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背景下高校校企合作路径探讨
2022-11-24陈伊兰武汉城市学院
文/陈伊兰(武汉城市学院)
现阶段,市场竞争尤为激烈,在此形势下,企业运行和发展面临着诸多挑战,同时受“互联网+”的影响,企业更是陷入了艰难的处境。现阶段,企业之间的竞争已转变为人才之间的竞争。高校是人才培养的重要阵地,可以为社会培养一批批高素质人才。但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高校必须积极革新传统的模式与理念,以免所培养的人才不符合时代需求。校企合作是高校中的一种重要教学模式,相较于其他教学模式,校企合作对实践更为重视,是促进学生技能水平与专业技能提高的重要手段。“互联网+”背景下,高校怎样高效开展校企合作是值得深思的重要问题,这是高校教育发展和创新的重要方向,同时也是应对经济与市场挑战的有效措施。
一、校企合作的概述
(一)校企合作的含义
校企合作,即学校和企业之间展开的合作,校企合作中所囊括的合作方式类型多样,主要有顶岗实习、工学交替和订单式合作等[1]。校企合作在高校教育发展以及企业运行中均占据着极为重要的位置。党的十九大以来,我国高校始终以促进就业、服务发展、面向市场的方向办学,加大校企合作、产教融合推进力度,培养出了诸多技能高超、专业知识扎实的高素质人才。在人才培养中运用校企合作的方式,需要由企业和学校双方以人才需求和发展需求为基础签订办学协议,之后通过两者协商后,合力开展教育教学活动。应注意的是,基于校企合作模式开展的教育教学活动,既要将职业教育的规律和需求纳入考虑范围,同时还要和企业的发展需要以及学生的成长需求相结合,如此才能更加有针对性地培养人才,有利于企业和高校的良好发展。
(二)校企合作的重要性
校企合作可以确保企业和学校均能获利。校企合作主要是为了使企业对人才的需求得到满足,同时帮助人才更好地适应岗位,从而为企业的良好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2]。使其发展初期的人才需求得到满足,可以促进企业人才培养能力显著增强。展开校企合作,可以在学校的课堂教学中传递社会中最热、最新信息与话题以及企业中和岗位有关的制度,帮助学生掌握诸多实用性较强的专业知识,进而促进学生增强社会适应能力;另外,可以把必要的实训岗位和实习岗位提供给高校,如此学生的实践机会便能有所增加,有效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并为企业储备了诸多高素质人才,在促进企业发展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与此同时,校企合作可以为企业输送诸多优秀学生,进而有效节省企业的人员招聘成本,降低企业用人风险,直接聘用成绩优异、能力突出的学生,有效节省培训成本,同时还能提高高校的就业率,实现了共赢的目的。
二、高校开展校企合作中存在的问题
(一)企业参与的积极性不高
现阶段,校企合作模式仍存在一定的问题,就部分企业而言,尽管和学校协商一致,但受各方面因素的影响,企业的参与性和积极性较低。之所以会出现此现象,是因为该模式是企业和学校的自发行为,并未获得政府支持,详细而言,也就是缺乏相应的法规约束和政策支持,导致预期效果和实际成效之间存在显著差别,对企业的参与积极性造成了极大影响。
(二)就业反馈机制陈旧
高校在开展校企合作的过程中,主要是为了给予学生引导,让其在校期间积极投入到企业之中,促进其实践能力增强[3]。虽然高校尤为注重引导学生投入到企业基层中展开学习与实践,但因为高校制定的就业反馈机制陈旧,造成高校教师不能第一时间加深学生在企业中实践与学习的准确数据,不能第一时间有针对性地培养学生的专业水平和实践水平。
(三)缺少有效的信息交流平台
高校在开展校企合作中,若是缺少有效的信息交流平台,就不能第一时间传递与共享信息。企业并未将互联网平台的作用最大化发挥出来,第一时间为学校传递行业动态和岗位需求信息,进而导致高校在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与专业课程设置中,出现了脱离企业和社会需求的现象。此外,学生到企业中展开实践时,缺少教师、学校和企业之间相互交流信息的途径,与此同时,企业也并未有效引导教师,也没有展开信息反馈跟踪,部分学生到企业参与实践只是为了将实践任务完成,自身实践能力并未得到增强。除此之外,因为尚未构建有效的信息交流平台,导致高校教师不能第一时间加深对企业真实所需的了解,不了解企业与社会真正所需的人才,这种校企合作会浪费诸多资源。
