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1+X证书制度下高职跨境电商人才培养路径探索与实践

2022-11-24徐若菡

山西青年 2022年7期
关键词:证书跨境实训

罗 俊 徐若菡

嘉兴职业技术学院,浙江 嘉兴 314000

据人社部2021年统计数据,我国技能劳动者已超2亿人,占就业总量的比例达到26%,我国用人市场对拥有职业技术,尤其是具备专业技术职称和技术等级的人才需求较大。为了应对这种需求,1+X制度为我国职教人才培养模式的升级和转型提供了新的可行方案。跨境电子商务作为2019教育部新增补专业,其人才培养需要对1+X证书制度的内涵进行系统研究,对1+X证书模式的优势进行充分挖掘,对1+X证书体系的应用途径进行不断创新,用于完善跨境电商人才培养目标、探索跨境电商人才培养路径、提高跨境电商人才培养质量。

一、跨境电子商务人才培养必要性

(一)行业前景

跨境电子商务是传统电子商务、国际贸易和经济全球化相互融合的产物。“互联网+”时代使得跨境电商站到了资本市场的风口,我国跨境电商进出口贸易总额逐年增加。海关数据显示,2020年我国跨境电商进出口1.69万亿元人民币,比上年增长了31.1%。跨境电商已经成为我国对外贸易创新驱动、转型升级的新引擎。

而政府的方针政策给跨境电商和数字贸易的发展提供了更多契机。截至2020年,我国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总数达到105个,覆盖了30个省、市、自治区。商务部、海关总署、税务总局等部门出台了便利于跨境电商产业发展的政策,有利于跨境电商综合实验区的监管和稳定发展。

(二)培养要求

在跨境电商产业日益发展的行业大背景下,各用人单位向跨境电商对口人才需要具备的技能和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顺应这种市场需求,各类高职院校先后成立跨境电商专业,向跨境电商专业领域输送符合行业需求和时代发展需求的人才。

目前跨境电商专业培养的人才职能岗位主要包括跨境电商选品采购专员、运营专员、美工设计专员、客服专员、营销推广专员等,旨在培养掌握相关岗位基础知识与专业技能,具备良好沟通能力、业务开展能力和国际视野的“德技并修”的高素质技术技能跨境电商人才。

二、跨境电子商务人才培养问题分析

(一)专业基础较薄弱

第一,专业历史较短。2014年海关56号、57号文件的出台,标志着跨境电商模式首次受到政府认可。直到2019年,跨境电商专业才成为了教育部增补的高职新专业,各院校开设了一系列与岗位对接的专业课程,但专业积淀不足,理论体系不够完善,跨境电商从业者往往来源于传统电商专业和国际贸易专业,缺少专业学习针对性和全面性,在面对新型跨境电商交易平台和运营模式时难以适应。

第二,教材更新缺乏。跨境电商作为一个新兴产业,随着各种物流仓储技术的发展、线上平台的更新、社会潮流变迁,技术和理念更新换代速度非常快,跨境美工、跨境客服专员、跨境选品专员等新岗位不断涌现,决定了跨境电商专业拥有与时俱进的专业特色,这要求职业院校的教材编写和选择更为细致和审慎。另外,由于缺少一定积累和筛选,许多教材都来源于传统电商和外贸领域,缺乏专业领域的案例教学,无法为学生提供细化的指导,导致学生迈入工作岗位后发现缺乏一定的理论支撑。

(二)人才培养缺口大

在疫情影响下,众多中小型企业大幅度裁员或破产,增大了我国高校毕业生就业压力。然而跨境电商企业招聘需求不减反增,甚至面临人才稀缺的难题,反映出我国跨境电商就业市场中人才培养缺口较大的现状,其产生的原因可以大致归纳为人才培养脚步较慢和人才培养目标滞后。

第一,跨境电商专业人才培养脚步较慢。2020年中小企业跨境电商白皮书数据显示,84%的外贸企业选择通过线上化继续开展外贸生意,其中不少企业的线上店铺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首次开设。伴随着传统外贸企业纷纷转型,许多新兴岗位不断涌现,但与此同时,跨境电商人才培养没有跟上这一脚步,导致目前我国过半跨境电商企业存在人才不足现象。

