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常态背景下国企资金管理问题研究
2022-11-24丁瑞英日照市园林环卫集团有限公司
文/丁瑞英(日照市园林环卫集团有限公司)
经济发展导致行业竞争激烈,在目前的市场竞争环境下,国企若想在市场竞争中长期保持优势,应关注企业资金管理。国企作为国内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市场中占据明显的优势位置,与社会发展及国家利益紧密相连。国企应当迎合时代发展要求,在新常态下对企业内部资金进行优化及管理,使国企在市场变化条件下,处于良好的发展态势,保持长期的生命力及活力[1]。国企资金管理包括以下几种模式,分别为筹资管理、投放管理及日常管理、风险管理,每种管理模式对应的内容不同,企业需根据自身发展选择资金筹措及管理措施,确保企业内部资金合理利用。自新常态下的国企资金管理上看,部分国企依旧存在资金管理困难的情况,对问题进行分析,有利于找到解决路径,为国企健康发展奠定基础。
一、国企资金管理的意义
国企资金管理具有以下意义。①国企资金管理促进企业决策:国企资金管理是动态变化的过程,企业资金一般是以货币的形式出现,货币资金管理结果关系到企业的收益及决策。国企发展中,资金管理贯穿经营管理始终,通过合理的资金使用方法,掌握资金流向,更加规范地管理内部资金[2]。在资金管理中,自预付资金、预收账款管理上,应当保持管理的连续性及严谨性。在国企发展中,资金管理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国企加大对资金管理的重视,才能不断完善资金体系。②资金管理贯穿企业管理:国企运营期间,企业资金作为生存的血液,应当保持正常的运转,才能促进企业发展。强化资金管理是企业发展的重要任务,国企使用适合的资金管理模式,保持健康及稳定的运转,使企业不断获得收益。企业每年都会设置目标,实现目标便是获得收益,国企合理使用资金,关系到企业是否能正常盈利,为企业后续经营提供充足的资金支持。③预防经营风险:国企应当完善自身管理机制,以合理的手段运营,将资金的价值充分发挥,更好地完成融资活动,使企业融资成本处于合理的水平。企业也要关注资金管理,使资金合理应用在企业的业务活动中,使企业的经济行为保持规范,避免企业经营风险。完善的资金管理模式,使企业对资金账户安全性进行评估,掌握账务资金进出情况。国企强化资金管理,让国有资产处于安全的状态下,避免国有资产面对风险[3]。④提升资金使用收益:若想强化资金管理水平,应当对国企资源进行合理划分,提升资金的管理效率及管理质量,保持企业决策合理性。企业结合预算方案,合理下发资金,避免随意调取资金,在预算范围内控制资金,资金管理效率将进一步提升。
二、国企资金管理的相关内容
(一)资金配置
国企在发展中,资金数量有限,合理对资金进行配置,将资金的价值充分发挥,避免资金发生占用及挪动问题。国企财务管理人员在财务报表中对流动资金及固定资产等比例进行说明,使国企管理人员认识到目前的内部资金情况。但企业部分固定资产处于闲置状态,如库存的产品损坏,应收账款并未回收,此类问题均是财务报表无法全面体现的问题。国企需加强资金配置及资金管理,在科学的评价分析模式下,分析资金配置是否合理。企业财务管理人员在工作中,应当认清自身责任,判断资金利用率是否能得到提升,获得最佳的资金占比。国企也要根据资金战略,对资金合理配置,使资金运用到自身效益项目上,尤其是企业薄弱项目,使此类项目得到资金支持,达到资金合理配置目标。
(二)资金使用
国企流动资金被存货及生产资金占据,无法为企业创造大量的收益,往往会缩减储存成本,避免降价引发财务风险。生产资金是为企业创造收益的资金,但受到一些因素影响,导致资金处于停滞状态,常见的问题是生产计划不全面及工艺不完善等。应收账款作为企业的关键内容,应当采取应收账款管理模式,避免企业遭受巨大的损失。固定资产管理也是资金管理的一部分,固定资产的资金流动性较差,容易成为企业的闲置财产,资金利用率无法有效提升。投放管理也是资金管理的重要组成,为拓展经营规模,获得更多的收益,企业会参与到市场经营中,探索成长性高的资金投入模式,以低成本获得最大的收益。企业日常管理中,涉及日常资金收付及有价值物资管理。企业经营风险复杂,外部风险具有隐蔽性,包括投资风险及现金流断裂、汇率风险等,企业应当关注财务风险管理,在确保资金安全的情况下,发挥资金的价值。
