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优质小麦中麦578 高产栽培技术

2022-11-24戴学邦

园艺与种苗 2022年4期
关键词:墒情分蘖麦田

戴学邦

(蒙城县种植业发展中心,安徽蒙城 233500)

小麦是安徽省重要粮食作物之一,提高小麦产量对保障安徽省粮食安全和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安徽省地处南北过渡带,气候资源既兼有南北方之利,也兼有南北方之弊,尤其是在全球气候变暖背景下,农业气象灾害频发重发,粮食产量很不稳定。因此,选育适应安徽省种植的旱地小麦新品种,对保障粮食安全,促进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中麦578是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选育的国审小麦品种,文中探讨了该品种的高产栽培技术,以期为其推广应用提供参考。

1 品种特点

中麦578 为半冬性小麦品种,全生育期219.5~229.6 d,幼苗半直立,叶色浓绿,苗势壮,分蘖力较强,成穗率较高,冬季抗寒性好。春季起身拔节早,两极分化快,抽穗早。株高76.8~85.7 cm,株型较紧凑,抗倒性中等。旗叶宽长,穗层整齐,熟相好。穗纺锤形,长芒,白壳,白粒,籽粒角质,饱满度较好。穗数592.5 万~654.0 万/hm2,穗粒数26.0~29.1 粒,千粒重 46.0~48.6 g。2017-2018年度参加黄淮冬麦区北片水地组区域试验,平均产量7 434 kg/hm2,比对照济麦22 增产2.8%;2018-2019年度续试,平均产量8 997 kg/hm2,比对照济麦 22 增产 3.6%;2019-2020年度生产试验,平均产量8 328 kg/hm2,比对照济麦22 增产1.5%。

2 栽前准备

2.1 精细整地

中麦578 高产栽培对土壤的要求为:土层深厚、土地平整、有机质丰富、养分充足,疏松度、含水量适宜,具有松软肥厚的耕作层,排水能力强[1]。推广大型机械作业,耕层深度要求25 cm 以上。耕后耙2~3 次,耙细耙透耙实,做到松紧适度,耕前粗平、耕后复平,上无坷垃、下无卧垡。若选用旋耕机旋地,旋耕深度应在15 cm 以上,耙实后播种,播后压实。旋耕田块每隔2~3年深耕或深松1 次,打破犁底层,使耕层疏松绵软、结构良好、活土层厚、平整肥沃,促进种子萌发、根系下扎。

2.2 平衡施肥

中麦578 施肥原则为:增施有机肥、施用配方肥、追施拔节肥。以理论产量可达9 000 kg/hm2为例,施纯氮210~240 kg/hm2,五氧化二磷 90 kg/hm2左右,氧化钾105~120 kg/hm2,硫酸锌 15 kg/hm2。磷肥、钾肥、锌肥全部做基肥,氮肥的70%做基肥,30%于拔节至孕穗期追施。复合肥按照不同元素的含量换算后施入,有机肥要作为基肥施入。

2.3 秸秆还田

氮磷钾通过施化肥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的方法,一是施有机肥,二即是秸秆还田。目前除了种植专业户以外,农民施用有机肥极少[2]。小麦、玉米两季秸秆还田可以进一步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实现农田的可持续增产。据有关部门测定,还田1 hm2鲜玉米秸秆(1 800 kg),相当于增施60 000 kg 土杂肥的有机质,也相当于增施碳铵131.25 kg/hm2,过磷酸钙 150 kg/hm2,硫酸钾 114.75 kg/hm2,与不进行秸秆还田的相比,小麦增产12.3%,后茬玉米增产10.1%。

进行玉米秸秆还田应趁秸秆鲜嫩及时粉碎,秸秆含水量在30%以上可有效减少氮、磷、钾、钙、镁和有机质等养分损失,长度在5~10 cm 时,粉碎效果最佳。为提高秸秆腐解速度,增施尿素75~90 kg/hm2。并且秸秆还田和深翻整地相结合,使用大中型拖拉机,耕深20~22 cm,覆土严密,不漏残茬,耕后细耙。

值得注意的是,秸秆被粉碎入田后,会迅速腐烂为有机质,为害虫提供食物来源和能量基础,导致病虫害加重。因此,播种前用药剂拌种是防治小麦地下害虫最有效的措施。可选用50%辛硫磷,按种子量的0.2%拌种,拌后堆闷4~6 h 即可播种。地下害虫严重的田块,除药剂拌种外,还要进行土壤处理,用40%甲基异柳磷EC 或40%辛硫磷 EC 7.5 L/hm2,兑水 30 kg/hm2搅匀,拌细土 450 kg/hm2,均匀撒施全田,撒后立即整地[3]。

3 科学播种

3.1 适期播种

受暖冬影响,中麦578 最佳播种期范围为10月20日到10月底。

3.2 适量播种

适宜播种期范围内,基本苗225 万~270 万/hm2,播种量180~225 kg/hm2。根据墒情、秸秆还田整地质量等影响出苗和成苗的因素适当调节。土壤墒情不足、整地质量差时,可适当增加10%~15%的播种量;适宜播种期每推迟1 d,增加 7.5 万~15.0 万 /hm2基本苗。