第二,跨境电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滞后。作为21世纪的新兴产业,跨境电商是一个集合方方面面岗位的产业,受到市场欢迎的人才往往是具备多岗位实践经验的复合型人才。反观目前部分高职院校跨境电商专业,其人才培养目标定位较侧重于电子商务岗位,培养内容与跨境电商产业脱节,产生了滞后的现象。

(三)教学模式待更新

第一,理论实践结合不足。当前,大部分高职院校仍处于跨境电商专业建设的起步阶段,出现教师对教学内容不熟悉、实训课程开展条件受限等问题,容易导致授课方式单一,难以调动学生的课堂积极性和学习主体性,出现理论与实践相割裂的问题。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理论知识的传授缺少实际操作强化理解;在实训课堂中,缺少理论支撑,无法体现理论课程的教学重点。将理论内容和实训任务进行有机结合,做到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是每一所高职院校跨境电商专业都需要投入精力研究的问题。

第二,课证岗能衔接不足。高职院校毕业生的就业反馈中存在学校所学内容与岗位工作脱节的问题,这一现象增加了毕业生入职培训成本,也降低了企业对新进职员的认可。目前高职院校学生对岗位的熟悉主要通过企业导师指导、业界专家培训、实习单位学习等方式,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易出现职能缺位、实践效果渗透不足的现象:企业导师和业界专家与学生接触较少,难以及时解答学生的疑问;实习阶段缺少轮岗制度,学到的技能和知识具有岗位局限性;学生缺乏学习主动性,通常不会主动与企业导师进行沟通,只关心自身岗位上的问题和解决方式,对于企业的运作模式和各职能部门缺乏了解;实习生这一身份往往造成学生在企业实习期间只能接触到较为基础的岗位,从事机械化或难度较低的工作,短时间内难以对跨境电商产业运作流程产生系统地了解。

三、1+X证书制度下跨境电子商务人才培养对策

1+X制度是指将学历证书与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结合起来,转变职教成果评价模式,对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成果提出更高要求的制度。1+X证书制度的推广适应我国现阶段职业教育的需求,有利于学生理解专业方向和掌握技能,满足企业用人需求,也为我国职教人才市场的升级和转型提供了新的可行方案。尤其对于跨境电商等新兴专业而言,该制度的实行能够解决部分专业基础建设难题、填补人才培养缺口、有利于更新优化教学模式和产业发展模式[1]。

(一)强化专业基础建设

第一,完善教学资源。1+X证书制度的推进,对跨境电商专业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标准,也有利于专业教材更新和教学资源构建。在1+X证书制度框架下,由于跨境电商平台和系统不断完善,职业技能考试内容随着先进技术发展和产业规模扩大随时完善更新,能够体现时下最新兴的产业特色。跨境电商专业能够结合X证书考试标准和考察内容进行归纳整理,进行教材编写和更新,同时各院校可以开展围绕1+X证书的教材编写讨论会、交流论坛、资源共享,提高教材编写效率和质量。

1+X证书制度能够为跨境电商专业教材体系建设提供的另一解决对策体现在企业参与的教学资源的开发中。阿里巴巴、华为等互联网企业已经为1+X培训开设了线上学习资源平台。企业应该积极参与到1+X课证融合实训教材和数字化教学资源的建设中,与学校合作完成覆盖跨境电商课程体系和职业技能证书要求的教学资源开发,如活页教材、教学课件和教学案例的制作和整理,增强课堂趣味性和教学模式多样性,拓宽课堂知识覆盖面。在这一过程中,跨境电商专业教师也应该认识到传统教材的局限性,积极寻求企业支持,与企业展开合作编订教材、开发线上教学资源和编订教学案例。

第二,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居于主导地位,符合时代要求的教师需要拥有与时俱进的创新意识和终身学习的品质素养。随着新跨境电商平台的涌现、跨境支付手段的更新、跨境物流技术的革新,跨境电商专业教师的创新能力体现在与时俱进的知识储备中,也体现在教学形式的创新过程中。在1+X证书制度下,教师的职责不仅是满足日常教学活动任务,还需要对X证书标准进行解读,将教学任务与X证书标准进行融合,深入到课堂教学中[2]。

(二)填补人才培养缺口

第一,明确人才培养方向。在当前跨境电商专业建设过程中,常出现人才培养目标与企业人才需求不相符的情况,如何提高专业人才培养方向区分度、形成独特的专业特色、满足跨境电商企业人才需求是高职院校跨境电商专业建设中必须解决的问题。

