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让反思成为学生解题的一种习惯

2022-11-23仇智杰

数学教学通讯·高中版 2022年6期
关键词:反思思路规律

[摘  要] 反思是一种深度学习,能让学生飞得更高、看得更远. 基于此,文章提出让反思成为学生解题的一种习惯,即引导学生对解题结果进行反思,引导学生对解题思路进行反思,引导学生对解题方法进行反思,引导学生对解题规律进行反思.

[关键词] 反思;解题;结果;思路;方法;规律

反思是一种心理活动,更是一种学习行为[1]. 数学反思指学生对在数学学习过程中所产生的思路、方法、结论和规律等加以质疑、归纳、总结和推广等. 从学生的角度来看,反思是一种深度学习,能让学生飞得更高、看得更远. 因此作为教师,应该让反思成为学生解题的一种习惯.

引导学生对解题结果进行反思

有些学生解完一道数学题后,以为大功告成,不愿再加思考,而其答案却往往与正确答案或“一步之遥”,或“失之毫厘谬以千里”,究其原因是学生解题时缺少对解题结果的反思. 因此,解题教学中教师可以用学生的错解“现身说法”,让学生感悟反思解题结果的重要性.

例如,许多学生在解函数问题时,往往不考虑定义域,于是造成错解. 因此,笔者撷取学生的“错解”,引导学生反思.

案例1 因忽视定义域而致错.

教师引导学生反思:同学们,请反思这个结果对吗?

学生静默,忽然有人举手:老师,这个答案不对. 我举个例子,当a=4时,发现2-4x∈[-2,2],此时关于x的函数y=log■(2-ax)在[0,1]上不一定有意义,谈何单调!

师:很好!当我们做完一道题时,一定要反思你的计算结果是否合情合理. 比如,让你计算两个二次根式之和的最大值,你却算出了一个负数……因此,忽略解题结果的反思可能铸成大错. 那么这道题的解法错在哪里?

生:解题中虽然考虑了对数函数与一次函数的复合关系,却忽视了函数定义域的限制,单调区间应是定义域的某个子区间,即函数应在[0,1]上才有意义.

师:有道理!函数问题,应优先考虑定义域.

经过教师引导反思,学生知道了错误的原因,也就顺利地改正了错误:(接“学生之解”)当x在[0,1]上时,y=log(2-ax)才有意义,u=2-ax又是减函数,所以x=1时,u=2-ax取最小值u=2-a,只要2-a>0即可,所以a<2. 综上可知,所求实数a的取值范围是(1,2). 通过对本题结果的反思,学生深刻感受到了函数定义域的重要性.

引导学生对解题思路进行反思

有些学生思维活跃,但由于考虑不周,看似合理的解题过程,也会出现错误. 为了提升解题效能,教师应引导学生梳理解题思路,扫清思维误区,警示思维盲区,概括解题思想,让解题思路明朗化、多样化,全面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

例如,在解等比数列问题时,学生经常会犯一些似是而非的错误,一不留神,这些错误就会“悄悄溜走”,假如让学生解完题后再对解题思路来个“自我反思”,那么这些错误会被消灭在“萌芽状态”.

教学中,通过对解题思路的反思,学生知道等比数列中,所有的奇数项同号,所有的偶数项同号. 同时也深深体会到:学习需要反思,反思是一种更深层次的学习,能让我们从失败走向成功.

引导学生对解题方法进行反思

在解题教学中,应该重视对解题方法的研究,引导学生对解题方法自我总结和自我反思,通过总结与反思,深化学生对数学的深刻领悟. 当解完一道题后,教师应该向学生追问:这种解法是否最好?还有其他解法吗?哪种方法最优?尤其是对于单选题,更要向学生追问:你是“小题小做”还是“杀鸡用了宰牛刀”?

例如,数学中的最值问题,一直是教学的重点,也是学生学习的难点,如果教师能选择恰当的例题引导学生反思解题方法,那么真能达到“通过一题,收获一片”的教学效果.

案例3 一个代数问题的一题多解.

题:已知x+y=1,求x2+y2的最小值.

教师引导学生反思解题方法:同学们通过消元法把二元最值问题转化为二次函数最值问题,很好!但大家有没有想过,能否用其他方法来解答呢?

反思1:已知一次式x+y=1两边平方后与所求的二次式x2+y2有密切关系,因此所求的最小值能否由等式转换成不等式来求解?

反思2:配方法是数学解题的一个法宝,那么本题可以采用配方法吗?

反思3:依据题干中表达式的特点,能否将本题转化为解析几何中的相关问题呢?

师:几种解法都有特点和代表性. 解法1是基本方法,解法2、解法3、解法4、解法5都紧紧地抓住了题干的特点,与相关知识联系了起来,所以具有灵巧简捷的优点,特别是解法4和解法5形象直观,值得推荐.

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反思解题方法,通过用不同的方法解决同一道数学题,既巩固了学生所学知识,又开拓了学生的解题思路,达到了开发潜能、发展智力、提高能力的目的.

引导学生对解题规律进行反思

数学问题可谓千姿百态、变幻多端,引导学生掌握解题规律才是“王道”. 教学中教师应引导学生研究基于现有问题而衍生出的“形异而质同”的问题,加深对这些问题本质的认识,以防学生“只见树木,不见森林”,从而实现“解一题,通一类”的目的[2].

例如,关于函数零点问题中的二次方程根的分布问题,學生不知如何布列不等式组,教师可以通过题组研究,让学生找到解题的规律.

案例4 二次方程根的分布问题.

通过上述四个相似问题的解决,教师引导学生反思:解决这类问题一般采用的是何种数学思想?什么时候不需考虑对应二次函数图像的对称轴和判别式?什么时候一定要考虑对应二次函数图像的对称轴和判别式?解答这类问题,我们需要注意哪些问题?

学生通过反思与总结,认清了这类二次函数根的分布问题的本质是二次函数图像与x轴相交的问题,于是采用数形结合思想与函数思想布列不等式(组),圆满解决问题. 由此可见,通过对同类问题的分析和解题规律的总结与反思,在教学中能起到“四两拨千斤”的效果.

反思,是一种学习行为,更是一种学习习惯. 好的习惯,并非一蹴而就,而是要靠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加以积极引导,只有这样,才能让习惯成为自然.

参考文献:

[1]  张诗莹. 例谈数学核心素养框架下的解题实践与反思[J]. 中学数学,2021(13):56-57.

[2]  封越光. 浅论如何引导学生进行反思性学习[J]. 上海中学数学,2020(z1):75-77.

作者简介:仇智杰(1979—),本科学历,一级教师,从事高中数学教学与研究工作.

猜你喜欢

反思思路规律
规律睡眠中医有妙招
不同思路解答
找规律 画一画 填一填
找排列规律
拓展思路 一词多造
换个思路巧填数
记初中英语词汇教学的一次归类、整合改革及反思
中学生早恋案例分析及反思
新时期中学美术课教学方法的思考
巧解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