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威信县筇竹资源概况及今后保护利用策略

2022-11-23董文渊

农业开发与装备 2022年10期
关键词:昭通市竹笋资源

黄 维,董文渊

(1.威信县林业和草原局,云南威信 657900;2.西南林业大学,云南昆明 650224)

0 引言

筇竹(Qiongxhuea tumidinoda Hsueh et Yi)属于竹亚科筇竹属中的一种,中小型混生竹,国家三级保护珍稀濒危竹种。适宜生长在海拔1400~2500 m的高寒山区,筇竹性喜温凉潮湿的山区气候[1]。筇竹是优良的笋用、工艺和观赏竹种,用途广泛。筇竹有50余种竹笋加工制品,每年有上万吨清水笋和盐渍笋远销日本及韩国,素有“笋中之王”的美誉。筇竹的竹节畸形极度膨大隆起如算盘珠状,竹材耐虫蛀、抗腐,是制作家具、手杖、高档工艺品及装饰品的最佳原材料,产品畅销海内外。本项研究通过对威信县筇竹资源概况、经营管理现状进行调查研究,分析天然筇竹林资源退化原因,提出一系列种群退化修复技术措施和今后保护利用策略,最终为实现筇竹资源可持续保护利用提供重要理论基础和实践指导。

1 材料与方法

1.1 研究区概况

云南省威信县位于云南省昭通市东北部云贵川三省接合部,东与四川省叙永县接壤,东南角与贵州省毕节市辖区隔河相望,南连镇雄县,西接彝良县和四川省筠连县,北与四川省珙县、兴文县毗连。地理坐标为东经104°41′15″~105°18′45″,北纬27°42′30″~28°07′30″,山脉属乌蒙山北延余脉。县境内最高海拔1902 m,最低海拔480 m。威信县山区立体气候明显,属于北亚热带季风湿热气候,无干湿季之分,四季不明显,夏无酷暑,冬无严寒,一雨成冬的气候特点,年均气温13.61℃,年均日照时数1033.6 h,年均降雨量1056.7 mm,年平均相对湿度86%;年均降雨日数为232.9天,是云南省年降雨日数最多的县[2]。

1.2 研究方法

1)实地访谈调查:通过深入威信县筇竹集中分布的乡村,到山区群众家中走访座谈,了解竹区群众生产生活对筇竹资源的依赖程度和对资源保护利用的需求和期盼。

2)收集文献资料:搜集整理有关筇竹资源保护利用及筇竹生态经济特性的材料,为进一步研究提供可靠的支持[3]。

2 资源概况

2.1 分布区域

筇竹为西南地区所特有,仅分布于金沙江下游的云南省昭通市的11个县(市、区)和四川省雷波、叙永、马边等县[4],总面积为50635.00 hm2,其中昭通市筇竹林资源面积43968.41 hm2,占全国筇竹总面积的86.83%(表1)。大关、盐津、镇雄、彝良、威信等县为昭通市筇竹资源的分布中心区域,特别是大关县近几年来大力营造人工筇竹林资源面积达15620.00 hm2,总面积达29506.67 hm2,筇竹面积占全球筇竹资源总量的60%,2018年被中国林学会授予“中国筇竹之乡”的美誉。

表1 昭通市筇竹资源统计

2.2 资源概况

通过实地调查,威信县筇竹林面积约为3831.67 hm2,其中天然筇竹林资源占98%以上,人工筇竹林仅三桃乡2018年依托新一轮退耕还林政策营造53.33 hm2、占1.39%。全县除水田镇外,其余9个乡镇和国有林场均有分布。全县筇竹林资源比较富集的乡镇主要是高田、扎西、双河、旧城、罗布、麟凤、三桃等7个乡镇,其中高田乡最多,为833.33 hm2,占全县筇竹资源的21.75%(表2)。

