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研究生学术三分钟演讲比赛为例探析研究生综合素养教育

2022-11-24供稿李勇威LIYongwei

金属世界 2022年2期
关键词:演讲比赛学术研究生

供稿|李勇威 / LI Yong-wei

内容导读

研究生作为科技创新的生力军,其培养质量直接影响到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的实施成效。近年来,北京科技大学围绕研究生教育发展的新特点、新趋势、新要求,加强研究生的科学道德和学风建设,营造风清气正的育人环境和学术氛围,坚持“学术生涯规划统筹先行,学术诚信教育贯穿始终”的原则,精心设计策划开展“六学一服一美”系列活动,为研究生学风建设打造“三大平台”,建设良好的育人环境。其中,研究生学术三分钟演讲比赛作为我校研究生学风建设系列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通过“以演讲道学术”的方式,提高研究生表达学术观点的水平,为研究生提供学术风采展示的平台,推动新时代研究生培养质量不断提升。

新时期研究生综合素养提升的新要求

随着研究生数量的快速增长,研究生质量成为我国高等教育关注的焦点。“关于加快新时代研究生教育改革发展的意见”中指出,新时代研究生培养要坚持以立德树人、服务需求、提高质量、追求卓越为主线,面向世界科技竞争最前沿,面向经济社会发展主战场,面向人民群众新需求,面向国家治理大战略,瞄准科技前沿和关键领域,推进研究生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1]。因此,国家需要更加高度重视研究生的培养,对研究生综合素质培养提出了新要求。研究生的综合素质提升和能力建设是决定研究生教育质量的关键,如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等。其中,思想政治教育是研究生综合素养提升的核心举措,是新时代培养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的全面发展研究型创新型人才的制胜法宝[2-3]。总体来说,目前我国研究生培养的思想政治教育需要从三个方面努力。

坚持问题导向,提升学业素养的同时探究科研深度

学业素养(学养)体现了研究生在所学领域的知识储备及对知识的领悟程度。著名数学家华罗庚先生曾提到:“如果说科学上的发现有什么偶然的机遇的话,那么这种‘偶然的机遇’,只给那些学有素养的人,给那些善于独立思考的人,给那些具有锲而不舍的精神的人。” 学业素养的积淀是一门必修课,研究生群体需要夯实学养厚度、拓展学问深度,用丰厚的学养滋养人生。通过举办学生喜闻乐见的学术活动,丰富研究生的学术生活,对提升研究生学养有积极促进作用。

坚持协同育人,夯实专业基础的同时培育创新精神

创新是研究生阶段与其他教育阶段最大的差别之一。研究生群体在学习生涯中参与知识创新,是具有创造性的群体,理应走在创新的前列。当前,研究生群体要瞄准科技发展前沿,紧盯研究领域最新、最先进的科学知识和技术成果,在把握新发展趋势的基础上实现真正的创新,而扎实的专业功底是创新的源头活水。通过各类学术活动提升专业素养,是研究生开展创新的重要途径和手段。

坚持创新发展,提升综合素养的同时砺造健全人格

大学不仅仅是研究学问的地方,更是养成健全人格的场所。专业知识值得执着追求,而做人却是需要用一生去探索的大学问。综合素养的提升不仅需要充实的理论知识、扎实的科研基础,更要理论联系实际,在面向实际、致力实干、深入实践中练就高超技艺。新时代的研究生群体生逢盛世,与伟大时代同向同行,更要具备崇高的理想信念和高尚的道德情操,在时代责任和历史使命的认识领悟中树立良好的道德品质、正确的价值取向,使健全的人格成为引领自身发展的根本。

新时期研究生综合素养提升的新探索

举办学术三分钟演讲比赛,是新时代研究生教育改革的应然之思

对研究生教育来说,制度不仅可以为研究生的创新提供体制保障、创造有利条件,而且可以通过一系列规范的边际调整,激励研究生创新能力发挥[4-5]。从2000年教育部出台“关于加强和改进研究生德育工作的若干意见”以来,研究生德育工作是高校德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一认识得到普遍认同。适时进行相应改革是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效果提升的关键一步。北京科技大学创新探索面向全体研究生开展研究生学术三分钟演讲比赛,适时引入并向全国推广,目前已经连续举办五届,受到广大研究生学子的热烈欢迎。学术三分钟演讲的目的是碰撞学术思维、促进学科交叉,既能让文科生明白机器是如何运转的、材料是如何发挥作用的、分子是如何合成的,又能让理工科学生了解社会、经济运行的基本规则。

举办学术三分钟演讲比赛,是新时代研究生教育改革的必然之举

思想政治教育环境是影响思想政治教育对象心理状态和思想政治教育效果的重要因素,以其教育方式的隐蔽化和教育效果的无形性,对独立性和自主性较强的研究生群体发挥着重要的影响作用。研究生埋头做科研、看文献、做实验、写文章,“听、读、写”样样在行,但是遇到大型课题汇报,需要进行科研沟通、寻求合作支持时,往往容易怯场,学术表达能力成为了短板。近年来,学校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加强研究生的科学道德和学风建设,坚持“学术生涯规划统筹先行,学术诚信教育贯穿始终”的原则,创新开展研究生学术三分钟演讲比赛,作为学校研究生创新发展“六学一服一美”系列活动的特色活动,为研究生学风建设提供了新平台,为学校建设良好的育人环境开辟了新路径,是新时期研究生培养质量提升的有益尝试。

