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试论桑蚕产业发展前景与高效种桑养蚕技术

2022-11-23

农村科学实验 2022年7期
关键词:种桑养蚕桑蚕生产

覃 隆

(广西河池市东兰县农业农村局(县桑蚕产业发展中心),广西 河池 547400)

种桑养蚕在我国已经有5000 多年的历史,并且我国是桑树的原产地和丝绸发祥地,桑蚕产业自古以来都是我国重要的经济产业支撑项目,同时丝绸也是中华文化重要象征之一。在进入新时代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一带一路倡议,赋予古代丝绸之路全新时代内涵,从这一层面来讲,紧紧抓住机遇,借助一带一路东风,培育桑蚕丝绸产业,宣传推广高效种桑养蚕技术,是非常重要且必要的,可以深入推进桑蚕产业向纵深发展,促进新兴产业焕发活力,最终提升桑蚕生产高附加值和综合竞争力,实现产业兴旺,助推乡村业振兴。

1.关于试论桑蚕产业发展的前景

1.1 具有国家一带一路和乡村振兴发展战略的惠民政策

放眼国际,一带一路沿线诸多国家都有种桑养蚕的传统,比如泰国,越南等地,但是受到当地经营结构、生产技术、培育品种等多种方面的影响,种桑养蚕产业逐步萎缩。而中国作为传统桑蚕大国,致力于培育内需市场,同时根据自身优势拓展国际市场,在一带一路和乡村振兴发展背景下,利用自身桑蚕生产技术资源,通过国际间交流合作,畅通国内国际大循环,在现代化丝绸之路探索中,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农民增收致富带来重要渠道,共同探索建设丝绸产业园、蚕种饲养、桑苗试植等多种实验示范和调查研究活动,发挥农业外交作用,以一带一路战略为发展契机,振兴桑蚕丝绸产业,提出到2025 年实现桑蚕生产规模化、综合利用产业化、丝绸生产智能化的工作目的,着力建成10 万亩桑园生产基地,切实将劳动生产率提高30%,从而实现桑蚕丝绸生产养殖传统产业的智能化飞跃。

其次,桑蚕生产也是乡村振兴道路上重要的主力军。自从十一五规划以来,桑蚕生产逐渐出现“东桑西移”现象,如今2021 年是十四五规划元年,同时也是我国茧丝绸产业发展趋势转变的关键期,是茧丝绸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机遇。桑蚕生产在乡村振兴战略中可以带动群众增收致富,促进桑蚕业提质增效转型发展,见证了村民们的致富梦想,切实实现了“小康路上一个也不能少”的工作准则,使得致富梦想照进现实,切实打造桑蚕产业链典范,带领群众圆梦小康。从这一层面来讲,桑蚕产业发展是大势所趋,符合乡村振兴和一带一路建设的发展需要,是便民利民的政策之一。

1.2 具有区位资源禀赋,为桑蚕产业发展提供基础

笔者仍然以广西基层单位为例,在河池市东兰县,将种桑养蚕作为乡村振兴的主导优势特色产业,通过优良蚕种小蚕共育,大力引导群众发展桑蚕生产,带领群众增收致富,在2021 年蚕茧销售额达5000 多吨,产值2.5 亿元。东兰县取得良好种桑养蚕产业发展成果,主要因为该地区具有良好的地理优势和自然资源优势,东兰县林地较多,光照充足,雨量适中,并且山地面积较大,因此从区位环境层面来讲,更加适宜发展种桑养蚕业。从政策上讲,当地党委政府充分发挥党建组织作用,组织县农业农村局等部门,对桑蚕产业建设进行资金划拨,并且督导落实蚕农补贴项目,督促企业在乡镇设点,定期收购蚕茧,实现生产集约化、规模化、规范化发展,让蚕农稳定增收,同时也能让蚕茧企业有稳定货源。如今东兰县桑园面积5.2 万亩,并且构建小蚕共育室52 个,建成桑蚕示范基地13 个,桑蚕产业覆盖14 个乡镇129 个行政村,惠泽脱贫户1.3 万人,由此可见桑蚕产业发展惠及民生,具有良好发展前景。

2.高效种桑养蚕技术

2.1 桑品种和蚕品种的示范推广

笔者认为要想大力宣传并推广高效种桑养蚕技术,相关部门和工作人员必须对桑蚕品种进行示范性推广,笔者以广西壮族自治区“桂蚕8 号”品种为例,该品种是广西蚕业技术推广站选育培育的优质桑蚕新品种,2020年6月,经过广西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通过。截止到2021年7 月,全区共推广“桂蚕8 号”品种60 多万张,售茧收入超10 亿元。“桂蚕8 号”蚕体大,食量大,产量较高,与“两广二号”相比,在高温季节是感染脓病较少,并且吃桑叶时间维持较长,一般比“两广二号”多半天或一天左右,同时也比“两广二号”增产增收10%左右,并且一标准张可以产茧95 斤以上,深受当地丝绸厂和蚕农的欢迎,通过桂蚕8 号的推广和宣传,可以大幅提升广西地区原料茧的生产质量和等级。

