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学校园推进国语普及路径研究
——以新疆财经大学为例

2022-11-24魏婷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22年24期
关键词:财经大学国语少数民族

魏婷

(新疆财经大学,新疆乌鲁木齐 830012)

自198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国家推广全国通用的普通话”以来,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等政府机关积极响应号召,全面开展国语推广工作。 直至今日,大部分地区的居民已将国语融入生活,认识到在日常生活中使用国语的重要性与必要性,并形成自主使用国语进行交流的意识。 但是,在部分西部少数民族聚居地, 国语至今还未得到完全及有效有普及,大部分少数民族同胞对国语的使用还较为被动。

随着西部地区城市化进程日趋加快, 少数民族同胞们为适应发展节奏,养成了学习国语的习惯,形成了使用国语的意识,进而国语水平一步步提升。然而, 西部地区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落后于东部地区的发展, 这尤其体现在处于边疆地区的少数民族同胞在学习与使用国语过程中存在的一些缺憾, 如教育资源的匮乏、信息不通畅、交通较为闭塞等。 这些情况导致少数民族同胞缺少良好的学习与使用国语的机会和语言环境。此外,有的少数民族同胞可能从未离开过自小生长的环境, 对外界的日新月异感受甚微,不清楚国语的重要性;有的虽已认识到学习与使用国语的重要性,但难免会受到第一语言的影响,导致在发音、理解与表达上存在一定偏差。我们会对第一语言的使用形成依赖, 第一语言即一个人出生后最先接触并获得的语言, 由于经常使用, 熟悉度高, 导致我们在运用其他语言进行表达时也会受到第一语言的影响,因而难以适应新的语言环境,造成吐字不清、词不达意等情况。

本文通过对新疆财经大学少数民族学生使用国语的现状进行分析与研究, 结合少数民族学生学习与使用国语的动机, 在现有学术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一些具有实践性与创新性的方法, 并从学校应倡导的措施及少数民族学生自身应采取的措施两方面提出少数民族大学生提高国语水平的路径, 探讨了所提出方法与路径的可行性与适用性, 以推进大学校园内国语的普及。

1 少数民族学生使用国语的现状分析

我国作为世界人口大国,拥有56 个民族,所使用的语言超过80 种。 语言是各民族交流沟通的媒介, 各个民族只有使用统一的语言才能对彼此的文化等方面进行更加深入的了解。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中,明确规定了“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是指普通话和规范汉字”,即我国统一的语言是国语。 这对少数民族学生乃至所有的少数民族同胞而言,他们不仅要熟练掌握自己的母语,也要掌握国语。

然而在校内, 学生们进行交往时还会受到语言认同、心理认同、文化认同等方面的影响。例如,少数民族大学生学习与生活的环境是以多元文化的融合为特点,除接受和融入其他文化外,他们也有宣扬本族文化、彰显民族自豪感的心理需求,从这个角度分析, 少数民族大学生每一次交际语言的选择都是一次语言文化身份的选择[1]。 因此,当学生们进行沟通交流时,少数民族学生会随着语言环境的不同、场合的不同等进行身份的转变。通过调查分析发现,新疆财经大学的少数民族学生主要在以下身份与环境中更加注重国语的学习与使用。

以同学身份使用国语进行交流。 伴随着大学生逐渐社会化的过程,学生的交际范围、交际对象也会逐渐扩大,更加多元。 在高校中,同学之间的交往频率最高,使用国语处理人际关系既是生理需要,更是心理需要。学生们对各民族文化习俗的学习与了解、同学们之间的相互帮助等都将通过使用国语实现。

首先,高校的学生来自五湖四海,国语作为我国的统一语言、各民族的通用语,当少数民族学生在和以国语为第一语言的学生进行交流时,使用国语是必然的。 其次,新疆是多民族聚居地,各民族所使用的语言也不尽相同。面对形形色色的语言,国语将是各个民族同胞进行交流时的最佳选择。最后,高校中也存在国语表达流利的少数民族学生。他们的国语表达清晰流畅, 而且使用国语进行沟通与交流的意识也很高,无论是同其他民族学生交流,还是与相同民族的学生沟通时,都能自觉且规范地使用国语。这在一定程度上能够为国语表达能力较弱的少数民族学生做出表率,并引导他们主动且积极地学习与使用国语。

以学生身份使用国语进行交流。 少数民族学生在与教师探讨问题、分享日常时,不论交流对象是否为少数民族教师,他们都会主动使用国语。 一方面,教师以身作则并能自觉遵守校规校纪, 在很大程度上起到监督学生使用国语的作用;另一方面,学生可以通过国语交流得到教师更加有效的帮助。

