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代“双高计划”背景下高等职业院校学业班主任机制相关问题的探讨

2022-11-24

山西青年 2022年7期
关键词:双高计划学业辅导

张 波

天津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天津 300312

一、学业班主任的由来

我国高等教育在80年代末期至90年代初期重新开始推行学分制。学分制的核心是学生可以有目的地自主选课和自主安排学习进程,进而自主构建知识结构,但是这也给不能清楚掌握专业全貌的大学生出了一个难题。为了应对这种局面,在90年代末,面向本科生的“学业导师”[1]在部分高校应运而生,自此本科阶段也有了类似研究生阶段的专业导师。同时学分制也成为“学业导师”设立存在的前提条件。

在2000年后,高职院校追随本科院校的设置而设立了“学业导师”相似角色。2015年后,部分高职院校设置了学业班主任角色,对标本科层次的“学业导师”。与本科层次的“学业导师”主要不同点的是高职学业班主任大多是以班为建制单位进行相应辅导和管理。

二、学业班主任的职责变化

最初,高职院校学业班主任效仿了本科“学业导师”,其职责主要包括两类工作:帮助低年级学生心理转型,迅速从中学学习方式转变为大学学习方式;帮助高年级学生完成专业及就业方向等。

2018年后,随着全国教育大会的召开,一些职业院校施行的学业班主任的工作职责进一步得到补充。其主要的职责细节包括:班级学生学业档案管理、因人而异的学业计划制定、学业相关事宜的家校联络、学业周会总结、典型学业案例工作总结及反思、班级周会学业辅导、组织班级竞赛和工程实践、就业辅导及推荐、就业指标管理、组织班级相关培训、学生技能素养成绩评定和素养成绩评定等。

三、学业班主任新时代期望

设置学业班主任的初衷是希望通过专业教师的工作提升学生学业水平,突出重点是促进个性化发展及采取帮扶措施帮助学业落后的学生。新时代“双高计划”背景下,学业班主任被学校施以重托,希望通过专业教师的融入工作,能够为新时代环境下高职院校跟进产业发展提升办学水平增添动力。

四、学业班主任机制的施行状况

自学业班主任等类似机制在多个职业院校施行以来,取得了部分成绩,但也带来了新的问题和挑战。下面针对积极成果和问题挑战两个方面展开描述。

(一)积极成果

1.改善个性化培养过程

个性化的客观条件是产业发展对人才提出了多元化的定义。个性化的主观因素是学生对自身价值的取向要求。实行学业班主任机制,有利于专业教师与学生进行多层面的有效交流,帮助学生发现自身的特长和优势。经过学业班主任的合理引导,能够帮助学生建立符合自身条件的学习计划,设计出适合自身发展的学习方案,实现个性化发展。到目前为止,个性化培养是学生最期望学业班主任带来的价值。

2.改善“教书”与“育人”的脱节情况[2]

在连接“教书”与“育人”两个环节中,学业班主任可以利用特殊身份融合此过程,以便更好地完成学生全过程培养。部分高职院校在工作中总结了一些经验模式。例如,针对不同阶段按学生的个性与特长开展指导工作。对一年级的学生,主要在其进校时对其进行专业认知教育,帮助他们制定出符合个人成长的学习计划,帮助学生提高专业学习兴趣,建立对专业的学习信心;对于二年级的学生主要是进行学业督促、考级考证辅导、课外竞赛的辅导及参与科研项目等;对三年级学生则主要进行专业实习指导、学年与毕业论文指导、就业方向指导等工作。这种教学模式有利于在课余时间解决有针对性的问题。

3.提升素质教育的成效

学业班主任通过与学生组成团队来共同完成科研项目,通过长时间的配合工作,让教师用自己的人格和道德力量去影响熏陶学生,进而建立良好的道德品质和人格,为学生今后的职业发展奠定道德素质基础。另外,学业班主任注重指导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辅助提升了学生的科学精神和创新思维的养成。

4.利于大学生实现学业及未来职业生涯规划

学业班主任对学业生涯规划的重点主要体现在:一是指导学生制订学习计划,具体解答学生的相关疑难问题;二是专业辅导,为学生营造良好的专业氛围,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科研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科研兴趣、科研能力。在两者的共同作用下,学生能够逐渐认清自身优势与劣势,明确发展目标,为后面学习作出更适合自身情况的规划。