X证书为跨境电商人才培养带来新的风向标。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不仅涵盖跨境电商专业原有学习课程,还需要覆盖证书知识体系,这就要求跨境电商专业时刻关注X证书内容更新,随时完善人才培养计划。在多数高职院校中,大学三年可分为三个培养阶段:大一阶段专业基础课的学习为后两年的实践和X证书的获得夯实基础;大二阶段是高职学生熟悉实践操作的重要阶段,期间学生进行一系列实训课程的学习,学会使用跨境电商常用平台和软件,职业实践技能大大强化并考取X证书;大三阶段学生进入企业实习,1+X证书制度下的学习内容和实际岗位工作进行有机融合,跨境电商教学内容也在实践中得到检验。

第二,完善教学评价体系。1+X证书制度出现前,职业院校进行人才评价的基本标准限于学历证书等校内教育成果,局限了高职院校对多方面发展人才的认定、对适合特定岗位的人才的区分、企业对符合岗位特点毕业生的物色。随着1+X证书制度的出现,跨境电商专业人才评价体系将有机会完善。

高职院校应该实现考核方式改革,教学内容和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内容相融合,做到“课证融通”,对部分与职业技能证书考察内容重合的专业课实行“以证代考”,节省学生的精力和时间。比如网店运营推广证书中有关店铺装修的制作与部分美工课程教学内容出现重合,则可用“证”抵消部分课时的学习。

(三)优化创新教学模式

第一,扩建配套实训平台。高职院校教育模式中,实际操作能力被视为学生需要具备的最重要的素质之一,而在当前普遍存在缺少实训基地、实训平台和软件的问题,制约学生实践动手能力的提高。

1+X证书相关网站提供免费测试平台,供用户随时下载、安装和使用有关软件进行学习和实训,这大大便利了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运用。仅就跨境电商专业而言,已开发了跨境B2B数据运营、跨境B2C、运营商城运营、网店运营推广等一系列的实训平台。此外,目前已有许多专业与企业合作建立了虚拟仿真实训中心和实践基地。如阿里巴巴、亚马逊等知名跨境电商企业已与部分高职院校建立长期稳定的用人合作关系并成立了实训基地。课堂教学实训平台得以建立,校企对接渠道得以打通,学生的实训课程不仅能够得到校内教师的指导,还可以与校外企业导师进行高效交流互动,强化实训课程成果[3]。

第二,深化产教融合。在培养高职人才的过程中,不仅需要院校的努力,而且需要政府、企业、行业协会多方面的协作,为高职学生提供健全、有效率、有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其中企业起到了极大的作用。2020年9月由教育部等九部门印发的《职业教育提质培优行动计划》指出,职业教育要服务高质量发展、促进高水平就业,人才培养离不开巩固职业教育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办学模式,也离不开健全以企业为重要主导、职业学校为重要支撑、产业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为中心任务的产教融合创新机制。高职院校需要通过自身专业建设和创新校企合作项目吸引行业内龙头企业加入到人才培养的进程中。如通过校企合作项目,将跨境电商专业学生纳入跨境网店运营的岗位,学生接受企业导师的培训,学习岗位工作内容,提升实践能力。

对企业而言,积极与院校加强合作是有利于增强企业实力、进行社会服务、吸纳优秀人才的过程。在过去的经验中,相较于高职院校,企业一直处于被动参与校企合作的一方,而这一现象应有所改变。跨境电商企业应当积极承担社会责任,主动承担职业技能培训的工作,通过企业优秀员工经验分享、X证书职业技能培训、学徒班制度等方式将自身发展过程中累积的经验传授给高职院校,促进跨境电商产业人才的培养,这一方面能为企业吸收优秀人才提供便利,另一方面有利于扩大企业的社会影响力和知名度[4]。

猜你喜欢

证书跨境实训
IES四大核心期刊证书
No.4 天猫国际推出三大跨境进口新服务
收录证书
《安徽医学》统计刊源证书
试论一体化的多功能机床电气控制实训台研制
浙江:出台5个新获批跨境电商综试区实施方案
液压课程开放式虚实结合实训教学体系的构建研究
提升中职机械专业钳工实训教学有效性的几点尝试
浅析职业院校实训中心管理机构设置
假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