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托珠单抗注射液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效果观察

2022-11-23鲍星兰

医药前沿 2022年25期
关键词:类风湿关节炎例数

鲍星兰

(泰州市第二人民医院风湿科 江苏 泰州 225500)

类风湿关节炎是一种自身免疫系统方面的慢性疾病,其以侵袭性滑膜炎为特征,可累及多个关节,并持续反复发作[1]。类风湿关节炎病情长期发展可使滑膜炎逐渐发生软骨吸收和骨质破坏,最终导致关节肿痛伴晨僵,严重影响肢体正常活动,甚至引发关节畸形等问题,对患者的日常生活产生非常严重的影响[2-3]。该疾病常伴有关节外的器官病变,表现为肺间质病变、皮肤溃疡、神经系统、心脏、眼部病变[4]。目前该病尚无完全治愈的方法,仅能通过药物进行控制。既往对于该病主要使用甲氨蝶呤等传统药物进行控制,虽然可起到一定的治疗效果,但对于某些活动度要求较高的患者,出现骨质破坏的风险大[5]。托珠单抗属于白细胞介素-6 受体的人源化单克隆抗体,可有效缓解抗风湿治疗应答不足[6]。本研究旨在观察中草药缓释制剂穴位植入疗法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有效性,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2020 年1 月—2022 年2 月泰州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类风湿关节炎患者90 例,根据不同治疗方案分为对照组与试验组各45 例。对照组男5 例,女40 例;年龄33 ~77 岁,平均年龄(55.11±3.67)岁;病程2 ~10 年,平均病程(6.11±1.34)年。试验组男6 例,女39 例;年龄33 ~76 岁,平均年龄(54.87±3.74)岁;病程3 ~10 年,平均病程(6.65±1.27)年。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符合《赫尔辛基宣言》要求。

纳入标准:①符合美国风湿病学会制定的类风湿关节炎的诊断标准[7];②使用传统抗风湿药物治疗效果不理想;③关节肿胀部位多于3 个、关节触痛部位多于8 个,晨僵持续时间长于60 min,血沉(erythrocyte sedimentation rate, ESR)高于28 mm/h,C 反应蛋白高于正常值1.5 倍[8];④依从性良好。排除标准:①合并其他类型风湿疾病;②合并系统性红斑狼疮;③存在精神病史;④严重心、肺功能异常。

1.2 方法

对照组给予传统抗风湿药物治疗,口服甲氨蝶呤,每次10 mg,每周1 次;来氟米特片口服,每次20 mg,1 次/d。联合用药12 周。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托珠单抗注射液生物制剂治疗,每4 周1 次,剂量为8 mg/kg,将本品与0.9%的无菌0.9%氯化钠溶液稀释至100 mL,静脉滴注时1 h 以上。在治疗期,若如出现转氨酶异常、中性粒细胞计数降低、血小板计数降低时,可将托珠单抗的剂量减至4 mg/kg。持续治疗12 周。

1.3 观察指标

(1)根据美国风湿学会治疗评价标准进行评价:①主要临床症状及体征整体改善率缓解达到50%以上表示显效;②主要临床症状及体征整体改善率缓解20%以上表示有效;③主要临床症状及体征整体改善率低于20%表示无效。治疗总有效率=(显效例数+有效例数)/本组总例数×100%。(2)对比两组临床相关指标,包括关节疼痛指标、关节肿胀指标、晨僵时间。关节疼痛指标采用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估,分值在0 ~10 分,分值越高表明疼痛程度越严重。(3)对比两组治疗前后炎症指标、DAS-28 评分、C 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 CRP)及类风湿因子(rheumatoid factor, RF)变化情况。采集患者的静脉血,于-20 ℃条件下保存。检测前将冷藏标本恢复到室温状态,经离心将杂质去除备用。使用微粒子酶免疫分析方法对抗CCP 进行检测;采用速率散射比浊法对RF 及抗CCP 水平进行定量分析;采用Westergren 法检测ESR。(4)对比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包括肝功能损伤、急性感染、胃肠道反应。

1.4 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 23.0 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采用(± s)表示,行t检验;计数资料用频数(n)和百分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两组治疗效果对比

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类风湿关节炎患者治疗疗效对比[n(%)]

2.2 两组治疗前后临床相关指标比较

治疗前,两组关节疼痛评分、关节肿胀评分、僵硬时间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试验组关节疼痛评分、关节肿胀评分低于对照组,晨僵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类风湿关节炎患者临床相关指标比较( ± s)

表2 两组类风湿关节炎患者临床相关指标比较( ± s)

关节肿胀评分/分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观察组 45 4.91±0.23 0.87±0.32 3.98±0.53 0.89±0.21对照组 45 4.87±0.27 1.67±0.44 3.93±0.58 1.93±0.36 t 0.757 9.864 0.427 16.739 P>0.05 <0.05 >0.05 <0.05组别 例数VAS 关节疼痛评分/分晨僵时间/h治疗前 治疗后观察组 45 3.51±1.25 0.16±0.03对照组 45 3.46±1.22 0.65±0.34 t 0.912 9.630 P>0.05 <0.05组别 例数

2.3 两组治疗前后炎症指标比较

治疗前,两组ESR、CRP、DAS-28 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试验组ESR、CRP、DAS-28 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炎症指标、DAS-28 评分比较( ± s)