(四)实习基地比较落后
现阶段,国家尤为重视职业教育,高校也逐渐开始构建了诸多实习实训基地。但是,在对实训基地进行构建的过程中,因为程序烦琐,通常新建的实训基地已经不能满足学生的目标要求,在投入和使用各方面局限性较强,进而不能和时代发展脚步保持同步。在实训基地接受长时间锻炼的学生毕业后,步入到工作岗位之中,仍不能和企业的发展节奏保持同步。除此之外,学生在实习期间,诸多学生并未和企业签订就业协议,进而造成企业为其提供的岗位都很基础,难以与重要岗位相接触。
(五)缺乏一定的师资力量
针对教育本身而言,其主要目的是对综合性人才进行培养,所以在高校教育中,相关实践之时和理论知识尤为关键。但现阶段,在高校教育中,诸多教师的企业经验不足,基本上都是毕业后直接进入教育行业,这些教育人员通常都是理论知识丰富,实践经验不足,进而导致校企合作中出现了单一的现象。高校教师可以借助培训等方式对自身不足进行完善,但此方式难以切实改善问题[4]。与此同时,部分高校中的教育者均实施的是终身制,部分教师不能与时俱进,进而难以运用新型的教育理念展开教学,此方式也对校企合作模式的创新造成了影响。
三、“互联网+”背景下高校校企合作路径
(一)健全政策法规,鼓励企业和学校展开合作
现阶段,国家针对校企合作颁布了诸多鼓励政策,其主要是为了促进校企共同进步与发展,与此同时,企业加大和学校的合作力度也是为了自身能够获得良好发展[5]。对此,学校在和企业合作的过程中,务必要使企业发展的需求得到满足。当地政府部门可以相关政策法规为基础,颁布一些鼓励企业积极和学校展开合作的政策,可以运用金融支持、税收优惠、以奖代补等政策给予企业鼓励,在校企合作中加大基础坚实力度,从而最大化调动校企合作的积极主动性,确保企业在合作的过程中可以获得良好的经济利益,为企业的持续、稳定发展提供保障。学校在和企业合作时,可以利用企业的一些文化特色对相应的合作制度进行创新,有效借助互联网技术,信息化处理各个系统,从而创新校企合作模式,在人才培养模式中融入企业文化,如此才可以借助校企合作将社会与企业真正所需的高素质人才培养出来,从而最大化发挥出校企合作的作用。以江西省为例,政府对高校高度重视,同时从政策和资金上加大了投入力度,据统计,2016—2020年,全省财政学教育经费投入由705.2亿元提升到1052.2亿元,增幅达49.2%,占全省公共财政支出比重约18%,将继续适当调整财政支出结构,同时加大对教育资金的投入力度。
(二)构建示范性校企合作运行机制
示范性校企合作主要是就部分教学能力有限的高校和中小型企业之间实施的一种校企合作模式[6]。就上述高校和企业,受其经济能力的影响,他们不敢轻而易举地实施校企合作模式,很难承担校企合作失败造成的损失。这一类企业和高校可以安排员工与教师,让其到教学能力强的学校以及大型企业中学习他们的校企合作模式,借鉴他们成功的经验,如此才可以实现自身良好发展。但此过程并不简单,需要院校教师以及企业员工投入诸多的时间。“互联网+”背景下,拥有十分丰富的网络资源,高校和企业只需动动手指便可以对成功校企合作的案例视频进行观看,这既能快速建成示范性校企合作,同时在网络中,高校与企业还可以先进校企合作成功的案例为参考,进而促进校企合作一次性成功的概率显著提升。
(三)积极构建信息交流平台,提高信息交流有效性
“互联网+”背景下,高校要想最大化发挥出校企合作的作用,就应积极配置信息化基础设施,促进信息化质量提高,加大智慧校园的构建力度,构建可以让校企展开有效交流的信息平台。
比如,在校园建设中,实现WIEI网络全面覆盖学校各个区域,在教室中安装可以和企业展开实时动态交流的智能设备,构建远程互动课堂,同时借助双向的音频、视频平台,密切结合企业实践和课堂教学,让学生在课堂学习中便可以借助此平台对企业教师的现场实践进行观看,同时可以现场和企业教师沟通,实现校企资源利用的最大化,共享资源。此外,高校还要借助互联网对教学共享资源库进行构建,让师生均能借助该平台加深对现阶段岗位需求标准、企业与市场发展动态等相关内容的了解。