其他环境条件。高校是大学生修炼品行、锻炼能力、学习知识的地方,学生可以在高校中得到许多展现自己、提升自己的机会。例如,参加学科竞赛、知识竞赛、演讲等。 对各个民族的学生而言,无论是在怎样的情况与环境中,学习使用国语表达自己的观点、与他人交流想法意见等都是最基本的要求。

2 少数民族学生学习国语的动机

针对少数民族学生学习和使用国语的动机,大量的学者做过相关研究,结果表明:少数民族学生的学习动机主要以内在兴趣、成绩、个人发展等为主,而出国和信息媒介动机则相对较低[2]。 由此看来,动机是一种特殊的工具, 能够促进少数民族学生学习与使用国语以提升国语水平。

2.1 以兴趣为学习动机

兴趣是学习最好的老师。以兴趣为动力,将会促使少数民族学生更加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国语的学习和使用中。 但是,对语言学习的兴趣不是一时冲动,而是长期的积累。 部分少数民族大学生对国语学习满怀热情,但学习方法存在问题或学习不够深入,未花费时间进行整理与总结,其结果往往是事倍功半,不能厚积薄发。此外,有的少数民族学生对国语的学习与使用不感兴趣。 他们的潜意识里拒绝提高自身的国语水平,并满足于现有的状态,对国语的重要性并没有清晰的认识。例如,有的少数民族学生计划毕业后从事与国语无关的工作, 或从事一些只需简单使用国语的工作, 或认为国语不能对其发展产生重大影响,因此不愿意学习和使用国语。

2.2 以成绩为学习动机

第一,通过MHK 的测试。HSK 是为测试母语非汉语者的汉语水平设立的一项国际汉语能力标准化考试。 而MHK 作为一个科学的汉语水平评价工具因其可以比较客观、准确、全面地反映学生的实际汉语水平而将1996年引入新疆的HSK 代替[3]。 自此,考察母语非汉语者汉语能力时皆普遍采用MHK 进行等级测试。调查发现,新疆财经大学有将近一半的少数民族学生把通过MHK 测试设立为短期目标。在一定程度上,只要是考试,都具有一定的促学性。因MHK 的重要性,大部分学生会为了通过考试、取得理想的成绩而加大学习力度与强度[4]。但如果少数民族大学生只以通过MHK 测试为学习动机, 相比于以兴趣为动机的学习者, 他们在对待国语学习时会略微缺乏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缺少对问题进一步思考与理解的过程, 导致对知识的掌握不够到位,学习效率普遍更低。

第二,通过学业课程的测试。部分少数民族学生的学习目的不仅是为了掌握国语,还为了通过考试,顺利毕业。对于高校内的每一位学生而言,都要面临学业测试,即期末测试,有些学校还会进行期中检测。少数民族学生为通过学业测试或为了取得更高的分数,将成绩作为学习动力,增加国语方面的练习,以增强国语表达能力与理解能力, 在考场中避免因理解或表达不当而造成失误,争取获得更高的分数。

2.3 以个人发展为学习动机

不少少数民族学生以求学和职业发展为动机学习和使用国语。 求学和找份好工作是满足自我实现需求的手段,自我实现体现为获得成就感[5]。实际上,以求学和找份好工作为目的时, 即是以个人发展为学习动机。在调查中发现,少数民族大学生在对未来进行规划时若以个人发展为动力, 则具有更加坚定的信念, 也更能意识到学习与使用国语能帮助他们提高自己、投资未来,也就是期望能在未来的工作中实现自我,并获得成就感。这种意识能对他们学习并使用国语产生更大的激励作用;于家庭而言,少数民族大学生能够通过熟练掌握国语增加找到更好工作的概率,以提高家庭的生活质量,并且能够为下一代提供更加良好的国语学习环境, 降低对下一代学习国语投入的时间成本、教育成本与机会成本等;于社会而言,以个人发展为动力学习并使用国语的学生,在一定程度上也表明自己具有学习其他知识或技能的能力与毅力,在提高自己、实现自我的同时,为其他人做出了表率, 有利于进一步提升社会人口的总体素质。

3 大学校园推进国语普及路径设计

3.1 学校应该采取的措施

第一,健全与完善相关制度。为做好国语推广工作,提高毕业生的就业率,新疆财经大学采取了很多措施,逐步推行民汉混合编班、混合排课、混合住宿制度。 民汉学生一同上课、一同住宿,这不仅能为民汉学生交流交往提供便利, 也有利于营造语言学习的语境和良好氛围, 提高日常学习与使用国语的效率[6]。 此外,各个民族的学生通过使用国语沟通交流的同时,逐渐了解彼此的文化、个人习惯等,使关系变得更加融洽。

