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标本溶血应用迈瑞BC-5130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检测的效果分析

2022-11-23马玲沈阳市工会事务与职工服务中心沈阳市职工康复医院辽宁沈阳110000

中国医疗器械信息 2022年20期
关键词:受检者血常规红细胞

马玲 沈阳市工会事务与职工服务中心(沈阳市职工康复医院) (辽宁 沈阳 110000)

内容提要: 目的:研究标本溶血对血常规检测结果的影响,为提升临床检测质量提供依据。方法:研究时间界定在2018年3月~2019年5月,在研究期间内本院接受体检的健康体检者中选取8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数字随机分组的方法平均将80例研究对象分成对照组和研究组,抽取患者的空腹静脉血,对照组应用标准的血常规检查方式,研究组开展人工溶血后进行血常规检查,针对两组研究对象的血液检查结果实施对比和分析。结果:研究组WBC、PLT、RBC、MCV、RDW、MCH、MCHC、MPV、PDW、HCT各项检测上与对照组有显著差异,P<0.05;研究组HGB检测与对照组检查差异小,P>0.05。结论:标本溶血会对血常规检测产生不利的影响,降低对血常规各个项目检测结果的精准性,所以在临床血常规检查前应避免标本溶血,确保检测质量。

血常规检查是临床上最常用的血液检查方式,能准确反映出受检者血液中血小板计数、红细胞计数、白细胞计数、血红蛋白含量等指标[1]。对于临床多种疾病都有重要的参考作用[2]。由于血常规检查中各个指标的检测结果对相关疾病有重要的指示作用,所以要求有较高的准确性[3]。标本溶血后受检者的血液标本发生变化,影响血常规检测结果。为了进一步分析标本溶血对血常规检测的影响效果,回顾了2018年3月~2019年5月本院收治的80例健康体检者的临床资料,现研究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择2018年3月~2019年5月来本院的健康体检者中选取80例开展本次研究,回顾和分析研究对象的临床资料,采用数字随机分组的方法平均将所有研究对象分成对照组和研究组,单组受检者40例。本次研究经由受检者的知情同意,所有受检者均排除存在可能影响血常规检查结果的疾病。对照组中包括22例男性受检者和18例女性受检者,年龄23~57岁,平均(37.24±1.57)岁。研究组中包括21例男性受检者和19例女性受检者,年龄22~58岁,平均(36.98±1.62)岁。对比两组研究对象一般资料后发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文献分析法:以“标本溶血”“血常规检测”等为关键词,从万方、知网等收集与标本溶血研究相关的文献资源,为迈瑞BC-5130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检测应用研究提供必要的方向,也为标本溶血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数据调查法:选择本院收治的80例健康体检者进行回顾性分析,通过观察血液标本是否发生溶血现象,并对检验结果进行对比,论证标本溶血对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应用后的影响,为此次标本溶血研究提供主要研究数据。

抽取两组受检者的空腹静脉血2~3mL,使用一次性真空抽血管(生产厂家:江苏康健医疗用品有限公司EDTA-K2抗凝管),使用迈瑞BC-5130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实施研究对象血液标本的血常规检测[4]。对照组严格按照常规流程完成血常规检测。研究组实施人工溶血,将血液标本室温下保存0.5h,然后在-40°C的环境中放置20min,水浴箱中解冻,完成人工溶血,对血液标本中血红蛋白测评指标浓度超过3g/L的判定为溶血成功[5]。对人工溶血后的血液标本实施血常规检测,保持两组检测仪器相同,由血常规检测经验丰富的人完成血液检测操作[6,7]。

1.3 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标本血常规检测结果的各指标数据情况,包括白细胞计数(WBC)、血小板计数(PLT)、红细胞计数(RBC)、血红蛋白浓度(HGB)、平均红细胞体积(MCV)、红细胞分布宽度(RDW)、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含量(MCH)、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MCHC)、平均血小板体积(MPV)、血小板体积分布宽度(PDW)、红细胞压积(HCT)等。

1.4 统计学分析

确认研究数据准确无误后,应用统计学软件SPSS22.0分析和处理数据,计量资料的表示用±s,检验用t检验,P<0.05表示组间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研 究 组 WBC、PLT、RBC、MCV、RDW、MCH、MCHC、MPV、PDW、HCT各项检测上与对照组有显著差异,P<0.05;研究组HGB检测与对照组检查差异小,P>0.05,见表1。

表1. 研究组与对照组各个血常规检测结果对比(±s)

表1. 研究组与对照组各个血常规检测结果对比(±s)

类别 对照组(n=40) 研究组(n=40) t P WBC(×109/L) 8.17±2.56 8.20±2.62 0.0517 0.9588 PLT(×109/L) 183.34±11.27 261.25±12.56 29.1997 0.0000 RBC(×1012/L) 4.33±0.27 3.76±0.31 8.7692 0.0000 HGB(g/L) 131.34±7.28 133.20±7.33 1.1386 0.2583 MCV(fL) 92.55±3.42 87.28±3.54 6.7714 0.0000 RDW(%) 12.10±1.17 13.16±1.24 3.9323 0.0002 MCH(pg) 29.83±1.62 34.10±2.85 8.2378 0.0000 MCHC(g/L) 336.27±11.52 352.34±10.63 6.4839 0.0000 MPV(fL) 10.42±0.76 9.13±1.25 5.5770 0.0000 PDW(%) 16.25±1.20 19.38±0.54 15.0345 0.0000 HCT(%) 37.27±2.66 34.01±2.83 5.3086 0.0000