(二)问题挑战

1.学分制不彻底

因为学生个体在学习能力方面存在差异和多样性,所以施行学分制。目前,高职院校普遍施行学分制考核,但不少高职院校的学分制仅停留在形式上,学生无法根据自身的兴趣、特长自主选择适合自己的课程。只有形成“同班不同课”结果,才能发挥学业班主任的特定功效。

2.职责不明确

学业班主任制度定位缺失致使其目标、功能及职责复杂化,最典型的表现是目标贪大、功能求全和职责泛化。学业班主任与班主任、辅导员沟通不畅,相互职责存在重叠[3],互相推诿,严重的情况已影响现有教学秩序。

3.教师积极性低

在部分文献数据中一般院校采取的措施每年指导一名学生视同承担1个标准课时的教学工作量或给予有限固定额度。相比于繁重复杂且多变的学业辅导工作内容,教师的工作付出与获得严重不匹配,严重影响了教师参与感和积极性。

4.过程管理缺失

过程管理缺失体现在:一是成果指标和绩效指标定义混乱,造成管理评定学业班主任工作成绩时不能做到客观公正合理有效;二是缺乏有效信息手段反馈工作过程,专业班主任的工作过程没有有效并及时记录,高层管理者不能在过程中实时把握,造成了执行者与管理者的信息不对称,最终影响管理成效。

5.师生比低

高职院校专业教师与学生的师生比普遍低于1∶20,有甚者达到了1∶200之多。对比世界知名大学如斯坦福大学的师生比是1∶3,布普林斯顿大学为1∶6,我国高职院校的师生比水平处于较低水平。高职院校专业教师除了要完成事务性工作,还承担很多繁杂,造成了学业班主任在时间精力上无法全心投入学业班主任的相关工作,只能疲于应付,敷衍了事。

6.选聘水平参差不齐

学业班主任的选聘方法和要求比较模糊、不具体,在实际操作中不易把握,导致在实际选拔过程中流于形式。另外,必须承认学业班主任一定存在水平高低之分,但在实际实行过程中,相同层次的学生由于不能得到其他班相同优质的专业班主任指导,便认为遭到了不公平对待现象,进而引发学生对该机制不认可,产生信任危机。

7.学生学习态度不端

部分高职学生学习态度和沟通意愿普遍较差,造成在辅导过程中不能积极配合,使得辅导工作难以为继,出现“有心栽花花不开”的情况。另外,部分学生习惯了依赖和不思考,许多本应由学生自己处理的事情,都慢慢地转移到了学业班主任身上,学业班主任成为继专职班主任后的又一个“保姆”,而“保姆”只能培养“巨婴”。

五、学业班主任机制施行若干问题的对策

(一)采用灵活机动的互选机制和合理的辅导人数比例

某些学校采取了打破行政班级束缚,学生和教师能够彼此互相选择,形成“契约”。在该机制作用下,学生可以选择心仪的教师,接受教师辅导和监督,教师也能选择合适的学生并根据“契约”进行考评。在整个过程中,双方共同维系,共同进步。该机制避免了“教师无可教,学生无可学”情况发生。这种机制颇受学生和教师的欢迎。部分学校采用了交叉式学业导师模式,该模式也需要打破班级建制,允许一个学生选择多位教师作为学业班主任,而且在规定的时间内有重新选择学业班主任的机会。

针对一名学业班主任负责学生人数上限问题,据部分文献记载,在实行“学业导师”的普通高校一般设定负责的学生人数为7人左右,设置的依据主要一对一沟通的时间成本。目前,多数本科院校设置学业班主任的合理建制为7到10人。高职院校普遍低于本科院校比例,但也建议在10人以内。

(二)建立服务式的行政体制

学校各职能部门均应围绕培养学生这个中心,为教学服务,为师生服务。对待学业班主任,应该努力助推并支持学业班主任的工作。在尽可能的情况下,拟定的制度和政策向学业班主任开绿灯,不让学业班主任的工作有后顾之忧。部分院校在实施过程中建立了独立的学业班主任管理职能部门,不失为一种应对尝试[4]。