第二,实施精准帮扶。学校还应在现有基础上为少数民族学生提供更有效的帮助,如开展讲座、设立文化学习班、组织与国语相关的竞赛等,多方面地调动少数民族大学生对国语学习与使用的兴趣与积极性,鼓励他们适应新的语言环境。少数民族学生在参与的过程中能够潜移默化地认识到国语的重要性,并通过学习与模仿一些表达, 以此提高自身的国语水平。 此外,针对少数民族大学生的特点,应因人而异,设立“一对一”的帮扶计划,为他们在日常学习生活中提供必要的指导和便利。 学校还可以成立专门的“国语”工作室,集中教授少数民族学生文化知识,为他们补充国语文化, 拓展其国语知识面; 或设立“国语信箱”,了解少数民族学生国语学习上的需求,延展国语推广工作的可塑性。

第三, 提倡教师开展帮扶工作并提高教师在授课时的国语运用水平。为改良授课方式,弥补师生间互动不足的缺陷, 学校应积极倡导教师开展帮扶工作, 教师们可以借助线上平台对少数民族大学生进行辅导,或在授课时积极采用“翻转课堂”模式。这样一来, 教师们可以更深入地了解到每位少数民族学生在国语学习与使用上的需求, 做到因材施教并因此增进师生关系,使得交流过程更加有效与融洽。此外,学校可以通过对教师进行国语培训、学历提升等进一步提高教师运用国语的水平,提高上课的质量,为校内推进国语普及上锦上添花。

第四,倡导“朋辈学习”。 高校仅通过领导层、管理层提供的措施来解决少数民族大学生学习和使用国语的问题是远远不够的。高校还应该倡导“朋辈学习法”,即实行少数民族学生与同龄或年龄相近学生之间国语的相互帮扶,由此缩小“教与学”之间的鸿沟。尤其是以国语为第一语言的学生,更应当时刻讲国语、讲好国语,提高“在校使用国语”的意识,以此影响少数民族大学生, 并在一定程度上起到引领示范作用。此外,学校应积极鼓励学生们以班级或寝室为单位进行相互帮助、 互相监督学习与使用国语的行为, 为少数民族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与使用国语的氛围。 课堂中,同学们相互监督国语的使用;寝室内, 可由国语表达比较流利清晰的同学带领其他国语水平稍弱的少数民族室友练习与学习国语, 倡导“国语进寝室”,进而促进各民族文化的交流交融,增进室友关系,相互学习,共同进步。

3.2 少数民族大学生应该采取的措施

第一, 确立目标, 了解国语对自身发展的重要性。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第三次人才工作会议上强调,“我国进入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新征程, 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加接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目标,也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加渴求人才”。 当今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更加迫切,对人才的渴望更加强烈,少数民族学生应该更加重视国语的学习与使用,提高国语表达能力,并找准人生的方向与目标,了解国语对自身发展的重要性,为将来的职业发展铺路,提高自身的竞争力。

第二,提升自我学习能力。每一门课程的学习都需要花费时间与精力, 学会整理是大学生必须具备的能力,掌握一门语言更是如此。少数民族学生要养成总结与整理的习惯,以逐渐提升自学能力,必要时寻求帮助,调整学习的方式方法,逐步提高国语学习和使用的标准等。

第三,严格要求自身使用国语。少数民族大学生在使用国语进行交流与表达时会受到外界环境、民族文化及自身母语等因素的影响。调查发现,新疆财经大学大量的少数民族学生仍需要他人监督才会使用国语。然而,少数民族大学生通过督促进行的国语学习与使用的效果不言而喻, 因为整个过程是非自愿且被动的。 因此, 少数民族学生应该化被动为主动,严格且自觉地学习与使用国语,走出母语使用的舒适圈,以提高自身的国语水平。

4 结语

从对新疆财经大学少数民族学生有关国语学习与使用的调查研究中发现, 较多的少数民族学生对国语学习与使用还存在认知盲区, 学习方法仍存在一些问题。若要在大学校园内推进国语普及,需要从学校和学生自身层面进行改进。

做好国语的推广工作,有利于促进民族团结,维护边疆和谐稳定; 有利于提升社会的整体素质与文化水平;有利于推动国际交流,巩固边疆地位等。 然而这些目标不能一蹴而就,还需要国家、社会,以及每一位公民勠力同心,奋楫笃行。

猜你喜欢

财经大学国语少数民族
少数民族的传统节日
少数民族的传统节日
王梦媛作品
Analysis on themes of Enemies
少数民族的服装
沈豪杰、孙占平作品
寻找最美校园 吉林财经大学
怎样提高少数民族初中学生学习国语的积极性
容祖儿《一百个我 国语新曲+精选》
妈,你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