3.讨论

临床上将红细胞破裂后血红蛋白溢出称为溶血,可由多种因素引起,主要划分为体外溶血和体内溶血,体外溶血一般低渗溶液、突然冷冻、机械性强烈震荡导致,体内溶血是患者罹患某些恶性疾病,或长期使用溶血药物造成[8,9]。李旭[10]在相关研究中指出,溶血现象在临床中极为常见,患病人群溶血率高,主要与长期服用的药物有关。杨时流等[11]在相关研究中指出海洋性贫血、蚕豆病等疾病会对人体的红细胞造成破坏,容易引发溶血症状,健康人群体内的红细胞稳定性高,溶血现象发生率低。

血常规检测作为临床上最为常见的血液检测方式,通过标本中红细胞等各项成分的变化,判断患者身体健康情况[12,13]。

血常规检测在临床疾病诊断中具有重要意义,项目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项目:白细胞计数(WBC):人体中具有免疫功能的血液细胞,能够根据其数量变化情况对患者体内感染情况进行判断。正常情况下,患者体内白细胞数量异常升高,预示着患者可能存在感染症状,其中细菌感染居多。此外,白血病或者激素药物的使用也会导致患者白细胞计数升高。而白细胞数量异常降低,表明患者可能会存在病毒感染或者处于化疗治疗时期。红细胞计数(RBC)。红细胞是人体中氧气运输血液细胞,也具有一定的免疫功能,主要在骨髓中形成,一般情况下红细胞老化后会回到骨髓深处,经过分解后排除体内,人体内的红细胞数量保持相对固定的数量。当红细胞数量减少时表明患者可能存在贫血等病症,甲亢等疾病可以导致患者红细胞数量异常增多。血红蛋白浓度(HGB)。是人体红细胞的主要构成,也被称为血色素,能够通过该项指标了解患者红细胞氧结合能力,其临床作用与红细胞相似。平均红细胞体积(MCV):是指对红细胞的体积情况进行测量,由此判断红细胞的发展状态,能够判断特殊贫血患者。红细胞分布宽度(RDW):能够对红细胞的大小均匀情况进行判断,可以及早发现缺铁性贫血患者、地中海贫血患者。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含量(MCH):能够对血红细胞中的血红蛋白浓度进行判断,当患者出现小细胞贫血时,该指标就会下降。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MCHC):能够对1升血细胞中所含血红蛋白数量进行判断。平均血小板体积(MPV):能够对单个血小板的平均体积进行判断,可以评价患者骨髓造血功能,对于判断患者贫血原因具有重要意义。血小板体积分布宽度(PDW),能够对患者血小板容积大小离散度,了解患者是否患有骨髓造血功能异常的相关疾病。红细胞压积(HCT):主要计算红细胞占全血的容积比,能够间接获取红细胞的相关数据,对其数量、大小等进行判断,应用价值比较高。因此在实际检验中对患者的综合病情进行判断。血常规检验中采集的标本主要利用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完成检测过程,该检测设备将能够进行人工定标和自动定标,并且对检测结果进行质控,完成上述检测项目,操作十分便捷,避免人为误差,极大地提高了检测工作效率。但如果标本获取后在外界因素影响下导致血液标本性状发生变化,就会导致检测结果出现偏差[14,15]。溶血是血液标本最常见的问题,红细胞出现破裂会直接影响血液成分检测结果,导致血常规检测中各个项目与受检者体内血液的实际情况不符,导致检测结果不准确,临床诊断意义不高[16,17]。王建新在相关研究中明确指出,操作、运输不当,则有溶血发生的可能[18]。闵纪东[19]也在相关研究中明确指出,血液检测标本发生溶血现象主要是因为抽血人员操作不当或者标本暴露时间过长导致的溶血现象。

在本次研究中,经过人为标本溶血后的研究组血液标本,经血常规检测后,其指标检测结果中,除HGB、WBC数据与常规血常规检测下对照组数据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外,其他各指标如PLT、RBC、MCV、RDW、MCH、MCHC、MPV、PDW、HCT等与对照组相比均有显著差异(P<0.05)。主要是因为标本溶血对血常规检测有一定的影响,可能发生溶血的血液血小板、红细胞中的物质会被释放到血清中,这是影响标本检测结果的最主要原因,如果红细胞遭到破坏,则检测结果中的红细胞计数大大降低,发生碎裂的红细胞体积减小,也会进一步影响平均红细胞体积(MCV)数值的准确性。标本溶血发生原因是多方面造成的,临床检验中应该保管好标本,避免溶血标本发生,提升血液标本临床检验精准度。需要注意,检验人员应该注意对标本进行检查,能够及时发现异常结果,在紧急情况下能够对检验的标本进行说明,为临床治疗工作提供必要的检验支持。此外,临床检验工作是由多方面因素所造成的,因此临床检验工作开展中检验人员还需要加强专业能力,熟练掌握迈瑞BC-5130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的使用方法,定期进行设备调试,才能够进一步保障设备检测精准度。此次研究同闵纪东等人研究观点相一致,均认为迈瑞BC-5130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在对溶血标本进行检验时,检验结果与正常的血液标本会有一定偏差,研究可信度高[19]。

综上所述,标本溶血将影响血常规检测结果,导致临床血常规检测结果不准确,诊断价值不高,应做好血液标本的保存和处理,避免发生溶血,提高血常规检测准确性。

猜你喜欢

受检者血常规红细胞
基于使用个人防护用品和自动曝光控制降低CT检查中受检者辐射剂量的研究
健康体检的护理质量管理实践及体会
血常规检验中常见误差原因及解决策略
猪附红细胞体病致病机理及中药防治
血常规解读
血清肿瘤标志物联合血常规指标检测在原发性肝癌诊断中的应用观察
猪附红细胞体研究进展
冠状动脉CTA检查前需做哪些准备?
说说健康体检中的沟通技巧
血常规检验前的准备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