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血涂片细胞形态检查联合血细胞分析仪对于临床诊断初诊中的效果研究

2022-11-23李茜天津市血液中心天津300000

中国医疗器械信息 2022年20期
关键词:涂片血细胞分析仪

李茜 天津市血液中心 (天津 300000)

内容提要: 目的:探讨血涂片细胞形态检查联合血细胞分析仪在临床诊断初诊中的应用效果。方法:行便利抽样法选取2019年1月~2021年2月在本院接受血常规检查的300例初诊发热患者血液标本为研究对象,患者均接受单独血细胞分析仪检查(单独1组)、单独血涂片细胞形态检查(单独2组)和血涂片细胞形态检查联合血细胞分析仪检查(联合组),以病原学检查为诊断金标准,比较分析两种检查结果诊断血常规及筛查血液系统疾病的阳性符合率。结果:单独1组、联合组的异常血小板、幼稚细胞及异常淋巴细胞诊断阳性符合率均比单独2组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单独2组在筛查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方面的阳性符合率均比单独1组更高,联合组在筛查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症、地中海贫血方面的阳性符合率均比单独1组、单独2组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联合血涂片细胞形态检查与血细胞分析仪能够仔细观察初诊患者的血常规表现,有助于准确判断有无血液病、细菌感染等疾病,对于临床诊断初诊患者具有重要价值。

临床在诊断血液疾病工作中,以往多是采用血细胞分析仪开展血常规检查,其具有操作方便、快速且准确等优点,可减少人为操作误差,节省人力资源。但经临床不断实践发现,单独的血细胞分析仪检查带来的误诊率达到30%以上,而经血涂片细胞形态检查能够降低误诊率[1]。血涂片细胞形态检查主要是通过显微镜下观察细胞形态来得到检查结果,相比起先进的仪器,人为观察更细致,可综合分析结果,国际血液复检专家组也制定了相应的复片规则及标准[2]。为此,本研究对血涂片细胞形态检查联合血细胞分析仪应用在临床诊断初诊患者中的诊断价值进行分析,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纳入本院在2019年1月~2021年2月接受血常规检查的300例初诊发热患者血液标本临床资料,其中男性165例、女性135例,年龄18~68岁,平均(40.13±3.55)岁。

纳入标准:年龄≥18岁;心肝肾功能正常;知情同意本研究;自愿配合。

排除标准:溶血标本;冷凝集标本;精神障碍。

1.2 方法

所有患者均采用EDTA抗凝血真空采血管收集空腹静脉血液,将血样分为三份,分别进行单独血细胞分析仪检查、单独血涂片细胞形态检查及两种方式联合检查。血细胞分析仪检查:由专职人员根据仪器使用标准调试、校准设备,待患者血样标本采集完成后,送入血细胞分析仪(生产厂家:Beckman-Coulte,型号:XFA6100A型)内检查,主要检查血常规异常情况和血液系统疾病,整理备份检查报告。血涂片细胞形态检查:在采集血样标本后将血样分为两份,参照《全国检验操作流程》制备血涂片,根据检查步骤及要求严格操作,观察血细胞心态,有发现异常标本时则制备血涂片,每片取100个有核细胞均值,采用瑞吉染液进行染色处理,由专职人员进行血细胞形态镜检。

1.3 观察指标

①血常规检查情况:以血细胞分析仪的结果为金标准,统计对异常血小板、幼稚粒细胞、白细胞减少、异常红细胞、异常淋巴细胞的阳性符合率;②血液系统疾病:以病原学检查结果为金标准,统计在筛查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慢性粒细胞白血病、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症、地中海贫血的阳性符合率。

1.4 统计学分析

数据纳入SPSS22.0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表示,χ2检验;多项计数资料采用秩和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三种检查方式的血常规阳性符合率比较

以血细胞分析仪为诊断血常规金标准,结果显示在诊断异常血小板、幼稚粒细胞及异常淋巴细胞的阳性符合率单独2组比单独1组、联合组更低(P<0.05);在白细胞减少、异常红细胞方面诊断上的阳性符合率3组比较差异不明显(P>0.05),见表1。

表1. 三种检查方式的血常规阳性符合率比较

2.2 三种检查方式筛查血液系统疾病的阳性符合率比较

以病原学检查为金标准,共确诊65例血液系统疾病,在筛查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方面的阳性符合率联合组、单独2组均较单独1组明显更高,在筛查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症、地中海贫血方面的阳性符合率联合组均较单独1组、单独2组明显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三种检查方式筛查血液系统疾病的阳性符合率比较

3.讨论

在健康人体中,红细胞数量最多,呈扁圆、中央凹陷状,具体功能为输送气体,红细胞的增多、减少与血红蛋白数量增多、减少基本一致,若是低于指标正常范围,则提示患者有贫血症状,需要及时依据贫血原因采取有效措施。白细胞包括了单核细胞、嗜碱性粒细胞、淋巴细胞、中性粒细胞等,在人体中主要发挥免疫防御功能,血常规可通过测定白细胞判定机体有无发生白血病、结核病[3]。临床在应用血常规检验时,通常不会显示血小板,若需要测定此指标,需要采用全自动血小板分析仪进行检验。血小板指标能够帮助临床判断机体的凝血功能,若是有发生血管破裂,血小板则会发挥凝血功能,达到止血、堵漏效果。实验室检查质量会直接影响到疾病诊断,由于疾病临床表现各有不同,并且在血象上可能存在相似,在临床诊断中,若是单以血常规检查无法取得极为准确的诊断结果。

