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麻黄附子细辛汤联合布地奈德治疗变应性鼻炎的效果分析

2022-11-23赵蔚林

医药前沿 2022年25期
关键词:变应性麻黄附子

赵蔚林

(湘潭医卫职业技术学院 湖南 湘潭 411102)

变应性鼻炎主要好发于免疫力、抵抗力较差个体,患者接触自身过敏原后出现发作性喷嚏、流涕及鼻塞症状。免疫球蛋白E(IgE)在变应性鼻炎发病中具有重要作用。目前认为,IgE 介导下的免疫活化反应为变应性鼻炎主要发病机制,此外,变应性鼻炎实质为一种慢性的上呼吸道炎症,环境因素在其发病中也有重要影响[1]。避免接触过敏原、应用抗组胺及糖皮质激素药是变应性鼻炎患者的主要治法,布地奈德作为临床常用的糖皮质激素药,经鼻喷洒或吸入此药可使药效直接作用于鼻腔黏膜,对改善患者症状、抑制病情恶化具有重要意义[2]。中医认为变应性鼻炎属于“鼻鼽”范畴,其病机有寒热之分。《诸病源候论》中指出,主寒鼻鼽者肺气虚寒藏于鼻,得冷流溢不能自收为其主要病机,针对此类患者需以温肺散寒为主要治法[3]。麻黄附子细辛汤可主治素体阳虚、外感风寒证。本文旨在探讨麻黄附子细辛汤联合布地奈德在变应性鼻炎中的应用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 取2021 年5 月—2022 年5 月 湘 潭 医 卫 职 业 技术学院附属医院收治的80 例变应性鼻炎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 例。观察组男23 例,女17 例;平均年龄(40.35±2.27)岁;病程(6.67±0.24)年。对照组男25 例,女15 例;平均年龄(40.44±2.11)岁,病程(6.52±0.33)年。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符合《赫尔辛基宣言》要求。

纳入标准:①符合《变应性鼻炎诊断和治疗指南》[4]西医诊断要点,存在打喷嚏、清水样鼻涕、鼻痒、鼻塞任意2 项症状,鼻黏膜水肿、鼻腔有水样分泌物,特异性IgE 阳性;②符合《变应性鼻炎的中医治疗》[5]中肺气虚寒证,主证鼻塞鼻痒、怕风怕冷,次证咳嗽痰稀、面色苍白等;③参与前1 周内未接受其他相关治疗或抗过敏治疗。排除标准:①存在其他炎症反应者;②免疫机制障碍者;③不符合布地奈德治疗指征者;④对涉用药品及中药材有过敏反应者。

1.2 方法

两组均经鼻采用布地奈德鼻喷雾剂(厂家:上海强生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J20180023;规格:64 μg:120 喷/支)治疗,早晚各喷1 次,64 μg/次(日均128 μg),持续用药3 周(21 d)评估疗效;观察组在此治疗基础上采用麻黄附子细辛汤配合治疗,方剂组成:于300 mL 清水中加入15 g 附子(去皮破片、炮制)、10 g 麻黄(去节)、黄芪,8 g 细辛、防风及6 g 甘草。经文火煎煮后去渣滓、取浓汁150 mL 为1 剂,分早晚两次服用,1 剂/d,持续用药3 周(21 d)评估疗效。

1.3 观察指标

(1)比较两组治疗后的中医主证鼻塞鼻痒、怕风怕冷,次证咳嗽痰稀、面色苍白积分变化情况,评分标准参考中医症候积分量表[6],单项症候分值1 ~4 分,分值越高表明症状越严重。(2)取患者外周静脉血7 mL为样本,经抗凝、离心处理后经全自动生化分析仪(贝登医疗,BS-280)检测并对比炎症指标和免疫指标,采用ELISA 是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nzyme-linked Immuno Sorbent Assay, ELISA)进行检测,试剂盒由上海酶联生物提供,炎症指标为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 IL-6);免疫指标包括免疫球蛋白IgM、IgA、IgE、IgG。(3)统计并对比两组治疗后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主要包括胃肠不适、头晕头痛、鼻腔出血、皮疹瘙痒等4 种。

1.4 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 22.0 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采用(± s)表示,行t检验;计数资料用频数(n)和百分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治疗后两组中医主证、次证积分比较

治疗后,观察组的中医主证、次证积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治疗后两组变应性鼻炎患者中医症候积分比较( ± s,分)

表1 治疗后两组变应性鼻炎患者中医症候积分比较( ± s,分)

中医次证鼻塞鼻痒 怕风怕冷 咳嗽痰稀 面色苍白观察组 40 1.45±0.31 1.16±0.25 1.36±0.37 1.91±0.12对照组 40 2.04±0.12 2.88±0.42 2.07±0.25 2.17±0.14 t 11.225 22.256 10.056 8.918 P<0.001 <0.001 <0.001 <0.001时间 例数中医主证

2.2 治疗后两组炎症反应比较

治疗后,观察组的CRP、TNF-α、IL-6 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治疗后两组变应性鼻炎患者炎症反应比较( ± s)

表2 治疗后两组变应性鼻炎患者炎症反应比较( ± s)