举办研究生学术三分钟比赛,是新时代研究生教育改革的实然之为

研究生作为科技创新的生力军,其创新能力的发挥,不但与其智力因素有关,而且与诸多非智力因素,如情绪、意志、兴趣及性格等也密切相关。从情感、意志、兴趣及性格等非智力因素与智力因素对研究生的综合素质发展与发挥作用上看,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同等重要。但是很多情况下,非智力因素的作用远远比智力因素强。非智力因素对研究生发挥创新能力、获得创造性成果,起着重要的控制作用。通过举办学术三分钟比赛提升研究生的综合素质,既可以繁荣学校学术氛围,同时又可以弘扬科学学术精神,在此基础上促进了学科交叉,是积极促进优良学风、展现研究生学术风采的重要举措。

新时期研究生综合素养提升的新路径

聚焦研究生成长需求,确保思政工作“把脉准”

要优化科研院所和研究型大学的科研布局,厚实学科基础,培育新兴交叉学科生长点[6]。在当今科学技术发展进程中,科学前沿的重大突破成果大多是学科交叉融合的结果,学科交叉既可以提高现有学科的创新竞争力,也可以衍生新的学科增长点,促进研究生创新意识培养和创新能力提高[7]。学校一直以来高度重视研究生的全面成长成才,通过开展研究生学术论坛、十佳学术之星、贝壳学术汇、科研最美瞬间等一系列学风建设活动,不断提升研究生听、说、读、写等各项学术研究能力。其中,学校精准把脉,通过学术三分钟演讲比赛加强研究生培养、营造良好学术氛围。2016年以来,作为学术论坛的组成部分,学术三分钟比赛已经成为我校研究生学风建设的品牌活动,在校内外受到师生的广泛好评和赞誉。通过演讲这一方式让研究生们走到台前,展现风采,促进学科交叉融合,是学校在活跃学术氛围方面的又一个尝试。

围绕研究生全面发展,实现思政教育“发力强”

研究生学术三分钟演讲比赛作为学术论坛系列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通过“以演讲道学术”的方式,提高研究生表达学术观点的水平。我校学术三分钟比赛自创立以来已连续举办五届,参与研究生人数达到1000余人,其中不少参赛研究生获评我校研究生“十佳学术之星”称号,受到了京内外高校的普遍关注和赞誉,部分高校纷纷借鉴并先后在各自校内举办研究生学术三分钟比赛。以学术三分钟演讲比赛考察研究生综合素质,重点考察:演讲内容方面,要求参与演讲的题目内容紧扣科研,演讲主题、背景、方法、核心内容、结果及影响表述清楚完整;语言表达方面,要求参与演讲的研究生使用普通话脱稿演讲,表达流畅自然,语言规范,吐字清晰,声音洪亮,语言技巧使用恰当,语气、语调、音量、节奏把握得当;形象风度方面,要求参与演讲的研究生精神饱满,着装朴素大方,举止自然得体,能较好地运用姿态、动作、手势、表情表达演讲理念。

融入学术科研实践,破解思政教育“切入难”

研究生学术三分钟演讲比赛要求仅用3 min将自己的学术科研内容、理念及前景以通俗易懂的语言传递给听众。演讲内容须为在读期间所参与的研究课题,学术成果不作为评分标准,演讲内容不得涉及涉密等不宜公开的科研内容。利用3 min时间,研究生将学术前沿以及最抽象的东西深入浅出的讲出来,还讲得有条理有趣味,让非本专业的人员也能听明白。“说”的能力根植于“听、读、写、做”,是学术内容的提炼,是科研的精彩呈现。近年来,学术三分钟赛事凝聚了21个学院和研究生培养单位的精心组织、近万名研究生的广泛关注、200余名选手的踊跃参与及其导师的悉心指导,其中半决赛最佳人气奖投票点击量达40万次。学术三分钟演讲比赛既锻炼了学生的综合素质,又提供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新路径,真正做到将思政教育融入学术科研实践,破解了思政教育“切入难”的问题。

结束语

做好新时代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改革创新,对培养素质高、业务专、学术强的高层次人才,建设创新型国家,具有重要战略意义。研究生学术三分钟演讲比赛作为我校学术论坛系列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研究生“以演讲道学术”的方式,将学术科研内容、理念及前景以通俗易懂的语言传递给听众,提高了研究生群体表达学术观点的水平,繁荣学校学术氛围、弘扬科学学术精神、促进学科交叉,对研究生听、说、读、写等各项能力的锻炼和提高起到重要促进作用,为推动新时期研究生教育转型升级提供了新的教育实践。

猜你喜欢

演讲比赛学术研究生
学术动态
学术动态
中国实践的学术在场
高县农商银行: 办“合规在我心”主题演讲
伍小东研究生作品选登
蔡智及其研究生作品选登
江阳农商银行举办演讲比赛
沈铭存研究生作品选
三都县举办“阳光校园·我们是好伙伴”演讲比赛
学术出版创新:基于大数据的知识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