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课堂古诗趣味教学策略研究
2022-11-24张建文
张建文
古诗承载着先贤的思想智慧和高雅志趣,描绘日月星辰、青山绿水,记录着民族的悠久历史和文化。亲近古诗、学习古诗、探究古诗有助于学生养成高雅的情趣、博大的胸怀和强大的文化自信。小学语文教师要采取恰当的教学策略,帮助小学生提高古诗品鉴兴趣和能力。
一、小学语文课堂古诗教学现状分析
良好的古诗教学策略和方法可以帮助学生在古诗词学习期间,体会古诗优美的意境,探索作者浓烈的情感,感受到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然而,笔者通过对当下小学语文古诗教学现状的分析发现,实际教学中存在着课堂氛围沉闷、教学效果不佳的问题,部分学生缺乏古诗学习兴趣,难以理解古诗中的意境和作者的情感。因此教师需要尊重小学生的认知规律,积极组织古诗趣味教学活动,营造良好课堂氛围,提升教学活动开展的有效性。
二、小学语文课堂古诗趣味教学策略
其一是以图引入,激发探究意愿。皮亚杰认知发展阶段理论认为,小学生的思维正处于具体运算阶段,抽象思维能力不强,需要借助具体事物的支持展开思维活动。[1]因此教师可以结合小学生的认知水平,借助互联网收集与教材中古诗相关的照片、连环画等,也可以借助教材中的插图导入教学,帮助学生展开想象,激发探究意愿,促使学生对新课古诗的内容产生探究兴趣。
以统编版《义务教育教科书·语文》(以下简称“语文教材”)二年级上册《望庐山瀑布》教学为例,课堂教学活动伊始,教师可先告诉学生所学古诗为作者望庐山瀑布时所想,并鼓励学生想象庐山瀑布的形态特征;在通过问题激发学生好奇心后,接着教师就可引导学生欣赏教材中的插图,并尝试分享自己“望庐山瀑布”时可能会想到的内容,讨论如何通过语言突出瀑布“高”的特点;最后教师对学生的观点进行总结,并简要指出本课古诗的特点,使学生体会到李白如何通过简短的古诗描述庐山峰岩奇秀、泉瀑飞湍的情境,使读者能够很自然地感受诗人的开阔胸襟和昂扬气概。教师巧妙利用教材插图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力,并在教师的引导下产生阅读古诗的意愿,产生探究作者写法、情怀等元素的动机,通过充满趣味性的导入环节,可为后续教学活动做好铺垫。
其二是自主挖掘,品鉴古诗特色。鉴于小学生古诗鉴赏能力较弱,很多教师都会将古诗特色通过语言直接教授给学生。[2]这种教学模式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语文课堂趣味性不足。为使学生能够在品鉴古诗特色的同时,强化咬文嚼字、细致分析的能力,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自主挖掘古诗中值得品鉴的内容,对作者遣词造句、描述角度的选择等展开讨论,并提出自己在古诗鉴赏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或产生的疑惑,使学生在师生互动或生生讨论的过程中,提升古诗鉴赏水平。
以统编版语文教材三年级下册《惠崇春江晚景》一课教学为例,讲解古诗前,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自主阅读古诗,鉴赏诗中的意象,并鼓励其分享自己的古诗鉴赏成果,在学生分享自己喜爱的诗句期间,教师还要通过质疑、追问等方式拓展其对诗句的鉴赏深度,如在本课诗句鉴赏中,教师不仅要引导学生关注“桃花”这一意象,更要引导其分析“三两枝”中的数字,使其意识到作者描述的是早春桃花刚刚绽放的景象,从而在培养学生深度鉴赏意识的同时,使其体会到古诗词的魅力。教学过程中,教师还要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困惑,如学生会发现“桃花”“鸭”“芦芽”等意象都可以在教材插图中得到展现,但“河豚”却没有出现在插图中,进而主动向教师提出自己的困惑,这种鼓励学生提问的方式,可以更好地激发学生的思考意愿,对作者的想象和情感进行更深入的探究。
其三是趣味诵读,体会作者情感。诵读是帮助学生真切体会作者情感的重要途径,也是古诗教学的重要环节。[3]为提升诵读活动的趣味性,教师可以采取多样化的诵读方法,如独立朗读、小组竞赛、配乐朗诵、模仿朗诵等,以此保持诵读活动的多样化和新鲜感,促使学生积极参与诵读活动。
以统编版教材五年级上册《示儿》一课教学为例,为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作者的悲伤之情,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多次、反复诵读“死后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两句。学生初次诵读时,往往存在“不够悲伤”的问题,这时教师可以巧用语言创设情境:“看到金国侵略者烧杀抢掠,作者怎么能不悲伤?”然后再引导学生再次进行诵读,并想象“百姓流离失所,背井离乡”的场景。在教师的辅助下,很多学生都能够通过诵读体会作者的悲伤情绪,强化对作者内心情感的理解,产生诵读的成就感,提升诵读热情。当学生能够充满感情地朗读这两句诗句后,教师还可以组织竞赛活动,将班级学生分为两组,以诵读的方式展开组间竞赛,进一步激发学生将情感融入到诵读活动中的积极性。教师组织学生开展趣味诵读活动,可以形成良好的班级学习氛围,促使学生融入古诗情境中,准确体会作者悲痛的情感。
其四是鼓励创作,搭建表达平台。不同学生在品鉴不同诗歌的过程中,会产生独特的想法和见解,但受到课堂教学时间的影响,很多学生的个性想法都难以得到表达机会,长此以往,不仅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会受到抑制,其思考的积极性也会受到打击,思维品质的发展也会受到影响。为激活学生思维,使其愉悦地解读古诗,并分享自己的独特观点,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在古诗鉴赏后自主创作,通过创作音乐、美术、舞蹈、文章等方式表达个性想法和见解。
以统编版语文教材六年级上册《江南春》一课教学为例,在课文教学结束后,学生会对诗歌的情感、写法、内容等产生不同的看法和观点,教师可以利用5~8分钟时间引导学生利用多种形式进行创作。在这一环节中,有的学生会借助画笔突出诗中“绿映红”“烟雨中”等要素,将自己从诗中感受到的江南春景活灵活现地展现在自己的作品中;有的学生会通过小诗创作分享古诗鉴赏期间学习到的语文表达手法,如模仿作者对“千”“四百八十”等词句的表达技巧,使用夸张的数字表达自己的见闻,提升小诗的感染力。最后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展示部分学生的作品,并鼓励学生进一步利用课余时间分享作品,交流感想。学生结合自己对古诗的鉴赏进行创作,可以使其个性化想法得到充分表达,在实现趣味语文教学目标的同时,提升思考的深度。
趣味教学可以使学生更好地参与古诗鉴赏课堂,培养其古诗鉴赏的兴趣和能力。教师可以在导入、鉴赏、诵读、分享等各个课堂教学环节合理设计课堂活动,可以达到在激趣的同时提升课堂教学效果和质量的目的,使学生在古诗诵读中,体会到我国古代文人墨客对祖国山川、人民和文化的热爱,增强其文化自信,提升其家国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