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核心素养下的初中地理可持续发展教学策略研究

2022-11-24石晨曲

基础教育论坛 2022年23期
关键词:人口初中生学科

石晨曲

地理学科是以地理事物的时空分布、变化为研究主体的学科,兼具自然科学学科与人文社会科学学科性质。如何应对纷繁复杂的问题,实现人地之间的和谐发展、区域之间的可持续发展已成为人类普遍面对的问题。初中地理教学活动应该适切地把控这些问题,将可持续发展意识深深植根于每一位学生心中,以整合性、系统性地理知识为载体,以可持续发展理念素材为教学媒介,培养学生可持续发展知识结构与能力、素养,打造初中地理高效教学课堂。

一、初中地理可持续发展教育教学改革的意义

联合国环境发展会议在1992年通过《21世纪议程》,明确提出“面向可持续发展重建教育”;联合国会议更是宣布2005~2014年为“可持续教育发展十年”。1994年,国务院常务会议通过《中国21世纪议程》,强调中学应在地理学科纳入资源、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内容,这就促进了地理教师创新教学形式,把握时机灵活渗透可持续发展理念。长期以来,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实施,逐渐转变了课堂教学“为学而学”“为分而学”的局面,师生将世界共性问题渗透其中,激发了学生的世界共同体责任和意识,努力为世界可持续发展做出一份贡献[1]。初中地理课程标准中囊括了地理学特征、属性、内涵,以不同空间尺度为标准,划分地球、世界、国家、乡土等区域地理层次。所以,地理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持续、深入挖掘可持续发展内容,与时俱进融入新时代地理学科育人要素,进行系统的课程规划、教学设计、教学实施与评价,大力提升初中生地理核心素养。

二、核心素养下初中地理实施可持续发展教学的可行性

(一)地理核心素养与可持续发展教育目标具有一致性

《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2011年版)》提出,地理学科核心素养指的是通过地理教学,学生能够理解、掌握、获得正确的价值观,具备地理学科重要品格和地理学科核心能力。初中学科教学目标应重视实践性,注重学生掌握系统、科学、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对自主发展和终身学习有用的地理,强调社会、经济、生态的可持续发展教育目标,并且应与学生的交流合作能力、问题探究能力等相契合。[1]

(二)地理教学内容蕴含可持续发展教育内容

地理学科是义务教育阶段系统阐述可持续发展思想的重要学科,是可持续发展观念在各学科教学中最强有力的支撑点,是践行可持续发展最具优势的学科之一。例如,以“环境”为关键词的可持续发展教育内容,在七、八年级地理教材中多有涉及,如空气质量问题、气候变暖问题、“巴西”雨林开发与保护、“长江”退田还湖、“黄河”治沙、极地保护、“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三江源地区的保护等。将这些丰富多样、类型多变的可持续发展教育内容,渗透至地理教学各环节中,能够促使初中生形成可持续发展意识,具有可持续发展能力。

三、核心素养下的初中地理可持续发展教育教学策略

(一)联系实际,塑造人地协调观

美国著名教育家哈维·丹尼斯尔(Hawei·Danniser)认为主题式学习能够增强自我效能感,有利于学生地理核心素养的培养。所以地理教师应设计教学实例,促使学生感受并了解诸如人口、环境问题,全面了解人口对资源与环境、社会与经济发展的影响与作用,并能结合实际,自主提出人口问题解决的措施,最终养成科学的人地协调观。例如,教师可将初中教材中关于人口问题的材料按照因果关系进行梳理,并将完整的人口因果关系体系呈现给学生,助力学生在合作学习过程中绘制出“人口问题综合关系图”。[2]当初中生充分理解人口问题的因果关系之后,地理教师应及时设置问题情境:“人口增长数量和速度不论是太快还是太慢都会给世界带来一系列麻烦,有的问题可能是灾难性的。那么人口增长数量和速度达到什么数值才合理呢?”“为了缓解或解决人口问题,各国政府应制定怎样的人口政策呢?”“作为世界公民,我们能做些什么呢?”

(二)知识加工,形成地理综合思维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新知识的学习必须以旧知识为基础,在新旧知识的联结中形成高级知识图式。所以初中地理教师在讲授新知识时,应明晰新旧地理知识之间的内在逻辑关系,促使初中生在头脑中主动构建知识体系,使得地理知识的加工、归纳和总结形成个性化学科思维。例如,地理教师在讲授“自然资源”内容时,可先进行学习内容导入,启发初中生说出常见自然资源,如水、土地、阳光等;接着让学生分小组讨论常见资源中哪些是可再生或非可再生,并举例说明;随后由学生代表汇报发言。[3]最后,教师用图示法标出“自然资源”“可再生资源”“非可再生资源”的关系图,激发学生自主学习意识,明确知识间的逻辑关系,以便于构建完整的地理知识体系,形成更高水平的地理综合思维。

(三)情境教学,提高世界区域认知

20世纪50年代产生的认知主义学习理论对主体意识与学习环境之间的关系有着独特的见解和丰硕的研究成果。认知主义学习理论强调学习者在教育教学活动中主体意识和思维参与,要求教师应着重观察学习者的心理活动规律,进而创设出与学习者认知规律和心理发展规律相匹配的教学情境,开展有针对性的教学活动,使得教学环节具有积极的教育学意义。初中地理课堂上,教师在讲解区域地理时,使用情境教学方法能够促使初中生在特定的教学氛围中完成对新知识的理解、掌握和运用。地理教师可将情境设置贯穿区域自然和人文两大主线,促使学生掌握不同区域内部、区域之间的差异和关联性。[4]例如,在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地理》七年级下册“澳大利亚”一课讲解中,教师可设计以库克船长与英国女王间的书信交流为情境主线,围绕书信中的时间轴“发现南方大陆”—“地理位置简介”—“该地自然地理特征”—“澳大利亚工业、工矿业等情况汇报”,完整串联澳大利亚自然风光、经济发展等地理知识,激发初中生认识区域特征,掌握区域间的地理异同,提高对世界区域的认知。

(四)重视操作,增强地理实践力

地理学侧重于理解、分析、阐述、解决区域在资源、环境、人口与共同发展等方面问题的研究,初中地理课程教学应在地理学的学科维度上囊括区域性、人文性、生活性、自然性和实践性等特征。[5]其中,实践性特征是地理教学的最终落脚点,地理教师应帮助初中生在掌握基础知识之后,积极地在实践中形成地理体验,整体提高地理核心素养。

猜你喜欢

人口初中生学科
学科新书架
【学科新书导览】
人口转型为何在加速 精读
初中生心理健康问题及应对措施
“一例多境”培育初中生法治意识
人口最少的国家
1723 万人,我国人口数据下滑引关注
“超学科”来啦
探究初中生数感的培养
借问学科哪家强?尽言洄服有良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