表2 威信县筇竹资源统计

3 经营管理现状

3.1 资源退化原因

20世纪80、90年代筇竹集中分布区域的群众大面积开垦山林,对山地湿性常绿阔叶林的乱砍滥伐导致筇竹生长的生态环境丧失,间接引起筇竹无性系种群退化,林内生物多样性下降。特别是近10多年来,山区群众过度采笋,甚至掠夺式采笋,导致逐年新发竹笋的笋体越来越小,竹竿高度和粗度下降,种群退化严重。筇竹林的分布逐渐向高山、深山的恶劣环境退缩,竹林残破衰败,对生态系统的长期生产力和生态服务功能造成威胁[4]。

3.2 经营管理水平

威信县筇竹林资源的经营管理水平低,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个方面是政府部门对本地珍稀、特有筇竹林资源的价值认识不够,没有引起高度重视。第二个方面是当地群众总认为筇竹林资源永远都是健康的,连年都可以采笋,缺乏可持续的、科学的绿色发展理念。第三个方面是筇竹林资源管理无序化,任由当地群众过度采笋、掠夺式采笋,致使筇竹林资源一年比一年衰弱、衰败[5]。第四个方面是全县筇竹竹材加工尚属空白,连小微企业都没有一家;竹笋加工尚属起步阶段,缺乏现代化加工企业,目前仅有1家专业合作社从事筇竹笋加工,加工能力有限。

4 保护利用策略

4.1 加强封山育林力度,切实保护现有资源

针对当地群众过度采笋、掠夺式采笋导致逐年新发竹笋的笋体越来越小,竹竿高度和粗度下降,种群退化严重问题,建议地方政府适时出台有关封、禁、管、育等封山育林政策措施,让天然筇竹林进行休养生息,逐步恢复其生产能力和优化生物多样性等生态功能。

4.2 转变发展方式,积极营造人工筇竹林资源

针对天然筇竹林资源保护困难局面[6],充分利用全县杉木速生丰产用材林资源,实施林下造竹工程,进一步扩大和充实筇竹林资源,缓解天然筇竹林资源的保护压力。

4.3 实施低效竹林改造,提高筇竹林资源质量

1)调整立竹密度。一般来讲,筇竹林立竹密度越高,其竹笋地径就小,反之亦然。因而对于立地条件好的筇竹林,保留立竹700~1500株/666m2;立地条件一般的保留立竹1200~2000株/666m2[7]。在调整密度的时候,要严格遵循“砍密留稀疏、砍小留大、砍弱留强、砍老留嫩”的原则。

2)科学留笋养竹。在每年3月下旬~4月上旬筇竹笋发笋初期和盛期,留2~3株/m2生长健壮、地径粗大的竹笋作为母竹留养,通过连续2~3年的定向培育,筇竹林即可基本恢复。

3)调整林龄结构。通常情况下,1~2年生的筇竹具有极强的生产能力、出笋量高,3年后逐渐衰退,筇竹到第5年后就会枯死。为了确保筇竹林长期处于生命力旺盛阶段,让竹鞭扩展发育奠定物质基础,一般要求筇竹林中的1年生新竹、2年生老竹、3年生老竹分别占30%、40%、20%的比例,4~5年生老竹一律伐除。

4.4 扶持发展小微企业,进行产品开发,延伸产业链条

特别是竹笋加工业,是一种资源型产业,产业链条较长,很多生产环节只适合小微企业加工生产,大的企业很难从原材料开始到各个环节的完成。竹笋加工从鲜笋到成品,需要通过挖笋→剥壳→清洗→加工→分级→包装→储藏→运输→销售等多个生产环节,才能将竹笋制品供应到消费者手中。这些生产环节需要大量的小微企业活跃在竹笋加工产业链的上游,同时这些小微企业能吸纳更多的农村富余劳动力,可让很多山区群众即可就近就业增加劳务性收入又可照顾家庭。这样一来,既解决了民生问题,又推进了地方经济的发展。

猜你喜欢

昭通市竹笋资源
基础教育资源展示
昭通市种业现状与“十四五”种业发展对策
一样的资源,不一样的收获
资源回收
做好绿色资源保护和开发
竹笋
竹笋
亲人
亲人
竹笋见到阳光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