3.3 适墒播种

适墒播种、高质量播种可确保一播全苗,利于壮苗。小麦播种时耕层适宜墒情为土壤相对含水量75%左右,土壤“抓土成团,轻丢即散”是最佳墒情状态。土壤墒情不足时,一定要先造墒,后整地,再播种,避免因墒不足导致不易出苗和弱苗。

3.4 播种方式

采用机械条播,播种行距20~22 cm,覆土厚度3~5 cm。旋耕田块播前要重耙,播后要镇压,以紧实土壤。推广选用大型复式播种机播种,进田后完成灭茬、旋耕、施底肥、播种、镇压等工序,全面提高耕种效率和作业质量。播种前进行各行排均匀性和播量的调整。播种作业过程中保持直线行驶,做到匀速行驶、匀速播种、匀速转弯,保证下种均匀,深浅一致,不漏播,不重播。播种时每隔3~4 m 留一行道,行距30 cm,便于浇灌和喷药[4]。

4 田间管理

4.1 冬前管理

4.1.1 查苗补苗。 出苗后及时查苗,如因播种机械故障造成少数缺窝少苗现象的麦田应及时进行浸种保湿催芽,待种子萌芽后,立即进行补种,达到全田苗情基本一致。小麦播种后因种子质量差、整地质量粗放、土壤干燥缺水或地下害虫造成的出苗不齐等问题,出苗后于4 叶期进行移稠补稀,补后浇水踏实[5]。

4.1.2 浇分蘖、越冬水。适期播种的小麦,出苗后15~20 d开始出现分蘖,随着生育期的推进和主茎叶片数的增加,分蘖不断增加。如果分蘖期土壤表墒不足,会导致小麦根少而细,苗黄、苗弱,生长缓慢或停滞。所以,小麦分蘖期遇旱必须浇水[6]。越冬期前后,如墒情不足,通过越冬水营适宜的水分和养分环境,提高土壤的导热性,可有效缩小田间温度变幅,防止因温度剧烈升降造成冻害死苗。同时可以踏实土壤,弥补裂缝,防止冻害发生。冬灌要视土质、苗情、墒情而灵活掌握。如果田地的水分不足70%时,即可进行冬灌,但若高于70%,就不宜进行冬灌。由于旋耕整地耕层过浅、过暄,秋冬季降雨少,漏风吊苗、死苗的情况时有发生,所以,随着旋耕整地面积的扩大,应重视采取冬灌措施,以紧实土壤,补充土壤水分,防止冻害发生。

4.1.3 化学除草。11月下旬,小麦3~5 叶,温度8℃以上,田间杂草已出土90%,是防除杂草的最佳时期。此时田间郁闭度小,杂草裸露,药面大,防除效果好。

(1)防除阔叶杂草:用20%胜畅(国产使它隆)EC 750 mL/hm2或 20%使它隆 EC 600~750 mL/hm2,或用 75%巨星DF 15.0~22.5 g/hm2,于小麦 3~5 叶期,兑水 600 kg/hm2喷施杂草茎叶。

(2)防除禾本科杂草:用10%骠灵EC 750 mL/hm2,于小麦3~5 叶期,兑水600 kg/hm2茎叶喷雾,或用6.9%骠马EW 600~900 mL/hm2,于麦田看麦娘2 叶至小麦拔节前,兑水600 kg/hm2喷施杂草茎叶。

(3)防除禾本科和阔叶杂草混生杂草:用55%普草克EW 1 875~2 250 mL/hm2,于小麦 3~5 叶期至拔节前,兑水600 kg/hm2喷施杂草茎叶。

(4)防治病虫害。小麦潜叶蝇:用1.8%阿维菌素300~450 mL/hm2兑水 450 kg/hm2喷雾;用 4.5%高效氯氰菊酯450 mL/hm2加40%氧化乐果1.2 L/hm2兑水450 kg/hm2喷雾。麦蜘蛛:20%的哒螨灵WP 1 000 倍液防治。纹枯病:用24%噻呋酰胺300 mL/hm2喷雾。

4.2 中期管理(返青-抽穗)

4.2.1 防除杂草。小麦返青期是防治杂草的最佳时期。此时,越冬杂草及早春杂草不大,晚春杂草尚嫩小,药液能够正常发挥药效。并且选在晴朗天气,无风、无露,气温较高时喷药效果更好。小麦拔节后严禁用药,以免产生药害。

