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立足学生实际 解决实际问题
——以综合实践活动《我的“5+2”课余生活》教学为例

2022-11-24丁伟伟

基础教育论坛 2022年23期
关键词:记录表课余情境

丁伟伟

问题解决能力是学生需要具备的重要能力,是学生综合素质的体现。综合实践活动直指真实的问题,从学生的真实生活和发展需要出发,将从生活情境中发现问题转化为活动主题。[1]课程的实施是运用探究、体验、制作等多样化的方式让学生经历问题解决的过程,从而获得品格和能力的发展。问题解决能力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关键能力培养中处于核心地位,基于问题解决能力培养的教学,能提高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实用价值。

一、综合实践活动要立足学生实际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内容基于生活实际,问题解决能力的提高离不开学生实际生活经验的支持。作为一门典型的经验性课程,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以学生个性化的生活经验为基础,师生共同遴选真正贴近学生生活,且与学生现有的知识体系深度融合的活动主题,实现对现有知识体系的有效补充。[2]解决生活中的问题能使学生发现学习的直接意义,培养他们对生活的责任和信心,从而有效激发学习兴趣,驱使他们进行深入思考和学习。

双减政策实施以来,教师要对“5+2”模式下学生的课余生活设计有更深入的思考,并在此基础上确定研究主题。主题的确定既要符合相关政策要求,又要以学生生活中的现实问题为基础。针对这一主题,教师可让学生列出自己感兴趣的问题:国家为什么要出台这一政策?这一政策对同学、老师、家长又有什么影响?什么样的课后服务时段后的课余生活才有意义?这样的问题可让学生感受到探究“双减”的意义和价值,学生后续的研究也是在真实的生活情境中推进的,这种推进是有抓手、有内涵的。这种基于真实问题解决的课程设计,使得学生在解决问题中获得了强劲的驱动力,让学生的研究更接地气,收获更加真实。

二、综合实践活动要解决实际问题

首先是关联情境,指向问题解决。基于问题解决的课堂离不开真实的情境。从学生能力发展的角度衡量,问题解决的过程应当置于具体真实的生活情境之中,教师设计课堂教学的要点就是构建情境课堂,强化真实任务设计,任务应蕴含关键问题,使学生通过关键问题的探索与解决获得必要的知识和活动经验,由此提升探究深度。[3]真实生活情境的复杂性确保了学生学习的挑战性,细节的丰富性能够增强学生学习的体验性,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又能提高学生的创造性。

笔者设计的主题活动紧扣“课余生活记录表”,有效地串联起课堂内外的实践活动。首先,每个学生记录自己五天课余生活的活动项目及时长,引导学生进入实际生活情境,在记录、统计、整理中获得关于主题的丰富的感性认识,为探究过程打下基础;然后笔者再将“课余生活记录表”作为素材和资源,把学生要学习的知识设计在复杂而有意义的问题情境中,有效组织学生开展探究、体验、交流、反思等一系列课堂活动,使问题解决的过程扎实而深入,使学生问题解决能力的发展获得了可靠的支撑。

其次是聚焦递进,搭建合作平台。问题的解决不可能一蹴而就,学生只有不断在情境中自主探究、体验、合作交流,才能使问题逐步得到解决。本次主题活动中,笔者利用“课余生活记录表”组织了三次小组合作探究活动,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开展小组合作与交流:

环节一:学生观察对比“课余生活记录表”,交流自己的发现。

生1:我们组有部分同学课后回家玩手机、看电视。

生2:我们组有部分同学课后回家还需要写作业。

环节二:学生利用柱形统计图的方式对“课余生活记录表”的项目次数进行统计,并分析数据。组长根据本组的数据上讲台完成班级柱形统计图。

师:同学们的效率很高啊,你从班级汇总表上发现了什么?

生1:我发现参加艺术体育和实践活动的人太少。

生2:“其他”这一栏人数很多,有的同学回家玩手机,还有的同学回家就出门玩了。

生3:我发现我们班同学回家写作业的人还是很多的。

教师小结:小小统计表信息量可真大!我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按照自己的想法安排课余生活,多听听父母的建议,合理取舍。

环节三:各小组再次利用柱形统计图对“课余生活记录表”的项目时长进行统计,并交流分析数据。

生1:我发现这组同学花在无意义、无目的的活动上时间最多。

生2:我发现这组同学花在艺术体育、实践活动的项目上时间很少。

以上每个环节都紧扣一个点,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探究,发现自己课余生活存在的问题。课堂教学层层递进,学生拾级而上,群策群力解决问题;通过这一阶段的教学,学生的认识更为直观,感受也更为深刻,对问题的思考更为深入,对“双减”后的课余生活安排也有了新的理解。

再次是经验整合,助力问题的解决。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与学科课程有着本质的区别,问题解决的能力不是单纯的解题,学生仅靠单一的学科知识技能不足以解决问题。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更大程度是应对复杂的身边的真实问题,问题的解决需要学生综合运用学科知识和技能,学生在解决问题时,要调用自己原有的多学科知识、技能的储备,例如,通过网络、报刊等查找资料了解课余活动的更多信息;通过对“课余生活记录表”多次统计汇总并以柱形统计图展示出来;在学生对课余生活有了深入认识的基础上,再根据自己的生活实际制定适合自己的课余生活计划,可以绘制表格,可以做手账,可以是思维导图等。这些探究活动都是要求学生整合自己所学的各种学科知识经验,真正达到了学以致用。

最后是反思内化,实现能力提升。一是反思中唤醒经验。活动后的反思与交流,是问题解决能力的增长原点,教师可在课上提问:假如五天重新来过,你们将会怎样度过你的课余生活?学生先用红笔在“课余生活记录表”上修改,再制订课余生活计划。初次制订好后,通过全班交流、取长补短,修改完善自己的计划。从“我的课余生活记录表”到“我的课余生活计划”,内容的变化凸显出学生实践探究后的思考与行动的结果。二是在延伸中内化思想。每一次主题活动结束并不一定意谓着前面的问题得到了全部解决,只要教师引导得当,学生还会发现更多的问题,并将活动引入深处。基于生活,也是为了生活,问题解决的成效如何,最终需要回到生活当中去验证。在这一主题活动后,笔者再次启发学生将探究从校园延伸至校外,鼓励学生反思课堂中所制订的课余生活计划在现实生活中是否可行,对后续的活动提出要求,要求学生再次通过观察记录形成新的、可行度高的、更符合自己生活实际的课余生活计划。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强调学生亲身经历各项活动,让学生从课堂回归生活,帮助学生将问题解决的策略转化为问题解决的能力,深化已有的认知和能力,使学生对个体能力发展的自我责任感更强,价值体验得到飞跃。

猜你喜欢

记录表课余情境
学生课余羽毛球活动开展现状研究
2022.04.21~2022.05.20国外运载火箭发射记录表
2022.04.21~2022.05.20中国运载火箭发射记录表
2022.1.21~2022.2.20中国运载火箭发射记录表
2022.1.21~2022.2.20国外运载火箭发射记录表
情境—建构—深化—反思
学理审思:真实情境写作之中考命题
画好运动情境图——解决追击与相遇问题
课余,并非闲置的空间
感悟三角形的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