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职业院校创新创业专创融合实践研究

2022-11-24

山西青年 2022年7期
关键词:专创职业院校融合

褚 彪

巴音郭楞职业技术学院,新疆 库尔勒 841000

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号召下,应从多个角度对职业院校的创新创业教育模式进行研究,迫切需要优化专创融合课程建设。当前,职业院校的创新创业教育取得了前所未有的进展,但也存在专创教育分离的情况。广大教育工作者应在比较国内外职业教育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融合的先进经验的基础上,结合我国现阶段职业教育的实际,制定专创融合教育结构改革对策,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

一、国内外创新创业教育现状探析

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号召下,我国职业院校开展了多角度的创新创业教育模式研究,迫切实现专创融合。2010年5月,《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明确了创新创业发展的政策措施,职业院校的创新创业教育取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但也出现了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过度分离的现象,这也是近年来创新创业教育的焦点[1]。关于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的整合问题,本文回顾了近15年来国内外的理论和实践进展,借鉴国内外教育的先进经验,结合我国现阶段职业教育的实际,以优化专创融合发展模式。

(一)国外现状

世界领先的创新创业教育集中在发达国家,如美国、德国、英国、法国等。早在1947年,美国斯坦福大学推出了第一个创新创业课程,目前创新创业教育课程已经遍布全国,并与高新技术相结合,使高校科技成果转化为市场产品。在美国斯坦福大学创新创业教育中,主要根据不同年级教授不同的知识和技能,形成差异化的专业教学方法。此外,教师一般由具有丰富创业经验的大学教授和企业管理人员组成,鼓励校企之间的合作。在亚洲,日本和韩国处于创新创业教育的前沿。1993年,日本早稻田大学成立了孵化中心,为学生提供基础设施、管理服务等,使创新创业教育和专业教育相结合。国外先进的专创融合经验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专创融合的概念比较清晰;其次,在整合机制方面比较成熟;最后,具有有效措施来解决融合发展过程中的问题。

(二)国内现状

近年来,我国许多职业院校开展了创新创业教育,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职业教育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尽管与国外相比,在整合理念、机制、平台、模式等方面还存在一些差异,实训基地总数较少,但总体而言,专创融合模式已经较为普及[2]。然而,在实践过程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首先是专业教育和创新创业教育在理论上存在差异,很难实现无缝融合;其次,对机制存在争议。目前,专业教育和创新创业教育融入的主流机制有两种,一种是将专业教育融入创新创业教育之中,另一种是通过通识教育将专业教育和创业教育结合起来;最后,全国各地的职业教育水平存在差距,创新创业教育发展不均衡。其中,示范性院校的发展较快,而其他院校缺乏政策、资金的支撑,专创融合发展较为缓慢。

(三)国内外现状比较分析

与国内的研究相比,英国、美国、韩国、日本等在这一领域的理论和实践都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其创新创业教育理念清晰,专业化程度高,教育体系完善。高等院校鼓励学生创业,注重校企合作,为实践教育创造了丰富的平台。然而,我国在创新创业教育的理念上还存在一些差异,如教育课程体系缺乏系统性、师资力量不足、教育管理制度不健全等。因此,研究创新型创业教育课程优化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职业院校创新创业专创融合的意义

(一)有利于凸显办学特色

职业教育在发展过程中同质化程度越来越高,在创新创业发展战略下,如何根据自身特点形成办学特色,增强育人效果,是职业院校发展的一项重要任务。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相融合是切实可行的途径,通过专创融合可以提高教育水平,为形成办学特色提供更多的可能性,促进人才培养模式的发展,从而解决专业同质化问题。

(二)有利于促进教学改革

创新教育与专业教育的有机结合,将促使职业教育摒弃传统的教育模式,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对教学内容进行科学的整合。职业院校的优势资源在于专业技术,转化和应用科研成果是突出的专业特色,也是提高创新创业教育水平的关键。专创融合有利于通过科研、管理、实践等方面推动教学改革,能够积极联系市场,转变教育观念和方法,形成内外因共同驱动的创新动力。同时,集中高质量的教育资源,既能客观地促进专业发展,又能在创新创业教育发展中指引教育方向,拓展传统教育教学的内容,为学生提供优质的教育服务。

(三)有利于提升创新能力

职业院校要求学生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以及形成良好的探究意识、创新能力,突破专业教育的局限,丰富学生的知识视野,有效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为学生创造更好的就业机会。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的有机融合,职业院校的教育功能也会发生变化,能够创造更大的社会效益,对缓解就业压力起到积极作用。

三、职业院校创新创业专创融合实践存在的问题

(一)师资力量薄弱

事实上,所有的创新创业教育都面临着缺乏“双师型”教师的问题,为了提高创新创业教育质量,形成与专业教育深度结合的专创教育体系,必须提高“双师型”教师的比例。“双师型”教师不仅要有完整的知识体系,还要有丰富的实践经验。目前,国内职业院校中这样的教师很少,亟待形成一支专业化的教师队伍,深入多领域、多层次,指导学生创新创业实践的整个过程[3]。

(二)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脱钩”

目前,国内职业的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分开进行,应建立以专业教育为中心、以创新创业为补充的教育体系。其中,专业课程是核心,需要学生必须完成基础任务,也是掌握专业知识和能力的重要突进。创新创业课程是指引导学生按照专业方向发展创新思维和创业能力,拓展学生的专业视野。然后,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相互分离,导致学生创新创业能力不强,无法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

(三)实践活动缺乏效能

目前,在欧美许多发达国家中,创新型创业教育模式已经非常成熟,而且衍生出了可行的专创融合教育模式。在教授各学科专业知识、技能的过程中,这些国家结合了大量突出的创新创业案例,并对思想和做法进行了深入分析,将专业知识贯穿创新创业教育。然而,我国大部分职业院校缺乏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的有机结合,无法真正发挥实践活动的作用。