4.2.2 化学调控。于起身期用壮丰安600 mL/hm2,兑水450 kg/hm2喷雾,抑制小麦基部第一节间伸长,促使小麦茎秆坚韧,提高抗倒伏能力。

4.2.3 科学运筹肥水。对发生冬季冻害,主茎和大分蘖冻死的麦田和冬前生长量小、根系短,根毛少,个体发育差、群体不足的二、三类麦苗,立春后结合灌溉,肥水齐攻,及早追施返青肥[7],追施尿素75~90 kg/hm2,促进根系和分蘖生长,争取足够的穗数。所有麦田,于3月下旬至4月上旬追施拔节肥,减少小穗小花退化,增加穗数和穗粒数,巩固分蘖成穗、培育壮秆大穗。没有追施返青肥的麦田追施尿素150~180 kg/hm2。追施过返青肥的麦田,可视苗情,推迟到4月上旬追施拔节肥,追施尿素112.5~150.0 kg/hm2。孕穗期对拔节肥施量不足,叶片发黄,表现脱肥早衰的麦田,遇雨撒施尿素75 kg/hm2。

4.2.4 预防春霜冻害和低温冷害。小麦进入拔节期抗寒能力下降,此时出现倒春寒天气,地表温度降到0℃以下,就会发生春霜冻害,轻者导致小麦形成畸形穗,重者使小麦性细胞败育,穗部大量空壳,减产高达50%以上[8]。在寒流来临前灌水可提升土壤中的水分含量,以水调温,压实土壤,预防或减轻晚霜危害。小麦受冻后,可通过施速效氮肥浇水、喷施营养液来缓解受害症状,促进小分蘖成穗,提高分蘖成穗率,从而减轻冻害损失。

4.2.5 防治病虫害。纹枯病:返青至拔节期是药剂防治小麦纹枯病的关键时期,当病株率达到5%~10%时,用20%井·蜡芽(纹霉清)750~1 500 mL/hm2,或 24%噻呋酰胺300 mL/hm2,加水600 kg/hm2喷雾。施药时要加大用水量,对准小麦中下部喷药,使药液能留到小麦基部,以提高防效。麦蜘蛛:当麦田蜘蛛密度达到每尺行长200 头以上时,可选用1.8%阿维菌素2 000 倍液或20%哒螨灵1 000~1 500倍液或40%氧化乐果1 000 倍液进行喷雾防治。

4.3 后期管理(抽穗-成熟)

4.3.1 叶面喷肥,防止早衰。在小麦抽穗至灌浆期喷施叶面肥,有效促进叶片光合作用,促进同化物向籽粒运输,提高粒重,增产效果显著[9]。可用98%磷酸二氢钾1 500 g/hm2或稼福乐750 mL/hm2兑水450 kg/hm2进行喷洒,也可选用美洲星、黄腐酸等叶面肥。对叶片发黄的田块,加入尿素7.5 kg/hm2喷洒,每隔7 d 喷洒1 次,连喷2~3 次。喷施时最好在晴天10:00 前或 16:00 以后进行,以免烧伤叶片,利于吸收。

4.3.2 病虫害防治。

(1)小麦赤霉病:小麦赤霉病是一种典型的气候型病害,在小麦扬花期阴雨连绵,天气潮湿,该病流行的概率就很大,应在小麦齐穗至初花期提前施药预防。用45%戊唑醇咪鲜胺EC 450 mL/hm2兑水喷雾,若花期遇雨,应在药后5~7 d 再喷1 次,防止二次侵染。

(2)锈病:当病叶率5%时,用15%粉锈宁1 200 g/hm2或20%粉锈宁EC 900 mL/hm2,兑水450 kg/hm2均匀喷雾,7~10 d 喷 1 次,连喷 2 次。

(3)蚜虫:有蚜株率达到25%,百株蚜量250 头以上时应开展防治。可用24%抗蚜·吡虫啉300~450 g/hm2,或10%吡虫啉(大功臣、蚜虱净)WP 300~450 g/hm2,或3%啶虫脒 WP 300 g/hm2,或4.5%高效氯氰菊酯EC 750 mL/hm2,加水450 kg/hm2喷雾防治。

(4)小麦吸浆虫:小麦抽穗扬花前,成虫盛发时用20%杀灭菊酯3 000 倍液常规喷雾或50%辛硫磷1.5 L/hm2兑水225 kg/hm2低容量喷雾。

(5)麦叶蜂:麦叶蜂幼虫从叶边缘向内咬成缺刻[10],严重时麦株被吃成光秆,阻碍叶片的光合作用,灌浆不足,从而导致减产。在3 龄前用50%辛硫磷1 500 倍液,于傍晚或上午10:00 前喷雾,防治效果最佳。

5 适时收获

小麦的适宜收获期为腊熟末期。收获前去杂去劣,可采用联合收割机收割,省时省力,方便快捷效率高。收获后及时晾晒,做到防霉、防虫、防鼠、防雀。入仓籽粒含水量控制在12.5%以下,以防发生霉变。有条件的地区可做小麦秸秆还田处理。

猜你喜欢

墒情分蘖麦田
土壤墒情监测的意义及技术规范
土壤墒情监测的意义与技术规范
玉米分蘖产生的因素及去留对产量的影响
浅析水稻分蘖与产量
高梁去留分蘖比较试验初报
初中语文教学“墒情”浅析
不关我的事
水稻旱育秧、温室两段育秧在分蘖与成穗上的差异
别人做不到
只有更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