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拟剧理论视域下微信的过度自我呈现

2022-11-24仰吟月

山西青年 2022年7期
关键词:群体现实微信

仰吟月

山西师范大学社会学与法学学院,山西 太原 030000

“拟剧理论”这一词首次出现在《日常生活的自我呈现》一书中,是美国社会学家戈夫曼提出的一个理论。他认为,我们的日常生活就像一出出生动的戏剧,我们每个人都是生活这个大舞台上的表演者,在社会中与他人的互动就是一场表演。在每一场表演中,我们每个人会根据自己的角色,使用一些表演技巧,有意或者无意的刻画和维持自己在他人心目中形象,使他人按照我们所控制的形象来认识自己[1]。在互联网时代,自我呈现的方式不只是面对面简单的身体呈现,其方式有了重要变迁。微信的便利与实用使得它成为青年群体进行自我呈现的一个大舞台。青年群体通过设置微信的名片和背景、将自己的生活分享到微信朋友圈来充分展示自我,满足自我展示的需要。然而,任何事物都有其两面性。青年群体在微信朋友圈分享自己生活的同时出现了一种过度地进行角色扮演的现象,这会对青年造成一定的认知混乱,影响其身心发展,不利于社会的稳定[2]。

一、微信构建的人际传播表演前台

在拟剧理论中,分为前台和后台。前台是人们呈现在观众面前的舞台,是通过表演让观众获得我们要表达给他们特定意义的地方。在前台,人们通过一些手段和技巧呈现出能被他人和社会所接受的形象。作为青年群体自我呈现的重要平台,微信可以构建出人际传播的一个表演前台,并且具有一定的便捷性、私密性、转换性和可能性。

(一)微信平台具有私密性。微信是建构在虚拟网络空间上的一种表演前台。在微信上人们的互动并不像面对面的互动,没有身体和表情上的自我呈现。人们在微信上可以随意编辑自己的昵称、头像、签名、主页和背景,这些都构成了角色扮演的基本要素,如一个人的名片。微信平台与现实中的人际交往的一个重要区别就是微信具有一定的私密性。只有参与者能在其表演中获得特定的意义,这为其提供了一定的心理安全感[3]。

(二)微信平台具有转换性。每一个聊天界面就相当于一个前台,与不同的人聊天就相当于一场场不同的表演,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更加方便随意。与现实之间的人际交往不同,微信是建立在虚拟空间之上的,他可以使人们不必过多的考虑如何按照社会规范与他人交往,但微信上的交往比现实的实际交往更为复杂,在随意切换的聊天界面中,一个人可能同时扮演不同的角色,人们可能会因角色的迅速转换而感到混乱。这是因为,微信构建的表演平台是不断转换的,其身份也是随意转换。

(三)微信平台具有可能性。在互联网时代,网络媒介对人际传播有非常大的延伸作用,微信也为人们提供了可能。由于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微信扩大了人们的表演区域,并且沟通的成本也非常低,人们可以通过编辑微信的名片来随意改变自己想呈现在他人面前的身份,并且扩大自己的人际关系网络,人们自我形象的呈现和表演也随之充满了可能性。微信上并非与现实的人际交往一样,微信上可以随意地扮演着自己喜欢的角色,即使表演失败,造成的损失也是非常的小,可以忽略不计。

二、青年群体在微信平台中扮演角色的类型

(一)“协调型”自我。扮演协调型自我的青年群体对自己有一定的清楚的认知,他们在微信平台上呈现的自我与现实表现的自我是基本一致的,他们在朋友圈分享的生活与现实所差无几,发布的照片也是展示的是自己最真实的一面,没有经过任何的加工处理。这类在虚拟的网络舞台上与现实中的自我呈现是相互协调的,与现实具有高度的关联性。

(二)“理想型”自我。大多数青年在微信平台上所展示的自我便是理想型自我,这是一种最常见的表演模式。由于微信具有一定的私密性和转换性,人们对自己的隐私也懂得保护,于是在对外的微信名片的编辑中,会对自己的形象有一定程度的加工和美化。并且在这个美颜盛行的时代,手机自带的相机都有一定的美颜效果,人们在朋友圈发布自己的照片时,都会进行一定程度的加工,直到达到自己满意的程度,想要让别人看到自己美好的一面,甚至到了失真的程度。