三、新常态下的国企资金管理问题
(一)信息传递不到位,降低资金管理效果
国企内部机构非常复杂,各个部门及下属公司决策易发生矛盾,尤其是在利益的驱动下,各个部门在决策上容易发生分歧。经济新常态下,国企坚持稳定发展,改变以往高速发展的现状,不断提升企业在市场内的竞争力[4]。国企在资金管理上,涉及较多的部门及子公司,每个部门均会维护自身的利益,所提供的信息真实性有待提升,部分信息与内部发展的实际情况不符,管理层无法结合部门提供的信息进行准确判断,也无法据此制定符合企业战略发展的规划。信息失真问题导致企业管理人员对经营情况判断力不足,甚至发生判断失误等问题,导致企业受到较大的损失,企业一些项目无法获得资金支持,对部分子公司发展产生不利影响。
(二)监督管理不到位,提升资金风险
企业资金管理贯穿整个企业经营发展的项目,企业资金流向是财务管理工作的重点,在实际管理中,应当最大限度地利用资金,发挥资金的管理价值,降低企业资金风险,或者发生资金无法利用的情况。
国企资金管理中,很多情况下发生监管不力等问题,或者信息失真问题,尤其是财务信息失真问题严重。究其原因是国企经营汇总,多采取集约化的管理模式,企业规模大、人员众多、监控困难,资金集约化管理能力差。部分国企建立资金管理中心,为促进自身发展,使资金应用在企业的新项目中,并实现不同部门的管理,建立小主体资金管理模式,在区域内管理现金流。通过该方法阻断局部隐患问题,但同样局限在集约化管理中,无法构建内部资金池,也无法在财务管理角度对资金进行调取,导致资金随意流动且无法监督,资金风险进一步增高。
(三)资金管理意识薄弱,管理模式落后
国企是我国的大型企业,规模大、市场占有率高,国企资金管理人员的资金管理意识不强,甚至出现资金管理思想落后的情况,企业内部资金管理人员,对资金管理及认知较为片面,认为资金管理是对银行存款及现金业务管理的模式,该思想对企业发展产生阻碍,属于滞后的资金管理理念。资金管理应当立足整体,对企业资金进行动态管理,通过科学的管理模式,让企业资金流处于健康的状态。企业管理人员并未树立正确的认知,资金管理缺乏合理的手段,资金难以科学流动,一些需求资金的项目无法获得支持,导致项目停滞,企业资源大量浪费,降低企业的资金利用率,使企业无法有效拓展市场。
(四)财务管理人才不足,资金管控不到位
专业能力强的财务管理人员可有效处理国企内部的资金问题,确保国企稳定运行。
国企内部的财务管理队伍中,部分财务管理者年龄大、素质低、资金管理能力差,因此,企业应当设置人才培养计划,完善人才培养框架,增强人才对资金管理的理解。在传统大锅饭思想的影响下,部分国企关注过往的工作环节,对新事物的接受能力差,新型财务管理模式无法在企业中应用。部分国企财务人员不足,企业面对的资金风险数量多,但企业培训教育并未做到与时俱进,日常工作中的专业技能无法提升,缺乏思维先进、能力强的专业人才,外聘工作也无法落实,导致资金管控不到位[5]。
四、新常态下的国企资金管理策略
新常态下国企应当关注资金管理工作,采取以下管理方法提高适用性:
(一)使用先进技术,实施信息化资金管理
国企资金管理中,应当对各方面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明确外部因素及内部因素对资金利用率的影响。国企子公司及下属部门,一旦提供虚假信息,对总公司的资金调查结果产生误导,导致无法制定全新的资金管理计划[6]。国企应当对下属单位及子公司进行监督,获得真实的资金数据,从而把握企业的总体资金流向,若资金流向处于可控的状态,说明企业资金管理效率高。在新常态下的资金管理中,国企应当积极摒弃过往陈旧的观念,建立全新的资金管理模式,通过信息化技术,提升资金管理效率。在资金管理中也要积极引进计算机技术,使财务核算工作更为详细,保持财务信息透明,在先进技术的支持下,资金配置将更为合理。比如,在企业新项目管理中,为促进新项目落实,建立新项目部门,为新项目部门投入资金,项目部门配置财务管理人员,管控资金流出,过往人力管理模式无法提升资金利用率,通过大数据、信息化技术对资金流动进行管理,构建三级报告制度,资金支出时,需要向总公司提出申请,总公司管理人员审批,财务部门记录,新项目部门支出资金,总部财务管理系统与新项目部门一致,财务管理人员登录系统,对资金流向等审查,以此提升资金管理效率。