随着医学技术的发展,目前大多数医院在临床检验中以血细胞分析仪为主要方式,相比起传统镜检,该方式操作更为简单,同时也更高效。血细胞分析仪主要是利用光电学理论分析血液,能够重复检测,并且结果稳定,但临床大量实践发现,因血液细胞形态复杂、部分细胞、体积较大以及细胞核异常等,该仪器检查结果可能存在一定的假阳性,无法准确识别幼稚粒细胞、异型淋巴细胞等使得误诊率较高,因此为了获得更高的准确性,不能单纯依靠现代仪器的检查[4,5]。随着医学技术的改进,仪器也能够设定阈值,可检测出幼稚粒细胞。血涂片细胞形态检查可作为临床检查血液系统疾病的首选方式,但由于该方式全面普及不足,造成检验结果存在一定误差,但该检查能够监控血液分析仪质量、评估疾病感染疾病以及诊断血小板疾病、白血病等方面具有重要价值。有研究称[6],血涂片细胞形态学在血常规检验中特异度较高,相比起单一的血细胞分析仪检查,联合检查能提高准确性。血涂片可观察红细胞大小、形态以及是否存在红细胞碎片,并且可观察血小板及白细胞分布比例,明确血小板及白细胞有无假性减低或增高现象,血涂片检查不仅能够准确分类白细胞,还能全面观察和分析细胞分化成熟度、浆内颗粒形态,初步诊断有无细节感染、血液病、贫血等疾病。本次研究结果发现,联合组、单独1组在诊断异常血小板、幼稚细胞及异常淋巴细胞的阳性符合率上比单独2组更高。这是因为在血涂片细胞形态检查会受到检验人员技术及经验的人工影响,因患者哭闹、疼痛等情况下也有可能引发白细胞增高,红细胞碎片能引起血小板异常增高,细菌感染时血涂片会表现为中性粒细胞中毒情况,即浆内颗粒增粗、增多。因此在应用血涂片细胞形态检查时需要仔细观察患者血小板直方图,有必要情况下采血复查,以保证结果准确性。血细胞分析仪与血涂片检查操作简便,在及时掌握血细胞形态与各类疾病的细胞形态变化后,充分利用血涂片特征及特异性,能够及时发现疾病特有的细胞特征,从而为疾病诊断提供可靠的参考依据。本研究结果显示,联合组、单独2组在筛查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方面的阳性符合率比单独1组高,在筛查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症、地中海贫血方面的阳性符合率比单独1组、单独2组高,这与赵婧萱[7]研究结果趋于一致,由此可见,血涂片细胞形态检查能够较为准确点的筛查出各类血液系统疾病,相比起血细胞分析仪符合率更高。主要是因为血小板分析仪在检测时,容易受到抗凝剂拮抗、小红细胞、采血放置时间及血小板凝聚等情况干扰,如在再生障碍性贫血中,血小板的黏附积聚会减少,导致误诊率上升[8]。而血涂片细胞形态检查可明确患者红细胞形态及大小、有无红细胞碎片、白细胞分布等情况,帮助临床医师准确分析患者有无血小板、白细胞假性增高或下降表现。同时通过对血涂片检查和分析,能够了解到白细胞分化状态、浆内颗粒形态,以此来准确判断是否存在细菌感染、血液病等,加上可全面贯彻红细胞形态,可依据红细胞参数、血小板分布密度等,初步判断是否有贫血表现、血小板异常表现,通过联合血细胞分析仪不仅避免了仪器误差,还提升了诊断准确性。值得注意的是,为了确保血涂片细胞形态学检查质量过关,在获得血涂片时需及时进行染色处理,使操作人员能够快速且准确的根据血涂片形态诊断患者具体病情。

综上所述,联合血涂片细胞形态检查与血细胞分析仪能够仔细观察初诊患者的血常规表现,有助于准确判断有无血液病、细菌感染等疾病,对于临床诊断初诊患者具有重要价值。

猜你喜欢

涂片血细胞分析仪
Sekisui CP3000与STA Compact Max凝血分析仪检测项目比对分析
SYSMEX XN-550全自动血液分析仪的校准及性能评价
18例艾滋病合并噬血细胞综合征临床特点分析
Sievers分析仪(苏伊士)
临床检验中血细胞形态学观察与分析
社区管理精神病人全血细胞分析
痰涂片与痰培养在下呼吸道感染诊断中的比较
直肠FH检测剩余液涂片用于评估标本取材质量的探讨
甲氨蝶呤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发生全血细胞减少不良反应分析
一种用于深空探测的Chirp变换频谱分析仪设计与实现