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杂交水稻荃优银泰香占特征特性及其丰产高效栽培技术

2022-11-24张玉梅王颖贺起荣蒋家平

园艺与种苗 2022年4期
关键词:中稻秧田单产

张玉梅,王颖,贺起荣,蒋家平

(1.安徽荃银高科种业股份有限公司,安徽合肥 230088;2.安徽荃丰种业科技有限公司,安徽合肥 230088)

荃优银泰香占是安徽荃银高科种业股份有限公司以优良不育系荃9311A 和恢复系银泰香占配组育成的中籼迟熟优质杂交水稻组合。2020年通过国家审定,审定编号:国审稻20216016。2020年重庆市丰都县引进品种荃优银泰香占进行示范种植4.0 hm2,田间种植表现株叶型好、分蘖力中等、每穗粒数多、结实率高、生育后期转色熟相好、米质优以及抗性好等特点;2021年在重庆市丰都县种植面积扩大到35 hm2,大面积综合性状表现优良,丰产性好、米质佳。

1 特征特性

1.1 主要农艺性状

荃优银泰香占在长江上游作一季中稻种植,全生育期150.4 d,株高 119.9 cm,穗长 25.5 cm,有效穗数 243 万/hm2,每穗总粒数182.2 粒,结实率83.9%,千粒重27.0 g。在长江中下游作一季中稻种植,全生育期131.0 d,株高128.1 cm,穗长27.9 cm,有效穗数243 万/hm2,每穗总粒数189.2粒,结实率84.4%,千粒重25.9 g。

1.2 产量表现

2019年参加长江上游中籼迟熟组区域试验,平均单产9.46 t/hm2,比对照F 优498 增产0.29%;2020年续试,平均单产9.61 t/hm2,比对照F 优498 增产3.59%;2年区域试验平均单产9.54 t/hm2,比对照F 优498 增产1.94%;2020年生产试验,平均单产 9.45 t/hm2,比对照 F 优 498 增产3.22%。2019年参加长江中下游中籼迟熟组区域试验,平均单产9.61 t/hm2,比对照丰两优四号减产0.55%;2020年续试,平均单产9.00 t/hm2,比对照丰两优四号增产2.00%;2年区域试验平均单产9.31 t/hm2,比对照丰两优四号增产0.72%;2020年生产试验,平均单产8.90 t/hm2,比对照丰两优四号增产2.51%。

1.3 稻米品质

2019—2020年参加长江上游区域试验,统一取样后经农业部稻米及品质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检测,荃优银泰香占2年平均稻米品质表现为整精米率65.9%,垩白度1.0%,直链淀粉含量18.0%,胶稠度81.0 mm,碱消值6.8 级,长宽比3.4,达到农业行业《食用稻品种品质》标准1 级。同时参加长江中下游区域试验,统一取样后由农业部稻米及品质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检测,该品种2年平均稻米品质指标为整精米率64.8%,垩白度0.6%,直链淀粉含量15.8%,胶稠度74.5 mm,碱消值6.8 级,长宽比3.5,达到农业行业《食用稻品种品质》标准2 级。

1.4 抗性表现

2019—2020年参加长江上游区域试验抗性鉴定,作一季中稻种植,稻瘟病综合指数2年分别为3.3、3.4,穗颈瘟损失率最高级5 级,褐飞虱9 级,高感褐飞虱,中感稻瘟病,抽穗期耐热性强,耐冷性一般。同年,在长江中下游作一季中稻种植,稻瘟病综合指数2年分别为4.8、4.2,穗颈瘟损失率最高级7 级,白叶枯病5 级,褐飞虱9 级,高感褐飞虱,中感白叶枯病,感稻瘟病,抽穗期耐热性较强。

2 栽培技术要点

2.1 选择秧田,培肥地力

应选择向阳背风、水源方便、土壤肥沃、土层较厚、交通便利的田块作秧田。播种前1 周左右,翻耕秧田,去除杂草,秧田施用复合肥(N∶P2O5∶K2O=15∶15∶15)后,将秧田土壤耕细、耙平,培肥秧田地力。

2.2 适时播种,培育状秧

根据审定意见,荃优银泰香占适宜在重庆市海拔800 m以下稻作区、长江中下游稻区及生态类似稻作区作一季中稻种植。当日平均温度稳定通过12℃时,结合当地条件及时早播。例如渝西地区适宜播期是3月上旬,深丘地区宜在3月下旬或4月上旬播种;稻-油(菜)轮作栽培模式下,宜在4月中旬播种。人工移栽下,可采用地膜水育秧法或旱育秧法培育秧苗,大田用种量为15 kg/hm2,稀播匀播,培育多蘖状秧。机插种植条件下,可参照机插秧稀泥育秧方法,用塑料硬盘育秧,大田用种量为22.5 kg/hm2,大田需要秧盘225~270 盘/hm2,播种量建议为80~90 g/盘。准备塑料硬盘时,每50~60个秧盘可施用水稻机插秧育苗专用肥600 g,用细沙拌和均匀后施于秧盘底部,促根壮苗,提高秧苗素质,改善机插秧秧龄弹性。