(四)构建良好的实训基地
传统教学模式已经与“互联网+”时代的发展需求不符。所以,高校教师应借助互联网技术为学生构建线上线下实训基地,有效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和专业水平。在“互联网+”背景下,教师要想有效开展校企合作,不断健全与创新高校教学实训基地,应注重应用教学资源,有机结合互联网教育资源和企业项目资源,为学生创建多种多样的实训基地,注重积极和企业展开互动与交流,让企业可以积极投入到高校合作人才培养模式中,有效培养和提高学生专业水平与实践能力。除此之外,高校教师还应和学生的个性化需求相结合,构建高校实践教学基础设施,在线下教学模式中配置多媒体教学设备,使高校可以和企业展开远程视频交流与互动。以学生的学习兴趣点为基础,组织开展相应的教学[7]。
比如,高校应立足于企业和自身发展现状,和当地急需人才的企业一同对定向人才培养合作模式进行制定,合理研发项目,打造项目研发基地,有效吸引和留住人才。加大实训基地构建力度,对校企共享的教学资源库进行建设,与时俱进,对资源库中的教学素养及资源进行更新与共享,使学生在企业实践中的需求得到满足,有效提升学生的专业素养与水平,确保学生毕业后均可以选择留在当地工作。
(五)加强校企合作师资力量
“互联网+”背景下,学校的师资力量为校企合作的高效开展提供了保障,在教学中,教师占据着极为重要的位置,同时是校企合作中传递知识不可或缺的一部分[8]。所以,高校应重视加大教师队伍建设力度,打造优秀的双师型教师团队,在校企合作中,教师团队用创新教学方法、专业的工作水平以及互联网信息技术和企业展开交流,以便于学生更好地进行学习。首先,学校应针对教师应用互联网的能力加大培训力度,加深教师对校企合作的互联网平台的了解,同时充分了解相关内容,促进信息化教学水平提高。为教师打造良好的学习平台,提高教师对信息化教学的重视度,同时学会灵活运用,在教学中引入网络资源,最大化发挥出互联网的优势。应提高教师的操作水平,运用各种各样的培训方式,促进教师专业能力增强。其次,学校应组织开展多姿多彩的教学活动,对教师的活力与潜能予以激发,通过集体培训,教师们学会收集、处理、分析和运用信息资源,合理应用网络教学资源,促进教学效率和趣味性提高。学校还应采用激励手段,奖励积极投入到校企合作中的教师,以此激励更多的教师参与到校企合作之中。既要促进教师的专业能力增强,还应加大对教师教学素养的培养力度,增强教师的工作责任心,积极响应学校开展的校企合作,认真对待教学任务。
(六)资源共享,共同研发创新
创新是企业稳定、持续发展的重要动力,要创新就必须加大研发力度,通常来说,研发需要投入诸多资金,这对企业来说,所承担的资金风险与压力较大,同时学校也存在缺乏充足科研经费的问题。学校和企业可以一同投资构建科研中心,组成人员主要包括学校的相关教师和企业技术人员。借助校企合作,不仅使企业创新的需要得到了满足,同时有效减少了研究风险;不仅为学校提供了充足的科研经费,同时又为教师提供了良好的科研条件。
校企共享人力、资金资源,一同研发,可以最大化提高有限资源的价值[9]。学校和企业可以一同投资构建实验室,可以在学校或企业建立,这一举措可以防止双方重复投资,在资金有限的基础上,使双方更多地需要得到满足,最大化利用资源。例如,华为从2017年开始一共立项319个,投入资源和资金在2.8亿元以上,这些项目主要支持高校在信息科学领域的产教融合,在物联网、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等领域构建了诸多平台。
四、结语
总而言之,校企合作是一种重视培养质量、企业实践和在校学习、企业和学校信息与资源共享的“双赢”模式。
校企合作满足了社会需求,是一种结合理论与实践的新理念。在校企合作中,人才培养规模得到了扩大,促进了高校毕业生的就业率显著提升,健全了和企业之间的关系。借助推动校企合作良好发展,对校企双方的责任予以明确,提高校企合作的益处,改善高校合作中存在的问题,调动全社会参与校企合作的积极主动性,以促进社会认同度提高,从而为社会培养更多的高素质人才,构建良好的社会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