(三)“神秘化”自我。除了过分的注重自我形象,向他人呈现出自己美好的一面之外,部分青年群体还喜欢将自己的形象模糊化,营造出一种神秘感。与理想型自我不同,神秘化自我的表演者追求的是给观众营造一种神秘感,简单来说便是“装”,装成比他人更加有品位,使观众产生一种憧憬和向往。神秘化表演更具有戏剧性和艺术性。

(四)“悖反型”自我。这是小部分青年人选择的表演形式。其他形式的表演是根据自己的形象进行美化加工或者将自己的形象模糊化。而这类青年通过微信平台呈现的是一个与自己现实中的形象完全相反的一个形象。这种表演形式也有很多种,但主要是背离自己的现实情况,表现出与自己身份完全相反的特质。

三、青年群体产生过度自我呈现问题的原因

在互联网时代,青年群体在微信这个平台上建立了一个虚拟的交往世界。这个世界与他们的现实生活所交叉,并且所呈现的生活往往更加精彩。他们在微信朋友圈分享自己生活点滴,严重者会出现一些过度自我呈现的问题,产生这种问题的原因有以下几点:

(一)社会情境因素的影响

高速发展的科技使得手机除了与他人联系,还具备很多娱乐性的功能。这为青年群体在碎片化时间下浏览朋友圈提供了便利。青年群体的一个特质便是有趋同心理,受到他者压力的影响,他们会跟随大多数人的行为使自己不成为异类,于是也会在朋友圈中分享自己的生活。

(二)朋友圈信息冗余

越来越多的人使用朋友圈,朋友圈中的信息鱼龙混杂,良莠不齐,一些自媒体为博人眼球也是过分夸张事实,误导人们。现在人们大部分的闲暇时间都会用来刷手机,微信也提供了大量信息供人阅读,每时每刻都在更新,但并不都是有效信息,浪费用户的时间和精力只为浏览量,青年群体被微信主宰了时间。

(三)构建理想自我的需求

青年群里在成长的过程中或多或少会有一些心理问题,而相关心理学家指出,释放和宣泄情感是进行心理治疗的一种方式,这需要通过表达、动作的完成来做到。青年群体也正处于青春激昂的阶段,好奇心与攀比心也比较强,都希望在别人面前展示自己完美的一面。在如今这个有容貌焦虑的时代,一些青年都通过美颜软件将自己的照片进行加工美化后再发布朋友圈,用户通过自我装饰塑造出的形象对自己有无形的影响。

(四)过度渴望获取关注和认同心理

互联网的发展产生了很多新兴群体,其中包括网红,他们通过互联网宣传自己,达到盈利的目的。这些在无形之中影响了青年群体的思想,他们为了博取关注,也会在朋友圈等社交网络上发布自己的照片和动态刷存在感。盈利是一个目的,他们更多的是渴望得到他人的认同,如他人的赞美夸奖都是对他们自我身份的一种肯定[4]。

四、过度自我呈现所带来的问题

(一)个人信息的暴露

青年群体在朋友圈的自我呈现存在着一定的被动性。这是一个“大数据”的时代,手机随时“监控”着人们的一举一动,每一个软件都会通过一些数据为人们提供符合他们心理的信息或商品来达到盈利的目的。在“大数据”时代,人们的手机号码、身份证号码甚至面部信息和指纹信息都保存在一个数据库中,供他人随时取用,人们的消费习惯、兴趣爱好、社交内容已暴露无遗。若这些信息落到不法分子手中,不但会对用户自己产生影响,也会对社会造成影响[5]。

(二)社交心理压力增加

互联网的发展使得人们的交往没有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虽然为人们的交流沟通提供了方便,但同时也会对一些青年群体造成困扰,社交的心理压力增加,严重者产生社交恐惧心理。他们在朋友圈看到其他人的自我呈现时会受到他者“压力”的影响,往往产生从众心理,希望与大多数人保持一致,也会在朋友圈中分享自己的生活。他们在朋友圈中夸赞他人的同时也渴望受到他人的夸赞和认可,过分在意他人的看法,产生心理压力。

(三)青年群体的虚荣心被强化

最近流行一个词语“拼单名媛”,意思是好多人花一份钱把自己包装成名媛和富二代去一些网红景点打卡,然后在朋友圈中发布不同于自己日常生活的一些动态。他们渴望在现实生活中得到他人的关注和羡慕,这种心理在虚拟的网络世界中更加地体现出来。因为在微信平台中,不需要真实的物品,只需照片就能向他人炫耀满足自己的虚荣心。一些青年如果没有树立健康的价值观,则会被朋友圈的这些动态所影响,虚荣心被强化,在朋友圈中与他人攀比,不利于身心健康。