根据广西地区桂农厅公告[2020]28 号文件显示,广西地区还推出桂蚕9 号、桂蚕10 号、桂蚕11 号这三种品种。其中桂蚕9 号抗血液型脓病较强,食桑旺,蚕蚁呈黑褐色,并且驱密性较强,桑蚕体质较为健壮,与两广二号相比,蚕体颜色更加青白,对叶子适应能力较好,熟蚕齐一,营茧快;桂蚕10 号茧成率为21.21%,万头茧重量为2.962kg,单张产茧量在38.24kg,健蛹率为97.46%,结茧率在96.44%左右,壮蚕体色清白,食桑旺,具有良好的养殖效益。桂蚕11 号属于天然黄色茧四元杂交桑蚕品种,各龄眠起齐一,抗血液型脓病较强,对叶子适应性较好,壮蚕体色呈青白色,黄色正交比反交迎茧稍快,茧型呈长椭圆形,黄茧率高达98%以上,该品种结茧率在96.64%左右,万头产茧量在14.54kg,茧成率为21.02%,单张产茧量为38.31kg,健蛹率为97.44%,成蛹生命率为94.02%。

其次相关部门和工作人员也应该注意到,不能仅仅对于桑蚕品种进行示范性推广,还应该对饲养技术要点进行宣传,引导农户认真做好催青工作,采用两段高温感光催青,尤其是原种,应该稳定其化性,在蚕种出库1 ~4 天之间,蚕室温度应该维持在24℃~25℃之间,在蚕种出库5 ~10 天时,蚕室温度应该维持在27℃~28℃之间,干湿差在1℃~1.5℃之间,认真做好养蚕前中后期的消毒和病虫害防治工作,杜绝病原感染,在收蚁和晌食过程中,选择优质桑叶进行饲养,食桑要足,但是养殖户也要注意到不能喂食嫩叶和湿叶,从而提高蚕茧质量。

2.2 实用省力机械化桑蚕生产先进技术推广使用

广西基层单位在当前桑蚕生产机械化操作方面,还存在标准化程度低、配套水平低、生产批量小等问题,因此在一带一路和乡村振兴发展背景下,要想实现桑蚕生产的高效化、科技化,就必须提升桑蚕作业机械化水平,通过设施建设,巩固产业基础,提高生产效率,增强遇险能力,从而实现桑蚕生产持续发展。笔者建议,相关部门和工作人员必须加大研发力度,适应广西基层单位成套作业实情,根据当地气候特点和土壤环境,引进并吸收先进技术科技成果,避免盲目追求理论,逐步改进传统桑蚕机具“粗而不精,大而笨”的弊端,改进生产工艺,开发机械化设备,紧紧抓住国家农机补贴助农惠民政策,减轻桑蚕生产农户购机负担,逐步推进桑蚕生产机械化和智能化。

比如:向当地农户推广桑叶采摘机、自动切桑机、自动喂桑机、升降式活动蚕架、多功能饲养平台、自动上蔟机等桑蚕生产机械化器具。其中,桑叶采摘机可以实现自动装袋和切碎,在桑树种植模式中可以最大化缓解劳动强度,降低人工工作量,通过机械化采收提升桑叶采摘速率;自动切桑机就是指为了让1-3 蚕龄的桑蚕更加容易进食,利用机械化设备,将桑叶切碎,利用刀片将桑叶切成条状或片状。该种机器集:分选、清洗、消毒、风干、切片、装框为一体,实现全程多功能自动化,降低人工劳动量,并且提升工作效率。自动喂桑机就是指利用电机控制,把桑叶放在喂桑机中,实现远程控制和自动化投喂,经常用于大规模工厂和小规模养殖场中;升降式活动蚕架就是指利用组合式桑蚕架,把4 龄之后的桑蚕放在蚕架中,可以养五层到十层左右桑蚕,极大地拓宽活动空间,并且不同架层之间可以平移或升降,降低人工劳动强度。多功能饲养平台和自动上蔟机就是指利用电动液压升降工具,拓宽桑蚕生产户作业范围,从而实现不污染蚕室的目的,在蚕将要吐丝时,种植户利用硬纸板制作大木框,其中套路小木框,把自动上蔟机放到离蚕进食地面3.5cm 左右,使蚕主动爬到蔟上,在占据一个方格之后,开始营茧,该种工作方法降低人工操作对蚕体的损伤率,同时施工效率较高。