(二)结合内部机制,做好监督管理
企业资金管理中,应当关注资金流动合理性,也要积极防范资金使用的风险。根据自身资金使用情况,制定符合规定的内部审计策略,使资金达到科学的管控目标。企业在收付款流程上也要做好审批,财务管理人员要加强资金进出量管理,也要加强资金流向跟踪,对资金项目进行评价,判断资金项目收益是否达到目标,总结未达到目标的原因。国企资金管理中,对流动资金进行监督管理非常重要,流动资金作为判断国企健康运营的关键指标,部分国企存在流动资金沉淀问题,无法高效利用资金,甚至导致企业的资金链断裂。国企需要监督流动资金,避免发生资金冗余问题。比如,关注货币资金监督管理,着重关注流动资金的安全性及流通性,树立现金流概念,将企业流动资金与效益综合分析,促进企业利润积累,并真实反映现金流情况,并非是将现金流管理停留在口头上,财务管理人员应根据数据变化对现金流进行判断。在投资风险监督管理中,应当自实际角度出发,提升内部融资能力,伴随国企规模不断拓展,内部管理结构变得臃肿,国企需结合实际情况对治理结构进行调整,基于实际战略,避免盲目拓展,合理选择融资模式,促进企业发展的同时,减轻企业的经营压力。财务管理部门对融资结果进行评估,并上报于管理部门,国企管理人员分析融资风险,提出降低风险的措施。因此,在流动资金及融资管理中,采取有效的监督管理措施非常重要。
(三)提升资金管理意识,强化资金整合
新常态下的国企资金管理中,国企应更新管理意识,吸收市场上的资金管理新理念。
结合目前的市场环境及企业管理实践,加强资金管理模式调整,制定完善的管理制度。企业资金管理不仅是对货币资金进行管理或者是对现金流管理,均要重视静态资本,现金流处于不断变化的过程,现金流管理主要是对投资项目进行科学评估,对项目收益进行判断,这也关系到企业的发展。
企业内的流动资金,通过集中管理制度进行管理,对资金进行整合,并流动到资金流中,针对一些优质的项目投资,可提升资金利用率,促进企业健康发展。
比如,国企会使用流动资金采购物资,在市场经营状态下,采购资金突然增高,企业的预算方案备受影响,企业应当对现存资金进行规划,确保生产及销售等环节正常运转,避免后续发生恶劣的反应。合理对项目进行评估,对指定市场要有全面的了解,才能制定资金管理方案,确保企业的资金利用率。
(四)建立人才队伍,明确资金管理分工
人才作为企业市场竞争最为重要的资源,国企经营成果以资金管理结果呈现,人是管理资金的基础,建设高素质的人才队伍,有利于提升资金管理水平。比如,针对内部职工的管理,国企需要定期对职工进行培训,扩充职工的知识量,将资金管理结果与职工的绩效连接,以切身利益提升职工的管理水平,使财务管理人员更好地为资金管理服务。
企业也要关注对外招聘,掌握经济新常态下的人才标准,制定相关的人才储备计划,推动企业财务管理人员换血,在外聘及内部培训模式下,提升企业的资金管理效率。人才经过培训后,投入到资金管理岗位上,根据岗位要求选拔人才,确保人才在岗位的功能性,避免资金管理人员发生不作为的情况。
五、结束语
总而言之,国企若想在经济新常态下健康发展,应当结合市场经济情况对内部管理机制进行调整。国企作为国家大型企业,是市场中的主体,应当履行社会责任,加强自身管理反思,认识到自身在发展中的不足。资金管理作为国企改革的重点,根据市场发展趋势,完善资金管理的不足,并对资金管理模式进行调整,促进资金管理模式在国企有效应用,改变以往人才不足及管理不到位的问题,促进国企健康稳定发展。
相关链接
资金管理是社会主义国家对国有企业资金来源和资金使用进行计划、控制、监督、考核等项工作的总称,是财务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资金管理包括固定资金管理、流动资金管理和专项资金管理。
主要内容:
投资决策与计划,建立资金使用和分管的责任制,检查和监督资金的使用情况,考核资金的利用效果。管理的主要目的是:组织资金供应,保证生产经营活动不间断地进行;不断提高资金利用效率,节约资金;提出合理使用资金的建议和措施,促进生产、技术、经营管理水平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