(四)产生自我认知混乱的焦虑情绪

微信具有可转换性,用户可以随意改变自己的身份和不同身份的人交往,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同时,青年群体在微信中呈现的自我是塑造的一个自己认为理想的自我,也可能与现实中的自我所交叉甚至重合。青年群体在微信平台上随意且频繁地切换角色,当他们所呈现出的过于理想的自我与现实中真实的自我出入较大时,会使青年群体产生自我认知混乱,从而产生焦虑情绪。并且,在他们用精心处理的图片来获取他人的关注时,会逐渐迷失自我。

五、青年群体使用微信朋友圈的建议

虽然微信朋友圈为青年的人际交往提供了很大的便利,但过度使用微信朋友圈会对青年群体造成一定的困扰,出现自我认知混乱的情况,不利于其身心发展。根据以上过度使用微信朋友圈自我呈现所造成的影响及成因进行分析,为青年群体提出了以下的对策和建议,在青年群体正常人际交往的情况下,促进其身心发展。

(一)合理安排使用微信朋友圈的时间

互联网的便捷使青年群体在一两分钟的时间里就可以获取大量的信息,微信朋友圈的自我呈现也是随时随地都可以做到。但朋友圈推送的信息都是经过大数据筛选符合人们兴趣爱好的,一旦被吸引,则很难放下手机学习工作。因此,青年群体因合理安排使用微信朋友圈的时间,不要让自己的时间被微信朋友圈所剥夺,过上一种碎片化的生活。

(二)提高自我认知

自我认知能力对青年群体的自我呈现有一定的影响,自我认知能力与自我的现实能力应保持一种平衡。同时,对自己应该有一个清楚的定位,对自我的现实能力有清晰的认知。当青年群体对自己有较清楚的认知时,他们在微信朋友圈中的自我呈现与现实中的自我不会有太大的出入,呈现在他人面前的形象也比较真实;当青年群体对自己的认知比较模糊,他们会选择将自己理想化或神秘化的形象呈现在微信朋友圈中,长此以往便会造成自我认知混乱。

(三)提高自我监控能力

在个体对自己有了清楚的认知时,其行为和自我实现能力会保持一种平衡。自我监控是自我意识的一个重要成分,个体想要达到某种目标,会对自己的动机和行动进行调整。具有较高自我监控能力的青年会根据外部环境调整自己的行为来适应当前的环境;而具有较低自我监控能力的青年则更关注他人的行为,从而产生趋同心理。青年群体应提高自我监控能力,对自己的行为进行管理,减少他人朋友圈对自己的影响,避免在微信朋友圈过度呈现的现象出现。

(四)提高媒介认知能力并合理利用媒介

青年群体应对自媒体有清楚的认识和理解,具有正确的媒介认知能力,同时还应该具有一定的运用能力,能够合理地运用自媒介,使其发挥积极的作用,利用新媒介达到预期的效果。利用微信朋友圈平台合理地呈现自我可以推进与他人的交往,还能实现现实自我与自我认知的统一。过度的使用媒介,为了表演而表演,则会让我产生混乱情绪,丧失自我。合理利用媒介有利于青年群体的身心发展,维护社会的稳定。

六、结语

微信所具有的功能使得它成为现代人沟通交流的重要手段,也为人们自我呈现带来了新方式和新效果。青年群体通过微信朋友圈的角色转换来进行自我呈现,满足了他们进行自我展示的需求,他人对自我身份的认定有利于青年群体的人际交往和自我发展。但媒介的不合理使用会导致青年群体在微信平台上过度的自我呈现,这样不仅不利于他们的生存发展,还会产生一定的困扰。如个人信息暴露、自我认知混乱、不利于形成正确的价值观等。推动社会的和谐稳定发展,青年群体在微信朋友圈的合理的自我呈现很有必要。

猜你喜欢

群体现实微信
我对诗与现实的见解
哪些群体容易“返贫”——受灾户、遇困户、边缘户
认清亏欠问题——对参与近期香港暴乱的青年群体之我见
漫画:现实背后(下)
“群体失语”需要警惕——“为官不言”也是腐败
中间群体
微信
微信
微信
7 Sci—Fi Hacks That Are Now a Reality 当黑客技术照进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