注:CRP, C-反应蛋白;TNF-α,肿瘤坏死因子-α;IL-6,白细胞介素-6。

时间 例数 CRP/(mg·L-1) TNF-α/(ng·mL-1)IL-6/(pg·mL-1)观察组 40 8.35±1.14 2.75±0.25 152.33±10.35对照组 40 9.11±1.15 3.23±0.46 165.47±10.17 t 2.968 5.799 5.727 P 0.004 <0.001 <0.001

2.3 治疗后两组免疫功能比较

治疗后,观察组的IgM、IgA、IgG 水平高于对照组、IgE 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治疗后两组变应性鼻炎患者免疫功能比较( ± s)

表3 治疗后两组变应性鼻炎患者免疫功能比较( ± s)

时间 例数 IgM/(g·L-1) IgA/(g·L-1) IgE/(mg·L-1)IgG/(g·L-1)观察组 40 2.33±0.36 2.82±0.16 0.35±0.21 12.15±1.27对照组 40 1.28±0.45 1.41±0.35 1.64±0.12 10.44±1.13 t 11.524 23.172 33.732 6.362 P<0.001 <0.001 <0.001 <0.001

2.4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

治疗后,观察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稍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两组变应性鼻炎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n(%)]

3.讨论

除复杂的多基因遗传性疾病外,人类生存环境中存在的大量变应原也是导致变应性鼻炎发生的重要原因,而变应原主要包括食物性变应原和吸入性变应原。目前临床认为IgE 在变应性鼻炎患者的发病中有重要作用,此外,与IgE 相关的候选基因及转录因子、细胞因子等也参与了此病的发病过程[6-7]。变应性鼻炎目前无法得到根治,临床一般通过应用多种抗组胺药或糖皮质激素控制患者的症状,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布地奈德是现阶段此类患者的首选糖皮质激素,其常用剂型主要包括鼻喷雾剂,该药亲和力高,可对多种介导免疫反应的炎性介质及细胞因子产生较强抑制作用,可对患者起到局部抗炎效果,但也有相关研究指出,此药无法在鼻腔中局部代谢,长期应用此药或可导致患者出现一定药物依赖性甚至抗药性[8-11]。

中医认为,变应性鼻炎的发病机制在于肺气虚寒、卫表不固,肺脏与鼻相连,寒气侵入肺脏后可向上累及鼻腔,此时患者则会出现流体不止的体征以及畏寒怕冷的症状,此病为一种本虚标实证,肺气虚寒为其本,鼻塞鼻痒为其标,基于中医辨证原则施治时应以温肺散寒、固表护卫为主[12]。麻黄附子细辛汤出自《伤寒论》,为典型的助阳解表之方,方中麻黄为君药,可发汗解表,在臣药附子、细辛作用下,得以实现温肾助阳、祛风散寒,同时辅以黄芪可升阳举陷,益卫固表,辅以防风可祛风解表,甘草用于调和诸药,给予观察组麻黄附子细辛汤配合布地奈德治疗后,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的中医主证、次证积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CRP、TNF-α、IL-6 均低于对照组,观察组IgM、IgA、IgG 水平高于对照组、IgE 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现代药理指出[13-14],麻黄附子细辛汤具有抗炎及抗变态反应作用,可通过抑制患者体内IgE 等活化免疫的炎性介质来改善其上呼吸道炎症反应,从而调节患者的免疫功能。时博等[15]研究指出,采用糖皮质激素药治疗变应性鼻炎时联合应用麻黄附子细辛汤的效果更好,本文显示,经中西药结合治疗后,患者的体征、症状积分均有改善,且均低于单纯应用糠酸莫米松鼻用喷剂(糖皮质激素)治疗的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麻黄附子细辛汤为纯中药制剂,中药材本身具有一定药理毒性,为验证此中西医结合法的安全性,通过评估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后提示,两组患者均发生了药物相关不良反应,考虑与患者个人体质、中药剂量等因素相关,但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停药后相关症状均得以缓解。可见在予以变应性鼻炎患者常规糖皮质激素治疗时联用此中药方剂不会明显增加不良反应风险,安全性较高。

综上所述,布地奈德(糖皮质激素)联合麻黄附子细辛汤治疗变应性鼻炎的疗效、安全性均较高,对抑制上呼吸道炎症、改善免疫功能、增强治疗效果均有重要意义,可在肺气虚寒证鼻鼽患者中应用。

猜你喜欢

变应性麻黄附子
Study on the mechanism of Fuzi in the treatment of allergic rhinitis based on network pharmacology and experimental validation
生物制剂治疗变应性支气管肺曲霉菌病的研究进展
徐丽华运用祛风止咳方治疗变应性咳嗽经验
附子在恶性肿瘤中的应用
A Preliminary Study on Legitimacy Identification Standards for Unconventional Treatment Technologies in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A Network Pharmacology Study on the Effects of Ma Xing Shi Gan Decoction on Influenza
Systematic Pharmacological Strategies to Explore the Regulatory Mechanism of Ma Xing Shi Gan Decoction on COVID-19
关注麻黄的配伍禁忌
不同姜制附子中6种生物碱含量的比较
麻黄多糖提取工艺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