2.3 合理密植,健壮群体

栽足基本苗是品种荃优银泰香占夺取高产的重要前提。人工栽插,秧苗叶龄宜在4~5 叶,秧龄30~35 d 时进行栽插,株行距 20.0 cm×26.7 cm 或 16.7 cm×33.0 cm,每穴插 2~3 棵种苗,栽插密度15.0 万~18.0 万穴/hm2。机插水稻条件下,叶龄宜在3.5~4.5 叶,秧龄30~35 d 时适宜移栽。小田块宜采用久保田SPW-48C 型手扶式插秧机,大田块宜采用久保田乘坐式水稻插秧机2ZGQ8D 进行栽插。栽插密度按照行株距30.0 cm×18 cm,栽足密度 18 万窝/hm2,每窝 3~4 苗,基本苗在54 万~78 万/hm2。应浅水机插,对于栽插连续缺穴3 穴以上的,应及时人工补苗,确保田块有足够的基本苗[1]。

2.4 秸秆还田,减量施肥

研究表明,稻-油轮作模式下,油菜秸秆还田可大幅提高稻米胶稠度和蛋白质含量,降低垩白度和垩白粒率,从而改善稻米品质[2]。荃优银泰香占分蘖力中等,宜重施基肥,早施分蘖肥,促进分蘖早发快发。化学肥料施用方面,水稻全生育期施用纯氮量为165~195 kg/hm2,按照基肥∶分蘖肥∶穗肥 =4∶4∶2 比例施用,氮(N)、磷(P2O5)、钾(K2O)肥按照1∶0.5∶0.8 比例施用。基肥推荐施用复合肥(N∶P2O5∶K2O=15∶15∶15)440~520 kg/hm2、过磷酸钙 138~163 kg/hm2,于水稻移栽前 1~2 d 施入土壤。分蘖肥一般于移栽后7 d 追施尿素,用量宜为142.2~168.1 kg/hm2。穗肥于拔节孕穗期施用,促进幼穗分化,追施尿素71.1~84.1 kg/hm2,同时施氯化钾 110~130 kg/hm2,增强茎秆抗倒伏能力和群体抗病虫能力。追施肥料时需选择晴好天气,待叶片露水退干后均匀撒施。

2.5 干湿交替,高效灌溉

人工移栽或机插的移栽方式,水分管理应按照浅水插秧,寸水活棵促进低位分蘖发生和群体生长。当大田茎蘖数达到194 万苗/hm2左右时,及时排水烤田,烤田时应达到田中有小缝隙,白根露出,脚踩不陷落为准;抽穗开花期保持3~5 cm 水层,缓解夏季高温伏旱危害,提高水稻群体耐高温能力。灌浆结实至成熟期干湿交替,促进籽粒灌浆结实,收割前7~10 d 断水,以便田间机收作业[3]。

2.6 病虫防治,绿色高效

根据荃优银泰香占品种感稻瘟病、白叶枯病和高感褐飞虱的特点,病虫害方面应重点采用生物防治和物理防治方法防治稻瘟病、纹枯病、稻飞虱和螟虫。针对水稻螟虫,可用生物防治方法如苏云金杆菌、球孢白僵菌或生物信息素灭杀水稻螟虫;化学防控方面,可采用甲维茚虫威、阿维菌素、甲维盐防治二化螟、稻纵卷叶螟等螟虫。对稻飞虱等迁飞性害虫,可参考当地植保部门虫情预报信息,选用吡虫啉可湿性粉剂、噻虫嗪水分散粒剂和噻嗪酮等药剂防治[2]。防治纹枯病,应做好田间水分高效管理,减少氮肥施用,而适当增施磷、钾肥和硅肥,提高水稻植株抗病能力,此外,可在头季稻分蘖盛期和孕穗期分别用生物农药井冈·蜡芽菌或蜡质菌芽孢杆菌、井冈霉素、申嗪霉素防治,亦可采用化学农药纹曲宁防治。防治稻瘟病,可采用枯草芽孢杆菌、春雷霉素和多抗霉素等生物农药进行防治,或者选用化学农药20%三环唑可湿性粉剂于破口期进行防治[3]。

2.7 及时收割,烘干入仓

当全田稻穗黄熟95%以上,机械收割,按稻谷标准含水量13.5%水分要求机械烘干,入仓贮存。

3 推广建议

荃优银泰香占作为国家审定的优质稻品种(国审稻20216016),产量、米质表现突出,稻米品质主要理化指标达到农业行业《食用稻品种品质》标准1 级,近年来在湖北、重庆等地开展了试验示范,并在重庆丰都、永川等地的机插水稻试验示范中表现出较强的产量和品质优势[4-5]。根据荃优银泰香占的当前审(认)定区域,该品种适宜在四川省、贵州省、云南省籼稻区、重庆市、陕西省南部、湖北省、湖南省、江西省、安徽省、江苏省以及浙江省中稻区、福建省北部稻区、河南省南部等区作一季中稻推广应用,覆盖了我国南方主要的水稻种植区,建议在其审(认)定地区开展技术示范和推广,并结合当地实际,研究集成机插技术为核心的全程机械化水稻高产高效栽培技术模式,以充分发挥该品种产量品质潜力及轻简栽培技术在增加粮食单产和种粮收益中的作用。

猜你喜欢

中稻秧田单产
除草型麻地膜在水稻秧田的应用及对水稻的影响
农大农企联手创山西小麦最高单产新纪录
油菜“不务正业”,单产3.4吨
单产948.48千克!“金种子”迸发大能量
我国玉米单产纪录第七次被刷新
感怀
2016年湘审中稻品种(上)
内蒙古自治区2015年审定通过的水稻新品种
江西省2014年审定通过的水稻新品种(下)
2015年湘审中稻品种(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