2.3 加强种桑养蚕新技术新成果的示范推广

在乡村振兴背景下,相关部门还应该加大对种桑养蚕新技术、新成果的示范推广,比如:广西蚕业技术推广站,对“家蚕微粒子病新病原鉴定”这一研究成果进行宣传和推广,该项科学研究成果荣获2020 ~2021 年度神农中华农业科技奖,相关部门和技术人员对这一科研成果进行宣传和技术解读,并且农产品加工研究所、蚕业技术推广站、养蚕户、农业部门之间形成合力,针对当前蚕微粒子病原来源复杂、防治难度大、污染严重、治疗手段缺乏等问题,加大对新病原的研究,为家蚕微粒子病提供防控理论依据,避免微孢子虫的交叉感染。并且研究家蚕微粒子病治疗药物,向当地农户宣传阿苯达唑新型治疗药物和防微灵治疗药物,组织技术骨干和养蚕大户学习考察,促进地区之间、市县之间、村村之间的技术培训,针对不同养殖环境,利用蚕沙消毒堆肥一体化技术,构建完善的消毒净化技术体系。如今该项技术已经在我国20 多个省市蚕区应用,该项成果累计销售额高达76 亿元,为我国乡村振兴和脱贫攻坚带来巨大帮助,减少了因微粒子病而淘汰蚕种的巨大损失,阻断病源传播。在乡村振兴背景下,相关部门和技术团队还应该助推基层桑蚕产业发展,打通技术振兴最后一公里,在桑蚕生产示范基地进行深入调研,共同探讨基地下一步发展规划,深入了解农户种桑养蚕过程中存在哪些技术难点和发展瓶颈,并且询问群众收入情况,将新技术、新品种、新研究、新成果带给农户。比如:桑蚕生产产业技术团队可以利用大小蚕共育技术培训,对不同品种桑蚕生产技术和蚕病防控技术进行详细讲解,专家们为了确保农户可以掌握桑蚕饲养方式,通过通俗易懂的授课方式,让蚕农将新技术学好、学透、用好、用透,让农民群众受益匪浅,最终实现增收致富,将好的技术教授给群众,最终激发群众种桑养蚕内生动力,进一步掌握实用技术。

2.4 加强桑蚕产业的组织化

要想充分发挥种桑养蚕经济效益,相关部门和技术人员应该构建常态化工作机制,拓宽农民增收致富道路,加强桑蚕产业组织化,为了支持群众种桑养蚕,当地养殖大户、产业基地负责人应该与桑蚕合作社、桑蚕加工企业、蚕茧加工企业和销售企业展开合作,帮助蚕农拓宽销售渠道,改良种植技术,从而实现“人人养蚕、户户种桑”的产业发展布局。其中发展桑蚕产业不能掉以轻心,应该走出“特色路”,推动桑蚕产业发展品牌化建设,要打造精品,比如充分利用各村(社区)、各乡镇的优势,以村党组织为引领,以专业合作社共同发展为辅助,以龙头企业为牵头,打造独有韵味的桑蚕生产发展格局,实现规模化种植。同时也可以培育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推进桑蚕生产产业多元化发展。也可以利用“桑蚕文化游”等发展方式,夯实桑蚕产业底蕴,充分利用地方桑蚕生产特色,鼓励群众集“生态采摘、休闲旅游、农事研学”为一体,打造国家四A 级旅游景区,该种发展模式与传统桑蚕生产相比,拓宽销售思路,利用“桑蚕+”的优势,实现桑蚕生产品牌化发展,进一步拓宽产品市场,开展产品宣传。此外,当地也可以利用产业链发展模式,推动桑蚕产业转型升级,打造桑蚕全产业链示范基地,对大蚕房进行改造和扩建,并且集中开展桑树种植、小蚕共育、大蚕饲养、蚕茧抽丝、蚕丝被制造等全产业链发展模式,实现桑蚕产品多元化发展,最终提高产品附加值。再比如,在一带一路发展背景下,相关部门应该拓展桑蚕产业合作新道路,构建县内外桑蚕科技合作中心,促进资源优化整合配置,推进我国桑蚕丝绸产业的转型,并且开拓市场需求,贯彻落实党委政府和自治区蚕业技术推广站的蚕业发展思路。比如县一级领导班子应该深入落实岗位责任,构建权责统一、分工合理的宣传工作体系,强化顶层思维,拓宽发展路径,构建东兰县蚕业发展新思路,确保东兰县蚕业高效、优质、高质量发展,抓好惠民助农政策的宣传和推广,深入推进高效种桑养蚕技术及桑蚕产品的深加工,最终实现桑蚕产业经济、社会、生态效益。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国家一带一路和乡村振兴发展战略背景下,种桑养蚕可以实现农民群众增收致富。因此基层地区相关部门应该进一步拓宽产品市场,开展产品宣传,对科研成果进行宣传和技术解读,加强桑蚕产业的组织化发展,引进并吸收先进技术科技成果,利用产业链发展模式,推动桑蚕产业转型升级,打造桑蚕全产业链示范基地,最终打造桑蚕产业链典范,带领群众圆梦小康。

猜你喜欢

种桑养蚕桑蚕生产
让安全生产执法真正发挥震慑作用
种桑养蚕产业化发展问题解析
探究种桑养蚕机械化发展及建议
阆中蚕种场桑蚕智能系统研发简报
用旧的生产新的!
夏秋用双限性桑蚕品种“蜀芳×川白”的育成
提高桑蚕一代杂交种杂交率的方法和措施
代工生产或将“松绑”
浅析桑蚕生产产业的生态保护
关于种桑养蚕技术要点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