(四)评价体系有待完善

创新创业课程不同于传统的专业课程,因此不应采取与过去相同的评价方式,而应采取更加灵活的方式,既要注重理论知识的汲取,又要有效提升实践能力。在我国职业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发展过程中,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的结合仍力求维持原有的考试评价方式,并将其纳入学生发展的全过程。单一的评价模式无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创新创业成果缺乏有效的转化,严重阻碍了专创融合的发展。

四、职业院校创新创业专创融合的路径

(一)人才培养目标的融合

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的融合必须以培养“专业+创新创业”人才为目标,这可以明确创新创业教育发展的方向,也能够推动专业教育的改革与创新,真正培养综合型人才。虽然创新创业教育和专业教育的微观侧重点不同,但宏观目标都是培养创新型人才。可以说,创新创业教育需要专业教育的支撑,而专业教育需要创新创业教育注入新思维、新活力,这就要求职业院校树立以专业教育为基础的理念,有效地拓展教育广度。同时,创新创业教育并不是专业教育内容的补充部分,不能仅仅是增加实践内容,避免无法实现复合型人才培养目标。在职业院校人才培养过程中,创新创业教育是重要的组成体系,也是专业教育的一种深层次延伸,能够培养适应社会行业发展相适应的创新创业人才。此外,专创融合应具有明确的教育目标、体系、内容和方法,应根据专业特点融入创新创业教育,构建深度融合体系,加强创新创业实践教学,实现学生全面发展目标。

(二)课程体系的融合

为了有效解决专创分离的问题,职业院校可以从开发综合性课程入手,将课堂作为人才培养的主阵地,即将专业课程与创新创业课程整合,创新创业内容嵌入专业课程,在课程教学中增加学生的市场把握能力,提高对经济活动的敏感性,真正实现专创融合。同时,注重间断化融合,考虑部分教育内容是否能够整合,采取何种渗透方法,切实把握融合时机。在专业课程和创新创业课程在讲解不同时期市场资源特点时,可以让学生深入探究创业时如何构建资源结构,增加理论的高度。不仅如此,为了培养专创融合型人才,应科学合理地优化综合课程的内容,注重跨学科整合,打破专业的壁垒,鼓励学生加强不同课程之间的灵活联系,使课程知识更加紧密地融合,有效发展学生的创新意识。

(三)实践教育的融合

与本科教育相比,职业院校在专创一体化实践中具有固有的优势,强调政、产、学、研相结合,为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实践教学的融入提供了良好途径。实践教学可以成为专创融合的切入点,形成产学研结合的实践体系,将教学、科研、实践与孵化融为一体,从专业教育走向通识教育,从理论研究走向实践训练,以及其他诸多方面的深度整合。第一,在专业课程实践中,形成“认知+经验+模拟实践”的创新创业培养体系,根据现有实践教学条件,搭建具有专业特色的创新创业实践平台。在创新创业实践中,可以依托专业课程教学环境融入创新创业模拟情境,既满足了创新创业与专业课程整合的需求,又为人才培养提供了实践平台,学生可以积极参与创业实践、社交互动、资源共享等,进而达到专创融合目标。第二,通过创新创业孵化器促进专创融合,学生可利用校内外的“科技园+孵化园”形式进行创业项目实习,促进创业者由创新项目到创业计划的孵化,提高专业服务能力[4]。通过实践活动,学生可以提高经济活动的敏感度,并在校外合作孵化平台中引入成熟项目,真正满足学生创新创业的意愿。第三,职业院校可以结合专业培训,构建虚拟实践平台,通过“体验+模拟实践”促进学生的思考,而且学生可以模拟创业的操作过程,了解创业的各个流程,在短时间内提高学生的适应能力,弥补专业教学实践的不足。第四,举办高质量的创新创业竞赛,加快实践教学改革。同时,可以邀请校内外的导师,为学生的创新创业项目提供技术咨询,解答学生的问题。此外,还可以鼓励学生与企业合作,将创新创业项目付诸实践,促使学生转化实体项目。第五,加强校企合作,推动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的有机结合,充分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学校应利用教育资源,引导学生参与科研项目研究,重视科研成果的转化,真正发挥职业院校的育人功能。

(四)师资队伍的融合

首先,职业院校可以采用专业教师和创业导师交叉培训方式,培养“双师型”教师。一方面,给予专业教师参加创业园区实体项目的机会,使教师真正了解企业的运作过程,提高创新创业教学能力。另一方面,选择创新创业的骨干教师深入企业实践,完善创新创业教育实践指导方向。同时,建立选拔、聘用考核标准,创新评价和激励方法,积极优化教师资源。此外,培养创新型综合教育专业教师,可按学术及专业发展进行培训,促使双创教育中有更多专业教师参与,为学生提供高质量的教育服务。

综上所述,以专业为基础的创新型人才培养,需要职业院校注重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的融合,积极完成教育体系,为学生营造良好的成长氛围。现阶段,尽管职业院校的专创融合还存在诸多不足,但仍具有强大的内在动力和发展空间,应努力探索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的途径,找到培养创新型人才的支点,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猜你喜欢

专创职业院校融合
高职院校专创融合课程与实践体系建设研究
村企党建联建融合共赢
专创融合背景下应用型高校师资队伍建设研究
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的主要问题与“专创”融合式教育的实践探索
融合菜
专创融合视域下旅游高职院校“双创教育”实施路径探索
从创新出发,与高考数列相遇、融合
《融合》
如何加强职业院校学生的德育教育
浅谈职业院校中的美术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