(三)及时有效的辅助信息管理系统

辅助信息管理系统总体上要做到及时有效,节省不必要的各种通知会议等形式化过程,避免形成单纯的信息记录。另外,相关信息管理系统在规划时要注重整体,避免成为孤岛系统。一般支撑学业班主任工作需要两大系统:一是建立辅助学业班主任工作的学业情况跟踪标准化系统,由课程教师负责填写课堂表现及平时表现,便于专业班主任及时发现问题;二是要建立学业班主任工作管理标准化系统,及时记录辅导情况,学生可以通过该系统记录针对辅导的完成情况,便于开展进一步工作,同时便于整理学业班主任工作情况统计,便于管理部门收集统计学业班主任工作量、工作过程及工作成效。

某些院校采用教师能力测评系统,通过大数据分析教师的能力水平和指教特点,这有助于教师分级分类策略。部分高职院校采用教师及学生的分级分类辅助系统。所谓分级即根据教师能力特点分配不同年级;所谓分类即针对不同特点的学生进行分类,进而有助于分配适合的教师进行相应的学业辅导。

(四)提供支撑学生多元化发展的软硬件条件

学业班主任在组织相关活动时,势必要掌握一定的软硬件条件,例如:活动空间等。学校应为每个班级设置相对固定的学业活动室,便于教师集中开展学业相关活动。优良的活动空间可以帮助促成师生和谐、民主平等、相互尊重、密切合作的教育氛围,同时也是符号互动理论推荐的情景传递方式之一。尤其是当教师与学生共同完成相关学术项目,应该配备足额软硬件条件,这样可以更好地促成学生学习兴趣,激发学习热情。

(五)调整学生期末评定机制

为加强对学生参与配合程度,部分院校采取了针对学生的期末考评机制。该机制要求学业班主任根据本学期学生表现打分,对待成绩需要奖优罚劣。成绩不合格者予以惩戒,成绩不优秀不能参与奖学金申请;成绩突出者应提供单独奖学金进行鼓励。此类考评机制侧重对主观消极的学生切实感到责任和义务,是一种配套执行的正向教育。有了这种类型的正向教育,则可打破无法对该类学生开展辅导教育的局面。

(六)评聘管理及考核机制[5]需量化

评聘机制是在学业班主任操作过程中比较头痛的问题。目前,部分院校参考了国际企业管理办法,施行了基于关键绩效目标的科学考核方法[4],实现了KPI方式的量化评测。考核结果作为评聘学业班主任的首要参考指标。

(七)加强师资建设

专业班主任机制施行下去的生命力在于师资队伍能力的提升及师资结构的优化。这就需要有完善的、配套的班主任师资建设制度和措施来保证。部分院校尝试采用教师分类机制,强化对各类师资的专项培养,但也应配置相应的动态管理及相关机制。

对学业班主任的教学科研能力、与学生交流沟通能力、心理疏导能力等方面进行培训,尤其是科研能力,应该放在首位。只有最大化发挥科研项目的带动作用,才能促进参与项目的学生自身的内在动力,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另外,需要落实职业教育教师每年参加固定且连续时长的企业实习,以充实教师自身技能水平。按照教育部文件规定,每五年每位教师应参加最少持续半年的实习实践过程。实际上,这个标准对某些专业而言已明显不足。

六、结论

学业班主任机制初衷是为适应产业升级给职业教育带来的新挑战而做出的一项针对专业教师参与全过程培养的举措。自施行以来得到了好的促进作用,但也暴露了新的问题和挑战。面对发展的不确定性,过早对学业班主任机制定调是不客观的,需要的是通过科学的思维过程和实践精神,审慎的施行,搞清楚各类因素的因果关系,并通过科学的方法和有效的手段调整过程中的各种问题;同时要清楚学业班主任机制是一种长效机制,并且也是一项系统性工程,短时间内可感知的成效未必能获得,所以要对学业班主任机制加强研究和认识,做长期投入的准备。总之,新时代“双高计划”背景下学业班主任机制需要提前筹划做足工作,才能让该机制在职业院校下生根发芽,获得预想的成效。本文提出的各类建议,大多为各类高校及职业院校的相关实践经验总结,提出的深层分析仅供参考。

猜你喜欢

双高计划学业辅导
大学准备与学业成功:美国“早修大学高中”项目的经验启示
十二星座家长怎样辅导作业
“自然态”科技创新辅导之无心插柳
基于高中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学业质量评价与水平划分
“双高计划”下高职院校图书馆建设思考
从“示范”到“双高”:高职院校回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逻辑机理与路径优化
双高计划背景下高职院校会计技能人才培养路径研究
生涯规划团体辅导课程开展研究
基于双高计划的专业文化建设研究
业精于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