表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炎症指标、DAS-28 评分比较( ± s)

注:ESR,血沉;CRP, C 反应蛋白;DAS-28,类风湿关节活动度。

ESR/(mm·h-1)组别 例数CRP/(mg·L-1)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观察组 45 82.38±10.38 25.76±3.37 124.81±22.29 20.65±2.13对照组 45 82.34±10.45 38.34±6.45 124.76±22.33 49.56±5.43 t 0.052 11.596 0.198 33.249 P 0.959 <0.001 0.844 <0.001组别 例数DAS-28 评分/分治疗前 治疗后观察组 45 8.67±1.48 3.26±1.06对照组 45 8.13±2.34 5.23±2.17 t 1.308 5.472 P 0.194 <0.001

2.4 两组治疗前后RF、抗-CCP 水平变化情况对比

治疗前,两组RF、抗-CCP 水平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试验组RF、抗-CCP 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RF、抗-CCP 水平比较( ± s)

表4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RF、抗-CCP 水平比较( ± s)

注:RF,类风湿因子;CCP,抗-环瓜氨酸肽抗体。

组别 例数RF/(IU/mL) 抗-CCP/(RU·mL-1)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观察组 45 124.34±22.12 13.33±3.44 280.29±41.21 15.49±3.12对照组 45 128.57±27.28 46.29±8.09 286.57±45.21 143.22±22.10 t 0.808 25.151 0.689 38.390 P>0.05 <0.05 >0.05 <0.05

2.5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

两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5。

表5 两组类风湿关节炎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n(%)]

3.讨论

类风湿关节炎具有较高的致残率,若未得到及时的治疗,患者5 ~10 年的病残率约为59.4%,30 年病残率约为88.9%,若伴有关节外系统受累,其疾病病死率会明显增加[9]。当前类风湿关节炎的病因尚未明确,可能为易感个体被感染因子直接或间接激发所致。该疾病的发生原因可能包括感染、免疫功能异常、遗传、内分泌异常、酶与物质代谢异常、神经内分泌免疫网络功能异常等[10]。目前该病尚无完全治愈的方法,仅能通过药物进行控制。及早给予类风湿关节炎患者诊断与治疗,对改善患者临床疗效及预后效果具有重要意义。相关研究表明,联合用药方案的应用效果较好,但临床医学对该病最佳联合用药方案尚存在一定争议[11]。

甲氨蝶呤是一种叶酸合成拮抗剂,可抑制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且具有抗感染的效果,属于类风湿关节炎治疗的首选药物。但是大部分类风湿关节炎的患者,不能单纯地使用甲氨蝶呤,还需要配合其他药物以更好地控制病情[12-13]。来氟米特是一种毒性较低的免疫调节药物,可起到较好的抗细胞增殖和免疫抑制作用,有助于抑制细胞黏附和酪酸激酶的活性,减缓T 细胞的生成和分裂,继而对炎症进程进行控制;同时,该药物还可对二氢乳清酸脱氢酶的活性进行抑制,减缓嘧啶的合成,控制淋巴细胞的活化,使其进入静止期,继而促进疾病良好转归[14]。但是上述2 种药物的应用对肝功能的损害较大,所以在用药过程中需定期检查肝功能,如出现肝功能的损伤,需及时遵医嘱应用保肝药物,必要时需减少药物剂量或更换其他类型的药物[15-16]。

随着基因工程和细胞工程等技术的不断进步,大量的生物活性剂和免疫制剂在临床得以推广。生物制剂可减少趋化因子和炎症介质的生成,对于疾病的控制起到积极作用。托珠单抗可直接抑制白细胞介素-6 与受体的结合,阻断信号通路的介导,进而控制炎性反应,延缓关节损伤,改善患者的全身症状[17]。靶向生物制剂的出现使临床治疗该疾病的原则转变为从分子水平调控、阻断细胞因子或者免疫调节因子[18]。生物制剂在疾病治疗中可能发生感染等不良反应,但这些不良反应通过科学的干预均可恢复,在患者可承受范围内,因此安全性高[19]。

本文结果显示,观察组治疗有效率(95.56%)高于对照组(82.2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关节疼痛指数、关节肿胀指数、僵硬时间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试验组关节疼痛指数、关节肿胀指数低于对照组,晨僵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ESR、CRP、DAS-28 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试验组ESR、CRP、DAS-28 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RF、抗-CCP 水平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P>0.05);治疗后,试验组RF、抗-CCP 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1.11%)与对照组(8.89%)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相较于传统抗风湿药物治疗,联合给予托珠单抗注射液的应用效果更加显著。

综上所述,相较于传统抗风湿药物治疗,联合给予托珠单抗注射液可较好的控制类风湿关节炎病情,提升整体治疗有效率,改善炎症指标,且安全性较好。

猜你喜欢

类风湿关节炎例数
Red panda Roshani visits Melbourne Zoo vet
关节炎的“养护手册”
人工膝关节翻修例数太少的医院会增加再翻修率:一项基于23 644例的研究
更正
益肾蠲痹丸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Meta分析
求医更要求己的类风湿关节炎
X线、CT、MRI在痛风性关节炎诊断中的应用对比
患者术后躁动危险因素的Logistic回归分析
眼外伤迟发性继发青光眼的临床分析
中西医结合治疗类风湿关节炎活动期5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