馆在开展音乐馆藏资源建设的过程中,要构建智能和个性化的服务体系,优化利用音乐馆藏资源,为用户提供优质高效的智慧服务。平台可引进智能管理集成系统等,形成科学的平台设计,高效对接用户需求,并选用适当方式,加强智慧服务对用户学习、社交和学术科研等各类应用环境的良好融入。高校图书馆要通过构建高效的多维智慧服务体系,以多媒体数字化形式呈现音乐馆藏资源,简化各项操作流程,为各类用户提供高质量的智能化个性化服务,提升用户体验[15]。

高校应增加资金投入,对图书馆的空间进行提质改造,为音乐馆藏单独开辟一个体验空间,其中不仅仅包括音乐书籍、期刊、曲谱资料、音像资料等等,还需要有专业的试听室、练歌房、MIDI实验室、小剧场等多功能音乐体验区域,为教师备课及学生学习体验,提供多样化智能化的沉浸式体验空间。在馆员配置上,可增加有音乐专业背景的馆员,能够更专业地对音乐馆藏及音乐体验馆进行管理,也能为师生提供更优质的服务。通过一系列智能和个性化的专业服务构建,高校图书馆可以推进馆内音乐资源、读者需求和服务形态的有机互动和整体融合,推动图书馆特色馆藏事业不断向前发展。

7 结语

综上所述,在科技、经济发展对信息、知识需求日益高涨的背景下,在图书馆去中心化及边缘化的趋势下,在当今高校美育教育需求日益受到重视的情况下,具有独特功能的音乐馆藏资源建设,必须要遵循针对性、系统性、客观性以及动态性等原则,将高校图书馆甚至外界无限资源通过有效的建设路径进行系统整合,展现其促进教学科研、存储传递知识信息、隐性教育、科技创新等重要价值,最终为高校音乐专业的教学和相关学术科研活动的开展提供有力支持,也为热爱音乐的广大师生提供专业、全面、前沿的音乐馆藏资源服务。总之,图书馆音乐馆藏建设应从过去对信息的关注,发展为对用户的关注,将“以人为本”核心理念作为图书馆资源整合的重心,以此强化图书馆馆藏资源利用的时代功能。

猜你喜欢

馆藏数据库图书馆
名家书画:浙江省文史研究馆馆藏书画作品选刊
图书馆
数据库
数据库
数据库
数据库
介绍两件馆藏青铜器
去图书馆
馆藏兵团文献利用分析实证研究
试论馆藏知识的使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